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孩子心间最美的花朵(1 / 1)

一位妈妈带着女儿经过街头,看见一个跪在地上乞讨的老人,她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看起来很可怜。

这位妈妈本身就是个温柔和善的人,她看见这种情况,每次都会从包里拿出钱来给老人。其实她们的生活也不宽裕,女儿也曾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要给这个奶奶钱啊?”妈妈说得简单又朴实:“谁没有老的那一天呢,没办法赚钱,饭都吃不上了,多可怜啊!”妈妈的行为影响了女儿,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女儿都会主动地跟妈妈说:“妈妈,我们帮他一下吧!”

其实她们给钱又能给多少呢?但是善良的人,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善良不分高低贵贱,只要心怀善良,就能让心灵丰富而柔软起来。妈妈在女儿面前做善事,不是作秀给路人和孩子看,而是发自内心的同情。虽然可能只是拿出几块钱,但对孩子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一个土豪爸爸带儿子吃饭,不差钱的爸爸点了好多好吃的。但是儿子还小,没有那么大的胃口。父子俩使劲吃还是剩下好多,有些甚至都没有动。有一个像乞丐的人走过来,直勾勾地盯着饭桌,这位爸爸看见了,赶紧喊服务员:“打包!带回家喂狗去!”并且恶狠狠地看了那个乞讨者一眼,那人失望地走了。

儿子不解,问道:“爸爸,咱家哪儿来的狗啊?”爸爸说:“傻儿子,咱就是扔了,也不能给他吃啊,让他占我们的便宜?”儿子默然无语,小小年纪的他不知道该怎样质疑爸爸,但是他肯定会纠结,自己以后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办呢?

好品行包括的品质很多,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生来带着善良,这是本能的好品质,也是家长们最应该守护的人性中最美的花朵。如果不好好守护和培养,等到枯萎的那一天,再想重新培养,怕是很难做到。

父母有颗善良的心,为孩子做榜样

一个人心地纯洁和善,对别人没有恶意,就是人类的善良定义。动物没有善恶之分,什么都是本能之举。但是对孩子来说,善良是他们美好的本源。在成长过程中,善良会受到家庭与社会的双重影响,而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都不自觉地影响到孩子。

所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否心怀善良,是否做善事,直接影响到孩子。有时候不需要父母说,只要做给孩子看,自然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保持可贵的善良品行。

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善良不是软弱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学校每天都用各种办法告诉孩子,善良是人之本,要保持友好友善的心。而回到家里,却听到父母说这么一句话:“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你在外面别那么好说话,不然别人就会欺负你。”孩子一心向善的心情,是不是就要被打击了呢?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疼爱孩子的心可以理解,怕孩子太善良被人欺负,经常吃亏不就成了软弱的人了吗?这是家长教育的误区。善良是保持自己的尊严,而对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软弱则是被迫接受无理要求,自尊被践踏。两者含义完全不同,家长教育孩子时要注意帮孩子区分。

创造机会培养孩子的善良

现在的孩子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接收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视频、音频、新闻……这些对于处在成长发育期的孩子,有利也有弊。因为每个人三观不同,传递出来的价值观也不一样。小小的孩子就开始接触一些负面内容,后果不堪设想,可家长们该如何创造机会培养孩子的善良呢?

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学校举行的集体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义的。比如组织孩子清明节扫墓,带领孩子们去做义工,或者开班会组织孩子们献爱心。老师在集体活动中传达善良的可贵之处,同时孩子在同龄人的激发下也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的善良行为可贵之处。如果不参加,那么教育孩子保持善良的机会越来越少,很容易错过最佳教育期。

父母带孩子出去活动时,示范给孩子看。比如街头献爱心捐助活动,就可以把钱给孩子,让孩子去投钱,接受组织者的赞美。一起看电视节目时,如果有受灾地区的播报,建议让孩子一起看,发表看法,关注受灾地区的后续报道。如有需要捐赠的活动,尊重孩子的捐献意见。

参与感对于培养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寻找这样的机会,让孩子感受到做善事的意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善心如同一颗小种子,在心中不断地长大、发芽,伴随着年龄的成长,直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温暖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