瞿林东

中国是重视历史教育的国家,中国历史上有重视历史教育的优良传统,为了进一步提高历史教育的水平,增强历史教育的自觉性,豐富历史教育的内容,深入研究中国历史教育史是很有必要的。

一介绍两本历史教育史著作

近来读了两本有关中国历史教育史的著作,得到一些启发,这里向大家做一简單的介绍。这就是李良玉所著的《古代历史教育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以下称“李著”)和尤学工所著的《20世纪中国历史教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以下称“尤著”)。

李著按断代分期论述各时期的历史教育,凡六章,即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六个时期,纲举目张,着眼于各时期历史教育的前后传承,也注意不同时期历史教育的特点,读后使人对中国古代历史教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尤著论述的是20世纪的历史教育,即近现代的历史教育,与李著内容大致可以衔接。尤著在撰述上的特点,是兼顾叙历史脉络与论重要问题相结合。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分別论述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历史教育和新中国历史教育的发展;下编阐述了历史教育中的几个重大问题,即历史教育与增強民族精神、历史教育与认识历史前途、历史教育与启迪人生等。

纵观李著,可以得到三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中国历史教育有久远的历史。作者从古史传说和先秦历史文献记载出发,阐述了历史教育的萌芽、产生,一直讲到“周公与历史教育”。作者指出:“从现有材料看,周公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自觉地将历史经验运用于国家治理之中的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周公以‘夏鉴’、‘殷鉴’为主要标志的历史鉴戒思想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重视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濫觞。”山可以说李著开卷,就把历史教育的源头揭示出来,为展开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长卷作了准备。

第二,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三个层面。纵观李著,作者对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发展,是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的,这就是:统治集团的历史教育,学校的历史教育和大众的历史教育与蒙学的历史教育。

第三,历史教育有其共性,也有鮮明的时代特点。李著突出孔子的历史教育思想及其在历史教育史上的地位,对唐代科举与历史教育、明清书院与历史教育等,也都有简明扼要的论述。

尤著在论述对象的时代特点和表达形式方面,都与李著有所不同,概括说来,尤著有三个特点,一是纵横结合,二是史论结合,三是史学与历史结合,显示出不同于李著按时代顺序娓娓道来的风格,但讨论起来更易于激发读者的兴趣。

二历史教育承担重大历史使命

读了这两本论述中国历史教育史的著作,我有几点体会:首先,中国历史教育有悠久的历史和豐富的内容,尽管在时代特点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但在社会作用方面却有相通之处,因此,研究历史教育史对于当今社会来说,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其次,不论是从传统方面、制度方面,还是从理论方面和社会意义方面,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作深入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推进历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在当今这个开放的时代,中国的公众也应当更多地了解外国历史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因此,关于历史教育史的研究,应增加外国的内容,比如可考虑撰写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历史教育史,这对促进中国历史教育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当代中国讲历史教育,要十分明确做这件事情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这就是: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人类的伟大文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伟大民族;近代中国由于政府的腐败和列强的联合入侵,陷于落后挨打的历史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英勇奋斗,国家得以独立,民族获得解放,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环顾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迅速发展,而且世界并不太平,唯有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才能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历史教育在阐述这一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方面,承担着特殊的和崇高的历史使命。

三思考和建议

为了推进历史教育史的深入研究,一方面要继续在“史”的方面加以开拓,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专题入手,做更有针对性的研究。

从专题研究入手(有的专题也是我们过去做过研究的),我有一个粗浅的想法,即可以考虑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历史长河”,讲述中国历史发展的梗概,如古人类的演变,历史上朝代的兴亡更迭,重大历史事件与历史转折,文明的创造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近代以来国运的衰败与全民族的奋起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等。全书20万字以内,以故事带动叙述,给读者一个整体的中国史的印象,这也是历史教育的基础。

二是“治国理政”,讲述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的治国理念、思想、举措及其社会效果,如周公、萧何、汉光武帝、诸葛亮、唐太宗、姚崇、杜佑、宋太祖、金世宗、元世祖、明太祖、康熙、乾隆等,都有许多可以论述的大事,有许多宝贵的思想遗产。

三是“改革进取”,讲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及那些惊心动魄的改革家的故事,如商鞅、晁错、主父偃、北魏孝文帝、北周武帝、刘晏、杨炎、范仲淹、王安石、张居正等,都有一些感动人、激励人的故事。

四是“嘉言懿行”,讲述历史上各方面的优秀人物的言行,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益。如子产、倚相、贾谊、苏武、霍去病、祖逖、魏徵、狄仁杰、郭子仪、赵普、李纲、岳飞、文天祥、郑和、戚继光、海瑞、林则徐、邓世昌、邹容、陈天华、秋瑾、方志敏、杨靖宇等,择其嘉言懿行以故事呈现出来,使读者产生出如李大钊所说的“舜人亦人”的感受而受到激励。

五是“民族和睦”,讲述中国自古以来是多民族国家,秦汉以后是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有斗争,也有和好,总的发展趋势是关系越来越密切,共同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其间,历史文化认同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是“文化传统”,讲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孔墨显学到诸子之学,从儒释道合流到理学兴起,从史学的光辉灿烂到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从中医药学到科学技术,等等,展现中华文化的人本思想、艺术天赋和智慧之光。

七是“立身之本”,讲述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和以社会、国家的需要为己任的抱负,重点表述诚信为立身之本,仁义是社会伦理原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个人对于社会、国家的义务和天职。

以上七个方面,贯穿着做人、做事的原则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于伟大祖国历史前途的信念。这些想法是否正确,是否可行,希望大家批评。从我个人来讲,我是希望年轻一点的同行,与有的出版社合作,编写、出版一部“中国历史教育史系列读本”。除了上述七个方面的专题论述外,还可以加一本历史教育史的简明读本(这个读本可以请李良玉、尤学工两位作者合作来写),合计为八本。

以上,是我关于深入研究中国历史教育史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和建议,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