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专题亚当· 斯密与《国富论》(1 / 1)

大家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之一就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而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是该学派的主要创立人,因其对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最基础的结构,被后人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一)饱学之士

1723年6月5日,亚当·斯密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一个只有1500人左右的小镇柯卡尔迪(Kirkcldy)在他出生之前父亲就去世了。他从小聪敏好学,14岁就离开家乡到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ofGlsgow)学习,主修拉丁语、希腊语、数学以及道德哲学。当时正是启蒙运动时期,欧洲大学的思想很活跃,格拉斯哥大学更是“洋溢着理性的活力”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大学里聚集着众多学识渊博、思想敏锐的学者,亚当·斯密如鱼得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74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奖学金被派往牛津大学继续深造。在英国最优秀的大学里,他刻苦研读历史、经济与哲学等方面的著作,并结识了很多当时著名的学者。

1746年他毕业后回到家乡柯卡尔迪,两年后担任爱丁堡大学的英国文学讲师。但他的学术兴趣逐渐集中在经济哲学上,他大力倡导自由贸易学说,其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已初露端倪。

1751年,亚当·斯密受母校格拉斯哥大学邀请,出任逻辑学教授,后来又开始讲授道德哲学。亚当·斯密的课十分生动精彩,他的一位学生曾这样描述:他讲课时从不照本宣科,完全是靠即兴发挥自己的口才……他的情绪热烈激昂,口齿清楚流利。他的论证方法旁征博引,从各个侧面举例提供佐证,然后再一步步地上溯到要论证的命题。学生既从中受到了教育,又享受了无穷乐趣。在此期间,亚当·斯密写出了他的成名作《道德情操论》在书中,他提出了在“人人为自己”的利己活动背后,每个人的良知在其中起着内在的调节作用。这本书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亚当·斯密成为英国第一流的哲学家。由于亚当·斯密在学术界崇高的声望,他不久就被聘为格拉斯哥大学的校长。

1764年,亚当·斯密辞去格拉斯哥大学的职务,到英国青年贵族贝克莱公爵家任私人教师。他随公爵游历欧洲大陆,有机会考察欧洲政治经济状况,结识了法国学术界名流如伏尔泰、狄德罗、魁奈和杜尔哥等大学者,这对最终形成他的经济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国富论》的问世

1767年,亚当·斯密辞掉家庭教师职务后,专心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1776年,亚当·斯密历时六年,修改三年才得以完成的划时代的经济学巨著《关于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终于问世了。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一章中集中论述了劳动分工的问题。他认为“劳动生产力最大的提高,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书中分析生产铁钉的现象,统计出10个工人一天可以生产出铁钉4.8万枚,远远超过一个工人完成制订的所有工序的成果。

亚当·斯密还首次明确提出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假定——“经济人”的假说。他在《国富论》中有这样一段被广为征引的名言: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在亚当·斯密看来,生产者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商品,不是出于对他人的同情和恩惠,而是出于生产者“自利的打算”人具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普遍性,每个人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利己”

在政策主张上,亚当·斯密反对当时流行的重商主义政策,支持自由贸易。他指出:金银不是财富增长的源泉,只有包含着人类劳动的商品才是财富的源泉;一国的富强也不意味着另一国的贫困,通过自由贸易可使得双方都各得其所。《国富论》发表后,立刻引起各界的轰动,很快便销售一空,后来一版再版,并被翻译成各种语言的文本,流传到世界各国。

由于长期紧张的工作与写作,亚当·斯密的健康受到极大损害。1779年,亚当·斯密这位终身未娶的大思想家离开人世,终年67岁。

亚当·斯密一生追求完美,他在临终前,因对自己的一些著作不满意,坚持将未完成的十几部手稿付之一炬,实践了他严于律己、认真负责的一贯原则。当然,对后世的读者来说,这些手稿的焚毁无疑是一大损失。

英国钞票上的亚当·斯密

英格兰银行宣布,从2007年春天起,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的头像将出现在英国20英镑新版钞票上。亚当·斯密因此成为第一个获此待遇的苏格兰人。新版20英镑钞票上还印有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用以阐述其理论的别针厂的图片。媒体援引银行行长的话说:现在政界几乎到处有人把亚当·斯密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见解宣扬,可见亚当·斯密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