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伟大的伊丽莎白女王(1 / 1)

在第二个千禧年来临前夕,不同领域的专家推选出100位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人物,其中伊丽莎白女王就在其中。人们公认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之一,如果没有她,英国和西方的历史很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称赞她说:这位淑女在女性中独赋才学,即使在男性君主中亦很少见。

(一)坎坷的少女经历

1533年9月7日下午3点,一个美丽的女婴在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威治宫降生了。这个女婴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她的童年颇受磨难,在她不到3岁时,其母安妮·博林因不忠之名被其父亨利八世处死,幼小年纪就蒙受丧母之痛。但她要比她的姐姐玛丽幸运,亨利八世对她很好,亨利本人也经常关注她的成长,因此她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她的老师包括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者罗杰·阿斯坎。在她统治期间,她可以说写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六种语言。在她的继母即亨利八世的最后一位王后凯瑟琳·帕尔等人影响下,伊丽莎白成为了一个新教徒。

亨利八世死后,伊丽莎白不满10岁的弟弟爱德华做了娃娃国王,大权落入廷臣贵族手里,他们争权夺利,热衷于明争暗斗,年方14岁的伊丽莎白也被卷入***的漩涡。摄政王的弟弟托马斯·西摩利用伊丽莎白的一片少女痴情,企图通过和她的婚配篡夺王位。托马斯的阴谋破产后,伊丽莎白也受到牵连,被人看作野心勃勃的妖媚女人,几乎抬不起头来。

玛丽登上王位后,旧教又在英国得势,玛丽不能容忍伊丽莎白的新教信仰,更嫉妒她的美貌。为了争取生存,缓和与玛丽的矛盾,伊丽莎白违心地接受了旧教,但还是遭到玛丽的猜疑。不久她因涉嫌参与一起阴谋政变而被关进伦敦塔,随时面临和她母亲一样的厄运。幸运的是终因证据不足,在被监禁8个星期后,伊丽莎白被从伦敦塔释放出来,流放到牛津以北约40英里的伍德斯道克,这样,她总算逃脱了这场劫难。

在伍德斯道克,伊丽莎白度过了10个月艰难的流放生活。1555年3月,玛丽最终下令释放她。在此后一段时间,伊丽莎白在玛丽的威胁下苟且生存。1558年11月17日,玛丽去世,没有留下子嗣,按照亨利八世的遗诏安排,伊丽莎白在经历了种种艰辛与苦难后,终于登上了英格兰的王位。

(二)整合内政,重振朝纲

伊丽莎白即位后,面临着一个烂摊子,英格兰国库空虚、财政枯竭,新教与旧教视同水火、矛盾重重,法国和西班牙则对英格兰虎视眈眈。

伊丽莎白即位时,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就是宗教问题,当时新旧教会势力旷日持久的斗争已经严重威胁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伊丽莎白在1559年促使议会通过《至尊法令》确立新教为英国国教,断绝了与罗马教廷的关系,宣布女王为国教会最高宗教领袖,强**会与国家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玛丽女王原来颁布的那些恢复天主教地位的法律全部被废除。为平息天主教徒的不满,她在制定英国国教教规时对最激进的新教教规做了修改。她的名言是:只有一个耶稣基督,这是唯一的信仰,其余的一切争论都是小事。她规定原来的天主教徒只要不再效忠罗马教皇,愿意进国教的教堂做礼拜就可以算成国教会的教徒,天主教的教会组织形式和一些传统的礼拜仪式也在国教会中保留下来。这种政策的结果是,在女王统治期间,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基本相安无事,他们之间的仇恨得到缓解,英格兰保持了民族的统一。

▲伊丽莎白一世(ElizbethI,1533~1603)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即位时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

但天主教的势力一心想复辟,国内一些天主教贵族和西班牙、法国勾结,企图支持苏格兰的前任女王玛丽,夺取英国王位,恢复天主教的统治。苏格兰女王玛丽坚信天主教,1568年被苏格兰激进的新教卡尔文派废黜,驱逐出境,她逃到英格兰后继续从事反对新教的活动,结果被伊丽莎白囚禁。1587年,全国上下关于苏格兰玛丽的谣言四起,闹得人心惶惶,这时伊丽莎白女王经过谨慎考虑,终于决定将玛丽斩首。这一举措虽然激怒了西班牙,促使西班牙下定入侵英国的决心,但从根本上排除了国内天主教的威胁,以后直到女王去世,再没有出现天主教大规模的阴谋活动。

伊丽莎白一世十分注重争取民众的支持,她在位期间,一共出巡25次。女王在巡行时表现出的一视同仁的和蔼态度,激发了人民忠于她的情感。她还是个出色的演说家,1601年,伊丽莎白发表了著名的“黄金演讲”其中说道:我只希望,只要我活在人世上,统治英国,我就要为你们谋福利。尽管你们过去有过、将来也可能有许多更能干、更聪明的君王坐在这个王位上,可是你们从来不曾有过、将来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君王比我更深切地爱你们。这些举动使她广受民众的爱戴,拥有极高的威信。

伊丽莎白时代,英国的财富积累加快。女王十分注重节俭,王室的岁入常保持在四五十万镑,宫廷开销仅及玛丽的三分之一。女王即位时,英国还是一个外债累累的国家,到16世纪80年代,英国的财政比1568年增加了两倍。女王还注重拉拢新兴的资产者,对他们封官许愿,这样每到国家财政出现困难时,总会有富人慷慨解囊。

在经济方面,伊丽莎白一世奉行民族自立的方针,大力推进工商业的发展,她首先着重发展与国防相关的采矿、造船等行业,以振兴英国的军事实力。她也比较重视有民族优势的毛纺呢绒工业。

她当政仅三年即颁令禁止绵羊、羔羊和羊毛出口,以保证本国呢绒工业的羊毛供应。为了扩大呢绒产品销路,伊丽莎白一世竟于1571年颁令指使举国臣民一律戴国产呢帽,违者处以罚金。由于女王的支持与鼓励,毛纺呢绒工业当之无愧地成了英国最重要的民族工业。

伊丽莎白一世还大力支持金融事业的发展,1566年格勒善在伦敦创建的首家证券交易所落成之际,女王御驾亲临,并赐名交易所为“皇家证券交易所”

(三)女王的婚姻外交

年轻时的伊丽莎白风姿绰约,楚楚动人,如同一朵盛开的鲜花。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她都是全欧洲王公贵族最好的追求对象。因此,在伊丽莎白登基后的前25年中,她一直是各国国王、公子、王侯的“梦中情人”很多国王期望通过“征服”伊丽莎白而征服英国。因此,对伊丽莎白女王而言,婚姻不只是个人私事,同时也是英国乃至当时世界之大事。

为了保证英格兰的国家利益,女王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一直遮遮掩掩,以最大限度地争取英格兰的盟友。伊丽莎白先是略施小技,故意引诱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让他产生可以续娶她为后的错觉,同时又装出与世无争、无所欲求的样子,向西班牙使节诉说自己宁可做一个隐居的修女。而到伊丽莎白羽毛渐丰时,她便正式拒绝菲利普二世的求婚,使西班牙国王不可能再用联姻方式控制英国。但她这种策略也使她付出了一生独身的代价,以至于英格兰不论是贵族还是黎民百姓都为女王没有王位继承人担忧。议会两院也再三恳求女王成婚生子。后来,当议会代表团再次恳求女王时,女王戴上了结婚戒指,并说:我已经献身于一个丈夫,这就是英国。

晚年的伊丽莎白,在英国国内新旧教派势力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成为一个反复无常、性情孤僻多疑的老人。她常常阴郁地在宫廷中徘徊,两眼失神地张望着;有时拔出宝剑愤怒地刺向墙上的挂毯,怀疑那里隐藏着敌人。她的抑郁心情越来越重,唯一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在她的治理下,英国已经强盛起来。她曾自豪地对大臣说:再也不会有像我这样的女王,把满腔热忱倾注于国家,精心料理我的臣民。

1603年3月,女王病倒了,并失去了语言能力。临终前,她用手势向议员传达了她的遗嘱:立她处死的苏格兰玛丽的儿子——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为英格兰王位继承人。3月23日,女王去世,身边的人默默地从她手上取下了那枚象征嫁给英国的结婚戒指。后人在评价伊丽莎白时,说她像“一只凶狠的老母鸡,不动声色地蹲坐着,在她的羽翼下,英国初生的力量,快速地成熟和壮大”

女王未嫁之谜

关于伊丽莎白一世一直未嫁的原因,存在多种说法,其一是不幸的童年和在伦敦塔中的幽禁给女王心灵留下巨大创伤,她也目睹了父王虐杀妻子的种种惨剧,所以对婚姻有一种本能的厌恶。还有一种解释是女王一生只爱过一个男人,那就是英俊潇洒的莱塞斯特伯爵。传说伯爵同女王从小相识,不过女王登基时,莱塞斯特已结婚8年,后来他妻子神秘死亡,谣言甚多,他的品德遭到非议。伯爵曾两次向女王正式求婚,女王也想嫁给他,但是民情不允许这么做。传说女王弥留之际,还呼喊着莱塞斯特的名字。

玛丽的父亲是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五世,她出生六天后其父去世,她即成为苏格兰的女王。根据苏格兰贵族会议既定的联法抗英的方案,5岁的女王被送到法国宫廷作为法国皇太子的未婚妻。玛丽女王17岁那年嫁给了同龄的法国皇太子弗朗索瓦。同年,弗朗索瓦即位为法国国王,玛丽则成了法国王后。1560年弗朗索瓦去世后,她于次年返回苏格兰亲政。因信仰天主教,为苏格兰贵族和加尔文教徒所不满,后来她又卷入到谋杀其新任丈夫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的阴谋中,引起贵族叛乱。7月24日她被迫退位并将王位传给她的儿子詹姆士。1568年5月玛丽·斯图亚特逃到英格兰,旋即被伊丽莎白一世软禁起来。1587年,她被伊丽莎白一世以谋反罪名押上断头台。

因其传奇而悲剧般的人生经历,她既是历史中饱受非议的女王,又是传奇故事中永远的主角,后人评价她说:如为玛丽·斯图亚特写墓志铭,那她的墓志铭一定应该是:活过,爱过,疯狂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