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考虑了,直接去尝试(1 / 1)

患得患失、瞻前顾后,都是因为你活得还不够精彩!

在哈佛,几乎人人都是敢于挑战的“行动派”,因为他们不想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害怕,更不愿跟自己的胆怯“纠缠不清”,白白错过成功的机遇!哈佛教授常这样评价那些没胆量的学子:“患得患失、瞻前顾后,都是因为你活得还不够精彩!”要想活得精彩、获得成功,那想到什么就立即去做,不要一想再想、诸多考虑。船到桥头自然直,成功永远都不会青睐没胆识的人!

1973年,柯莱特考进了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作为一名刚入学的新人,他对这座百年名校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和好奇。柯莱特在这里努力地生活、学习和交友,希望能尽快融入这个新环境,而他在哈佛交到的第一个朋友,是一位18岁的美国青年,上课时,这个青年经常坐在他身边,

他们彼此渐渐熟悉。

随着深入地交往,柯莱特和青年成了挚友。大二那年,青年邀请柯莱特跟自己一起退学去开发Bit财务软件。这让柯莱特大吃一惊,他虽知道青年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也知道对方一直都醉心于程序开发,可是为了程序开发这样的“副业”,而放弃学习这份“正职”,这在柯莱特看来,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柯莱特知道,青年邀请他去参与研发的程序系统才刚起步,甚至可以说连最基本的雏形都没有,这系统以后有没有市场?未来境遇如何?自己的前途又将在哪里?这些都让柯莱特担心不已。更何况对柯莱特来说,进入哈佛是他的梦想,好不容易才能进来,就这样为了一个看不见的未来而退学,那也太不划算了!

柯莱特前思后想了好几天,不但慎重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还预估了今后的发展,最终决定拒绝青年的邀请。他觉得,只有自己在哈佛读完了全部课程之后再去开发Bit财务软件,才有能力去帮别人,时机才会更成熟,成功的概率也更高。于是他们两人的人生轨迹,就此走向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境遇。

分别之后的十年,柯莱特和他自己预想的一样,顺利完成了大学的课程后,便一直从事Bit的开发工作,成了哈佛大学Bit领域的高手。而当时邀请他的那个青年呢?他则通过程序开发,把自己送上了美国亿万富翁的排行榜。如此大的差别,让柯莱特在再次收到那个青年的邀请之后,又一次尝到了惊讶的滋味。

但是此时的柯莱特并不灰心,他觉得自己终将超越对方,却不知自己已经输在了时机上。若干年后,当柯莱特认为自己的技术已纯熟到可以开发Bit财务软件时,那位年纪轻轻的亿万富翁早已放弃了Bit系统,他开发出了比Bit快1500倍的Eip财务软件,而这个软件问世仅仅两周,就迅速占领了全球!

这个青年是谁呢?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现如今,盖茨身上的光环熠熠生辉;而柯莱特只是众多的程序开发者之一,平平无奇。两人一比,柯莱特可以说是完败。试想,若柯莱特当年选择跟盖茨一起退学去开发软件,那么他现在即使不是顶级富豪,最起码也能混进富豪的“圈子”!

只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如果,机会往往只有一次,错过便无法挽回!世事难料,很多事都存在不确定性。当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时,有些人选择了“尽人事、听天命”,在“天命”来临之前,挑战它、战胜它、攻克它,将“人事”做到极致。但是也有些人会被种种不确定吓倒,从而产生自我怀疑,以致思虑过多,于是他们在迎接挑战时瞻前顾后,缺乏勇气和信心。

当然,还有第三种人,他们过于追求完美,过于要求稳中取胜,他们挑战前会做足准备,甚至非要等到时机完全成熟才肯去做。没错,面对未知的挑战,周密的计划、慎重的考虑有必要,但百密总有一疏,若过于放大那“一疏”,直接变得畏首畏尾,从而拒绝挑战,那就注定与成功无缘。

当机遇展现在眼前,我们并没有太多时间去思前想后,如果凡事都能按照预想的那样发展,那这世界就不会有失败一说。计划永远都没有变化快,若总因所谓的条件不成熟而不敢挑战,柯莱特便是前车之鉴:错失了先机,失去的就不仅仅是成功,而是整个人生!所以,有挑战就直接去尝试,千万不要瞻前顾后、左思右想,眼睁睁地看着好机会溜走!

学习日志

人们常用“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来形容那些嘴巴上说得厉害,一到实际行动就偃旗息鼓的人。我们身边除了言语上的巨人,也有很多思想上的巨人,每每遭遇困难,他们都在脑海中将方法预演千万遍,生怕会有一点点偏差,发生一点点的疏漏,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了思考上。

其实很多事越往深处想,就会担忧越多,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想,直接就去行动,然后再根据事态的发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去面对人生的每一次挑战。当你用积极的心态去生活、去学习,并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你就会发现,成功也许不需要深思熟虑,都是当下一瞬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