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禁西华门 ——永乐帝三个儿子一直在争什么(1 / 1)

明太祖朱元璋规定,他儿子的名字都选木字偏旁的字;因木生火,孙子名字都从火,为火字旁;而火生土,曾孙一代名字从土,为土字旁;然后土生金,再下一代名字从金;金生水,后面一代名字从水。金木水 火土用完一轮之后,再从头开始新的一轮,周而复始,代代相传。另外,朱元璋还给每个儿子的后代选了二十个字,比如燕王朱棣的后代用“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每代用一个字,如果用完了就再确定二十个字。按照这个规矩,朱棣的儿子起名,第一个字用“高”,第二个字选火字偏旁。所以朱棣的长子叫朱高炽,次子叫朱高煦(“灬”与“火”同音同义),三子叫朱高燧。实际上,朱 棣子孙的二十个字,只使用了十个字,到崇祯帝朱由检的“由”字辈 时,明朝就灭亡了。

刚才说到永乐帝朱棣的这三个儿子,都是徐皇后生的,三兄弟都相差两岁,老大比老二大两岁,老二又比老三大两岁,他们一起长大,又一起从燕王府搬到南京皇宫,再搬进北京皇宫。本是同胞兄弟,却上演了骨肉相残、鱼死网破的家国悲剧。他们都争什么呢?

先争世子之位。

长子朱高炽自小端重沉静,言动有序,长大以后练习射箭,每发必中,又好学问,深受爷爷朱元璋的喜爱。而次子朱高煦性格凶悍,举止轻佻,又不肯读书,为爷爷所厌恶。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册封朱高炽为燕王世子,这一年,朱高炽十七岁。

兄弟三人共同经历过一场生死炼狱。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各地藩王们得知皇父驾崩,都赶往京师奔丧。燕王朱棣到达淮安时,受到朝廷使臣的阻拦,于是派三个儿子赶赴京师南京。直到约一年之后,作为人质的这三个儿子才回到燕王府。燕王这才下决心起兵,夺取皇位。

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炽奉命作为世子居守北平。而高煦和高燧都跟随父亲征战沙场,高煦还救过父亲的命。朱棣的感情在这场战争里发生了变化,更喜欢能征善战的老二高煦,高煦也自认为功劳超过哥哥世子,因此恃功骄傲,心怀异志。

朱棣当燕王时,他们争世子之位;朱棣登极后,他们又争太子之位。朱棣称帝以后,命皇长子朱高炽居守北京,但没有立太子。于是宫里太监和朝臣形成两股力量,一股支持朱高炽,一股支持朱高煦,煽风点火,互不相让。朱高炽是怎样应对两个弟弟及其党羽的阴谋的呢?有人问朱高炽:“你知道有人挑拨是非吗?”他回答:“不知道,我只知道尽我的职责而已。”朱高炽的法宝就是四个字:不为所动。他以“诚实和孝敬”获得了最后胜利。经过短暂的犹豫,朱棣于永乐二年(1404年)召长子朱高炽从北京到南京,立为皇太子。这一年,皇太子朱高炽二十六岁。朱棣同时封了二十四岁的老二高煦为汉王,二十二岁的老三高燧为赵王。从此,皇父朱棣六次北征,都留皇太子监国。四方水旱灾荒,太子处置得当,由此太子仁爱的名声传布到了四方。

但是,永乐帝听到的谗言多了,有时也有猜疑,况且朱高炽成年后,体态很胖,无法骑马射箭,让他不满意。而朱高煦长得一表人才,英武善战,又多次跟随父皇北征蒙古,因此,永乐帝心里的天平倾向于皇次子朱高煦。他找了个茬,把太子身边的老师解缙下狱。

但朱高煦却让永乐帝失望了。永乐帝本来安排高煦封藩到云南。高煦说:“我有什么罪,把我赶到万里之外!”他请求暂住南京。后来,永乐帝又把他改封到山东青州。但是朱高煦还是不去,而且私选各卫健士,又募兵三千人,作为自己的军队,还僭用乘舆器物,殴打军官。永乐帝听说后,大怒。

十四年(1416年)永乐帝回到南京,把朱高煦囚禁在西华门内,准备把他废为庶人。在太子的劝说下,才把他封到山东乐安州(今滨州市惠民县境内)。朱高煦到乐安后还是怨气十足,皇太子多次写信劝诫。

次子朱高煦刚消停,三子朱高燧又闹出大事。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永乐帝病重。护卫指挥孟贤等勾结钦天监官王射成及内侍杨庆的养子,制造假诏书,阴谋毒死永乐皇帝,然后拿出假诏书,废太子,立赵王朱高燧。总旗王瑜的姻亲叫高以正,参与谋划,谋划完成后把事情告诉了王瑜。王瑜立即报告永乐皇帝。永乐帝即命逮捕孟贤,得到那份假诏书。参与谋反的孟贤等人都被诛杀。永乐帝对高燧说:“是你做的吗?”高燧吓得说不出话来。皇太子极力为他开脱,说这只是下人所为,高燧肯定不知道。自这开始,朱高燧才有所收敛。

但是,兄弟三人的皇位之争并没有停止。永乐帝死后,朱高炽继位,成为北京皇宫的第二位主人,年号洪熙。但洪熙帝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崩于皇宫钦安殿,年四十八。他的两位弟弟对皇位的觊觎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继承皇位,年号宣德。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汉王朱高煦反叛,在山东乐安练军队,命官员,发兵器,备战马,又派遣亲信潜入京师,约旧功臣作为内应。有人报告了年轻的宣德皇帝。宣德帝派人前往了解情况,果然皇叔汉王朱高煦是气势汹汹。

于是,宣德帝御驾亲征,直捣汉王朱高煦大本营乐安,围城劝降。朱高煦本来对他这个侄子就有些发憷,听说新帝亲征,非常害怕,于是秘密派人到皇帝行营,表示愿意当日晚上诀别妻子,明日出城归罪。皇帝同意。当天夜里,朱高煦焚毁兵器和文书,第二天,从小路出城,见到皇帝,说:“臣罪万万死,听从陛下处置。”于是,宣德帝废朱高煦父子为庶人,在西安门内盖了房子,把他们关在里面。后来,朱高煦及他的儿子相继死去。事后,宣德帝杀了此案牵连的两千八百余人。

第二年,宣德帝派妹夫袁容将有关事项通知皇三叔赵王朱高燧。高燧大惧,四年之后就死了。

永乐帝的三个儿子争世子,争太子,争皇位,这对后世有什么启示呢?

第一,永乐帝立太子,又宠溺其余两子,教育不严,犹犹豫豫,患得患失,导致身后亲王叛乱,皇权动摇。

第二,“打铁还要自身硬”。洪熙帝朱高炽面临危境,孝敬父皇、母后,礼待两弟,王妃诚笃,儿子优秀,善待大臣,仁爱施政,博得上下好评。特别是培养了一位好儿子继位,就是后来的宣德帝。后来,也正是这个宣德帝结束了延续多年的皇子亲王相争的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