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文物,揭开诸葛亮北伐的特殊原因(1 / 1)

1.揭开答案的文物

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北伐?

这个三国时代的热点问题,两千年来惹得多少人争执不休:在蜀汉政权人力、物力、军力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条件下,诸葛亮为何无视这巨大差距,硬要一次次主动向曹魏发动北伐?难道这以小博大的五次战事,只是为了他心中“兴复汉室”的执念?

当然,比起《三国演义》里那“吞魏灭吴”“克复中原”的豪言,历史上“五出祁山”的诸葛亮战略目标却很务实:他没想过一口气打到中原,而是先要“西征陇右”。但就为了这个小目标,诸葛亮就要不顾一切打这场实力悬殊的仗?

这个问题,倒是20世纪90年代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的一件文物,给出了另一个重要的答案:在这场中日考古学家联合发起的考察活动里,考古队在遗址上一座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的双人合葬墓(尼雅古墓群8号墓)里,发掘出了一条蜀地织锦护臂。这条护臂在网上大名鼎鼎,充满了神秘色彩,因为上面印有八个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与这神奇文字一样神奇的,是这件文物背后的另一个震撼事实:在东汉至三国年间,产于蜀汉治下的精美蜀锦,竟能在千里之外的新疆地区找到?

要知道,对于当时的蜀汉来说,享誉东亚的蜀锦不只是个美丽名片,更是贸易出口的“拳头”产品,为蜀汉换来滚滚财源。出土于尼雅遗址的这件精美蜀锦,印证了三国同时代另一场火热经济场面:畅销魏蜀吴三国的蜀锦,早已走出国门,沿着丝绸之路热卖,火遍新疆至中亚的一路。

而这,也恰恰牵出了诸葛亮“西征陇右”背后一个重要的追求:丝绸之路的巨大利益!

2.丝绸之路与蜀汉

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上,关于“丝绸之路”的记载只有寥寥片言,字里行间却深藏着一个火爆的“国际贸易时代”。

自从张骞通西域起,通过西汉至东汉“虽远必诛”的汉军打出的一场场大扬国威的胜仗,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也终于被彻底打通。瞅准“商机”的汉王朝在这条财富通道之上的城市设置关卡,稽查商旅,征收市租和关税,多年如一日地苦心经营,获取了巨大利润。

对于矢志兴复汉室的诸葛亮,乃至一穷二白的蜀汉政权来说,这条财富通道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比起同时代的魏吴两国,打着“正统”旗号的蜀汉王朝是个“小不点”般的存在。国土不到曹魏的一半,户口不到曹魏的三分之一,要靠传统的“农业立国”发展模式,饶是诸葛亮智如泉涌,战胜曹魏这个巨无霸也是毫无机会。想要争胜,蜀汉需要打一剂强心针——蜀锦贸易。

在当时,蜀锦可是享誉天下的“硬通货”,《居延汉简》记载“帛千九十匹三尺五寸大半寸,值钱三十五万四千二百,每匹三百三十钱,是为中档价格”,而此时一石粮食约为几十钱而已,简直是蜀汉对外的“王牌”产品。在诸葛亮的全力支持下,蜀锦产业更是高速发展,成都也有了“锦官城”的美誉——简直就是“蜀锦城”。

可更大的问题是,蜀锦织得出来,也要有通道卖得出去。

为了打通蜀锦销路,诸葛亮组织人力修复了蜀地连接南北的陆路交通,丝绸之路更成了蜀锦销售的主要方向。但看地图就知道,蜀汉如果想把蜀锦卖到中亚,就要经过曹魏控制的陇右地区,等于是要容忍曹魏“中间商赚差价”,经济收益大打折扣。

如果蜀汉得到了陇右地区,那就能甩开曹魏,直接与西域国家展开贸易。这样不仅可以获取更多的贸易利润,更可以和西域各国取得联系,控制通贯东西的经济大通道,做大做强自己的丝织品产业,壮大经济实力,从而为一统天下做好充足准备。

如此美好的前景,也就是诸葛亮执着北伐的重要动力所在。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目标:给曹魏断血。

3.断血曹魏

其实,丝绸之路的意义,何止诸葛亮看到了,死敌曹魏更看到了。

虽然在东汉末年时,丝绸之路曾在战乱中荒废,但站稳脚跟的曹魏立刻着手恢复了这条财富通道。公元227年,曹魏政权的仓慈被调往敦煌任敦煌太守。为了维护丝路贸易的健康发展,仓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这条原本已荒废的经济通道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也正是在这样的治理下,丝绸之路对于曹魏而言也有着重要意义。在整个曹魏时代,这条道路都成为曹魏通商西方世界的通道,它不但带来财富,更加强了曹魏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拓展战略空间。史书曾这样记载曹魏的外贸盛况,城南“东夷来附者处扶桑馆,赐宅慕化里。西夷来附者处崦嵫馆,赐宅慕义里。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也”。

其实,在那个年代,看重外贸利益的何止蜀汉与曹魏?东吴更是靠海吃海,东吴的船队还开出了中国海,拓展了海上贸易通道,整个三国时代,就是中国东南与西北两条“丝绸之路”走向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代。

诸葛亮作为一名高超的军事家、战略家,自然明白这条丝绸之路蕴藏的巨大价值,守护丝绸之路也就是守护财富,而控制这条运输和贸易通道也就是拥有了财富,自己的经济强国战略也将得以实现,蜀国的强大将指日可待。

也正是具备这样的战略意义才让诸葛亮矢志得到陇右地区:只要陇右在手,财富通道由蜀汉掌握,强大的曹魏政权也会被切断一条重要的“输血通道”,“兴复汉室”的战略理想才有可能在自己身后的某一天变成现实。

而这个执着的背后,更带来另一个重要真相:保守封闭,故步自封,从来都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相反,开放的胸怀,“走出去”的战略眼光,才是中华民族能够历经苦难、生生不息的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