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征服威尔士与苏格兰的战争(1 / 1)

喜欢看世界杯足球赛的球迷都知道,代表英国参加比赛的居然有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四支球队,在历史上,这些地区的历史渊源各有不同。英国的统一是伴随着英格兰的扩张而进行的,13世纪末,英格兰先是吞并了弱小的威尔士,进而又染指苏格兰,但由于苏格兰民众的英勇反抗,苏格兰的独立地位一直延续到17世纪。

(一)早期威尔士

威尔士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天下,在公元1世纪时,罗马曾征服威尔士北部和南部,但没留下多少影响。罗马军队撤退后,威尔士继续由凯尔特人控制着,凯尔特人借助当地有利的地形顽强抵抗着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侵略,并成功地守护住威尔士的山区和南部的平原地区。威尔士在6世纪时,也改信了基督教。1066年威廉一世征服英格兰后,把威尔士北部的边境地区分封给诺曼贵族,这些诺曼贵族被称为“边界领主”他们采用一步步蚕食凯尔特人在威尔士土地的办法,逐渐扩大其在威尔士的势力范围。在他们的保护下,英格兰的很多军人、农民和商人陆续移居到威尔士。凯尔特人被迫退居到山区地带,由边界领主统治的河谷与海岸地带,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一半由封建领主统治,一半听命于土著部落首领。

公元1200年前后,威尔士北部的部落在酋长卢埃林(Llewelyn)领导下,利用边界领主之间的矛盾,开展收复失地运动。到卢埃林的孙子小卢埃林·格里夫(LlewelynpGrif.th)统治时期,他利用英格兰国王与贵族的内乱,联合当时反对亨利三世的西门·孟福尔,逐渐控制了威尔士的大小土著部落,阻挡诺曼底—英格兰人在威尔士的蚕食入侵,甚至使得一些边界领主也臣服于他,他还试图把各个土著部落合并为一个统一的王国。这次独立运动在1267年签订《蒙哥马利条约》时达到顶峰,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被迫承认小卢埃林的领土和新近自封的“威尔士亲王”称号,而小卢埃林也承认英王的宗主地位,每年还要缴纳3000马克的贡金。

(二)征服威尔士的战争

1272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去世后,他的长子爱德华急忙从第九次十字军东征的途中撤回,继承王位,称爱德华一世。爱德华一世从小就喜欢像骑马、追逐打仗这样的游戏,他身躯高大,双腿修长,能紧紧夹住马鞍,绰号“长腿”他英勇善战,有铁一般的意志,1265年一举平定了孟福尔领导的叛乱。

当爱德华即位之时,他已是一位经过历练的比较成熟的政治家和军事指挥者,他知人善用,注重立法,并因战功和政绩获得了“苏格兰的锤子”“威尔士的征服者”“英格兰的查士丁尼”等称号。

1274年年末,小卢埃林以爱德华一世支持他的弟弟大卫发动叛乱为由,拒绝向爱德华一世行效忠礼,并计划和孟福尔的女儿结婚,继续对抗英格兰,战争于是爆发。1277年1月,爱德华征集15640名步兵以及各种民工,采用罗马人的战术,即在优势地点建造城堡,并通过交通网把城堡连起来,在威尔士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到4月时就已经征服了小卢埃林占领的边界领主的土地,到年中时推进到威尔士中部。小卢埃林被迫与亨利三世签订了《康韦条约》根据条约,卢埃林要向爱德华行臣服礼并效忠于英王,承认被爱德华征服的领土为英王领地,归还所欠英王之债务;爱德华则承认卢埃林“威尔士亲王”之称号,并允许他在北部地区实行威尔士的法律和习俗。

1282年,围绕着威尔士土著部落之间的争端应由爱德华还是小卢埃林裁决这一问题,英格兰与威尔士的战端又起。1282年,这次小卢埃林之弟大卫占领了霍华德城堡,并号召威尔士土著部落反叛英格兰。爱德华从苏格兰事务中迅速脱身,立即集结700名重装骑兵、8000名步兵和1万名弓箭手。他首先用英格兰弓箭手对付威尔士的骑兵,然后用英格兰骑兵追击威尔士人败退的军队;他还鼓励在威尔士的英格兰边界领主参战,并控制了海洋以保证军需供应。

威尔士无力抵抗英格兰军队强有力的进攻,很快战败,1283年12月,小卢埃林在一次战役中战死,次年大卫也被俘并被处极刑。

1284年3月19日,爱德华一世颁布《威尔士条例》把北威尔士划分为几个郡,由王室官员直接管辖,其余地域的边界领主在威尔士地区的权力保持不变,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威尔士的法律和习俗。爱德华为巩固对威尔士的统治,还加强威尔士的城堡和重镇的建筑,就此彻底征服了威尔士。1301年,爱德华一世把“威尔士亲王”这个称号赐给了自己的儿子,即未来的爱德华二世,以后,英王的男性继承人都被赐予这个称号。

爱德华一世与妻子之间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

爱德华一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与卡斯提尔王国的艾琳娜公主结婚。他们非常相爱,1290年艾琳娜于威尔士去世,在她的遗体运回伦敦的路上,爱德华一世在每一个驿站都树立了一个十字架。至今,伦敦还保留着一部分这种十字架,并被称为“王后十字架”自从爱人死后,爱德华一世的性格日趋暴戾和残忍,也许之后他对外残暴的外交政策和这也不无关系。

(三)苏格兰战争

爱德华一世在吞并威尔士后,对另一个与英格兰邻近的国家苏格兰也垂涎欲滴。苏格兰是凯尔特人的后裔,向来与英格兰人的关系不睦。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苏格兰人就经常借着维京人的力量南下滋扰,成为英格兰人的心腹之患。苏格兰在英格兰的影响下也逐渐实现封建化,在11世纪,苏格兰国王统治着苏格兰南部和西部的大部分领土。此后,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关系渐趋缓和,王室之间的和亲通婚日渐频繁,苏格兰国王在英格兰还有一部分封地。1286年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三世去世后,她的孙女玛格丽特(Mrgret)即位,当时爱德华一世计划让玛格丽特与自己的太子爱德华二世成亲,以图将来合并苏格兰。1290年,苏格兰人终于同意了这桩婚事,但不幸的是,薄命的小女王玛格丽特在渡海前往英格兰成亲的途中染病去世,结果造成苏格兰的王位空置,于是很多人起来竞争王位。

爱德华一世借机干预苏格兰的王位继承事宜,他支持年轻的诺曼贵族巴里奥(Bliol)继承王位。巴里奥在向爱德华一世行效忠礼后继承了王位,但他很快就对爱德华一世不断向其索取军队与财物表示不满,并偷偷与英格兰的死对头法兰西结盟,借以摆脱英格兰的控制。爱德华一世知道后,勃然大怒,于10月16日下令没收巴里奥在英格兰的领地与财物,并决定武力远征苏格兰。巴里奥在英格兰大兵压境前,因无法取得苏格兰贵族的支持,很快退位并离开苏格兰。爱德华一世把苏格兰的圣物加冕石搬到了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自立为苏格兰国王,他留下一个伯爵率领占领军,常驻苏格兰,维系统治。

然而,苏格兰人不甘心屈服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在诺曼骑士华莱士(Wllce)的领导下,掀起了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并在1297年斯特灵桥(SterlingBridge)战役中,大败英格兰军队。爱德华不得已在1298年与法兰西讲和,集全国之力力图征服苏格兰。英格兰的军队此后多次进攻苏格兰,在1298年7月的法尔科克(Flkirk)一战中凭借长弓弓箭手密集重射,终于击溃了苏格兰骑兵的抵抗,起义军失败。华莱士在1304年被俘,并于1305年在伦敦受酷刑处死。但华莱士的英勇反抗精神鼓舞了苏格兰民众争取自由的斗争,他们又团结在当地贵族罗伯特·布鲁斯(RobertBruce)的周围继续坚持战斗。1301~1305年,英格兰军队四次讨伐都没能征服苏格兰。1307年,已经是风烛残年的爱德华一世又亲率大军深入苏格兰,讨伐登基称王的布鲁斯,结果病死在征途中。布鲁斯借此机会清除了当地亲英格兰的贵族,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并在1314年爱德华一世的儿子爱德华二世进攻苏格兰时,取得了班诺克本(Bnnockburn)战役的决定性胜利。1318年,布鲁斯又率军收复了博威克,此后又击退了英格兰的数次进攻。英格兰在无法征服苏格兰的情况下,只得在1328年与苏格兰签订和约,承认苏格兰的独立。

告诉你,我的孩子,在你一生中,有许多事值得争取。但,自由无疑是最重要的。永远不要带着脚镣,过奴隶的生活——

华莱士最喜欢的诗句

1995年,梅尔·吉布森(Mel.Gibson)所拍摄的电影《勇敢的心》轰动影坛,此后,这部优秀的作品以它无可比拟的优势一举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效果剪辑、最佳化妆五项大奖,并席卷全球。在影片《勇敢的心》中,导演梅尔·吉布森兼任男主角,以华莱士与英格兰统治者不屈不挠的斗争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华莱士跌宕起伏的悲剧命运,层层深入,感人至深,引人深思。

历史上的华莱士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贵族家的次子,他早年的经历无据可考,不过,按当时的习俗,华莱士作为次子应担任神职。他的一个叔父就是当地的牧师,教授给他拉丁语和圣经箴言,向他灌输了自由思想。华莱士对英格兰人的刻骨仇恨,不仅仅出于对自由的信念,也来自亲身感受到的亡国毁家之痛。1291年,当爱德华一世自立为苏格兰国王后,华莱士的父亲因拒绝服从而被英格兰骑士杀害。年幼的华莱士只好随母投亲,据说就是这段时间他进了教会学校,但不久,就因杀死向他挑衅的英国占领军而被通缉,从此浪迹江湖,投身到抗击英格兰侵略的起义浪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