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晚年最烦恼的,就是关于皇太子的事情。康熙帝在位时间长,儿子多,又重视皇子教育,儿子之间争斗格外激烈。康熙帝二十二岁就立了皇太子,五十五岁废皇太子,五十六岁又立皇太子,五十九岁再废皇太子,直到他六十九岁去世,都没有明确宣布皇位继承人。康熙帝文治武功,英明一世,但在皇太子立和废的问题上,却是糊涂一时,引起康熙后期和雍正前期的政坛震**。
康熙帝的子女,在清帝中是最多的,共有三十五子、二十女。三十五个儿子中,排序的有二十四位,实际上成人(年满十六岁)的,有二十位。这里讲一下清朝皇子的命名。
按照满洲习惯,通常只用名,不用姓。比如多尔衮,这是名字,并不姓“多”,而是姓“爱新觉罗”。满洲著名的姓氏有爱新觉罗、伊尔根觉罗、瓜尔佳、叶赫那拉、赫舍里、钮祜禄等。入关后,顺治帝给皇子取名,虽然还是只有名不贯姓,但改用满文取名,再音译成汉字,比如玄烨、福全。康熙帝前九个皇子起名,主要是采纳了太皇太后的意见,用汉字取名,但个别又恢复老办法,如老大叫承瑞,老二叫承祜,老三叫承庆,老四叫赛音察浑,老五叫保清,老六叫保成,老七叫长华,老八叫长生,老九叫万黼(fǔ)。这种现象反映了满洲汉化的一个过程。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后,康熙帝一方面坚持满洲只取名不贯姓的传统,同时正式采用汉人的取名方法,规定他的皇子取名,第一个字用“胤”字排行,表示辈分,第二个字用“示”字偏旁。如原老五保清,排序皇长子,改名胤禔(zhī 或 tí);原老六保成为皇太子,改名胤礽(réng)。
康熙帝为什么在二十二岁的时候就匆忙确立皇太子呢?
皇后赫舍里氏十二岁嫁给康熙帝,两人很恩爱。康熙十三年(1674 年)五月初二,皇后在生育嫡长子胤礽时难产而死,年仅二十一岁。康熙帝非常痛惜这位早逝的皇后。五月初五,赫舍里氏去世后第三天,梓宫(棺材)迁到紫禁城西,直到二十七日,康熙帝几乎每天都去举哀;后来他亲自将梓宫送往昌平巩华城,从六月到十二月,他去巩华城三十四次,第二年又去了二十四次,第三年去了十五次。有学者统计,从康熙十三年到十六年,他一共去了八十次。这四年里,每逢腊月二十九,他都去巩华城陪伴亡灵。母因子死,子以母贵。康熙帝对胤礽这位嫡长子格外器重和关爱,决定立他为皇太子。康熙帝深悉预立储君有利于皇权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是巩固清皇朝统治的头等政治大事。他接受历代皇位继承的经验,特别是明朝皇位嫡长(正妻长子)继承皇位的历史传统。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只有二十二岁的康熙帝亲临太和殿,以祖母孝庄太皇太后之命,册立刚满周岁的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
康熙帝的三十五个皇子,他们的出路,除了一个继位做皇帝的,其余的都是做亲王、郡王、贝勒等。前面讲过,明朝藩王,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清朝在明朝制度基础上又有变化:亲王等一要内襄政本,参与国事;二要统兵打仗;三要留在北京府邸;四是不务实业。因此康熙帝对皇子教育的目标,首选为成龙,其次为襄政,其三为领兵,其四为务学,其五为书画等。
康熙帝对子孙的教育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言传、身教,如让子孙参加祭祀、打猎、巡幸、出征等,而上学是康熙帝教育子孙的基本方式。康熙帝特意在乾清宫院里设立上书房,在畅春园以无逸斋为上书房,供皇子们读书。其中,他最上心的是皇太子的教育,倾注了太多的心血。
皇太子六岁拜师入学,先后有张英、李光地、熊赐履、汤斌等名儒担任皇太子的老师。皇太子十三岁时,康熙帝仿照明朝教育东宫的做法,正式让皇太子出阁读书,多次在文华殿与满、汉大臣讲解儒家经典。
皇太子胤礽幼小时候,康熙帝就开始亲自为他授课,在宫中亲自给他讲授“四书”“五经”,每天御门听政之前,都要求太子把前一天学的书背诵、复讲一遍,务求精熟贯通。皇太子稍长,康熙帝向他传授治国之道,教导皇太子以祖宗为楷模,借鉴历史经验,体察人心向背,并带他外出视察。皇太子胤礽天资聪颖,学业进步很快。他通满、汉文字,出口成章,娴熟骑射,而且身体健壮,一表人才,康熙帝非常喜爱。
随着皇太子步入青年,康熙帝开始在实践中锻炼皇太子。康熙帝三次亲征蒙古,先后有十多个月不在京城,他命二十二岁的皇太子胤礽坐镇京师,处理朝政。皇太子不负众望,克尽职责,举朝都夸奖皇太子能干。康熙帝也很满意,他给皇太子的朱批说:“皇太子所问,非常周密而详尽,考虑事情的用心,正与朕心相同,朕不胜喜悦。你居京师,办理政务,如泰山那么稳固,所以朕在边外,心意舒畅,事无烦扰,多日优闲,朕的这种福气,想必是由行善所致吧!因为你尽孝以事父,凡事都诚恳惇切,朕也愿你年龄遐远,子孙也像你一样尽孝,来敬事你啊。因为熟知你诸事谨慎,所以写下这些寄给你。”通过这份朱批我们可以体会,正当中年的康熙皇帝对年轻英俊、文武双全的皇太子多么满意,多么喜爱。
皇子们渐渐长大,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帝分别册封皇长子胤禔为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诚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为贝勒(皇六子胤祚早殇未封),受封诸子参与国家政务,并分拨佐领,各有属下之人。
而这时皇太子已经二十五岁,做太子也二十四年了,身边逐渐形成一股力量,对康熙帝的皇权形成潜在威胁,特别表现于索额图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