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选择最合适的伙伴,打造 最稳定的人际关系 为什么人们常常很难交到优质朋友呢?(1 / 1)

看人心理学 赵育宁 858 字 4个月前

人们都有社交的欲望,都希望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希望认识更多的人。这是个人渴望扩大影响力,渴望获得更多人认同的一种需求。正是因为这种需求,人们会寻找朋友,会积极融入社会,拓展自己的社交关系,并且人们会不断试图突破自己原有的社交圈。

腾讯公司推出的微信,是当下主流的通讯及社交工具。微信的出现其实迎合了现如今人们的社交需求,这种需求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有关。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变得更加频繁和容易,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社交软件进行交流。

除了使用社交软件之外,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同样变得频繁。社会的不断发展,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社交的需求和欲望也变得越来越强烈。社交需求的刺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交文化的影响,导致人们对于社交活动非常热衷,他们会将社交关系的拓展当成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打造社交关系网络的时候,他们的关注度会停留在社交广度上。

可是许多人都在进行无效社交,他们常常频繁地和他人约会、交谈、聚餐,频繁地出席各种宴会和社会活动,但是除了多认识几个人,除了多浪费一点儿时间之外,自己的生活根本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多数人可能仅仅将社交活动当成娱乐生活的一部分,根本没有考虑过社交活动的价值问题,没有想过自己参加社交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为了热闹而参加活动,还是为了增加社交资源。

不仅如此,很多人其实并没有认真思考过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结交的人是真朋友还是酒肉朋友,自己是否有意识地结交那些值得结交的人,是否有意识地打造一些稳定的、优质的社交关系。

很多人盲目地拓展社交关系,在交友时重量不重质,结果这些所谓的朋友不仅无法给自己带来帮助,反而成为一种累赘。很多时候,他们与这些朋友只有一面之缘,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深交,就如同酒桌上认识的人一样,大家可能会推杯换盏,畅谈各种事情,可是酒席过后,也许就再也没有什么往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的联系人名单上有厚厚的一叠名字,可是真正事到临头,需要获得朋友帮助的时候,就会发现能够伸出援手的没有几个。

汽车销售大王乔·吉拉德曾经提出了一条著名的“250定律”:每一个人的身后都站着大约250个人,像亲戚、朋友、邻居、同事,或者一个路人,这些人的交际圈和生活圈可能多达250人。

按照乔·吉拉德的说法,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功,就不要轻易忽视任何一个顾客或者朋友,因为每一个顾客或者朋友的背后都拥有一个250人的庞大交际群体,只要把握某一个人,就等于把握了掌握250份资源的机会。这个定律似乎是一个拓展社交关系的好借口,可问题是,在现代商业社会与人情社会的环境下,这是一个广撒网的生意策略,强调的是几率的提升,而不是有效的社交策略,更不是打造优质的社交关系的策略。

对于很多成功人士来说,他们在社交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他们更愿意将社交活动当成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对他们来说,社交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更多更好的人际资源,可以有效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比如马云、柳传志、郭广昌等人创办的湖畔大学,每年都会吸引大批企业家前去报名,因为只要进入湖畔大学,就意味着可以认识更多出色的企业家,学习到更多更好的商业知识与经验。而对于马云等人来说,他们同样需要对报名的学生进行严格的甄选。

据说2015年1月26日,湖畔大学的第一届面试人员多达150人,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参加面试的企业家都是湖畔大学精心定向邀约的,而实际的报名人数远超于此。最终湖畔大学选择了其中30位面试者成为第一期学员。而在2018年3月27日的湖畔大学第四届开学典礼上,共有2600多名创业者参与了报名,但最终只有48名幸运的同学入选,这样严格的甄选让人觉得惊讶。但正是因为如此,湖畔大学保证了学生的质量,也保证了学习的氛围和效果。

成功者会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进行审核,会注意提升自己的交际方式,会注意对社交的对象进行观察和分析。他们会注意进行合理的甄选,看看哪些人是真的愿意付出真心的朋友,他们会重点打造优质的社交关系,会经营那些真挚的情感,确保自己的社交圈稳定而具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