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 / 1)

食物与心脏 柳田国男 659 字 4个月前

另一方面,站在各地乡土研究者的立场考虑,我觉得也需要有尊重且善用其他土地之上同类事业的心情。我们的民间传承并非是在各地均匀分布的。虽然未受后发文化影响的原型常常保存在偏远的村庄,解释的钥匙也往往能得之于当地,但许多采集者却从不将此放在眼里,只是各自徒劳地重复着从零开始的辛劳,并且常常陷入武断的危险境地。若是问题重大,有时也许不得不用上这种盲人摸象的笨办法,但更多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只会使记录更加繁杂,并且使得有些问题无法进入大众的视野。对于这种资料偏倚的一再重复,我们已是无法继续忍耐了。

为此,有必要设法尽快制作出囊括全国情况的便捷的索引,并确立分类的目录。个别习俗或是口碑并非如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可以单独告知我们过去究竟如何。一般情况下需要将我们所谓的“三部类资料”,即目之所视、耳之所闻、心之所感的种种结合起来,才可能理解人的情意的作用。若是其中某一部分调查有所欠缺,即使其他方面的收集远远大于实际需要的,研究也是无法完成的。我自己常常留心学界动向,若是已有别人积极着手,那么即使是自己有所执着的问题也会狠心收手,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尚无旁人涉足的领域。可是社会上未必承认这种“分工主义”,而是只要有人做出一点成绩,大家马上蜂拥而至,制造出一片繁华景象,但却对与之关联紧密的问题视而不见。要想让今日乡土研究的流行不至于让研究者只落得个一知半解的下场,而是让辛勤的笃志家们真正劳有所值,我们至少须得避免这种模仿跟风的“偏食”,让每个人、每处乡土都能得到妥当的部署。

现在的所谓民俗资料之中,最受欢迎的是口碑,其中特别是对歌谣等的收集,可以说已经足够了。受欢迎,是因为文艺自身已经是一种结论,就算不揭示其背后深藏着的更为根本的疑问,也能够感动读者。但此类收集即使继续增加,除了歌谣的爱好者众多之外,不能说明其他任何问题。其次是俚谚,近年的各郡志都争先恐后予以登载,让人感到颇为充实。但就其内容,大多不过是宣称二十年前藤井博士[1]《谚语大辞典》中收录的内容也存于本地而已。剩下的那些更具古风的虽如今还会不时显露,但也渐被淡忘了。这是前代日本人社会观的强烈表现,对此我们还有必要反复采集。关于昔话,如今为时已晚,凭着我们的力量已经无法大量收集了。而与之相反,各个村落报告而来的传说,数量极为惊人。传说在进入明治时代以后也有不少改作或是新编,即使不去要求,人们也常常会给我们讲上几则。我认为代表性的传说已经基本齐备,没有必要再多加搜求徒增数量了。希望花费在这方面的精力,将来能转移到新的方面。

哪些方面属于必要,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也有擅长或是不擅长之分,但我们希望乡土人在各自的乡土研究中,能做到我们最难做到的工作,能把握我们作为旅行者或是外部的友人而无法确切把握的内容。对于所谓“有形文化”,即可以观察和描绘,或者借助文字记录及保存的东西,热心的采集队可以不远万里而来。但村民的内心活动,女性或是寡默者长年藏在心底并且指导着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生活的那些东西,即便不是起居于同一屋檐下的家人,也至少要长期生活于同一氛围之中,才可能知其全貌,进而如实传达。我衷心希望有此志向且有此余力的诸君,能够接受这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