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被质疑?让考古发现来力挺!(1 / 1)

这类匡正史观的重大发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下面这几个考古发现,更是具有别样意义。它们把曾经备受争议的、辉煌的古代中华文明,用无可置疑的专业证据——完整遗址生动真实地呈现在世界面前。

1.甲骨文出土

近代中国落后挨打,一些挨打到迷茫的国人便对中华历史文明产生了怀疑,三千年前的中国殷商王朝,更在某些中外“专家”论证下,成了“西周史料里编造”的虚假王朝。某位近代崇拜者无数的“大师”更是说出荒唐的糊涂话:“现在先把古史缩短二三千年。”辉煌的殷商文明就这样受尽了质疑和嘲笑。

但是,就是在“落后挨打”的悲惨晚清年间,甲骨文的意外发现,给这甚嚣尘上的荒唐论调一记响亮的耳光。这些刻着商代文字的甲骨片,虽曾被误当药材在药店售卖,却清晰记录了商朝的真实历史。

一石激起千层浪,越来越多的学者循着甲骨文的出土线索,终于锁定了商朝遗址的正确方位。20世纪20年代起,在多次大规模发掘后,殷商王朝的宫殿、墓葬、文物,铁板钉钉地呈现在全世界面前。

对于那一段万马齐喑的岁月来说,一片沉默的甲骨文残片,牵出的一处令世界震撼的殷墟,何尝不是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找回自己的寻根之路——这就是属于中华文明的,足以激起每一代炎黄子孙自强信心的辉煌记忆!

2.广州秦汉造船遗址

比起天下一统的霸气、国泰民安的盛世、吊打匈奴的辉煌,秦汉时代相对被海外人士看轻的是当时的造船水平。同时代古罗马的巨型战舰在今天的欧美大片里还常常拉风地出现,某些海外历史学者的演讲里,更常有“中国古人是农耕民族”“自古就不如欧洲人擅长航海”的怪论。

1975年,原广州儿童公园地段一处意外发掘的遗址,足以把这些怪论碾得粉碎,那就是广州秦汉造船遗址。

这座建于秦始皇时代的船厂,是秦代至西汉中期南中国重要的造船基地,有造船台和木料加工基地等一整套流程。间距3米多的3个巨型船台,能生产载重10吨以上的大型海船,现场还出土了铁钉等高技术含量物件。这不但是现存全球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造船遗址,更有着领先同时代全球的造船工艺。

这个震撼的发现,印证了《汉书》里的低调记载:从西汉中期起,汉帝国的大船就低调启航,打通了中国东南至斯里兰卡的航海路线。美国学者杜普伊由衷感慨:“(汉朝时)世界造船业的领先位置,落到了中国人手里。”

丝绸之路的那种辉煌,不只有声声驼铃和西出阳关的漫漫征途,更有这低调的船厂和中国人劈波斩浪的骄傲足迹。

3.三门峡古栈道

近代许多西方学者对汉唐历史其中一处颇为怀疑,那就是汉唐时代中国的发达程度。一个流传甚广的论调是:假如汉唐时代的关中地区真要有史料上记载的城市人口水平,那么以当时的交通运输能力,关东和江淮地区的粮食根本无力供应关中。特别是河床狭窄的三门峡地区,绝对不容大船通过。很多海外“专家”嘲笑:“古代中国人想从这里用船运粮,除非从三门峡的山上翻过去。”

1955年,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有了重大发现:没错,汉唐时代的中国人,就是驾船从山上翻过去的,凭的就是这个三门峡古栈道。

三门峡古栈道,是自东汉桓帝年间起开凿的一条栈道工程,连接三门峡与关中平原,全长625米,目的不是为了通路,而是为了把大船拉过三门峡:整个栈道开凿在河岸两边的半山腰上,全是宽1.2米、高2.5米的山路,侧壁有壁孔和木桩,搭成安全畅通的道路,纤夫们身绑绳索在栈道上拉纤。不管体魄多么巨大的船只,凭借这条“黄金通道”的助力,都能漂亮地翻过三门峡,傲然驶入长安!

西方学者眼中“不可能”的运输难题,中国人的老祖宗们以这个跳跃式的设计,外加领先世界的道路工程建设能力精彩解决了。有条不紊的三门峡航运,就这样源源不断地输血,撑起了汉唐的盛世辉煌。

4.明代遵化铁厂遗址

中国明清年间,欧洲人有一项傲人的成就,就是高速发展的冶铁业。国内少儿历史读物上常常绘制15世纪时的莱茵河畔高炉。中世纪俄罗斯每年两千吨的铁产量,更是被西方历史学家大书特书。

比起同时代的明朝呢?仅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中国的铁产量就突破了九千吨。之后在整个明代,铁产量都在不断高速飙升。明中期,山西阳城一地的铁产量就已达明初时山西全省铁产量的七倍之多。如此恐怖的数字,常令西方学者怀疑:这数据靠不靠谱?

幸好,现存河北遵化县铁厂东北角的明代遵化铁厂遗址,足以证明这数据有多靠谱。

在明初的十三处官办铁厂里,遵化铁厂是绝对的巨无霸:现存的七十二座冶铁高炉,比少儿课外书里常刷脸的中世纪欧洲高炉霸道得多,全是深一丈二尺的大家伙,每炉可装铁砂两千多斤,更有领先欧洲数百年的焦炭冶炼技术。铁厂鼎盛时,有工匠两千五百多人,每年产铁七十万斤以上。拥有强大冶铁产业的明王朝,正是凭借手中的“硬家伙”,从开国凋敝的国民经济里站起来,拼打出“远迈汉唐”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