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四十七年己未(一六一九),公一岁。
九月初一子时,生于衡州府城南回雁峰王衙坪。时武夷公年五十,谭太孺人年四十有三。
明万历四十八年庚申(一六二〇),公二岁。
八月,光宗即位,诏以明年南泰昌元年。
九月,熹宗即位,诏以是年七月以前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
十二月初一日,大凌。武夷公五十齿满,杯孟凝冱。
《七十自定稿》庚申《腊月一日寒雪有作》注:“是日为先征君弧辰。闻之先慈云:泰昌庚申大冻,杯孟凝冱。”
明天启元年辛酉(一六二一),公三岁。
武夷公中副榜。
武夷公以副榜赴武昌省应乡试。正考官翰林院缪公昌期,副考官兵科给事中朱童蒙。首题《士不可以不弘毅》,次题《尊贤则不惑》,三题《天下大悦书曰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同考胡公允恭首荐,缪公昌期已取中正额,定录名次。朱以策有“童”“蒙”字,犯其名,抑置副额。熹宗以登极恩,予副榜贡太学。武夷公曰:“余分在此,且筮一命,或得报政而邀王言,以补禄养之不逮也。”遂应贡北上,入国子监。
《姜斋文集·家世节录》:“先君乙卯、辛酉两副秋榜,分考胡公允恭首荐,太史西溪缪公昌期业定录名次,以封策中犯副考朱黄门童蒙名,黄门不怿,置乙第。是年熹宗登极,以恩予副第者贡太学。先君年已五帙,倦于文场,叹曰:‘余分在此,且筮一命,或得报政而邀王言,以补禄养之不逮也。’遂应贡入辟雍。”
石崖公入学,年十有六。
《姜斋文集·石崖先生传略》:“兄为学笃敏,十六补弟子员。”
明天启二年壬戌(一六二二),公四岁。
武夷公在京师。公与硁斋公同入塾,从石崖公受读。
《石崖先生传略》:“仲兄稍长,同席受读,而仲兄病几痿,兄调护扶掖,齿指以授针艾,仲兄赖以愈,而卒以文章名南楚,无一非兄曲意恰声,亹亹讲说以成之者。若夫之狂娭无度,而檠括弛弓,闲勒逸马,夏楚无虚时,面命无处日者,又不待言。”
明天启三年癸亥(一六二三),公五岁。
武夷公在京师。公从石崖公受读。
明天启四年甲子(一六二四),公六岁。
武夷公在京师。公从石崖公受读。石崖公迎娶欧阳孺人来归。
明天启五年乙丑(一六二五),公七岁。
武夷公在京师。公从石崖公受读,毕《十三经》。
《龙源夜话》序:“七岁而毕《十三经》。”
武夷公历满,应部选。
明制:举人、贡生入监者,祭酒奉监规而训课之,有升堂积分、超格叙用之法。三年考满,以推官、知县、学官分选。《家世节录》:“历满,应部铨。时选政大坏,官以贿定,授正八品。”
天启六年丙寅(一六二六),公八岁。
肄业家塾。
武夷公归自京师。
《家世节录》:“先君素矜风轨,及是,相知闻者谓必罢选不就。先君笑曰:‘积薪何常之有。我应此小用者何意,无亦聊与优游,而以悻悻去哉?’初,仲父闻之,亦为扼腕。先君自都门归,欣然尽遣诸胸中。仲父叹曰:‘吾兄所谓贤者不测也。’”《姜斋文集·谭太孺人行状》:“先君子十年燕、赵。”初自辛酉至丙寅,凡六年;再自戊辰至辛未,凡四年。牧石公,武夷公仲弟,名廷聘,字蔚仲,郡文学生。
硁斋公入学。十二月,牧石公长子玉之公生子子伟。
玉之公,字斯侯,号果斋,邑文庠生,继绝袭衡州卫指挥同知,荫万户侯。子伟公,字遴倩,邑文庠生。
明天启七年丁卯(一六二七),公九岁。
武夷公家居,公禀承庭训。
夏,石崖公、硁斋公同赴武昌省应乡试。九月,落解归。硁斋公迎蒋孺人来归。
明崇祯元年戊辰(一六二八),公十岁。
春正月,从武夷公受经义。自是阅经义至数万首。
《经义》序:“忽念身本经生,十岁受之父。”《夕堂永日绪论》:“余自束发,受业经义,阅经义亦数万首。”
武夷公赴京师谒选。
时同邑前太常寺卿陈公宗契、零陵前礼部郎中蒋公向荣欲为武夷公地,皆笑而谢之。同邑云南参政陈公柽典,因寓书于京师达官,武夷公中途发函,有先容语,遂不为致。《家世节录》:“方谒选时,同邑太常卿陈公宗契、零陵铨司蒋公向荣,深相引重,欲为先君地。皆笑而谢之。大参陈公柽典会先君,因致书长安达者。先君受之,中途发函,有先容语,遂不复致。”
按:陈宗契,字景先,万历辛丑进士,官太常寺卿。魏忠贤擅政,讽使附己,遂乞归。蒋向荣,字淡心,万历己未进士,官吏部郎中。见魏忠贤□政,乞疾归。陈柽典,字希虞,万历丙辰进士。
明崇祯二年己巳(一六二九),公十一岁。
武夷公在京师。硁斋公子敉生。敉公字孝获。
石崖公应提学试,列一等。
明崇祯三年庚午(一六三〇),公十二岁。
武夷公在京师。
《姜斋文集·石崖先生传略》云:“尝记庚午除夕,侍先妣拜影堂后,独行步廊下,悲吟‘长安一片月’之诗,宛转欷歔,流涕被面,不知所谓。及后思之,孺慕之情,同于思妇,当其触发,有不自知者存也。”
公与石崖公、硁斋公时以文字与友人相往还。
《家世节录》云:“崇祯初,文士类以文社相标榜。夫之兄弟亦稍与声气中人往还。先君知之,辄蹙眉经日。”
明崇祯四年辛未(一六三一),公十三岁。
武夷公归自京师。
《家世节录》:“已谒选,会乌程当国,操切以希上旨。其姻家唐元弼者乾没副贡籍,求府判所部劾罢之。乌程怒,为罢铨郎。新铨郎会乌程意,苛按辛酉副贡,移仪曹索故纸,束湿甚,暗索贿焉。先君曰:‘是尚可吏也乎?吾以求一命为先人,故俯折至此。若出赇吏**,以重辱先人,是必不可。’诣仪曹辞罢。大仪慈溪冯公起龙笑谢先君曰:‘观生气固不可折者。吾为选,君必旦夕为除遣,何有长者而作少年拂衣意气乎?’先君正色长揖而封曰:‘无所辱公嘉惠。某有田可耕,有子可教,终不敢欺天,以暮夜金博一官。’碎假帖而退。夜买驴出春明门,遂归。”又云:“营道骆都督思恭掌金吾事,监修国史。史成,例荐纂修者,晋所考秩,予速选。以同乡故,咨先君于部。先君亦笑受其咨。既终不以赴部,亦不以返于骆,留笥中,抵家乃焚之。”
明崇祯五年壬申(一六三二),公十四岁。
武夷公家居,与仲弟牧石公、季弟子翼公讲学论文、莳药灌畦以为乐。除群从子弟洎门人,皆拒不见。
《家世节录》:“先君莳药灌畦,若未踏长安尘者。家居十七载,不一至郡邑庭。亦不通杂宾客,非两叔父外诸从洎及门问字者,往来都绝。长吏到门,以疾却刺。”子翼公,名家聘,郡文学生。
湖广提学佥事王公志坚科试衡郡,公入衡阳县学。
《行述》:“年十四,督学王闻修先生讳志坚拔入学。”王志坚,字闻修,号弱生,昆山人,万历进士。
石崖公试列一等,寻食廪饩。
《石崖先生传略》:“饩于庠者八年。”
明崇祯六年癸酉(一六三三),公十五岁。
夏,从石崖公、硁斋公赴武昌省应乡试。
正考官钱谦益,副考官张第元。首题《君子思不出其位》,次题《修道之谓教》,三题《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
子翼公子珍之生。珍之公字时若,行七。
明崇祯七年甲戌(一六三四),公十六岁。
始从里中和四声者问韵,学韵语,阅古今人所作诗不下十万首。
《述病枕忆得》:“余年十六,始从里中和四声者问韵。”《夕堂永日绪论序》:“十六而学韵语,阅古今人所作诗不下十万。”
湖广提学佥事水公佳允《家谱》《行述》作“佳膺”,《湖南通志》作“佶应”。岁试衡郡,列公一等第一名。
《行述》云:“宁波水向若先生佳允、昆山王澄川先生永祚,皆鉴识首拨。”
硁斋公次子致生。
明崇祯八年乙亥(一六三五),公十七岁。
诗有《中秋里人张灯和牧石先生》七律一首。《忆得》诗。
明崇祯九年丙子(一六三六),公十八岁。
春,湖广提学佥事水公佳允科试衡郡,列公一等。
夏,从石崖公、硁斋公赴武昌省应乡试。
正考官吴伟业,副考官朱玫。首题《焕乎其有文章》,次题《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三题《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硁斋公次子致殇。
诗有《**高楼月》五古一首,《黄鹄矶》五律一首。《忆得》诗。
明崇祯十年丁丑(一六三七),公十九岁。
春,迎同邑处士万梧公女陶孺人来归。
《忆得》诗有《初婚牧石先生示诗有日成博议几千行之句敬和》诗。《家世节录》:“先君文词,夫之获见者,赠处士陶公万梧文。”自注:“夫之妻父。”刘明遇撰《陶孺人墓志铭》:“陶孺人,产衡阳千亩侯,赀累钜万,作合于青灯布缕之孝廉,而不挟富以骄其夫家。”
夏,从牧石公读史曳途居。
《忆得》诗有《夏日读史曳途居闻松声怀夏叔直先生》诗。《家世节录》:“仲父和易而方介,恬于荣利,博识,工行楷书,古诗。晚岁筑室坰外,号曳涂居,莳花植药,怡然忘物,每谓漆园吏、东皋先生去人不远。”
牧石公孙敏生:玉之公五子,字幼重,号卓枫,行八。
诗有《初婚牧石先生示诗有日成博议几千行之句敬和》七绝一首,《夏日读史曳途居闻松声怀夏叔直先生》一首。《忆得》诗。
《家世节录》:“如郭季林凤跹、夏叔直汝弼、何伟孙一琦,皆所鉴别,俱为名孝廉。”《分体稿·广哀诗》十九首有《夏孝廉汝弼》一首。《衡阳县志》:“夏汝弼,字叔直,崇祯壬午举人。性倜傥负气,与王夫之兄弟善。流寇陷衡州,汝弼居莲花峰,夫之依以避乱。明亡,遂弃巾服,自号莲冠道人,歌哭无恒,有语及时事者,辄闭目不答。问其姓名,亦弗告也。独携一童子,囊琴,登邵阳梓田山,就古木鸣泉间,踞石弹琴,或泣或吟。又尝登车驾山观瀑布,彷徨数日不返。返则仍居山楼,自炊而食。山下有萧常赓者,知其非常人,要之家中,留月余复去。后入九疑山饿死。”
明崇祯十一年戊寅(一六三八),公二十岁。
始与同人为文酒之会。
《鼓棹初集》咏莲子《水龙吟》第三阙注云:“余既作莲子词二阙,梦有投素札者,披览之云,公不弃予小子,补为酬词,良厚。乃我本无愁,而以公之愁为我愁,屈左徒之愉东皇、云中不尔也。且公所咏者,荻絮蓼花,金风玉露,皆余少年事。假以公弱冠时文酒轻狂,今日为公道,公其能不赪见于色乎?”
明崇祯十二年己卯(一六三九),公二十一岁。
从石崖公、硁斋公赴武昌省应乡试。
秋,石崖公中副榜。公偕归,至城陵矶,遇风。
正考官邵,失名。副考官章正宸。首题《为臣不易》,次题《中立而不倚》,三题佚。
《南窗漫记》:“己卯自鄂归,至城陵矶,风历樯折,幸得登陆,步自矶上,走岳阳,憩岳侯祠,见王澄川先生讳永祚题祠柱云: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大丈夫当如此矣。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小朝廷岂求活耶!”
十月,与郭公凤跹、管公嗣裘、文公之勇初集匡社。
《匡社初集呈郭季林管冶仲文小勇》诗有“良宵霜月好”之句。郭凤跹,《湖广通志》:“字季陵,衡阳人,崇祯壬午乡举。明亡,隐石倦岭,构药兰竹坞,日吟咏其中以自娱。”管嗣裘,字冶忡,崇祯壬午举人。张献忠陷衡州,匿安仁山中。贼执其兄嗣箕索之,佯以死报。获免。寻从桂王于桂林,为中书舍人。桂林陷,走灵溪洞。冬夏一败絮,垦土而食。与西安刘湘客、仁和金堡、广平陈昌时辈相倡和。李定国入桂林,嗣裘说定国贰于孙可望,迎主自效。定国不能用,遂去。转入永安州,不知所终。《永历实录》有传。文之勇,字小勇,崇祯贡生。
诗有《匡社初集呈郭季林管冶仲文小勇》五律一首,《刘子参计偕北上便寄奚中雪》五律一首。《忆得》诗。
刘子参,名惟赞,祁阳人,崇祯己卯举人。《县志》:“献贼陷湖南,闻其名,购之急。惟赞率乡勇扼险自固,贼不敢犯。国变后,隐祁、邵之交,筑白云庵以居。”《永历实录·严起恒传》:永历三年,楚师败于湘潭,何腾蛟被害。楚兵四十余万,失主汹汹。惟赞徒步诣肇庆上疏,大旨言宜出起恒督兵,不果用。湖南复陷。
明祟祯十三年庚辰(一六四〇),公二十二岁。
春二月,石崖公应诏北上,入国子监。
《石崖先生传略》:“己卯,以乙榜召入北雍。”《送伯兄赴水雍》诗有“二月暄元新”及“珍重清湘流”之句。
石崖公既入监,以武夷公暨谭太孺人车老,无日不垂思亲之泪。请双告,不许,遂不复请而归。
《石崖先生传略》:“时以六曹策士,隽者获美除,同舍皆气矝竞猎。兄尤憎其躁竞,曰:‘吾安能一日与奔骛者伍!’遂拂衣不清而归。尤忆乡前辈欧阳正旸翁自北归,持家兄报,夫之往领焉。欧阳翁曰:‘伯兄无日不重忍京之泪,吾诱之以弈,至三两局,则泪谪罫中矣。’”
诗有《送伯兄赴北雍》五古一首,《月下步春溪樾径抵金钱冲访季林因与小饮》七绝一首。《忆得》诗。
明祟祯十四年辛巳(一六四一),公二十三岁。
春,构漧涛园,种竹,杂植花卉。
《忆得》诗有《漧涛园初构种竹环小轩杂植花卉盛夏遂已成阴》诗。
湖广提学佥事高公世泰岁试衡郡,列公一等。文评有云:“忠肝义胆,情见乎辞。”高世泰,字汇旃,江南无锡人。
诗有《漧涛园初构种竹环小轩杂植花卉盛夏遂已成阴悠然有作》五律一首。
明祟祯十五年壬午(一六四二),公二十四岁。
湖广提学佥事高公世泰科试衡郡,列公一等。刑部郎中蔡公凤巡按湖南刑狱,征会文课,公蒙特奖,期于武昌省城相见。
《上蔡威函先生》诗注:“先生讳凤,以比部郎钦恤楚刑,征文课,枉见特奖,期于鄂城相待。”
夏四月,公长子勿药生。从石崖公、硁斋公赴武昌省应乡试。
《南窗漫记》:“渭公以禫制不与秋试,为余序诗,以眉山、淮海为戒。”
是科正考官翰林院郭公之祥,副考官兵科给事中孙公承泽。首题《请益曰无倦》,次题《义者宜也》,三题《其为人也好善好善足乎曰好善优于天下》。同考泸溪县学教谕欧阳公霖阅荐。
郭之祥,吉水人。孙承泽,号退谷,崇祯辛未进士。《家世节录》:“夫之举主欧阳方霖。《行述》作‘介’。”《永历实录·刘季矿传》:“安福欧阳霖,字方然,初名介。以泸溪教谕升北流知县,擢户科给事中。车驾幸肇庆,请西出桂林,与杜永和廷争,弃官归里,闭户食贫,不通人事。”
九月,榜出,公以《春秋》第一中式第五名经魁,经义录文呈览。
《行述》:“壬午,以《春秋》魁,与伯父石崖先生同登乡榜。”《陶孺人墓志铭》:“王子夫之登湖广壬午科《春秋》第一。”《经义序》:“弱冠,有司录以呈之君。”
石崖公中式第四十名同榜举人,录文呈览。
《石崖先生传略》:“壬午,举于乡,录文呈览。”
衡阳夏公汝弼、郭公凤跹、管公嗣裘、李公国相、包公世美中式举人。
同考沔阳知州章公旷、长沙推官蔡公道宪出闱见公,引为知己,以忠义相砥砺。
《行述》:“华亭章公旷、江门蔡公道宪,是科俱为分考。时国势渐不可支,出场后,遂引为知己,互相砥砺。”章旷,字于野,别号莪出,华亭人。崇祯丁丑进士。永历元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督师东安,卒。《永历实录》有传。蔡道宪,字元白,靖江人。崇祯十年进士。为长沙推官。张献忠陷长沙,被执,大骂不降,贼磔之。瘗南郊醴陵坡。赠太仆寺卿,谥忠烈。《明史·忠义》有传。
冬,自武昌归。
《舟发武昌留怀熊渭公李云田王又沂朱静源熊南吉》诗有“漫随南雁望霜函”之句。
十一月,武夷公命石崖公及公同赴公车北上。上湖南道参议金九陛以衡阳富人有劣而枭者,法当死,属意饷公兄弟千金,治北装,贷其死。公与石崖公拒却之。
《家世节录》:“壬午冬,夫之上计偕。”《石崖先生传略》:“时观察全椒金公念吾兄弟贫甚,欲为治北装。邑有劣而枭者,法当死,公属意令饷吾兄弟千金活之。其人来恳,兄顾问夫之曰:‘何如?’夫之答曰:‘此固不可。’兄喜形于色曰:‘是吾心也。’或曰:‘千金不死于市,岂能必彼之不幸免乎?’兄又顾夫之微笑。夫之曰:‘吾安能令其必死,但不自我可耳。’遂峻拒之。”
《南窗漫记》云:“壬午残腊,小艇泊南昌城下,寒雪透篷窗不可忍。时张都御史凤翔方履任,自扬州驾大官舫,已登陆,舟停水次,因僦之度岁。窗间题句云:‘行人莫上长堤望,枫叶芦花处处愁。’似是古句,墨迹尚新。于是天下方乱,事无不可悲者,见此令增惨淡。凤翔以监司贿致节钺,当不知有此语。或其幕客,则亦有心人也。”
按:是时李自成已陷河南汝宁、开封,进陷湖北襄阳,分兵逼荆州。张献忠由潜山、安庆,进逼蕲水。
诗有《上蔡威函先生》五古一首,《黄鹤须盟大集用熊渭公韵》五律一首,《舟发武昌留怀熊渭公李云田王又沂朱静源熊南吉》七律一首,《铜官》五律一首,《刘杜三驰书见讯书尾以歌者秋影见属答之》七绝一首,《寿锡山高太夫人》七律一首,《朱亭晴寒寄小勇》五古一首。《忆得》诗。
铜官戍,在长沙府城北六十里。刘杜三,名自煜,攸人。崇祯丙子举人。《沅湘耆旧集》载有《入闽应召径衡夜宿前溪寄故人王而农》五律一首。《南窗漫记》:“刘杜三自煜,虽早托胎于竟陵,而不全坠彼法,往往有深秀之句。”
明崇祯十六年癸未(一六四三),公二十五岁。
诏改本年会试于八月举行。
正月,泊章江。
有《元旦泊章江用东坡润州韵》诗。
欧阳公霖招同刘公曲溟、周公二丕洎诸同年游龙沙寺,观汤义仍手题。
有《欧阳公招游龙沙同刘曲溟周二丕洎齐年诸子寺有汤临川手题即用为起句》诗。《南窗漫记》:“南昌城北龙沙,四围素沙环拥,如银城雪岛。中平敞,为禅室,有汤义仍手书门联云:‘池开沙月白,门对杏榆请。’数十年矣,楮墨未损,悠然想见其挥毫之顷。”
石崖公与公决计归养,遂由吉安涉云阳,下洣水归。
《石崖先生传略》:“计偕至南昌,楚中乱,遂偕夫之归。”《行述》:“欧阳先生谕以归养。”《江行代记》诗序:“至南昌而返,改由吉涉云阳,下洣水归。”
按:是年会试改期八月,公兄弟以道梗不赴。所云“楚中乱”,盖是时李自成陷承天今安陆府,张献忠陷蕲水诸县也。
刻《漧涛园》诗集。
《述病枕忆得》叙云:“昔在癸未春,《漧涛园》初刻,亡友熊渭公为之序。乱后失其锓本,赖以自免笑悔。”盖南昌归后所刻也。
三月,张献忠陷黄州。五月,陷武昌。八月,陷岳州、长沙。
十月,衡州溃陷。桂端王率安仁王、永明王走永州。贼得武夷公,索公及石崖公。公剺面伤腕,舁示贼,因与武夷公俱得脱。
张献忠陷永州。桂端王率安仁王走广西,永明王陷贼。武昌都督左良玉遣兵戍岳州。张献忠东下,败于岳州。西去,入四川。十二月,征蛮将军杨国威复永州,督师吕大器自江西遣兵复衡州。
公下山访子勿药病耗。两寒甚,过台源寺,逢夏公汝为。公下竹舁,栗不能语,夏公授以絮。已复归山。
《岳余集》有《寒甚下山访病儿存没道中逢夏仲力下竹舁栗不能语哀我无衣授之以絮归山有赋志感》诗。《忆得》诗句字稍异,题作《寒雨过台源寺逢夏仲力下竹舁澿不得语仲力授以絮》。夏汝为,字仲力,汝弼兄。《莲峰志》稿本题“同邑夏汝为仲力订”。台源寺,在郡城西六十里。
闻郑公天虞收复宝、邵,将别石崖公往赴。僧俗送者十三人,攀泣良久,公亦泪别。
有《闻郑天虞先生收复宝邵别家兄下山而西将以腊杪往赴怆然而作》诗。
诗有《上举主欧阳公》七绝一首,《欧阳公招游龙沙同刘曲溟周二丕洎齐年诸子寺有汤临川手题即用为起句》五律一首,《元旦泊章江用东坡润州韵》七绝二首,《舟止》五绝一首,《江行代记》七律八首,《九砺》之一五古一首,《寒雨过台原寺逢夏仲力下竹举澿不得语仲力授以絮因赋》《岳余集》题作《寒甚下山访病儿存没道中逢夏仲力下小竹舁栗不能语哀我无衣授之以絮归山有赋志感也》。五律二首,《闻郡司马平溪郑公收复邵阳别家兄西行将往赴之》《岳余集》作《闻郑天虞先生收复宝邵别家兄下山而西将以腊杪往赴怆然而作》。七绝一首,《月中晓发僧俗送者十三人皆泣下感赋》《岳余集》题作《月中晓发僧俗送者十三人皆攀泣良久余亦泪别》。五律二首,《忆得》诗。《霜度函口》《忆得》次列明年。五律一首,《即事》七绝一首。《岳余集》。已见《忆得》者,虽字句小异,题不复出。
明崇祯十七年甲申,国朝大清顺治元年(一六四四),公二十六岁。
春正月,左良玉击贼至长沙。湘乡土弁杀掠衡、湘间,武夷公募僧掩遗骴。
《家世节录》:“先君终身未尝向浮屠、老子像前施一揖。甲申岁,以寇退,遗骴满野,募僧拾而瘗之。”
公出莲花峰,赴邵阳。三月,至武冈州。
《莲峰志·总序》:“甲申春,出自莲花峰下。”有《武冈道上人采青蒿而食时春尽向夏弥月不雨怆然有作》诗。
十七日,李自成陷京师。十八日,明庄烈帝殉社稷。四月,国朝兵入关,破走流贼李自成。五月,国朝兵定京师。明凤阳总督马士英等迎立嗣福王由崧于金陵,仍称崇祯十七年,以明年为宏光元年。
公始闻国变,悲愤不食者数日,作《悲愤诗》一百韵,吟已辄哭。
《行述》:“甲申五月,闻北都之变,数日不食,作《悲愤诗》一百韵,吟已辄哭。后自乙酉、丙戌至壬寅,同原韵凡四续焉。”依《曾刻本》。《悲愤诗》原、续韵均佚。
石崖公子畅入学。
八月二十七日,公次子攽生。攽公字曷功,号蓄园。
九月,至东安。
《东安得欧阳叔敬弟诗见忆赋答》诗云:“夕风摇霜树。”
十月朔,国朝建元。
将营续梦庵。公同夏公汝弼访址至黑山。行抵铁牛庵,忽不喜往。登玉门,望狮子峰,登恋响台。由恋响眺一奇石而上,援石曲折,得方址,归然可台。夜宿方广寺。晓同夏公出寺,拂读朱菊水所镌谭友夏《岳记》。由大拗下,平桥业石间,两石临水,下石承上石,旁壁顶覆,可度可登。公命人为级,穿折于肩肘之间,举酒酹石,勒名“涌几”。
有《将营续梦庵登双髻峰半访址》诗,《黑山访址》诗,《铁牛庵下忽不喜往》诗,有“喜寻黄叶湿”句。《玉门望狮子峰》诗,有“前游余怆在,霜月况同时”句。《恋响台》诗,《由恋响眺一奇石而上同夏叔直援石曲折遂得方址岿然可台》诗,《晓同叔直出寺拂读朱菊水所镌谭友夏岳记》诗,《涌几》诗。《涌几》注:“大拗而下,平桥丛石间觉有异。已忽两石临水,下石承上石,旁壁顶覆,可度可登。予命人为级,穿折于肩肘之间,搀度裂处,顾其郁逼,尚以翔移为苦。造形以来,悠悠者谁望而目之?则经此者又可知矣。举酒酹石,貌以‘涌几’。今往后来,游览相积,风雨苔藓之所不忌,则此石其传也已。时崇祯甲申阳月望后。”黑山在方广寺西。渡两涧,过双江口,绝壁如立,菁幽特甚。铁牛庵,黑山下古刹。恋响台,在方广寺右。惠海尊者补衲处,名补衲台。粤人张博读书其上,易名啸台。谭友夏元春易名恋响台。大、小拗,万木千章,幽泉曲涧。下有老营,竹树菁蒙。方广寺,在莲花峰下。梁天监六年惠海尊者建。朱菊水,名之臣,蜀人,历官兵部侍郎。谭友夏,名元春,竟陵人,以诗名,有《游南岳记节略》及《南岳记余》,均载《莲峰志》。
出岳,纵马三十里,晓及樟木市。
《纵马三十里晓及樟木市》诗注:“出岳。”
营续梦庵。
《家谱》:“岳阡守坟庵,在黑沙潭上双髻峰中,名续梦庵。”
诗有《武冈道上人采青蒿而食时春尽向夏弥月不雨怆然有作》五律一首,《逢明王孙邀同冶仲小饮观伎即席赋赠王孙名禋黎书法妙绝精禅理比以请兵几死于贼》七绝二首,《东安得欧阳叔敬弟诗见忆赋答》五古一首,《将营续梦庵登双髻峰半访址》五绝一首,《过铁牛庵下忽不欲入》《岳余集》题作《铁牛庵下忽不喜往》。五绝一首,《土门望狮子峰用旧作韵》《岳余集》题作《玉门望狮子峰用旧作四韵》。五律二首,《恋响台眺一奇石而上同夏叔直援石曲折又得一址岿然可台》《岳余集》题作《由恋响眺一奇石而上同夏叔直援石曲折遂得方址岿然可台》。五绝一首,《晓同叔直出方广寺步洗衲池读朱菊水司寇所镌谭友夏岳游记》《岳余集》题作《晓同叔直出寺拂读朱菊水所镌谭友夏岳记》。五古一首,《涌几勒石》《岳余集》题作《涌几》,有注。五古一首,《忆得》诗。《黑山访址》五绝二首,《纵马三十里晓及樟木市大江寒流荒崖野艇》七绝一首,《寄方广避乱诸缁侣》七绝八首,《岳余集》。已见《忆得》者,虽字句小异,题不复出。朱王孙禋黎。公集中只一见,惟翠涛王孙屡见,疑即一人。
国朝顺治二年乙酉(一六四五),明福王宏光元年,明唐王隆武元年,公二十七岁。
春,居续梦庵。
有《续梦庵岸侧拈桃花示慈枝庵主》诗。
明桂端王薨,安仁王嗣。
硁斋公以恩选授贡生。
《家世节录》:“仲兄参之,宏光贡生,未就廷试。”
三月,湖广巡抚堵公允锡登岳,于方广寺拜二贤祠,从寺僧问公及石崖公避贼处。将往续梦庵,寺僧以道险止。
《蓬峰志》:“堵公允锡以宏光乙酉暮春,踏新雨,问余兄弟匿迹处,访续梦庵。欣然将登之。下岳,举诗相示。”有《堵牧游先生登岳拜二贤祠于方广垂问余兄弟避贼处将往寻访山僧以道险止行至郡以新诗见示感赋》诗。堵允锡,字仲缄,号牧游,宜兴人。祟祯丁丑进士。宏光元年,提督湖广学政,改巡抚。永历三年十一月,卒浔州。《永历实录》有传。二贤祠,祀朱晦庵、张南轩两先生。嘉靖乙巳,尹洞山台立。
堵公允锡以黄石斋先生纪其补庐先墓石刻来赠。
有《堵公以黄石斋先生石刻垂赠纪公补庐先墓事有桐华之应》诗。
夏,堵公允锡修二贤祠,属公与石崖公、夏公汝弼营之。
《蓬峰志》:“祠与寺废未兴,高公世泰问其址,乃立五楹骈立,窈然幽邃。宏光元年夏,堵公允锡隘之,作前宇。王介之、夏汝弼、王夫之实经营之。”
五月,国朝兵下金陵,至芜湖,明总兵田雄劫福王降。公闻变,续《悲愤诗》一百韵。
闰六月,明礼部尚书黄道周等奉唐王聿键立于福州,改七月朔以后为隆武元年。明镇将张先壁驻攸县,郝永忠驻宁远,庐鼎驻衡州,刘承允驻武冈,纵兵剽掠,相仇杀。
秋,公偕硁斋公侍武夷公至耒阳,曹公国光招同陈公五鼎访杜少陵墓。
有《耒阳曹伯实翁丈招同陈耳臣广文访杜少陵故墓》诗。曹伯实,名国光,耒阳人,贡生。陈耳臣,名五鼎,攸人,崇祯贡生,耒阳教谕,有《雨余堂集》。
偕硁斋公侍武夷公至兴宁,游石角山。
戊子《永兴廖邓二君邀宿石角山僧阁是侍先君及仲兄硁斋游处》诗,有“十月寒潭改,三年客艇过”句。《一统志》:“奇观山,在兴宁县南二十里,一名石角山。”
侍武夷公避兵于永兴,馆李公震隅宅上。
丙寅有《便江李尔雅尊人震隅先生先君同谱执友乙酉夫之侍先君避兵于便馆其宅上尔雅方垂髫同侍近乃通问山中为先兄志墓侄敞修谢因感怀寄讯》诗。便,《汉书地理志》属桂阳郡,今永兴县。耒水至郴江口,合郴水,名便江。
十一月,还山。堵公允锡再造方广寺,属公与石崖公、管公嗣裘、夏公汝弼襄其事。
《莲峰志》:“寺以隆武元年十一月十二日再造。与其役者,楚抚义兴堵公允锡仲缄。衡阳王介之石子、管嗣裘冶仲、夏汝弼叔直、王夫之而农襄之也。”
明桂恭王薨,永明王嗣。
诗有《续梦庵岸侧拈桃花示慈枝庵主》七绝一首,《堵牧游先生登岳拜二贤祠于方广垂问余兄弟避贼处将往寻访山僧以道险止行至郡以新诗见示感赋》七律一首,《堵公以黄石斋先生石刻垂赠纪公补庐先墓事有桐华之应诗以志之》五律一首,《耒阳曹伯实翁丈招同陈耳臣广文访杜少陵故墓》七律一首,《刘杜三将至于前溪渡题画扇见寄赋答》五律一首。《忆得》诗。
国朝顺治三年丙戌(一六四六),明唐王隆武二年,公二十八岁。
居续梦庵。始注《周易》。
《周易内传发例》跋:“隆武丙戌,始有志于读《易》矣。”
正月,国朝兵败明兵于岳州。
三月,公至湘乡。洪公业嘉与公同年龙公孔蒸、同年欧阳公镇之子淑,各出所和冯子振《梅花百咏》诗相示,欧阳子倍之,并邀公和。公薄冯之为人,又以命题多不雅驯,遂作《桃花绝句》数十首。
与洪公业嘉、龙公孔蒸、欧阳公镇及其子淑证以明年引注,知郑石其别号。登浮湘亭。
庚寅有《李广生自黔阳生还归阙率尔吟赠并感洪一龙三阳太仆山公及邓君郑石诸逝者浮湘亭之游》诗,注:“亭在湘乡涟水西南,郭天门司马建,今毁。”
夏,上书佥都御史湖北巡抚章公旷湘阴军次,指画兵食,请调和南北督师,防溃变。不省。
《盛夏奉寄章莪山先生军中》诗,有“铜马已闻心匪石”及“师克在和公自省”之句。潘宗洛撰传:“明藩称隆武年号者,使其督师何腾蛟屯湖南,制相堵允锡屯湖北。楚省兵燹塞野,加以大旱,赤地千里。而逆闯李自成既毙于九宫山,余党降者号为忠贞营,**潜、汉,有岌业之势。堵、何两公措置无术,而又不相能。先生忧其将败,亟走湘阴,上书于司马章旷,指画兵食,请调和南北,以防溃变。章司马报曰:‘本无异同,不必过滤。’先生默而退。”《永历实录》:“何腾蛟既奉便宜之命,骤加派义饷,兼预征一年,民田税每亩至六倍以上。不足,则开饷官、饷生之例,郡邑长吏皆以资为进退;又不足,则开募奸人告密,讦殷富罚饷,倾其产,分诸营坐饷。”《堵允锡传》:“初,傅上瑞弃黄州,卖武昌城,事坐不测。腾蛟拂拭奏用之,擢监司。及是,题擢佥都御史,戴腾蛟不敢贰。章旷亦以廷议龃龉,腾蛟保任秉节钺,荏苒不能自拔,皆刺署门生如故。允锡以清望推督学,虽节钺之命自腾蛟奏荐,而朝廷委任不在腾蛟下,雅不欲与上瑞齿,乃据旧章,刺以平交相往复。腾蛟不悦,两府幕宾类无赖士,益相构煽,遂成猜离,湖南北不相协应,而瓦解之形势成矣。”
秋八月,国朝兵下汀州,明唐王被执。公闻变,续《悲愤诗》一百韵。
举行湖广乡试,开闱于衡阳。九月,主试工部刘公明遇以点定墨牍属公,已授之镌,武夷公不许竟事,公乃止。
《南窗漫记》:“丙戌,开楚闱于衡阳。”《家世节录》:“丙戌岁,乡试楚士于湖南。刘浣松水部明遇以点定墨牍属夫之,已授之镌。先君怒曰:‘汝以是为儒者分内事耶?’卒不许竟其事。”
冬十月,明总制两广兵部尚书丁魁楚、巡抚广西佥都御史瞿式稆等,奉桂王由榔监国于肇庆。国朝兵自江西入浏阳。
十一月初四日,陶孺人卒,年二十有五。葬王衙山。刘公明遇作墓志铭。
作《陶孺人像赞》,作《悼亡》诗。
《像赞》见《姜斋文集》,《悼亡》诗见《姜斋诗剩稿》。《剩稿》未注年分,因其一有“寒风落叶洒新阡”之句,故以为是年作。
十八日庚申,明桂王立于肇庆。改明年为永历元年。
《永历实录·纪》:“十月丙戌,上即位于肇庆。”
武夷公命编《春秋家说》。
《春秋家说序》:“先征君武夷府君,早受《春秋》酉阳杨氏,进业于安成刘氏,已乃研心旷日,历年有得,惜无传人。夫之夙负钝怠,欲请而不敢。岁在丙戌,大运倾覆,府君于时春秋七十有七,悲天悯道,誓将逝世,乃呼夫之而命之。”
成《莲峰志》五卷。
《总序》称堵公允锡为楚抚,正是年。
明桂王至梧州。
诗有《送李天玉以广文行邑令之临武》五律一首,《盛夏奉寄章莪山先生湘阴军中》七律一首,《七言绝句》六首,《忆得》诗。《悼亡》七绝四首。《姜斋诗剩稿》。
国朝顺治四年丁亥(一六四七),明桂王永历元年,公二十九岁。
春正月,明桂王至桂林。
公居续梦庵。
有《元日续梦庵用袁石公韵》诗。
登祝融峰,观飞来船。至石浪庵,晤破门上人。
有《祝融峰》诗,《飞来船》诗,《石浪庵赠破门》诗。
至湘乡,寓螽庆庵。日与洪公业嘉、龙公孔蒸、欧阳郎君淑、李公芳先游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