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我想很多人一定都有这样一个问题要问您,这两年王志纲为什么沉寂了?
王志纲:今天上午演讲结束后,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问到了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回答的:“鲜花怒放时,自然招来无数的蜜蜂。然而一旦到了结果的成熟期,蜜蜂便不会来了。”
记者:财智时代的策划人充当着怎样的角色?
王志纲:策划是财智时代的产物和先声,是财智时代的生力军,铸造了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尊严与辉煌。策划人是财智时代的幕后智者,必须强化这种意识,淡化自我。在市场经济早期,浅水区的时候,策划一招鲜吃遍天,一个招数、一个点子就可以使企业获得一种新发展,这并不能说是策划的伟大,只能说是市场经济的幼稚、不成熟、不完善,策划人在这种形势下,被捧成明星的角色,这是赶小海的层次。真正进入到了市场经济的深水区,真正的英雄不该是导航员、策划人,而是船长、企业家。这个时候,不论你承不承认,主角已让位给了企业家。策划人发挥的作用已不再似赶小海时那么大了,因此,策划人就必须退到幕后,这是明智的选择。当企业、项目获得了很大成功的时候,策划人的角色价值才会被认同。策划人顶多像张良、诸葛亮,其发挥的是谋士的作用,做的是幕后工作。
记者:策划圈有划定派别之说,您认为您的工作室属于怎样的风格?
王志纲:我们只是想追寻、探索、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思想库,既存理论根基,又有大量的实践案例,你问我属于什么派,我自己都搞不清楚,就叫做探索派吧(笑)。探索派有很大的风险,做不好就会摔跤,这也是许多人所期望看到的,就像登山一样,遭遇雪崩你会死掉,有人会因此而幸灾乐祸,但探索者的追求长留天地间。“策划,是下地狱的活儿,同时又是挑战智慧极限的活儿。”我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记者:再问一个敏感的问题,当初你们策划“黑老包”酱油好像不很成功。
王志纲:当时确定的是我们做其品牌定位、推广,单就此而言是成功的,在河南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黑老包”金牌酱油,从这个名字到整个理念思路,商家当时都是接受的,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没有跟下去,开了个头而已。当时我们把这个案例作为一种反思、教训,写进了书里。
记者:“黑老包”事情出来后,有人断言,王志纲只能做房地产,其他的都不灵。
王志纲:房地产以外的其他品牌我们也能做,但是精力不够。精力不够,你就没有人家做得那么尽心。不是说我们只能做房地产,而是房地产最大地显现了我们的核心能力。
记者:进入策划业这些年,您自认为最成功的案例是什么?是碧桂园还是双月园?
王志纲:我现在不想再提碧桂园、双月园,因为如果再提的话,说明我没有进步,没有新东西。套用一句话——我最成功的案例总在下一个。如果没有这种追求,策划人就裹足不前了。在我的眼里,最好的成果只能是明天,明天,还是明天……
记者:您的处事原则是什么?您人在深圳,北京策划圈的事不掺和,给人的感觉是“与世无争”。
王志纲:我有个座右铭挂在墙上——“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心境平和,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良心。
记者:您认为策划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王志纲:哲学,而绝非小点子、小技巧。
记者:做策划人,会再做几年?
王志纲:3~5年。
记者:为什么这么短?
王志纲:因为策划这个行业不是我的追求,而是一个人生过程。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以后进入教育界做准备的。10年前下海时,我说过一句话,60岁以后会到大学教书,开着奔驰去,让国人对大学教授重新认识。现在我发现这个目标太低了,因为很多大学教授已经开上了奔驰。何日进入大学界,取决于一套书系、教材的完成,到了完成的那一天,我就告别策划这个行业了。
这两天,在广东有篇报道,写的是“五个王志纲”。第一个王志纲是理论工作者,我大学经济学毕业后在社科院干了4年,专门搞经济研究;第二个王志纲是新华社记者,那10年,我跑遍了全中国,写的经济报道引起高层关注,被请进中南海对话;第三个王志纲是影视工作者,我拍了6部大片,其中有拍广东的《大潮涌珠江》、拍山东的《北方的躁动》、小平南方讲话后拍的《南方的河》、拍特区的《跨世纪的冲刺》以及解剖广东亿万富翁的《老板你好嘢》;第四个王志纲就是现在的公众形象——策划人,我们给这个行业、产业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前提,促进了中国财智时代的到来;现在人家说又有了第五个王志纲——广东私企商会首席顾问。
至于第六个王志纲是什么,现在还不得而知。第六个王志纲是什么,大学教授?大学校长?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