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时间折扣—今天的100元大于明天的100元(1)(1 / 1)

我们死后,将会洪水滔天。

—蓬巴杜夫人

远见太远,也是一种贪婪。

—华尔街格言

相对未来而言,现在总要占据更多的优势,现在可以被我们直接感知,而未来,却需要我们去想象,天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巴维克

有一次,我代表公司与一个很难缠的人进行谈判。

多次交涉,我坚持最多十万元摆平此事。

对方不同意,无论如何都坚持至少要十一万元。

对方已经吃定了我方,他知道就算是十五万元,我方也别无选择。

时间一天天过去,对方稳坐钓鱼台。而我方的时间却越来越紧迫。于是,我和对方约定再面谈一次。

这次,我带了十万元现金,摆在对方面前:“看到了吗,这是十万元钱,如果您签字,现在就能拿到。如果您不签字,我们就继续耗着,最后两败俱伤。”

对方迟疑了几秒,痛快签字。

人类对近在眼前的**,总是难以把持!

狙公戏猴与时间价值

狙公养了群猴子。

狙公给猴子提出一种伙食方案:早上三个栗子,晚上四个栗子。猴子们气愤填膺。

狙公又提出另一种方案来安抚众猴:早上四个栗子,晚上三个栗子。这下猴子满意了。

世人都说猴子傻得可以,但萨缪尔森不同意。

按照经济理论,猴子还是很聪明的。为了便于说明这个道理,我们把“狙公戏猴”的故事进行改编升级。

阿杜是一位包工头,领了一群乡亲打工。

阿杜对工人们说:“你们每人每月的工资3000元。但为了防止你们乱花钱,每人每月只能从中领200元作为生活费。余下的钱我替你们保管,年底一次性发给你们,开开心心回家过年。”

一个叫傻根的愣头青不干了:“傻根虽傻,但也知道那2800元存在银行是有利息的,让你保管,还不如让银行保管。”

阿杜呵斥:“每次一领到工资你就去赌博,还去洗头房按摩,这样能攒住钱吗?不想干现在就滚!”

最后,阿杜还是作了让步,每个工人每月可以领300元,余下2700元由他保存。

阿杜把这些钱拿去炒股票,正好赶上一个大牛市,蒙着眼买股票都能赚钱,阿杜当然猛赚了一笔。

金钱是具有时间价值的,简单地说就是:今天的100元钱要多于明天的100元钱。

比如,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为5%,那么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明年就变成105元,这5元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

今天的100元钱到明天可能就不仅仅是100元钱了,这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在起作用。

金钱具有时间价值,人们要为自己的超前消费付出代价。

开发商周瑜,爱在媒体讲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故事。很多人听后,深以为然。

黄盖是个工薪族,银两不多。听到周瑜理论后,就通过银行按揭买楼,成了“房奴”。

黄盖真的傻吗?他才不这样认为。黄盖觉得,从金钱的时间价值上来算,付出一定的贷款利息并不吃亏。

效用贴现

接着,介绍一个概念,什么是贴现?

贴现是一种票据转让方式,是指客户(持票人)在急需要资金时,将其持有的商业汇票,经过背书卖给银行,以便提前取得现款。银行从票面金额中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申请贴现人。

经济学说的贴现,不仅仅用于金钱,还用于“效用”。吃栗子就是一种效用,对猴子而言,第二种方案确实更好。

效用贴现:如果时间有价值的话,人们对未来的“收益”将打折扣,同样数目的“收益”,现在拥有比未来拥有合算。也就是说,当下的满足要比将来的满足更有价值。效用贴现是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传统经济学崇尚理性,即趋向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才是理性的行为。

所以,从传统经济学角度讲,寓言里的猴子是很聪明的,它们对伙食方案进行贴现,最后选择最高贴现值的方案(当然,如果将这个方案生效的时间改为晚上,又当别论)。

贴现率

贴现率(discountrate)原是用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融通资金时,银行扣取自贴现日到期日之间的利息率。经济学家将贴现率用来衡量未来收入和支出折算成现值的一个桥梁。

贴现率这个概念,解决了未来经济活动在今天如何评价的问题。

贴现率为正值,则未来的1万元不论是损失还是收益,没有现在的1万元重要;而且时间隔得越长,未来的1万元价值越低。

小贴士:72法则

在利率给定的情况下,一笔投资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翻倍?

所谓“72法则”,就是以1%的复利来计息,经过72年以后,本金就会变成原来的一倍。

这个法则能以一推十,例如:利用年报酬率为6%的投资工具,经过约12年(72/6=12)本金就变成一倍;利用报酬率8%的投资工具仅需9年左右的时间就会让1万元钱变成2万元钱。

如果将一笔钱存银行所得的收益,作为机会成本,那么今天投资10万元的项目,将来即使能收回20万元,也不能证明此项投资一定合理。

假设银行利率是3%,10万元存在银行,24年就能滚到20万元。所以30年后回收20万元的投资与存银行所得利息相比不值得去做。

意志力的崩溃

贴现在理论上是一种理性行为,但是过犹不及,过度贴现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行为经济学家马修·拉宾(MatthewRabin),曾描述了一个有关人与金钱间存在的有趣的“反常现象”,即当人们在得到金钱收入之前,都能相当理性地作出储蓄规划,可当收入真到手之后,人们的意志却崩溃了,钱往往会立即被花掉,拉宾称这一现象为“夸张贴现”。这说明意志力的缺乏也是人们在经济实践中选择非理性行为的原因之一。

小美发誓要减肥,小明发誓要存钱。小美见到美食,安慰自己,不吃饱怎么有力气减肥啊。小明见到一辆汽车,安慰自己,人生得意须尽欢,买辆车可以提升自己的社交质量,说不定还能带来好机遇。一年后,小美体重还增加了几斤,小明还在原来的社交圈子里打转,收入基本未变,还要每月还银行车贷。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具有无限意志。但是,面对**时,一些人就开始自我欺骗,意志土崩瓦解。

而现实生活中的决策人往往受有限理性、有限意志、有限自利和有限信息等的制约,往往无法达到效益(货币收益)的最大化,而更多地努力实现自我满足最大化。

小贴士:金钱不等式

失去的100元>得到的100元

挣到的100元>白得的100元

今天的100元>明天的100元

信用卡危机

台湾纪实片《水蜜桃阿嬷》讲的是一个与“卡奴”有关的故事。事情很凄惨,水蜜桃阿嬷的儿媳妇,因为欠了200万台币的卡债,烧炭自杀了。隔没多久,儿子承受不了,也烧炭往生了。这位淳朴的乡下老妇怎么也理解不了,人怎么会这样胡乱死了呢?

“卡奴”问题,是“夸张贴现”所导致的一种可怕社会现象。

由于人的意志力有限,加之“心理账户”的原因,信用卡金额很容易被“贬值”,因为在买东西的时候,自己似乎毫无损失,至少心理上很容易有这种感觉。

麻省理工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普瑞雷克(Prelec)和邓肯·辛斯特(DuncanSimester),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用密封拍卖的方式,拍卖NBA波士顿凯尔特人队比赛的门票。

把参加竞买的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中标者必须用现金付款,一天内就得交钱,另一组则可以用信用卡付账。

普瑞雷克和辛斯特把现金组和信用卡组出的价,分别统计并加以平均,居然发现信用卡组出的价,大约是现金组的两倍。

用信用卡付账,使你的钱似乎成为了不值钱的钱,结果花起来毫无节制。

一些人拥有信用卡后都变成了冲动型消费者,心理账户导致持卡人花钱漫不经心,有限意志导致持卡人及时行乐,结果变得更拮据。

“卡奴”本是台湾的社会现象,现在大陆也出现了。近年来,中国各银行展开了信用卡“大跃进”,且美其名曰“抢占市场份额”。不少银行为了赚钱,想出各种昏招鼓励客户刷卡。于是,不少持卡人都背负了超出自己偿还能力的债务。

相信“卡奴”现象也会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远水”与“近渴”

《旧约·创世记》记载,雅各与以扫是孪生弟兄,以扫先出生。按照人伦常情,长子为贵,以扫理当继承父业。对此,雅各非常妒忌。机会终于来了。一天,以扫打猎回来,又饥又渴,于是对雅各说:“我累昏了,求你把红豆汤给我喝。”雅各便以一碗红豆汤与以扫交换长子的名分,以扫居然同意了。

红豆汤的价值与长子名分的价值有天壤之别,几乎没有可比性,又怎能交易?

为什么以扫对红豆汤看得比长子名分更重?在他心目中,长子名分不过是空头支票罢了,将来如何,谁知道呢?

那时他们在迦南不过是寄居的,一无所有。既然他们是寄人篱下,那么所谓长子的名分(得双份产业),在他看来是很渺茫的,而红豆汤却是摆在面前的;所以以扫贪恋眼前,选择了红豆汤。

按国土面积美国现为世界第四大国。美国从13个州开基,直到1959年在夏威夷建立第50个州为止,扩大疆土10倍,大部分通过“购地”而得。

美国独立后,法国在北美仍有很大势力,据有密西西比河流域西半部的“路易斯安那地区”,面积比当时的美国大一倍半。

当时拿破仑正在征战欧洲各国,与西班牙交恶,无暇顾及北美殖民地。所以,美一提出要买新奥尔良,法国皇帝拿破仑竟要美国全部买下路易斯安那地区。而路易斯安那地区与西班牙统治下的墨西哥交界,与其被西班牙占去,倒不如及早卖给美国,还能捞一大笔钱做军费。

1803年,美、法签订《路易斯安那购地条款》,法以27267622美元将该地卖给美国;每平方公里地价为12.7美元,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土地交易。

美国买进阿拉斯加每平方公里只花4.8美元,每英亩只要2美分,堪称世界上最便宜的一宗土地交易。阿拉斯加远离美国本土,面积151.9万平方公里。该地区天寒地冻,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的居住地。

俄与土耳其作战,1856年战败,无力顾及阿拉斯加。国库亏空,俄到处挖财源,想到了阿拉斯加。沙皇认为该地油水不大,甚至有些年还要贴本钱,不如卖掉。

社会贴现率:如果没有明天,你现在会怎样?

假如这个星球在10天后就要毁灭,你将会怎样安排余生?

让我们再向积极的方向思考,把“社会贴现率”降低一些。假如科技进步了,很容易就可以将你的寿命延长到150岁,你还会继续现在的职业吗?你会不会考虑再学点什么?你会和现在的配偶离婚吗?你会不会更积极地筹划自己的人生?

不仅货币具有时间价值,社会行为也有时间价值。

声誉有时间价值,张爱玲呼吁:“成名要趁早。”

感情有时间价值,民谚早总结:“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冯仑曾有妙喻,时间决定一件事情的性质:赵四小姐16岁去大帅府跟张学良,她去1年,是作风问题;去3年,是瞎搅和;一去30年,那就是爱情。

社会学家将适用于经济活动的贴现率,推广到一般社会活动,得出社会贴现率(socialdiscountrate)这个概念。

在经济学中,贴现率是一个中性概念,它的高低是由市场上对货币的供需形势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的,无所谓好坏。社会贴现率则是一个带有负面色彩的概念,它与人对未来的信心成反比。

社会贴现率越高,现在越是重要,越会出现“短期行为”,也就是“及时行乐”。

比如,“毒品”是非常有害的,但对于一个将死的癌症患者来说,他的贴现率非常之高,他如果选择注射“毒品”,理性上也解释得过去。

如果你为未来投资的100元钱注定是空梦一场,那你把这100元花了买醉,也未必不是一种理性。

社会贴现率高,表明人们对未来失去信心,责任、操守、道义水准便会越发恶化。

社会贴现率上升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导致社会不稳定、人与人的联系减弱、机会主义泛滥。

时局是否动荡、剩余寿命、通胀指数等,都会影响到社会贴现率。

跨期抉择:先吃好葡萄,还是坏葡萄?

跨期抉择,是指针对不同时间段,对“成本—收益”进行的权衡。

方鸿渐想起在伦敦上道德哲学课,那位山羊胡子的哲学家讲的话:“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后面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下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钱钟书《围城》

先吃哪一种葡萄?吃栗子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都是跨期抉择问题。

时间偏好:享受当下与享受未来

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都是“正时间偏好”。就是说,人们认为当下的快乐要比将来的快乐有价值。

小明预订了一款本田雅阁,3个月后才能提车。经销商告诉他,提现车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要加价3000元。

想着下周就可以开车出去兜风了,小明居然同意了。小明也是具有正时间偏好的人。

小明在小美生日那天说,下周送她一款Nokia新款手机。同样一款手机,可小美觉得,一周以后送来的手机的价值和生日那天送的价值不一样,小美就是具有正时间偏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