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我们继续探讨雍正继位疑案。雍正继位的最大疑点,还是来自所谓康熙遗诏。那么,康熙遗诏被涂改过吗?
康熙帝的遗诏,目前看到的有五个版本:一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保存的康熙遗诏各一份,内容相同;二是《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一月辛未(二十一日)的上谕;三是《清圣祖实录》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甲午(十三日)的康熙遗诏;四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甲午(十三日)康熙帝向七位皇子宣布的遗诏;五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甲午(十三日)康熙帝去世后,隆科多向雍亲王口授的康熙遗诏。
围绕康熙遗诏,主要有以下议论。
第一,关于擅改遗诏。雍正帝刚刚即位,就有传言说,康熙帝原传十四阿哥胤祯继位,雍正把“十”字改为“于”字:“先帝欲将大统传与胤祯,圣祖不豫时,降旨召胤祯来京,其旨为隆科多所隐,先帝殡天之日,胤祯不到,隆科多传旨遂立雍亲王。”
这个传言流传很广,乍一听有道理,但是经不住分析。如果康熙帝真有“传位十四子”的遗诏,按照当时的行文习惯,应当写作“传位皇十四子”,如果把“十”字改成“于”或“於”,就变成“传位皇于四子”或“传位皇於四子”,根本不通。况且当时如此重要的遗嘱,应同时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汉字还可以修改,满文又岂能改“十”为“于”?
尽管皇十四子胤祯是康熙属意的皇太子人选之一,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康熙帝确定要传位给胤祯的文献或档案证据。康熙帝病重时,他紧急召回的是在天坛的胤禛,并没有召回远在西北的皇十四子胤祯和在东陵的皇五子胤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的遗诏档案也根本没有改动的痕迹。所以,雍正帝擅自涂改遗诏的说法尚难成立。
第二,关于康熙遗诏是真是假。胤禛继位的主要依据是康熙遗诏。现在能看到的四份遗诏,海峡两岸保存的档案,无法证明是真是假,既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后来伪造的。
能够确定是真的,就是《清圣祖实录》记载的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一月辛未(二十一日)上谕,因为这是在康熙帝去世五年前就公布了的。不过,康熙帝虽然说这可以作为他的遗诏,但是并没有写明接班人的事情。
还有一份就是《清圣祖实录》记载的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甲午(十三日)康熙遗诏。这份康熙遗诏,有的学者认为是真的,因为《清圣祖实录》和档案都可以证明它的存在;有的学者认为是假的,因为实录和档案都是雍正帝掌权后出台的,可以编造。那么,这份诏书是真是假?我认为半真半假,为什么?
康熙遗诏的文字,前半部分是真的,因为前半部分就是把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的上谕加以文字修饰,移到传位遗诏里。这大段文字,康熙帝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就当着诸皇子、文武大臣的面亲自公开宣布了,所以是真的。而后半部分、康熙遗诏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段话“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很像我,一定能担当继承大统的责任,所以命他继承朕登基,即皇帝大位),无法证明其是真的。所以我说它是半真半假。
第三,关于康熙帝向七位皇子宣布遗诏。记载这个情节的两本书《清圣祖实录》和《大义觉迷录》都是雍正帝即位后御用官员编写的,而且出版时当事人基本上都不在人世,无法核对。而当时人所写的《皇清通志纲要》与《永宪录》两本书中都没有相关记载,所以有人怀疑这个情节是编造的。而且,康熙帝怎么会在病重时不召集大臣、王公们一起来听他的遗诏呢?
另外,雍正帝说过两位皇弟在康熙死后的反常表现:皇八弟允禩在畅春园中“并不哀戚,乃于院外倚柱,独立凝思,办派事务,全然不理,亦不回答,其怨愤可知”;而皇九弟允禟“突至朕前,箕踞对坐,傲慢无礼,其意大不可测,若非朕镇定隐忍,必至激成事端”。学者们认为,这两位兄弟的表情与行为正说明他们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听到隆科多的“口授末命”,才有如此愤恨的心态和冒失的行动。如果他们早已听到皇父亲口说过这个安排,恐怕不会是这种反应。
第四,关于隆科多“口授末命”。胤禛在康熙帝病危当天曾三次到畅春园清溪书屋病榻前,康熙帝说:“朕病势日臻。”可见康熙帝还没有糊涂。但为什么康熙帝可以把指定胤禛为继承人的事告诉其他七位皇子,却不当面告诉他本人呢?“口授末命”的人为什么是隆科多一位大臣?其他大臣为什么没有在场?而且诸皇子也不在场?所以这个情节的确令人生疑,口授的末命也就更令人怀疑了。
上述康熙遗诏的六个版本,只有半个是真的,且这半个没有涉及皇四子胤禛继位,而涉及雍正继位的康熙遗诏,都不能确定是真的。
既然《清圣祖实录》记载的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一月辛未(二十一日)上谕可以确定是真的,让我们看一下其中是怎么说到接班人的。上谕说,从第一次废太子之后,康熙帝就把所做所思都书写下来,封固起来,而且要一直写下去,立储的大事,怎能忘掉呢?!
所以,接班人的事情,康熙帝不可能没有安排,也很可能有书面安排。有这样一件事可以旁证。雍正帝即位不久,跟他的弟弟允祺、允禟等说:“尔等母亲都上了年纪,先前父皇也在两处写有朱笔谕旨,见今你们将妃母各自迎接回家,也可得以问安侍养,尽尔孝心。”此事在雍正四年(1726年)又被提起。这件事也证明康熙帝确实安排了一些身后之事,并且用朱批谕旨的形式亲笔写下。
这样,就引人联想,那份真的由康熙帝亲笔写下的关于接班人的谕旨在哪里呢?这仍然是一桩历史之谜。
雍正帝的皇位是正取还是逆取?从胤禛登极至今近三百年来,这既是学术界激烈争议的问题,也是演艺界火爆炒作的题目。历史是胜利者的记录,正史不会也不可能对雍正帝逆取皇位做出记载。雍正帝毕竟是一位政治家,对他的历史评价,主要应看其政治功过。
雍正帝继位,尽管目前还没有看到令人信服的康熙遗诏,但康熙帝晚年对雍亲王还是信任的,病危之时也是召雍亲王从天坛三次来到他的病榻之前。就在康熙帝去世当年的暮春三月,康熙帝来到雍亲王的圆明园,在牡丹盛开的楼台前,见到了十二岁的皇孙弘历,回宫后就去了解这个皇孙的情况,包括生辰八字。在过完六十九大寿后没几天,他又来到圆明园,随后就宣布将弘历带回宫中养育。当时,只有废太子的儿子弘皙养育在宫里。四月,康熙帝到避暑山庄,弘历也随驾前去。在夏、秋两季的五个月里,祖孙二人几乎朝夕相处,游历山庄。康熙帝亲手教皇孙练习书法,还写下条幅和扇面赐给弘历。在木兰围场围猎,弘历差点儿被受伤的黑熊扑倒,幸亏皇爷爷用虎枪打死黑熊。也就在这段时间,康熙帝带着孙子弘历来到避暑山庄雍亲王的狮子园,并传见了弘历生母钮祜禄氏,称赞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留下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皇帝欢聚一堂的历史佳话。所以,弘历在康熙帝决定传位的过程中可能也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