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夏天,我接触了个新客户,这个客户是一家北欧的企业风险管理公司。
开了几次会,我被客户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迷住了。他们用图表模型来规范和量化事物的不确定性,用精准的语言来陈述有关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方法。在分析事实和采集数据的基础上,所有工作步骤,都为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水平之内,直抵本质,绝无废话。
后来,当他们针对项目依次提出分属于“规避、减少、接受、承担”的解决方案时,我悟了。
我写过的那些语录体文字、博客故事、经验教训、塑身秘籍、出版的书和效率手册,原来都可以用一个概念来概括。我分析了许多,只是通过案例事实总结提炼。我也量化,也评估,也识别,也最终提出“规避、减少、接受、承担”。如果剔除了所有的故事、对白、形容词,剩下的筋骨就是一个思维模型。我把它叫作三观,叫作系统,叫作思考方法,洋气点儿的话,当然也可以叫作“女性人生风险管理”。
北欧客户的项目持续了半年,我也偷师并自修了半年,整理出了一个适用于女性的人生风险管理体系。操作过程就像把鲜活的血肉和笑泪从纠缠的肌体中剥离,最后剩下一副冰冷骨骼,坚硬无比,格局清爽,一眼即可看透。完成之后,整个体系脉络明确,看起来像一个管理学教科书里的大公式。
问题是,纵然再工整再简洁,女生们、姑娘们、妇女们,谁喜欢去研究和套用大公式呢?生活本来就忌太认真,毫无情趣以至于泯灭了游戏精神。游戏在于在好玩中可以通关,在通关中又持续好玩,要亢奋地赢过,懊悔地输过,在于时间流逝中的点点滴滴。人生是体验,不是非此即彼的严肃任务,玩家不需要一直正确不犯错。
我曾经想到过围绕女性人生风险管理写一本大公式搭配例题的书,之后越想越发觉这其中的荒诞——既然世俗成功从来都不是衡量一个人内心幸福的标尺,既然是否结婚生子也不是这个标尺,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标尺究竟在哪里,那么单纯的技术性通关并不能解决什么。
我们的生活有点像大富翁游戏,也有点像美少女梦工厂游戏。先玩的多点儿经验分享给后玩的人,玩不下去的时候互相切磋一下经验,再玩不下去在网上搜索一下通关秘籍。而阅读通关秘籍本身,并无乐趣与意义。所以,这本书所收录的,依然是我这三年中的游戏见闻,大白话记载着我是怎么玩过来的,还将这么玩下去。
虚拟游戏永远比不上真实生活精彩带劲,就比如我曾经很喜欢电脑上的大富翁游戏,某天觉悟到整个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大富翁游戏,我孙小美已经被迫在里面玩了很久了——于是再也不喜欢玩假的——同样是消耗精力,等待机会,作出选择,那还是来点儿真的比较投入和刺激。一条命的游戏,要玩就玩彻底。把每一天的运气当成骰子,把三环四环当成方格,找几个对手,判断和酝酿,看人来人往钱来钱往,然后狠狠地等待买卖房子,等待换辆新车,等待理想中的自己和那些真正激动人心的机会终于出现。
感谢这个真实游戏中为我设置的每一个关口、陪玩了每一段的人与事,无论这些人与事在一时看来是正面还是负面,是加速还是减缓,都丰富了游戏的历程和画面。
写上一本书的后记时,我正在准备婚礼;而写这本书的后记时,我在孕期的最后一个月,准备迎接生育。我确定我是在玩美少女梦工厂的真人版——无法后悔,不能重来。多好玩啊,在人生这个游戏里,我只有一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