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章谈到沟通障碍的时候,提到了地位差异对沟通效果的影响。比如当接收信息的一方意识到发送信息的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时,可能会更加重视信息的接收工作,反过来说,如果发送信息的人只是地位平庸甚至地位比自己还要低的人,双方之间的交流就会出现不对等性,信息接收工作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信息发送者为了更好地输出信息,并保证这些信息被人接收,有时候需要利用权力和职务的便利来赢得主动权。
从信息沟通的角度来分析,人与人之间往往存在各种隔阂,这就为信息的交流设置了各种阻碍。想要轻松突破这些阻碍,有时候需要运用一些强势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权威。通过权威的展示,人们可以更好地瓦解这种阻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某人要求另外一个人做事或者同对方讲道理的时候,对方可能会表现得不屑一顾,甚至会直接拒绝,但是如果提出请求的人是一个大人物,对方可能就会迫于压力而接受要求。
这里涉及的问题就是权威。权威是一种能力或者威望上的优势,通常在地位、权力、能力、声望等多方面占据优势的人,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在表达中展示出自己的这些优势。可以说,借助权威效应来提升沟通的穿透力和说服力,是高效沟通的一种重要表现。
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安迪·格鲁夫,是一个工作中的偏执狂,以脾气暴躁、管理严格而为人所知,许多人都非常害怕与他交谈。但是对于格鲁夫来说,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他非常善于利用自己的暴脾气给下属施压,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事实上没有人敢对他说“不”,没有人敢违抗他的指令。在他掌管英特尔期间,整个公司的执行水平始终维持在很高的层面。在下属看来,安迪·格鲁夫既是一个偏执狂、一个暴君,也是一个强大的精神符号,他们无法拒绝来自高层的指令。
类似的情况在贝佐斯(亚马逊创始人)身上同样存在。这位动不动就发火的企业家,只要一出现在员工面前,大家都会不自觉地提高效率,因为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由于工作做得不够好而被大骂一顿。只要是贝佐斯提出来的要求,员工通常会想办法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这样高效的沟通在其他企业中并不多见,而这恰恰也证实了贝佐斯权威效应的作用。
那么什么才是权威呢?简单地说,权威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服从和支持。权力在权威效应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在上下级关系中,权力的高低常常会对沟通产生影响。
许多人都会认为权威等同于权力,或者说是权力体系下的产物,但实际上权力可能会造就权威,但并非就是权威,权威往往还和个人的名誉、能力有关。比如人们常常说某医生是某医学领域内的权威人物,指的并不是权力大小,主要是指对方在相关医学领域内的造诣获得了众人的认同,并且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在权威的定义中,最重要的一个词是“自愿”。所谓自愿是指权威并不是掌权者释放权力来增强影响力的表现,而是接受管理的人对于权力机制的有效反馈。这也间接验证了一点:低地位的人对高地位的人的尊重和服从,并不一定都是因为权力上的差距,而是因为能力、经验、声望的差别。
比如有的人能够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良好的榜样,其他人就会对他产生非常好的印象。这种印象会带来更多的模仿和跟随。这就是一种最基本的信任,源于沟通者对自身形象和角色的完善。这种形象完善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力和引导力,确保谈话的顺利进行。这些举动包含了工作的态度、工作的业绩表现、谈话的风格、做事的方式和原则等,只要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就可以为沟通扫清更多的障碍。
在艾柯卡接手克莱斯勒总裁的位置时,这家公司正处于崩溃和破产的边缘,内部的管理一片混乱,公司连续换了好几任总裁,都没有办法挽救公司的颓势。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处于懒散无序的状态,内部各个部门形成了利益群体,大家相互勾结,相互排斥,整个公司就像是一盘散沙。前几任总裁都想过进行改革,但是由于得不到下属的支持,最终无奈辞职。
面对这样混乱的情况,艾柯卡意识到最大的问题是确保所有人养成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只有当所有人以团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为先的时候,整个团队的能量才会被激活,才会结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所以艾柯卡召开全体职工大会,积极推进改革,遣散那些多余的职员和能力不强的职员,并且在会议上当众宣布将自己几十万美元的年薪降为一美元。这样的举动很快赢得了众多管理者的支持,大家都被艾柯卡的态度所感染,纷纷效仿他降低了自己的薪水。艾柯卡轻松完成了沟通,说服大家以公司发展为重,而公司也因此有了充足的资金用于发展。
权威效应看重的往往是一种影响力。无论是通过地位、权力的压迫,还是通过个人行为的引导,都可以有效克服沟通障碍,保证沟通的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