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世纪初,软弱的北宋在昏君宋徽宗的统治下,国力见衰,最后在彪悍的女真人的进攻下,被迫割地赔款,直至亡国受辱。而在此200年前的不列颠,也上演着类似的事情,不过故事的主角换成了威塞克斯王国和丹麦人。
(一)丹麦区的收复
阿尔弗雷德大帝临终之时,把王位传给其子“长者爱德华”EdwrdtheElder)爱德华沿用父亲的修道筑垒战术,在姐姐埃塞尔弗列塔(ethelFled)的帮助下,稳步向丹麦区推进,先后收复了东盎格里亚、诺丁汉郡和林肯郡等地区。姐姐过世后,爱德华于918年把麦西亚和威塞克斯彻底合并起来,这样,威塞克斯王国的疆域向北推进到亨伯河。
公元925年,爱德华的儿子埃塞斯坦(ethelstn)继位。埃塞斯坦是个虔诚的基督徒,终身未娶,喜欢搜集各种圣物,另一方面又颇具外交与军事才能,他把整个英格兰北部统一到威塞克斯王朝之内。他的策略是利用英格兰北部丹麦区的老丹麦人与从爱尔兰东渡新来的“北方丹麦人”的矛盾,进行离间活动,使丹麦人的王国彼此之间无法团结作战,从而夺取了丹麦区的约克城,建立了威塞克斯王国在北方的优势。
公元939年,埃塞斯坦过世,新国王埃德蒙(Edmund)即位,丹麦人借机卷土重来。940年约克城再度沦陷,944年埃德蒙率军出征,再次驱逐北方丹麦人而重建英格兰人的统治,使丹麦人在半个世纪内不敢南下。到其子埃德加(Edgr)统治时期,整个英格兰出现前所未有的和平安定局面,埃德加在位期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会改革,有效治理了修道院的问题,强化了教会的世俗权力。他还注重与臣民的沟通和公共秩序的维护,加强整个王国的行政与司法制度建设。
(二)屈辱的“丹麦金”
978年,埃德加之子埃塞列德(Ethelred)继位之时,还是一个13岁的小孩,他本人软弱无能,是英国历史上少有的庸君。在沉静了近半个世纪之后,丹麦人再次大举入侵,接连攻城略地。有英格兰王室血统的挪威人奥拉夫·特里格瓦森,带领93艘船舰在福克斯通登陆,打败了疏于防备的英格兰军队,攻占了肯特和东盎格里亚沿海地区。英格兰人被迫以赔偿2万英镑乞和,从此英格兰必须每年向丹麦人缴纳一定数额的“丹麦金”才能维持暂时的和平。
992~994年间,年度支付额约在2~2.2万英镑之间,后来丹麦人的胃口越来越大,不断用劫夺英格兰土地的方法索取更多的丹麦金。软弱无能的埃塞列德只好用增加贡金的方式委曲求全,丹麦金在1002年增加到2.4万英镑,1007年达3万英镑,1012年为4.8万英镑。据史书记载,埃塞列德共向丹麦人和其他北欧人交纳过五次“赔款”总计达13万英镑之多。
丹麦金极大加重了英格兰民众的负担,也在上层贵族与统治者中间引发了激烈的矛盾。这时昏庸的埃塞列德竟然心血**,在1002年11月3日以丹麦人企图谋害国王为借口,下令杀死境内所有的丹麦人,大批丹麦人遇难,其中就包括丹麦国王斯威恩(Sweyn)
的妹妹。斯威恩大怒,于1003年率重兵征伐英格兰,继续全面而残酷的掠夺。埃塞列德无力抵抗,只好携家逃往位于法兰克的诺曼底,斯威恩则征服了英格兰大部分地区,而英格兰上层贵族在他的威胁下竟推选他为英格兰国王。
克努特大帝向奉承者证明王权有限
克努特的一个臣下谄媚说克努特是海洋的统治者,连海洋也要听克努特大帝的命令。克努特于是下令将椅子放在海边,命令海水不得打湿椅脚,结果申斥了大臣的胡说,称上帝才是大海的统治者,国王的权力只是很小的一点点。
(三)丹麦王“克努特大帝”
1014年2月,斯威恩还没在英格兰国王的宝座上坐稳,就猝然去世,英格兰贵族又把逃到诺曼底避难的埃塞列德国王接回英格兰。
1016年4月,埃塞列德死于伦敦,伦敦城的贵族和市民推举他的儿子埃德蒙(Edmund)为王,史称埃德蒙二世。
斯威恩之子克努特(Cnute)不甘失败,跨海来犯,很快就占领了英格兰的北部和东部,埃德蒙不敌丹麦军队,被迫率残部退守伦敦。这时由上层贵族组成的“贤人会议”推举克努特为英格兰国王,与困守伦敦的埃德蒙对峙。1016年10月,两军在阿辛顿(shington)地区展开决战,埃德蒙战败流亡到西部的林区,在当年年底含恨去世,威塞克斯方面群龙无首,很快被克努特吞并。1027年他又远征苏格兰,取得苏格兰三个王国的承认。克努特就此成为第一个真正统一不列颠的国王。
1019年克努特继承丹麦王位,1028年又继承了挪威王位。这样,他身兼北欧两王国的国王和欧洲王国英格兰的君主,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克努特帝国。克努特颇具治国才能,他在位期间,竭力调和与被征服的英格兰民众的感情,即位后他马上发布了一道谕旨,声称自己要做一名贤君,并宣布英格兰的战乱已经过去,太平治世即将到来。1023年他还公开举行庄严的忏悔仪式,表达对丹麦人在历次战争中在英格兰所犯罪行的忏悔。德才兼备的克努特力行仁政,对英格兰人和丹麦人平等对待,规定丹麦人不得侵袭英格兰人的土地,赢得了英格兰人的好感。他还改信基督教,任用德高望重的教士从事教会改革,他允准教会征收什一税,给修道院大量捐助,用赏赐赢得了教会和修道院的支持。他自视为统一的实现者和法律的制定者,注意利用贤人会议处理要事。他把英国分为四个伯爵区,由丹麦人或效忠于近丹麦的英格兰贵族治理,同时还编撰了英格兰原来的法典,将丹麦人著名的“赔偿法”精神注入到英国的法律中。
但克努特帝国由于缺乏牢固的经济基础,1035年克努特去世后,帝国宣告瓦解,克努特的长子哈萨克努特(Hthcut)因丹麦国事缠身,迟迟没能来英格兰实施统治,克努特的另外一个儿子哈罗德就在贵族的拥戴下成为英格兰的统治者。1040年哈罗德病故,哈萨克努特入主英格兰,正式成为英格兰国王,他为了筹集雇佣军军饷在英格兰征收附加税,激起当地民众的不满与反抗。哈萨克努特为了安定民心,邀请原来威塞克斯国王埃塞列德的长子爱德华从诺曼底归国,并把他作为自己的继承人。1042年,年仅24岁的哈萨克努特病死,性格懦弱的爱德华即位,丹麦人在英国的统治终告结束。
贤人会议(Witengemot)是7世纪到11世纪英格兰王国的政治统治机构,其名来源于古英语“贤人的会议”起初是作为古代日耳曼部落军事民主制的残余而存在。贤人会议由国王主持召开,参加会议者有高级教士、世俗贵族与国王的近臣。贤人会议至少每年要召开一次,像圣诞节、复活节的宗教节日是理所应当的集会时间。
贤人会议的职权非常大,大致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参与国家的税收、外交与防务决策,选举、废黜国王;二是行使司法权,贤人会议作为王国的最高法庭,可以审理各种诉案,包括涉及王室与贵族的要案与地方法庭的疑难案件,由于它的判决是集体行为,任何人不得推翻与更改。1066年诺曼底的威廉伯爵入主英格兰后,贤人会议被直接隶属国王的御前会议所取代。
贤人会议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一种特有的中央机构,它既是国王的助手,又是王权的制约者。它保留了群体表决、多数认可的原则,将民主遗风演化为一种新型的民主制,对以后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