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商人巴卜耶夫从事国际贸易多年,掌握了出色的谈判技巧。数十年来,他一直都亲自打理自己的生意。有一次,公司与一家巴西公司洽谈了一个利润非常丰厚的合作项目。但是正当双方准备签署合同时,巴卜耶夫生病住院了,他无法亲自前往会场签署合同,于是安排儿子巴卜耶维奇代替自己签约。
儿子出发前,巴卜耶夫提出了一些忠告:“你既不了解两家公司谈判的内容,也听不懂葡萄牙语,去了就像个傻子一样。虽然有翻译,但我还是怕你将事情搞砸,毕竟交流也是合作的一部分。”巴卜耶维奇自信地回应:“你就放心吧,我们除了说话,还有其他交流方法啊。”
等到签署合同时,巴西的客户话很多,巴卜耶维奇基本上都在认真地倾听,没有说过什么话。只是常常伸出右手,握拳,将大拇指夹在食指、中指中间,用力晃动一下。正是这个姿势让巴西人非常高兴,他们通过翻译赞美巴卜耶维奇是个非常有教养的人,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原来这个动作在巴西语言体系和文化中代表了赞美和交好运的意思。这样的暗示无疑让他们感受到了尊重和诚意,因此签署合同的过程非常顺利。
这里谈到的就是一种肢体语言,它是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但能起到最大作用的沟通方式。语言学家发现语音和文字传递的信息大约为45%,而肢体动作则能传递55%的信息。如果人们进行观察,就会发现肢体语言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了解这些肢体语言,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沟通,提升沟通效率。
这里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肢体动作,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提升沟通效率;一个是通过肢体动作的展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对他人进行暗示,使得一些不方便说出来的话表达出来,一些需要传递的信息更加生动、更加完整地表达出来。这两个方面都要求人们必须对肢体语言及其隐藏的含义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将肢体语言和沟通结合起来运用。
肢体语言指经由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表达情感或者信息,以实现沟通目的的行为。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都可以解读成为身体语言。而每一种身体语言都有特殊的含义,只有了解这些含义,才能更高效地进行沟通。
——与别人初次见面时,除了得体的衣着和简明扼要的自我介绍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礼貌而真诚的目光与对方互动,展现自己对别人的尊重和肯定。
——为了表示自己信心十足,在说话时可以两腿站直,胸部直挺,双手自然下垂,双目平视。这是展示个人精神与信心的一种有效方法。
——为了表明自己对他人的尊重,表明自己正在认真倾听,沟通时应该保持端正的坐姿,双手可以平放膝盖,身子微微前倾。这是一套表达尊重的常用动作。
——有时候对方会提出一些让人左右为难的请求,如果不想应答,就可以揉眼睛。这个动作可以向对方传递一个信息:“你的要求有点儿过分,让我感到为难。”
——在沟通中,有些人想要表明自己很坦诚,这时不一定非要用嘴巴提示别人,在说话时有意无意地摊开手掌,就是坦诚沟通的一个重要标志。
——有时候,如果对方惹人厌烦,或者对方的谈话惹人厌烦,自己碍于情面不好当面批评,可以勉强地露出笑容,然而眼里没有笑意,这就是典型的皮笑肉不笑,暗示自己的笑容是假装的。
——如果在沟通中,尤其是在演说中,人们准备邀请对方加入谈话,那么可以将双手向上举起,高于肩膀,掌心向上摊开,这是展示豁达、邀请的手势。
……
不同的肢体动作具有不同的含义,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想法。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认为口头语言才是最佳的表达方式。他们更希望将精力放在如何提升口语表达的技巧上,更愿意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擅长说话”的人。一些人甚至觉得肢体动作在一些严肃的、正式的场合不合时宜,他们更愿意正襟危坐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事实上,肢体语言应该和口头表述结合起来。比如许多人在谈话的时候,手上喜欢做一些动作,有时候是有意的,有时候则是无意的。针对这样的情况,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心理学专家弗朗西斯·罗夏提出手部动作与谈话之间可能拥有紧密的关系。他发现沟通和对话中,人们的身体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尤其是双手。为了验证这种奇特的关系,他邀请了很多测试者,然后在测试者的手掌中装上伪造的电极,并且非常严肃地提醒他们:“我在你们手上装了通电的电极,在谈话中,请不要用手、手腕、手臂等部位做任何动作。”正是这样的警告,使得许多测试者在实验中表现得很不自然。他们千方百计确保自己不会乱动,结果连简单的对话也完成不了。当双手受到制约时,个人的表达会显得有些不自然。有人平时说话非常顺畅,而在打电话的时候有很多内容表达不清楚,原因就在于打电话的时候总是有一只手无法解放出来。
心理学家认为,肢体的动作可能与个人的表达是相互配合的。这种配合原本就形成了很好的默契,可以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因此人们需要了解并不断丰富自己的肢体语言,确保自己可以更好地处理沟通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