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8年,诸葛亮为了实现蜀国的统一大业,发动了北伐战争。当时蜀国军队占据了重要的战略位置街亭,而诸葛亮则让马谡镇守街亭,因为诸葛亮对马谡的才华非常认同,而且马谡在接受任务后一系列的举动都让诸葛亮比较放心。
诸葛亮虽然也知道马谡没有实际领兵打仗的经验,书生气过重,却没有“切中”马谡身上最大的弱点,那就是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不服从调度。结果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调度,擅自上山扎营,导致街亭失守。
从表面上看,街亭失守是马谡的责任,但本质却是因为诸葛亮识人不准、用人不当,作为三国时期最负盛名的政治家之一,诸葛亮不仅拥有治国方略,而且知人善任,但是在北伐过程中却犯了大错。
他在看人、倾听、询问方面做得很到位,但是唯独没有做好“切”的工作。所谓“切”指的是综合望、闻、问的所有信息材料和结果,来判断对方的大致性格。可以说,望、闻、问是“切”的前提,“切”是对前面三种识人方法的总结,是对前面三种识人方法的一个完整应用,并在这个基础上做出判断和引导。
在中医理论中,“切”是指切脉,而在识人方面同样需要进行“切脉”。比如在应聘人才的时候,管理者先对应聘者进行观察,看看对方的外形条件是否符合应聘规定(性别、身高、年龄、体型、相貌、穿着打扮);倾听一下对方的谈话内容和谈话方式,听听对方的自我介绍,看看对方的性格和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提问是一个重要内容,提问者可以询问对方的工作阅历,可以询问对方对于工作的了解和看法,以此来辨别和判断对方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
在望、闻、问之后,管理者会综合之前的识人流程以及分析出来的结果,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判断,看看对方是什么类型的人,看看对方最擅长什么,看看对方渴望获得什么待遇,看看对方是否拥有良好的心态,看看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
“切”是一个把握要点和关键点的过程,是一个挖掘本质的过程。比如乔布斯小时候特别调皮,爱搞恶作剧,曾经几次被学校要求退学。他跑到医院里,去尝杀虫剂的味道;他把发夹塞在电源插座里……这个时候,很多人容易从这些信息中得出“这孩子是个捣蛋鬼”的结论,可是真正善于切中要点的人,就会透过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去挖掘深层的信息:乔布斯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孩子。
“切”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人们通过望闻问的方式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数据时,可以找出问题所在,或者对相关的人进行分析,并且对他人身上出现的一些特征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如果对方身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就需要引导对方立即解决。如果对方身上存在一些优点,或者认为这是某种性格优势,那么就要进一步进行引导,培养对方的这种个性。
就像乔布斯的养父养母一样,他们意识到了儿子身上与众不同的一面,并且并不觉得那是成长的阻碍和污点,他们愿意竭尽全力去适应儿子,给予对方良好的环境。
乔布斯后来在回忆时也曾感谢了自己的养父养母:“父母都很了解我,他们意识到我的不同寻常之后就有了很强的责任感,想尽办法让我学到更多东西,送我去上好的学校。他们愿意满足我的需求。”正是因为养父养母“切”中了乔布斯的优势,从小就给了乔布斯更好的成长环境,乔布斯才产生了一种不同于常人的感觉,而这在他的个性形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许多人在识人的时候过于程式化和经验化,这就使得他们常常依据一些经验来判断一个人、评价一个人,而这些肤浅的判断方式无疑让他们产生错误的认识。
看到一个人穿着普通,就认为对方家庭条件一般;看到一个人比较调皮,就认为对方学习成绩一般;听到一个人在骂人,就认定对方缺乏修养;提问时,他人一问三不知,就觉得对方知识匮乏,水平有限。却不知道换一种思路和角度去看待别人,穿得普通可能表明对方比较低调,调皮的孩子可能动手能力很强;骂人有时候是充满正义感的体现,一问三不知的人或许在隐藏自己的实力。想要了解一个人的真实形象,不要被常规思维所束缚,不要被肤浅的认知水平所限制,有时候人们应该懂得转换思维,这才是“切”的真正意义。
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认识人,无论是认识他人还是认识自己,都非常困难,原因就在于人们很容易受到生活表象的影响,而且感知器官往往会欺骗自己。因此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除了做到望闻问之外,更要注意精确“切脉”,要注意把握一些关键信息,并通过这些关键信息辨别一个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