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回顾昭和六年,我们所做的学问是能够给我们留下爽快的印象的。最为难得的是,大家不满足于现今的略显随意及断片式的采集,而开始尝试系统的观察与记录,这样的计划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全国各地。“一国民俗学”这一称呼,我曾几欲倡导又几度踌躇。但今天,终于可以放心祈愿此名下的新学问能在日本兴盛发达,而不必顾虑大胆僭越之名了。作为先驱者,我们有责任先廓清学问的范围与目的。
“乡土研究”一词,就其字面意义而言,不得不包含一些并非民俗学对象的内容。尽管我们使用这一名称时的初衷与今日并无二致,但在如今的日本,人们对“研究”一词的感觉往往偏于宽泛,所以即使武断地将乡土研究理解成是关于乡土的一切知识,我们也难以指责这是谬误。正因如此,我们有必要设法妥当地加以限定。我们所说的“乡土研究”,首先须以“新的疑问”为必要条件。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以对旧有解释的不信任为起点。就对村落及农民的解说而言,日本绝非一个匮乏的国家。外部之人也许不少是颇为冷淡、漠不关心的,但在乡土之中,从来都不缺少长于阅历也愿诲人不倦的人。若我们也是一样,恐怕所谓的新,也只体现在“招牌”上了。不仅如此,随着世易时移,前人愿教的与后人欲知的,其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缺乏准备的回答自然会充满臆测,于是刺激着人们的求知欲与自然的推理。这便是我们倡导新的乡土研究的背景。
我们的第二个必要条件,是“新的方法”。也许我们使用老方法也能慢慢弄清,但如果能使用全然不同的方法与资料另外求得证明,当然更为心安。如果运用新老方法研究的结果不一致,则必是一方有误,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思考,将错误也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来考察。这便是我们的初衷。新方法最为显著的特色是比较。在迄今的史学中,因为每个事实都有着个别的意义,包含着相应的教训,所以不但在解释时要花费无穷的努力,而且在选择时也需仔细斟酌与思虑。值得流传的必是重大事件,其他平凡卑微的日常事件则被特意从研究对象中排除,新时代的疑问就主要从这一方面涌现出来。如今让我们念念不忘的,正是那些被排除在前代日本人有意识的传承之外的事情。当然,这些生活事实都是极为细微的,即使保存下来,也并不具有作为典型的价值。但是一代又一代,在这片国土上,相同的状态重复了成千上万次,从而使得这一事实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就在人们视之为极普通极平凡之时,它们却“潜移默化”,渐渐变得稀罕起来,这里也有着我们不应忘记的重要痕迹。对于太古蒙昧时代的遗物、遗迹,人们已经能够理解积累细小事实的价值。与之相反,对于中世以后的所谓黑暗时代,也许是为史料之丰富而迷惑,还有许多人相信我们的生活可以仅凭文字记录得以解明。近年来,人们渐渐从这一迷信中醒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