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正德帝时太监刘瑾专权乱政,忠诚正直的大臣挺身而出,皇宫最壮美的奉天门庭院成为忠奸相搏的战场和舞台。
刘瑾(?—1510),陕西兴平人,在正德皇帝做皇子的时候,他就在东宫服侍。正德皇帝即位以后,他做了司礼监太监,成为太监的大头目。
正德二年(1507年)三月二十八日,刘瑾召集大臣们到奉天门(太和门)广场内金水桥前,命全都跪着,听他宣示所谓的“奸党”,包括大学士刘健、谢迁二人,尚书韩文等五人,还有侍郎、御史以及王守仁(阳明)等,一共五十多人,敕令吏部让这些人都退休,把朝臣里的反对派扫**殆尽。对一些不肯依附和微露不满的人,他滥发**威,打击陷害。右都御史杨一清因为不攀附刘瑾,就被扣上“滥用军费”的罪名,逮进锦衣卫监狱,后来经大学士李东阳救援,才被放出来,但还是被罚六百石米。钦天监杨源因天象变化,上言人祸引起天灾,被刘瑾廷杖六十,谪戍肃州,死在途中。
有一位御史叫蒋钦,江苏常熟人,进士,接连三次被廷杖。第一次是参加十三道御史上奏,批评皇帝,被逮下诏狱,廷杖为民。第二次是三天之后,他又单独上疏,痛斥奸臣,结果被再杖三十,下狱。连续两次被廷杖的蒋钦决心递上第三封奏疏。据《明史》记载,这天夜晚,他正在起草上疏,在灯下听到有鬼叫的声音。蒋钦心想:我这份奏疏上去之后,会身罹大祸,这是先祖显灵,要我不写这个奏疏吗?于是,他整理衣冠,站起来说:“如果是我的先祖,就大声告诉我!”刚说完,鬼叫的声音从墙壁里发出,更加凄惨。蒋钦叹了一口气,说:“既然已经做了御史,就得义而忘私,如果我缄默不语,辜负了国家,也为先人丢脸。”于是,他继续写奏疏,说:“死就死,这份奏疏不可更改!”这时,鬼叫的声音竟然停止了。三天以后,奏疏递上,还是痛斥奸臣,他写道:“臣昨天再次上疏被廷杖,血肉淋漓,伏枕狱中。望正德皇帝将大太监刘瑾的头割下,悬挂在午门!”又说:“如果我被杀,那就使我同古代忠贤之人龙逄(páng)、比干一起在地下游玩!”关龙逄是夏朝的名相,敢于为民请命,直言劝谏,因为进谏忠言而被夏桀杀害。蒋钦以关龙逄和比干为榜样,要做坚持正义的忠正之臣。结果,蒋钦第三次被廷杖三十,杖后三日,死于狱中,只有四十九岁。
正德三年(1508年)六月二十五日,正德皇帝御奉天门(太和门) 早朝听政。早朝结束,大臣刚要退朝,忽然在御道上发现一封匿名信。信的内容是揭露司礼监太监刘瑾的不法罪行。御史当场把这封匿名信呈给正德皇帝阅览。刘瑾当场大发**威,他宣布文武百官不许退朝,都要跪在奉天门前,然后他站在奉天门台基上,大声斥责辱骂,逼着大臣们举报写这封匿名信的人。当时正值伏天,烈日当空,地面烘烤,奉天门前没有荫凉,大臣们口干舌燥,汗流浃背,饥肠辘辘,痛苦难言。从上午跪到午后,昏倒十多人,中暑死了三人。刘瑾无动于衷,命内监将昏倒者拖出去。
傍晚,百官在将近一天的罚跪后,并没有供出写匿名书的人。刘瑾气怒之下,把这文武官员三百多人全部逮捕下狱。消息传出,震动京城,官民愤怒。这时,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他就是大学士李东阳。
李东阳(1447—1516),湖南茶陵人。东阳小时候就很聪明,四岁时就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景泰帝听说后,心里很喜欢,把他抱在膝盖上,还给他糖果吃。李东阳十八岁中进士,入翰林院,后授编修。他做过侍讲学士,是东宫太子的老师,官一直做到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他在朝五十年,入阁十五年,历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五朝,享年七十岁。
大学士李东阳为三百多位官员被关在监狱一事,紧急上疏正德皇帝。他说:“匿名文字,出于一人之手,而各官朝拜的时候,仓猝而起,哪里能看见?结果那个写信的人没抓到,其他官员都成了罪人。他们戴上枷锁,互相猜疑,而且天气炎热,监狱热气熏蒸,如果继续拘禁,数日之后,人将不自保矣!特望皇上,发下谕旨,把官员们先行释放,而后再秘密寻访,查出写匿名信的人,再对那个人置之典刑。”正德皇帝看到李东阳的这份奏章,才下令将三百余官员从狱中放出。
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二十五日,花甲之年的刘瑾被凌迟三天而死。这种刑律规定,要剐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先十刀一歇一喝,头一日该先剐三百五十七刀,如大指甲片。这位当年不可一世的大太监,最后得到“磔于市,枭(xiāo)其首”的下场。
这些历史事件,现在听起来都是闹剧。过去常把罪责都算在宦官刘瑾头上。不错,刘瑾是有重要责任,但主要责任人应当是正德皇帝。上梁不正下梁歪,有正德皇帝的荒唐乱法,才有太监刘瑾的胡作非为。刘瑾大太监做尽坏事,自己也得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蒋钦、李东阳和太监刘瑾从正面和反面说明,做人做官,重在四正——养正心,崇正道,务正学,亲正人。这四正,前面讲过,在这里再重复一下,就是修养正直之心,崇尚正派之道,研究正路学问,亲近正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