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在英国的诗坛同时出现了两个明星般的诗人:拜伦和雪莱,在当时欧洲的政治夜空上,二人如同启明星一般照耀着大地,启迪着人们的心智。拜伦与雪莱经历极为相似,他们都出身于豪门贵族,且又都背叛了自己的阶级而同情下层民众的反抗斗争,他们都赞扬法国大革命,讴歌自由与平等。他们在恋爱婚姻上都几经波折,既受家庭的打击,又遭社会的迫害。两位年轻的诗人都先后被迫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最终盛年早逝,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
(一)诗坛“拿破仑”——拜伦
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在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他的父亲是一个没落的贵族,终日挥霍无度,婚后把妻子的财产耗尽后,弃家浪迹欧洲,没多久就死在法国。由于家庭婚姻的不幸,拜伦的母亲性情非常暴躁,她常常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而拜伦便不幸成了母亲发泄愤怒和不满的牺牲品。
除家庭的不幸外,拜伦天生跛足的残疾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痛苦。拜伦生下来就是个美男子,卷曲的头发,白净的小脸,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可惜右脚畸形,天生跛足与英俊外表的奇特搭配让他满心羞愧,对此极端**。为弥补身体上的缺陷,拜伦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他学习骑马、拳击、摔跤、击剑、射击和游泳。游泳是他最热衷的锻炼项目,成年后的拜伦竟然用一个多小时泅渡了达达尼尔海峡,他也因此成为当时英国最优秀的游泳健将之一。
拜伦10岁时,他的大伯父去世,拜伦承袭了爵位,成为第六世拜伦勋爵。不久,他被送入贵族学校哈罗公学,继而在1805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拜伦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按照自己的喜好,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他在学校除了以善于谈吐和阅读广泛闻名外,他的**好斗也是出了名的。每当有人嘲笑他的残疾时,他总能以非常的勇气打败对手。
1807年,拜伦开始从事诗歌创作,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闲散的时光》这些诗除了反映对上流社会的蔑视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外,还对底层民众表达了真挚的关爱与同情。这本诗集发表后自然也受到很多非难,翌年,权威文艺刊物《爱丁堡评论》上刊登了一篇对这本诗集极端尖刻的评论: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为了回应这一批评,拜伦在1809年发表了讽刺诗《苏格兰诗人与苏格兰评论家》攻击主张清幽复古的保守诗派。这首诗使拜伦在英国诗坛声名鹊起,初露锋芒。
此后,拜伦开始周游欧亚各国,开阔视野,他在旅途中酝酿并创作了著名的诗歌体游记《恰尔德·哈罗德游记》此诗一出版,反响强烈,读者纷纷抢购,一年之内竟再版五次。拜伦名声大振,就连他自己也在日记中不无得意地写道:早晨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名,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此后,拜伦又以极其旺盛的精力开始了鸿篇巨著《唐璜》的创作。从1818年到1823年,他共写了十六章又十四节,约1.6万千行。它以主人公唐璜的传奇经历为线索,展示了一幅包罗万象的19世纪欧洲文明宏伟画卷。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自由、幸福和为解放而斗争的战歌。
热爱自由的拜伦不仅以诗讴歌自由,鞭挞,而且身体力行,积极投身民族解放运动。在希腊爆发反抗土耳其的民族独立运动中,他不惜变卖自己在英国的田产来支持希腊人们的正义斗争,并在1823年投笔从戎,率领一支志愿军队支援希腊人民的起义。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英勇抗敌,深得希腊人民的爱戴。1824年4月,拜伦在大风雨中骑马出巡,感受风寒,一病不起。4月18日复活节这天,希腊人民为了让患病的拜伦免受惊扰,一改放花炮庆祝复活的习惯,用肃静来祈祷他的康复。然而,在复活节的第二天,他就告别了人世,成为永远活在希腊人民心中的英雄。同年6月,他的遗体被运回英国,安葬在故乡的土地上。
(二)自由的天使——雪莱
1819年,一首饱含对春天热切呼唤的长诗《西风颂》从英国吹向世界文坛。诗中写道:西风啊,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1792年8月4日,雪莱出生在英国苏塞克斯郡霍香地区一个富裕乡绅家庭,他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祖父是当地最富有的人,父亲是下院议员。雪莱自幼富于反抗精神,与他家庭保守的氛围格格不入。雪莱12岁时进入贵族学校伊顿中学学习,他秉性孤傲,才华出众,对学校里不平等的清规戒律拒不接受。为此他遭到高年级学生甚至一些教师的嫉恨,不断受到侮辱和迫害。雪莱不仅没有屈服,而且培养出来强烈的反抗精神。他不愿听老师们那些陈腐的说教,而是花大量时间去做自然科学实验,阅读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思想雪莱家伏尔泰、卢梭等人的著作。1810年雪莱从中学毕业时,接受了无神论思想。他进入牛津大学后不久,就和朋友合写了一本宣传无神论思想的小册子《无神论的必然性》引起教会人士的攻击与谩骂,不久他就被学校开除了,雪莱保守的父亲竭力劝说他放弃无神论的主张,但雪莱固执己见,不肯屈服,父亲一气之下,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把他赶出家门。雪莱身无分文,只好在妹妹的接济下生活。这时他认识了妹妹的女友哈丽特,哈丽特也是一个富有反抗精神的少女,也因父亲的迫害而离开了家庭。两人一见钟情,认识没多久,就跑到苏格兰的爱丁堡结了婚。婚后两人一起来到爱尔兰,投身到爱尔兰人民反抗英国统治的斗争中。雪莱写了一本小册子《告爱尔兰人民书》到处散发。在这本小册子中,雪莱主张戒酒、济贫、读书、讨论,做有道德、有智慧的人,以博得世人的尊敬和支持,取得民族自由和宗教解放。
1813年,雪莱创作了他的第一部著名长诗《麦布女王》它通过女主人翁艾安的眼睛,纵览人类社会悲惨的过去、可怕的现实和美好的未来,表达了诗人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批判了封建制度的专横残暴。
1818年年底,雪莱从英国到意大利居住,从阳光淡薄的岛国进入明媚温丽的地中海,经常以云彩、山花、流水、飞鸟入诗。罗马碧蓝的天空、怒放的春花和醉人的春意,触发了他巨大的创作热情。他接连完成了三幕诗剧,后来又增写了第四幕,这便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诗剧的特点是为普罗米修斯树立了新的形象,从一个与天神宙斯妥协者变成不屈的斗士,他创作这篇诗作希望每个人都获得自由,每个人都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永远沐浴在自由的光辉中。
到达意大利后,雪莱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当时的英国是很难实现的,此外婚姻、生活的波折都让雪莱感慨:我在生命的荆棘中跌倒!鲜血淋漓!岁月的重负如枷锁般抑制着我的灵魂。可是雪莱就像西风一样骄傲、机敏,桀骜不驯,永远乐观。雪莱在流传最广的名篇《西风颂》中,借西风横扫落叶的威猛势力来比喻革命力量扫荡反动势力,又借西风吹送种子来比喻革命思想的传播。雪莱在诗作结尾处发出了响彻云霄的预言:西风啊,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
1822年7月8日,雪莱在海上航行时遇到暴风雨,覆舟身亡,年仅29岁。几天后,人们在海滩上发现了他的尸体,他的心脏被安葬在罗马的一个墓地,碑文是“心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