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即大胆。
—西谚
你所得到的叫作价值,你为此支付的叫作价格。
—沃伦·巴菲特
人类对风险的感知,和实际存在的风险不对称,这是行为经济学的精髓所在。
—理查德·泰勒
传统经济学在风险决策上,假设人类对风险偏好一致,并且按照理性预期假设进行决策。
但是,在真实的世界,人们面对不同的风险预期,对风险的偏好会发生戏剧性的转变。
所谓“蔫人出豹子”,冒险家同时也可能是个胆小鬼,英雄与懦夫的品质可以共存于同一个人身上。
人性看起来如此矛盾,事实上,人类真正害怕的并非风险,而是损失!
谨慎还是激进,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已。
10亿美金一枪,你愿意吗?
先假设一个赌局,导入两个概念。
这是笔者在某网站发起的投票。27000多名网友,在权衡利弊后,作出了自己的抉择。
风险喜好(riskloving):决策者常常会不顾可能发生的危险,仍实施某项行为和进行某项决策活动。
风险厌恶(riskaverse):也叫风险规避。这种决策者较保守,回避可能发生的风险。
在这个例子中,45%的网友选择了“愿意”,是“风险喜好者”;另外55%的网友是“风险厌恶者”。
这个赌局叫俄罗斯轮盘,现实生活可能比俄罗斯轮盘更加邪门。在这无妄的世界里,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
其实,人的风险偏好不是一成不变的。笔者后来又做了一个投票。
假设你患有一种小贵恙。不做手术,不影响生命,仅仅难受。做手术,有83%的成功率,手术失败则毙命。你会选择做这个手术吗?
投票结果是,有67%的网友选择了做手术。
当然,这只是一次虚拟的赌局,并不能真正测出人的风险偏好。面对真实的世界,宣称“生命诚可贵”的人,可能会禁不起金钱的**,勇闯鬼门关;崇尚“富贵险中求”的人,面对死亡的威胁,也可能放弃赌博。
人类决策、抉择有什么规律?这正是本章所要探讨的。
局中设局,你将怎样出招?
现在,大亨又通过电视直播,开设了一场赌局。玩的依然是俄罗斯轮盘,赏金增至100亿美元。
舞台中央有一个幸运转盘,转盘等分为六个格,分别标注为1、2、3、4、5、6。主持人将依照转出的结果,给左轮手枪上子弹(比如,转盘停在3上,手枪里就装3枚子弹;停在2上,就装两枚子弹)。
插播了一段广告后,主持人转了左轮手枪的弹匣,并用它直指着参赛者的太阳穴。主持人扣动扳机前,大亨突然提议:补充一条规则,参赛者可以买走一颗弹匣里的子弹。注意,仅仅能买走一颗。
假设你是一位“有幸”被选中的参赛者。你可以和主持人商量一个价格,让他随机从左轮手枪里取出一枚子弹,你则递给他一叠钱。然后,他会再次转动左轮手枪,指着你的脑袋扣动扳机。
A.假如弹匣里只有1枚子弹,你愿意花多少钱买下那枚子弹?
B.假如弹匣里有4枚子弹,你又愿意花多少钱买走一枚子弹呢?
显然,在A情况下,倾家荡产也得把那枚子弹买下。B情况下,则有点无所谓。
这个赌局,是著名的“阿莱悖论”的翻版,它已经触及哲学、心理学与经济学最深层次的部分。
“前景理论”的另外两个原理,将对这个问题有完美的解释。
你是个“见好就收”的人吗?
前景原理2:确定效应
在确定的好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作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
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见好就收”,用一句话打比方就是“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落袋为安。
大多数人处于收益状态时,往往小心翼翼,厌恶风险,喜欢见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卡尼曼和特韦斯基称为“确定效应”(certaintyeffect),即处于收益状态时,大部分人都是风险厌恶者。
“确定效应”表现在投资上,就是投资者有强烈的获利了结倾向,喜欢将正在赚钱的股票卖出。
投资时,多数人的表现是“错则拖,赢必走”。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种“卖出效应”,也就是投资者卖出获利股票的意向,要远远大于卖出亏损股票的意向。这与“对则持,错即改”的投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
小贴士:虚拟确定效应
营销学里,有一种促销手段类似于确定效应,姑且称之“虚拟确定效应”。
比如,一家洗衣店打出告示,一次洗三件,可以免费洗一件。
这种让利方式要好于平均降价25%。对人民群众来说,完全免费,要比打个折扣更具有吸引力,虽然羊毛出在羊身上。
为避免小损失,甘冒大风险
面对两种损害,你是会选择躲避呢,还是勇往直前?
当一个人在面对两种都损失的抉择时,会激起他的冒险精神。
前景原理3:反射效应
在确定的坏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作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这叫“反射效应”。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两害相权“赌一把”。
多数人处于亏损状态时,会极不甘心,宁愿承受更大的风险来赌一把。也就是说,处于损失预期时,大多数人变得甘冒风险。卡尼曼和特韦斯基将其称为“反射效应”(reflectioneffect)。
“反射效应”是非理性的,表现在股民身上就是喜欢将赔钱的股票继续持有下去。统计数据证实,投资者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远长于持有获利股票。投资者长期持有的股票多数是不愿意“割肉”而留下的“套牢”股票。
翻倍下注效应
失败者并不总是风险厌恶者。很多输钱的赌徒会采取要么翻倍下注、要么不赌的策略。翻倍下注的输家比拒绝再玩的输家反应更加极端,他们幻想一举捞回所有的损失。
在赌桌上,很多赌徒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赢钱了,会激起他赢更多的;输钱了,又唤起他不顾一切要捞回来的报复心。
赌场对赌客的心理很有研究。一些赌场的“荷官”(赌台发牌员)会利用赌客的非理性,用语调、手势来刺激赌客下注。所以,有些赌客在失利的时候赌注反而下得更大。
假设有这样一个合法赌局,投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为赢,反面为输。如果赢了,可以获得5000元;输了则失去5000元。
请问你愿不愿意赌一把呢?
1.假如前面你已经赢了100000元,现在你会参与赌博吗?
2.假设你之前输了5000元,你又会怎样选择?
同样是赌一把,对你来说是否会不一样呢?
大部分人在一种情况下会选择赌一把,在另一种情况下却选择放弃。
这个赌局的期望值没有变,风险和收益也没有变,变的只是人们对风险的反应。
“庄家的钱”效应:人们在赢钱之后,就愿意冒更大的风险,赌博者觉得,反正这是玩别人的钱。泰勒称为“庄家的钱”(housemoney)效应。
吉姆·罗杰斯讲过,在股票市场里很多人都犯同一个错误:“买了某种股票,看它涨了,就以为自己聪明能干。他们觉得买卖股票容易得很,赚进了很多钱,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寻找其他投资。其实这个时候他们应该什么都不干。自信心会导致骄傲,最终变为狂妄自大。其实此时你真的应该把钱存进银行,到海滨去玩上一段时间,直到自己冷静下来。因为好机会本来就不多,更不会接踵而来。但是,你并不需要很多好机会,如果你不犯太多错误的话。”
人类从不厌恶风险,而是厌恶损失
前景理论指出,人们在风险和收益面前的心理是不对称的。在涉及收益时,我们是风险厌恶者,但涉及损失时,我们却是风险喜好者。
人们并不是风险厌恶者,他们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情况下非常乐意赌一把。
归根结底,人们真正憎恨的是损失,而不是风险。
这种损失厌恶而不是风险厌恶的情形,在股市中常常见到。比如,我们持有一只股票,在高点没有抛出,然后一路下跌,进入了彻彻底底的下降通道,而且股票的基本面没有任何变化的迹象。这时的明智选择应是抛出该股票,而交易费用与下面可能的损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之所以说明智选择,是因为你可以问自己,如果现在持有现金,还会不会买这只股票?你觉得收益无望,损失却近在眼前,当然不会买。那为什么不能套出现金买别的更好的股票呢?
迷失于稀有事件
前景理论还揭示了一个奇特现象,即多数人具有强调小概率事件的倾向。何谓小概率事件?就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比如天上掉馅饼,这就是个小概率事件。掉的是馅饼固然好,但掉下来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呢?那也属于小概率事件。
面对小概率的盈利,多数人是风险喜好者。
面对小概率的损失,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
你亲眼见过彩票中大奖的人吗?
我只知道电视、报纸上几乎每天都在报道。
事实上,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的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钱99.99%是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愿意冒这个风险。同时,很多人都买过保险,虽然倒霉的概率非常小,可还是想规避这个风险。人们的这种倾向,是保险公司经营下去的心理学基础。在小概率事件面前人类对风险的态度是矛盾的,一个人可以是风险喜好者,同时又是风险厌恶者。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这个现象。
小贴士:面对风险时的四种人性
面对小概率的盈利,多数人是风险喜好者。
面对小概率的损失,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
面对确定的获得,人类是风险厌恶者。
面对确定的损失,人类是风险追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