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一年甲午(一六五四),先生三十六岁。
秋八月,避兵于永州零陵北洞瑶中。
九月,从子敉避兵他所,为游骑所杀,作哀吟以悲之。
复迁于常宁山中,授徒自给,所寓与士人殷铭邻近,本旧相识,因为序其时艺。
《姜斋文集·殷浴日时艺序》云:“家则堂南归,以《春秋》教授,则未知其所授者,以道圣人经世之意邪?其以为所授者羔雁之技邪?谢侍郎卖卜,与子言孝,与弟言悌,则授以道矣。技道合,则则堂可无河汉于叠山。何也?进乎道矣。甲午避兵入宜江山中,有侄子之恸,浴日拂拭而慰之。少间,无以阅日,浴日始以帖括见示,继此而宜江士友泛晋而与余言帖括。浴日少与余同文场,已与余同漂泊,今又与余同为训诂师以自给。以意征言,将期于道。有知言者,当谓余非与浴日言技矣。”《家世节录》云:“敉、致皆仲兄出。敉以孝殒于难,致早夭。”《五十自定稿》是年有哀从子敉诗,题云:“从子敉遘悯以后,与予共命而活者七年。顷予窜身瑶中,不自以必生为谋。敉因留侍伯兄。时序未改,避伏失据,掠骑集其四维。方间道往迎,已罹鞠凶矣。悲激之下,时有哀吟,草遽佚落,仅存绝句四首。”第一首云:“斜日荒荒打枣天,山头回首杳墟烟。当时不道今生别,犹向金风泪黯然。”笫三首云:“岳阡秋草应含怨,万树严霜杀一林。”《沅湘耆旧集·殷岁贡铭小传》云:“铭字浴日,常宁人,顺治朝贡生,与衡阳王姜斋先生交好,为序其文集行世。”
按:《六十自定稿》庚戌岁《怀入山来所栖伏林谷得二十九首》,其中《钓竹源》《云台山》两题自注云:“右零陵北洞。”今考此二十九首历数隐遁之地,以时之先后为叙。零陵北洞两诗列于祁、邵四诗之后,宜江二诗之前,故知窜身瑶中即在零陵北洞。敉为铿斋先生之子。铿斋殁于丁亥。自丁亥下推七年之后,正是甲午。诗言“金风”,又言“打枣天”,故知先生与敉别于秋八月。题言“时序未改,已罹鞠凶”,诗言“岳阡秋草”“万树严霜”,故知敉以九月遇害。宜江出常宁东南塔山,故常宁有宜江、宜山之名,《殷浴日时艺序》言“避兵入宜江山中,有侄子之恸”,则由零陵北洞迁常宁当即在秋末冬初。浴日本常宁士人,避兵宜江山中,与先生所居相近,并以授徒自给,故序引家铉翁之事以相勉也。
又按:《家世节录》言敉以孝殉于难,当是奉母避兵而遇害。先生哀从子诗第二首云:“黑海难全一叶舟,谁将完卵望鸺鹠”,盖尽室偕亡也。第四首云:“情根悔不锄苗早,蔓草萦丝自惹愁。至竟潘安悲白首,人间何有坠珠楼。”意者敉之友人有同死者,而侍婢有流落未死者欤?
又按:《行述》叙先生随地托足云:“或在耒阳。”潘传云“先生遂浪游于浯溪、郴州、耒阳、晋宁、涟邵之间。”不言常宁而言耒阳,盖常宁本由耒阳而分。意者先生居常宁时亦曾往来耒阳,故举耒阳以括之欤?
是年文有《殷浴日时文序》一篇。
是年诗除哀从子诗草佚落仅存绝句四首外,有《秦王卷衣》一首。《长干曲》一首。
诗云:“秦淮通北固,流月带潮来。郎今渡京口,日暮使人猜。”
按:据《南疆绎史》,是年张忠烈煌言军吴淞,会张名振之师入长江趋丹阳,掠丹徒,登金山,望石头城,遥祭孝陵,烽火连江,江宁震动。而上游有夙约,失期不至,乃左次崇明,俄复入江,掠瓜洲、仪征,薄燕子矶。而所期终不至,师徒单弱,遂乘流东下,仍驻滃州。据《永历实录·桂王纪》及《李定国传》,上年定国已欲由东粤与郑鸿逵、郑成功会合,本年复请由海道谕郑鸿逵。据《五藩实录》,是年郑成功发水陆师应李定国于粤东。鸿逵即成功之叔。二郑与二张声势相倚,所谓上游有夙约,宜即定国;其所以失期不至者,则以方退守南宁、泗城,未能如约也。诗言秦淮、北固、京口,其为此而发欤?
以上五绝。
按:诗云:“可怜秋色里,独唱《望江南》。”盖与《长干曲》同意。《鼓棹初集·望江南》五阙题系“本意”,《望海潮》一阙题亦系“本意”,疑皆是时所作。
《哭李一超》一首。
按:丁未岁有哀故孝廉李一超元配林孺人七律二首。题云:“一超以怀贞穷愁死。”一超之名俟考。
《再哭季林兼追悼小勇匡社旧游》一首。
按:季林即郭凤跹,详见上文己丑年。
《晦日》二首。
第一首云:“春色去堂堂,清和损岁芳。”第二首云:“九春余此夕,落照已前山。”
按:此晦日谓三月晦日。
《夏夜》一首。
以上五律。
[顺治]十二年乙未(一六五五),先生三十七岁。
春,迁居郴州兴宁山中,借僧寺授徒,为从游者说《春秋》。始作《周易外传》。吟《潇湘小八景》词。
按:《行述》叙先生随地托迹云:“或在郴州,或在晋宁。”潘传云:“先生遂浪游于浯溪、郴州、耒阳、晋宁、涟、邵之间。”晋宁即兴宁县旧名,非云南之晋宁州也。此兴宁系湖南郴州之县,非属广东嘉应州之县也。据诗中“南岳”“东林”之语,盖授徒于寺中矣。
又按:兴宁在郴州东北百里。先生居郴州,或在居晋宁前,或在居晋宁后。故《行述》与潘传皆以郴州、晋宁并举也。
又按:《潇湘怨词》另编一卷,系《夕堂戏墨》卷七。小八景词题系《雁峰烟雨》《石鼓江山》《东洲桃浪》《西湖荷花》《花药春溪》《岳亭雪岭》《朱陵仙洞》《青草渔灯》。
复迁居常宁西庄园,变姓名为瑶人。其时邑士王文俨隐于东卜园,敬其志节,恒供瞻之。
《沅湘耆旧集·船山先生小传》云:“尝匿常宁瑶洞,变姓名为瑶人。”又《王山人国甲小传》云:“字鼎三,一字建子,常宁人。县学生,有《拾遗山人诗钞》。”又王国甲《述旧诗》第一首云:“凹霞风已古,独忆雅田云。”自注:“世居凹霞,高祖丁明季流寇之乱,始迁雅田。”第二首云:“东卜余残壁,西庄待隐君。”自注:“明季,高祖文俨先生上《中兴战守策》。钟山军乏饷,高祖具酒食邀七十里长。动以捐纡国急,高祖亲董解赴军。晚年隐于东卜园,号东卜先生。衡阳王而农先生亦来隐于邑之西庄园为瑶人,饮食皆高祖给之。”
按:《六十自定稿》庚戌岁《怀入山来所栖伏林谷得二十九首》,其中《西庄源》《小祗园》二首自注云:“右宜江。”西庄源与西庄园当即一地。《五十自定稿》丁酉岁《西庄源》五古诗一首,其题云:“念居此三载。”自乙未至丁酉,首尾正得三年。故知迁居西庄定在是岁也。
又按:《沅湘耆旧集·王山长祚隆小传》云:“字卜子,一字一峰,常宁人,县学生,尝应聘为岳麓山长。”今检邓氏所选,有《酬王姜斋先生》五古一首,中有“十旬五得饥,体癯容愈少。道逢衣褐游,风雨怜同调”之语,足证交宜之厚。东卜与卜子同邑同姓,未知是否同族。其元孙国甲称为文俨先生,当是其字也,其名俟考。
又按:是年桂王在安隆称永历九年,邓传叙常宁瑶洞事于缅甸覆没后,非也。
是年始撰《老子衍》。
按:《老子衍·自序》叙始撰之时云:“岁在旃蒙协洽。”此草创于乙未年之证。
是年文有《老子衍自序》一篇。
按:序末云“作于壮月己未”,盖初稿成于八月间也。
是年诗有《春日书情》一首。
五古。
《为晋宁诸子说春秋口占自笑》四首。
五绝。
《八月梨花》一首。
五排。
《读指南集》二首。
七律。
《君子有所思行》一首。
乐府。
《斸蕨行》一首。
歌行。
[顺治]十三年丙申(一六五六),先生三十八岁。
春三月,编《黄书》成。
《黄书》自序云:“岁德在丙,火运宣也。斗建维辰,春气全也。文明以应,窃承天也。太原之系,世胄绵也。为汉大行,忠效捐也。悲懑穷愁,退论旃也。明明我后,逖播迁也。俟之方将,须永年也。”
按:太原为王氏之望,大行即行人之官。我后谓桂王,是年由安隆迁云南,故有播迁之语。岁德在丙,定系丙申,斗建维辰,显为三月。
秋,暂往兴宁。
冬,暂还衡阳,登衡山双髻峰,仍至常宁。
《五十自定稿》是年《新秋看洋山雨过》诗云:“南楚秋风日,轻阴太白方。”又《重登双髻峰》诗云:“振衣情不惬,北望暮云寒。”
按:《姜斋文集·小云山记》云:“南尽晋宁之洋山。”是洋山在兴宁境内。据“新秋看洋山雨过”之语,知秋间在兴宁。据“北望暮云寒”之语,知重登双髻峰在冬日。
又按:《登双髻峰》后一首题为“二贤祠”。今考《莲峰志》,二贤祠祀朱子、张南轩,去双髻峰不远,当亦彼时所作。知仍至常宁者,说详下年丁酉。
是年诗有《春尽从子敞寄山居雪咏绝句欻尔隔岁聊复和之》二首。《痛》《哕》《颤》《寒》《热》《痒》《哭》《笑》共八首。
以上五绝。
《重登双髻峰》一首。《二贤祠重读义兴相公诗感赋》一首。
以上五律。
按:义兴相公谓堵牧游。诗末二句云:“清浔二千里,遗恨在军谣。”自注云:“公于苍梧以军谣十首授余梓行。”详见上文已丑年。
《新秋看洋山雨过》一首。
五排。
《哭欧阳三弟叔敬沉湘》六首。
七绝。
第一首云:“菖雨风杜若香,《怀沙》千古吊潇湘。”第二首云:“通眉旧是玉楼仙,昌谷春消野竹烟。誓倒奚囊传好句,人间差有外兄贤。”第三首云:“荆榛小径对春溪,月上芭蕉碧影迷。池馆山阳留不得,愁来唯伴野猿啼。”第四首云:“调孤雌霓休文句,哭碎灵床子敬琴。”第五首云:“十四年来争一死,英雄消受野棠开。”第六首云:“岸谷消沉羊叔子,推恩无分到中郎。”
按:据“怀沙”“一死”之语,知沉湘由于殉节。据“春溪”“池馆”之语,知是诗作于春间。据“休文”“子敬”之语,知夙以文字相契。据“昌谷”“外兄”之语,知为中表之亲。据“叔子”“中郎”之语,知系母党之戚。今考《家世节录》云:“先太孺人姓谭氏。外王母欧阳太君。欧阳太君母生元素公炳,举于乡,官郡丞。”叔敬当是元素孙行,故先生称之为弟也。
[顺治]十四年丁酉(一六五七),先生三十九岁。
春三月去常宁还衡阳,居岳后双髻峰。
按:舜帝峰即九疑山之中峰。九疑山在衡州、永州之间。常宁系衡州府南属邑,与永州连界。舂陵水流经县东。“游倏绿漪”,显系春景。“芳草未歇”,行将夏初。故知去常宁当在三月。雉入大水为蜃,月令在孟冬之月。“吾生匪蜃雉”之语与题目《冬遇》相应。“聊息朱鸟麓”之语,乃还居衡山之明征。盖去冬由衡阳至常宁,兹春复去常宁归衡阳也。辛丑岁《岳峰悼亡》诗云:“三年烹白石,余渖咽龙湍”,谓居常宁三年。又云:“到来犹自喜,仿佛近檐除。小圃忙挑菜,闲窗笑读书”,即指岳峰旧居。知在岳后双髻峰者,说详下文戊戌年。
自辛卯返楚后,随地托迹,所至之处,人士俱极依慕。
《行述》云:“自此随地托迹,或在浯,或在郴,或在耒,或在晋宁,或在涟、邵之间。所寓之处,人士俱极依慕。亡考不久留,辄辞去。”潘传云:“先生遂浪游于浯溪、郴州、耒盼、晋宁、涟、邵之间。凡所至期月,人士慕从者众,辄辞去。”
按:《行述》及潘传述游历之地皆在归衡岳之前,是也。惟《行述》叙随地托迹于就职行人之下,中间崎岖两粤之事,阙而不书,未免太略,疑是删节之本。潘传叙浪游于壬寅闻缅变之下,则止求笔墨简净而忘其先后倒置矣。
是年诗除上文所引五古二首外,有《花咏八首》。
《樱桃》《迎春》《山矾》《紫荆》《杜鹃》《黄杜鹃》《金钗股》《冈桐》。
《即事》一首。
以上五律。
《冬尽过刘庶先夜话效时》一首。
七律。
《沅湘耆旧集·刘近鲁小传》云:“字庶先,一作庶仙,衡阳人,仕履无考。”自注云:“案船山《小云山记》末云:‘友人刘近鲁居其下。’”
《小步》一首。《吟得》一首。《折杨柳》一首。
以上七绝。
[顺治]]十五年戊戌(一六五八),先生四十岁。
秋九月朔,编《家世节录》成。
《家世节录》自序末署:“时永历十有二年季秋月朔日乙未。”
按:是年桂王在云南。我军三路入黔,贵州已归我版图。残明仅余滇省,其势岌岌危殆。故序中有“国绪如线”之语。
是年居岳后双髻峰。门人衡山戴日焕来谒。
《姜斋诗剩稿》丙辰岁有《戊戌岳后辱戴晋元见访今来复连榻旃檀口占五古一首》。其篇首云:“我居双髻峰,峰云尝相护。云里忽逢君,不畏潭龙妒。荏苒十八年,梦中时一遇。”《沅湘耆旧集·戴山人日焕小传》云:“字晋元,衡山诸生。家世饶财,明季**于寇。年逾冠,尚未就傅。时避兵岳寺,贫不能具膏火,夜执书就佛灯读,遂通五经及诸子,尤邃于《易》。后游王船山先生之门,所造益深博。”
按:《剩稿》此诗,《沅湘耆旧集》亦载,题止“寄友”二字,盖所见之本不同。意者晋元奉先生为师,而先生待之如友,故以“寄友”为题,而戊戌以下为序欤?
是年诗有《明妃曲》一首。
七绝。
《枯鱼过河泣》一首。
乐府。
[顺治]十六年己亥(一六五九),先生四十一岁。
是年仍居岳后双髻峰。
《诗经稗疏》卷二《螟蛉有子果蠃负之》条下云:“夫之在南岳,有山僧如满言其如此,因导夫之自于纸卷中展看,一一悉符陶、段之说。”
按:“在南岳”系久居之语,非偶至之词。先生前此居南岳累年,然是年最为闲暇,故所赋《山居杂体》各题,如《卦名》《县名》《建除》《吃口》之类,多出戏笔。《南岳摘茶词》亦从容无事时所作。其体察螟蛉果蠃,似当即在此时。至下年移居湘西后,虽亦偶至南岳,然未必久居矣。故系诸是年以俟考。
是年诗有《山居杂体卦名》一首。
五古。
《山居杂体吃口诗》一首。《口字诗》一首。
以上五绝。
《山居杂体县名》一首。
五律。
《山居杂体建除》一首。
五排。
《南岳摘茶词》十首。
七绝。
《山居杂体两头纤纤》一首。《山居杂体五杂俎》一首。
以上歌行。
[顺治]十七年庚子(一六六〇),先生四十二岁。
是年由岳后双髻峰徙居湘西金兰乡茱萸塘,造小室,蓬檐篾壁,名败叶庐。
《六十自定稿·怀入山来所栖伏林谷得二十九首》,其中《茱萸塘》《败叶庐》二首自注云:“右湘西。”先生次子敔《湘西草堂记》云:“迄岁庚子,乃徙居于湘西之金兰乡,卜舍于茱萸塘。初造小室,名之曰败叶庐。蓬檐竹牖,植木为柱,编篾为壁。”
是年诗有《哭内弟郑忝生》一首。
歌行。
按:诗中有“日夕君不来,春云覆平野”之语,当作于春间。
《正落花诗十首》。
《落花诗》自序云:“庚子冬初得些庵、大观诸老诗,读而和之,成十首。变而仍雅,是故得谓之正。”
按:些庵即郭天门司马。《沅湘耆旧集》些庵有《留别大观》七律二首,自注:“公为余诗,有《问石》七章。”则大观固些庵同志也。邓氏显鹤《些庵先生郭都贤小传》云:“初依熊鱼山开元、尹洞庭民兴于嘉兴。”今考《六十自定稿·知李雨苍长逝遥望鱼山哭之》第四首云:“赤璧雄风百战酣,新安碧血洒江南。大观绰板先君歇,凄绝吴江老蘗庵。”自注:“雨苍早与金正希、尹洞庭、熊鱼山齐名,时金已殉难,尹亦先逝,熊公僧隐吴江,存亡未审。”据此则大观姓尹名民兴,字洞庭,一字大观也。
《续落花诗三十首》《广落花诗三十首》《寄咏落花十首》《落花诨体十首》《补落花诗九首》。
以上七律。
按:《落花诗》另编一卷,系《夕堂戏墨》卷一。然非成于一时,故小引有“自冬徂夏”之语。又有“此帙之登,逢秋斯尽”之语,盖庚子冬初始作,辛丑秋末编成也。
[顺治]十八年辛丑(一六六一),先生四十三岁。
夏六月二十一日,继室郑孺人卒,年二十九。
《家谱》云:“继配襄阳郑氏,于顺治辛丑六月二十一日子时殁。”
按:郑孺人生于癸酉,是年二十九。
秋,葬郑孺人于大罗山。
《家谱》云:“继配襄阳郑氏,葬大罗山,未山丑向,有墓志。”
按:陶孺人墓志,谱言参宪刘明遇撰。郑孺人墓志,谱未言撰人,疑即先生所撰,而文集逸去,俟考。
又按:郑孺人葬期知在是年秋间者,《五十自定稿》是年诗大都关涉悼亡,就中《来时路悼亡》第一首云:“今者复何日,秋原称叶黄。”《岳峰悼亡》第四首云:“蝶飞三月两,枫落一林霜。”《初度日占》第一首云:“横风斜雨掠荒邱。”先生诞辰系九月初一,孺人葬期似即在其时。
是年诗有《来时路悼亡》三首。
五古。
《岳峰悼亡》四首。
五律。
《哀管生永叙》一首。
五排。
《续哀雨诗四首》。
七律。
序云:“今兹病中,搜读旧稿。又值秋杪,寒雨无极,益增感悼,重赋四章。”
《初度日占》六首。
七绝。
按:第一首云:“十五年来老楚困”,盖自丁亥衡州失守,至辛丑十五年也。第三首云:“十一年前一死迟,臣忠妇节两参差。北枝落尽南枝老,辜负催归有子规。”辛丑前十一年系庚寅。其年冬,先生困于永福水砦,不获南扈桂王。郑孺人劝由间道归楚。诗所谓“臣忠妇节”“辜负催归”,即指此也。第二首云:“一万五千三百三,愁丝日日缠春蚕。”此仿《左传》“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之语,盖先生生于己未,至辛丑四十三岁,而自己未九月初一日至辛丑九月初一日实得四十二年,为月五百有四,为日一万五千一百有二旬。约计每年余十一日,为日四百有六旬有二日,除补小尽二百有五旬二日外,仍余二百有一句。合计约得此数。
又按:《鼓棹初集》《二集》内亦多悼亡之作。除《初集》“忆旧”《青玉案》一阙,“怀旧”《霜天晓角》前一阙后一阙,《二集》“忆旧”《减字木兰花》二阙,“忆旧”《凤凰台上忆吹箫》一阙,已详上文庚寅、辛卯两年外,《初集》“忆旧”《满江红》云:“魂已杳,黄头妇”,显系悼亡之作。《二集》“忆旧”《扫地花》云:“自惹闲愁后,对莲岳云压,苔潭珠溅,炉烟孤瘦。叹渺渺京华,不堪回首。碧海人归,雄剑谁怜孤吼。空凝望,绕湘流暮云荒岫”,皆言偕郑孺人由粤还楚时事。“忆旧”《望梅》云:“奈暝色催人,孤灯结蕊。梦锁寒帷,数尽题愁锦字。当年醖就万斛,送春残泪。”亦郑孺人逝后所作。诸词虽未必尽作于是年,然大约是年作者居多也。
[康熙]元年壬寅(一六六二),先生四十四岁。
春二月十三日,桂王为大清兵由缅甸执至云南省城。
夏四月二十五日,桂王为吴三桂所害。
潘传云:“壬寅,闻缅甸之变。明之藩封庶孽称监国假位号者,于是乎殄尽。”
按:桂王于上年十二月已为缅甸人执送军前。永历年号止于十五年,不得有十六年矣。《永历实录》谓永历十六年在缅甸,缅人劫之入云南。盖传闻未审。
是年诗有《为宋子主人送高渐离入秦》一首。
五绝。
《迎秋八首》。
五律。
《咏史二十七首》。
六言。
《来日大难》一首。《长相思》二首。
以上乐府。
按:是年诗大都为桂王而作。《长相思》第二首云:“长相思,永离别,地坼天乖清泪竭。油卜罢春灯,寒砧谢秋节。宝带裂同心,他生就君结。”其词甚苦,其志尤可悲矣。
又按:《鼓棹二集·金人捧露盘》“和曾纯甫春晚感旧韵”词云:“古崧台,双阙杳无踪。”又云:“魂归朱邸旧离宫。”又《烛影摇红》“十月十九日”词云:“骖鸾不待玉京游,难挽瑶池辙。”又云:“几处啼鸟,桥山夜月。”今考“崧台双阙”谓桂王以肇庆为行阙。“朱邸离宫”谓衡州为桂藩旧邸。十月十九日系桂王生辰。“魂归无踪”“桥山夜月”,知其时桂王已殁。当亦是岁所作也。
[康熙]二年癸卯(一六六三),先生四十五岁。
夏六月望,编《和遣兴诗》七十六首,《广遣兴诗》五十八首。
《夕堂戏墨》卷二《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序云:“者回自别,休道是望州亭相见也。鸟道音书,无从通一线在。今春有杜鹃花,不觉到铁墙拗,王君延入新斋,为他和石灰泥壁,忽拈一帙诗,没其所自得,教认取谁家笔仗。卒读久之,乃知是者跛汉。王君笑指石灰桶,说寻常谓道人认得行货,今乃充此物经纪,眯着眼看秤斛邪?者是十三年前借山在灵溪所作。想者跛汉,白椎又换。借山在一瓠鼻尖上安单,一瓠在借山眉毛上厝鼎。于是为次韵而和之,不能寄甘蔗生也。癸卯六月望,茱萸塘漫记。”
按:诗中用“卫公”二字,自注云:“甘蔗生故字。”今考卫公系金堡之字。堡又号借山,亦称甘蔗生。序中称为跛汉,因其受杖后左足跛也。堡为僧之后,品行益卑,故黄晦木斥其堕落于沿门托钵之堂头,檀默斋目为势利和尚。而先生当日因道途隔绝,未之知也,否则唾弃之不暇,尚肯和其诗哉!
又按:《六十自定稿》己酉年有《效柏梁体寿王恺六》诗云:“铁墙拗头绿凤栖。”此序所云铁墙拗王君,必是恺六。
是年诗除《遗兴》《广遗兴》外,有《绝句三首》。
五绝。
按:第一首云:“乍暖回亭午。”第二首云:“春风款款中。”第三首云:“转转春条缓。”则此《绝句三首》当作于春间,在《遗兴》之前。
[康熙]三年甲辰(一六六四),先生四十六岁。
是年始游湘西小云山,与欧大生、刘近鲁同登。嗣后岁一登之不倦。
《小云山记》云:“湘西之山,自耶姜并湘以东,其复数十,以北至于大云。北又东,其复十数,皆渐伏而为曼衍。登小云,複者皆伏,而曼衍尽见,为方八十里,以至于蒸、湘之交。盖小云者,当湘西群山之东,得大云之委而临曼衍之首者也。是故湘西之山,观之尤者,逮乎小云而尽。予自甲辰始游,嗣后岁一登之不倦。友人刘近鲁居其下,有高阁藏书六千余卷,导予游者。”《姜斋诗剩稿》有《同欧子直刘庶先登小云山》七律一首。《沅湘耆旧集·欧子直大生小传》云:“衡阳人,康熙中贡生。船山先生有《同欧子直刘庶先登小云山》及《深秋望欧子直》数诗,可想见其人品矣。”
是年诗除《登小云山》一首外,有《感遇》十一首。
五古。
《寒月》一首。
五律。
《人日》一首。《又雪同欧子直》一首。《五日携攽儿同子直洎贤从哲仲小饮分得端字》一首。《即事有赠》一首。
以上七律。
《管大兄弓伯挽歌二首》。
歌行。
序云:“有明文学管嗣箕弓伯,以今癸卯冬,卒于南岳百丈山。病乃使余有宿草而不得哭。其明年,返灵筵于高节里之故居,乃申一恸。今勿说弓伯兄之死,得年五十有二,考终于室,弓伯兄固久不期此。癸未贼投人于湘水,雁行相接,兄犯其不测,以保难弟之节,一死矣。戊子起兵不利,缧而系于潭狱,刻日就白刃者,一死矣。庚寅流离困病于岭南,犯难以护难弟于长林,一死矣。以身突其三死,而谁期为一者之考终?”邓氏显鹤云:“按弓伯为冶忡舍人嗣裘之兄。舍人崎岖岭表,窜伏瑶洞以死。”
按:戊子年先生偕冶仲举义。序所言戊子起兵,当即彼时之事。
[康熙]四年乙巳(一六六五),先生四十七岁。
春正月,《和梅花百咏》。
《和梅花百咏》自记云:“抵今又十五年矣。今岁人日,得季霞伯兄简卿寄到伯修元稿。潸然读已,以示欧子直。子直欣然属和,仍从臾老汉为前驱祓道。时方重定《读书说》,良不暇及。乃怀昔耿耿,且思以挂剑三子者,挂剑广生。遂乘灯下两夕了之。湘三子所和,旧用冯韵,以其落字多腐,又仿流俗上马跌法,故虽仍其题,而自用韵,亦以著余自和三子者,非和冯也。乙巳补天穿日茱萸塘记。”《沅湘耆旧集·龙孔蒸小传》云:“字简卿,湘乡人。兄弟自相师友。明末岭乡荐,旋弃去。鼎革后闭门授徒。经略洪公欲延之幕府,不就。湘人传有《拯湘录》《坠粮逸案》,皆其所手纂也。”
按:“湘三子”谓洪业嘉、龙孔蒸、欧阳淑,皆湘乡人。广生谓江陵李芳先,详见上文丙戌、丁亥、庚寅等年。自记言“抵今十五年”,对上文庚寅而言。乙巳距庚寅正十五年也。
又按:《和梅花百咏》另自为卷,系《夕堂戏墨》卷三。
三月初三日,作《潇湘小八景词》自记。
自记云:“乙未春咏潇湘小八景,阅今十年矣。搜破箧得之,亦了不异初意。深山春尽,花落鹃啼,乃不敢重吟此曲。乙巳上巳茱萸塘记。”
秋八月,和王穉登梅花绝句。
《和梅花百咏》末附《追和王百榖梅花绝句十首》,序云:“乙巳中秋,坐彭城君小轩,得王百榖集,就中梅花十绝,尤为清健,因次其韵。”
按:诗中有“彭城才子最怜梅”之语。彭城为刘氏郡望。先生交游中刘姓不少,而同邑者以刘庶仙为最著,且居址较近。踪迹最密。是年先生未离衡阳。上年曾偕庶仙登小云山,则彭城君、彭城才子,当是庶仙也。
是年重定《读四书大全说》十卷。
按:《和梅花百咏》自记云:“时方重定《读书说》。”盖《读书说》即《读四书大全说》之省文,其始辑在何年,俟考。
是年诗除梅花绝句外,有《和陶停云赠芋岩五十初度》四首。
四言。
《夏日端居》一首。《云山妙峰庵云是申泰芝炼丹处》一首。
以上五古。
《小云山记》云:“或曰道士申泰芝者修其养生之术于大云,而以小云为别馆,故小之。养生者去,僧或庐之。庐下莳杂花,四时萦砌。右有池,不溢不竭。”
按:诗中有“首夏积翠鲜,亭午条风凉”之语,盖作于四月。妙峰庵即记所谓僧庐也。
《恺六种凤仙花盈亩聊题长句》一首。
五律。
《人日新晴》一首。《秋雨同子直》一首。《又雨》一首。《夜》一首。
以上七律。
《避暑王恺六山庄会夕雨放歌》一首。
歌行。
按:山庄盖即铁墙坳之地。
[康熙]五年丙午(一六六六),先生四十八岁。
是年诗有《秋阴》一首。《欧子直自南岳返讯之》一首。
以上五古。
《咏百合》一首。《结袜子》一首。
以上五绝。
《早春三首》。《十二月八夜看月》一首。《初九夜再赋》一首。
以上五律。
[康熙]六年丁未(一六六七),先生四十九岁。
是年因避横逆,暂至湘乡。同年刘孝廉象贤为之排解,招泛虎塘,请作谱序,复以其女许字先生次子敔。
《沅湘耆旧集·刘象贤小传》云:“字若启,湘乡人,崇祯壬午举人。鼎革后隐居深山,著书以终。与船山先生交好。诗格高老,可匹敌《漧涛园》诸作。惜不见全集。”
按:《五十自定稿》是年有赠刘若启七律一首,其题云:“则刘若启为余兄弟排难已,招泛虎塘,叙其家乘,会当六帙弧辰,欢宴之下遂允贶室子敔儿。”诗中有“急难情深矰缴缓”之语,盖乡曲无赖之徒妄思罗织告讦,若启与先生同年友善,故排难解纷之后,申以婚姻,其古谊良可风矣。
又按:《沅湘耆旧集》载若启《虎塘秋月》七古一首,《泛小艇送王姜斋刘庶先泊永丰观音阁片石对月》七律一首,未必定作于是年,附记俟考。
是年文有《王江刘氏族谱序》一篇。
序云:“王江诸刘,潜明经是玉氏,湘孝廉若启氏,奉季昌先生之志,修其家乘,以示夫之。夫之之举于乡也,与若启氏讲以世,石长氏偕以年而协以采。夫之伯兄既与若启氏讲,而游辟雍之岁,与季昌先生、寿玉氏、赐玉氏胥以齿。”
是年诗除赠刘若启四言一首外,有《杂诗》一首。
四言。
《古意》一首。《问芋岩疾》一首。
以上五古。
《正月十六夜重赋》一首。
五律。
按:上年有《十二月八夜看月》五律一首。《初九夜再赋》一首,故此题云“重赋”也。
《故孝廉李一超以怀贞穷愁死不及有嗣息元配林孺人掖咡太孺人于痹病中十四年不舍榻右猝遘危疾临终悲咽以不得躬亲大事为憾啼声未绝而逝余于一超不浅视道路感泣者自逾涯量裁二诗以将哀尤为太孺人愍悼焉》二首。
第一首云:“十四年来千种事,凄凉彤管不书功。”
按:先生《哭李一超》诗作于甲午。自甲午至丁未,首尾凡十四年。
《湖外遥怀些翁》一首。《寄怀青原药翁》一首。
以上七律。
按:药翁即方密之,为僧后名无可,一名药地,曾主青原方丈。
《竹枝词十首》。《忍俊》九首。
以上七绝。
《箜篌引》一首。
乐府。
[康熙]七年戊申(一六六八),先生五十岁。
夏,暂至湘乡,与同年李孝廉国相泛湄水。
《五十自定稿》是年有《湄水月泛同芋岩》五律一首。
按:湄水在湘乡西。芋岩即桃坞老人,详见上文乙巳年。
与刘象贤游虎塘,待徐训导芳未至,因暑病先归。
《五十自定稿》是年有《期徐蔚子虎塘迟至余暑病先归蔚子独留万绿池与若启月饮共相太息寄此谢之》七律一首。《沅湘耆旧集·简在雍徐芳小传》云:“芳字蔚子,本姓徐,长沙人。育于湘乡简氏,故又从简姓。字在雍。当时徐蔚子、简在雍之名最著,实一人也。顺治末以岁贡官常德训导,有《种竹亭稿》,王船山先生序行。夕堂所与游,多肥遁苦节,前朝遗老。蔚子官本朝,夕堂待之不少减,知其致此必有道矣。岂亦有不得已于中耶?”
按:《种竹亭稿序》云:“不知今之以白首对江山,遽为残梦。”又云:“则余与蔚子双影相怜,不禁神尽。而余少于蔚子,衰乃倍之。”似其文作于五十以后。
秋七月望日,编《春秋家说》成。
《春秋家说》自序云:“迄今二十有二载,夫之行年五十。悼手口之泽空存,念菌蟪之生无几。恐将佚坠,敬加诠次。稍有引伸,尚多疏忘。启曰嗣先,聊传童稚云尔。著雍涒滩之岁相月壬子望不肖男征仕郎夫之述。”《四库全书提要》云:“自序谓大义受于其父,故以《家说》为名。”
按:“迄今”云者,承上文岁在丙戌、越岁丁亥而言。自丙戌至戊申,正二十二载也。
编《春秋世论》亦成。
按:《春秋世论》自序言“著雍涒滩之岁相月望日壬子”,盖与《家说》序同日作也。
编《五十自定稿》成。
是年诗除《湄水月泛》《寄徐蔚子》二首外,有《与唐须竹夜话》二首。
《沅湘耆旧集·唐端笏小传》云:“字须竹,一字躬园,衡阳人。明季诸生。屡见王船山先生诗集中,盖船山受业弟子中所倚为奔走后先者也。”
《始晴》一首。
以上五律。
《春日山居戏效松陵体六首》。《答黄度长》一首。
诗云:“资水连湘一雁征。”又云:“述酒柴桑访秫秔。”
按:资水经宝庆入邵。度长盖邵阳人。
《得青原书》一首。
以上七律。
《些翁补山堂诗和者数十人今春始枉寄次韵奉和并敩翁体》一首。
歌行。
《沅湘耆旧集·些庵小传》云:“初依熊鱼山开元、尹洞庭民兴于嘉鱼梅熟庵。已流寓沔阳,筑补山堂。”又载《补山堂歌》,其序云:“小构沙湾,拜尔梅张公书,悬之茅茨。千岩竞秀,直补泽园所未有。因补山堂额,作歌以咏之,并谢其以烟云供养老僧也。”
[康熙]八年己酉(一六六九),先生五十一岁。
按:首句云:“昨日初收梅雨天。”末句云:“尚惜苔茸映绿烟。”故知夏间往游。
秋,复同游昭阳庵。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昭阳庵同须竹夜话云乘木叶秋波探五老之胜因便送之》七律一首。徐令素《唐躬园墓志》云:“躬园欲访庐山,求安成陈二止先生觏、欧阳怀云先生霖宗事之,船山先生许焉。以父病不果行。”
过朱翠涛听月楼。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听月楼倦客归山留别翠涛王孙》七古一首。
按:诗云:“楼前湘水腻碧玉,细细纹波送远秋。”知是楼在湘水之旁。又云:“我今归卧蒸南谷,黄菊将开酒将熟。”知此诗作于八九月之际。
九月,和郭司马都贤《洞庭秋》七律三十首。
《夕堂戏墨》卷四《洞庭秋三十首》自注:“遥和《补山堂》作。”序云:“落帆笙竹来,垂二十七年,湖量未忘者,记持耳。是以捃湖采、邈秋容,一听之诸公。而仆诗最晚出,抑不能为驯雅之音,但思拂得活水一两波,几不远作者,未审间能勿疑殆?己酉杪秋记。”《沅湘耆旧集·郭都贤小传》下引陶密庵曰:“洞庭秋三字,余始从寂寞中,颇以寄愁。些老倡为诗。补山堂九十首,海内和者数百人。”又录《洞庭秋》七律三十五首附录嘉鱼熊鱼山开元跋云:“洋洋乎《洞庭秋》,真楚泽之遗音也。纵横曲折,裁成九十章,凡五千言。”
按:先生以壬午秋赴武昌乡试,路经洞庭。冬赴会试,由衡阳抵江西南昌,癸未春由南昌归衡阳,往返皆不由洞庭。嗣后未尝复至洞庭。自壬午至己酉,首尾二十七年,故序云:“落帆笙竹来,垂二十七年”也。
复和闽僧晓堂《芦雁绝句》十八首。
《夕堂戏墨》卷五《雁字诗》后附录《题芦雁绝句》十八首序云:“八闽晓堂上人以芦雁为法事,即得芦雁三昧,亦即以芦雁为诗。余于画理,如哑人食饱,心及而言不能及。为师随拈若而首,师遇画著时,有与余诗相磕攃者,即以题之,不信非瓠道人所写也。”又自记云:“题此经一年矣。乃赋《雁字》,如两画相拟,一士一匠。自有分别者。寒窗西日,自顾而笑,因《雁字》带出此十八绝句,所谓新妇骑驴阿姑牵也。庚戌秋冬之际败叶庐记。”
按:庚戌秋冬之际言“题此经一年”,故知《芦雁诗》题于己酉九月。
冬十月,筑土室于茱萸塘。曲葺茅屋,开南窗,名观生居。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因林塘小曲筑草庵开南窗不知复几年晏坐漫成六首呈桃坞老人暨家兄石崖先生同作》五律六首。《南窗漫记》云:“小筑如拳之室,戏作数诗,或和之,唯芋岩一首深为枯木撒花:‘躯壳为谁留,相看已白头。从人嗤倔强,责自备《春秋》。寒尽鸿声断,春归草色柔。余霞擎晚照,峰翠逐人流。’”《行述》云:“筑土室,名观生居。”《湘西草堂记》云:“次筑观生居,在茱萸塘上。易以茅堵窗楹,少容几杖。”
按:《漫成》第一首云:“喧风凌小雪,当砌炫冬荣。”第五首云:“病畏朔风寒,南窗背岭安。”此筑室落成于十月之证。《姜斋文集·南窗铭》有“南窗夕曛”之语。诗题所谓“开南窗”,即观生居之窗也。第三首用十一尤韵,押留、头、秋、柔、流五字,即芋岩所和之原唱。题中“桃坞老人”芋岩之别号。《沅湘耆旧集》卷三十五选郭季林隐士履跹诗,列于桃坞老人李国相诗后,误以桃坞《和船山小筑》诗为季林所作。今考船山有哭季林诗,作于甲午,下距己酉十有五年。季林不及见观生居之落成,安得和小筑之诗?邓氏录桃坞、季林之诗,均采《南窗漫记》,此必抄胥错简,未及校正耳。
又按:观生居之筑,《行述》叙于居石船山之后,《湘西草堂记》叙于迁石船山之前。两文皆虎止所作,而纪载参差。今据先生自作《船山记》,乙卯始居石船山。己酉在乙卯之前六年。当以《草堂记》所叙为是。况观生居在茱萸塘上,去石船山二里,本非一地,《草堂记》言之甚明。《行述》所叙,未免疏舛。潘传言筑土室名曰观生居,叙于迁石船山之后,盖沿《行述》之误。
又按:《姜斋文集》有《南窗铭》《观生居铭》,是否作于是年,俟考。
是年纳侧室某氏。
以上五律。
《不揆五十齿满懿庵见过留同芋岩小酌》一首。
七律。
诗云:“隔岁相看颜似旧,衰年无据漏仍催。”
按:先生上年五十,是年五十晋一。诗题云“五十齿满”者,楚人谓晋一之年为满秩之岁,至今犹然,盖以阅一生辰为一岁满也。
又按:懿庵未书姓名。今考《鼓棹二集·添字昭君怨》一阙其题云:“友人刘懿庵营虎塘颇胜,没后鞠为茂草。”知懿庵姓刘。虎塘在湘乡,知懿庵为湘乡人。《六十自定稿》壬子年有《二中园纪事为懿庵作》五律二首,乙卯年有《郡归书怀寄懿庵》七律一首,丙辰年有《早起草堂寓目篱间牵牛花追忆懿庵》五律一首,则懿庵之没在乙卯、丙辰之间。《沅湘耆旧集》载刘庶先《湄水同夕堂老人月泛寻懿庵别业》五律一首,末句云:“鹿门知远近,渐入虎塘溪。”与《鼓棹二集》词题可以互证,惟其名尚待考耳。邓氏于《夏叔直小传》后引庶先此诗,言叔直与船山交甚挚,盖误以懿奄为叔直之别号,抑或误以为叔直别业之名也。
《寄和些翁补山堂诗已就闻翁返石门复次元韵寄意》一首。
《永历实录·王允成传》云:“前佥都御史益阳郭都贤隐居安化之石门山,莳花种秫,颇有佳致。”
按:《沅湘耆旧集》选些庵《石门杂咏》五首、《石门雪后看山》一首,又《九叠泉》诗序亦有“入石门右望”之语。
《粤奴初识雪歌》一首。《孤雁行和李雨苍》一首。
《南窗漫记》云:“嘉鱼李雨苍占解寄余此诗,云欲涉湖相访,时年七十矣。阅两岁,遂长逝,不果所至。雨苍,大崖先生裔孙,国亡后不应公车。唐须竹为余过其家省之,萧清户庭,犹楚云台风味也。”自注云:“楚云台,白沙筑于岭南,以馆大崖者。”《姜斋文集·读李大崖先生墓志书后》云:“先生裔孙雨苍氏占解,年七十有三矣,以王文恪公所撰大崖墓志铭寄唐生端笏,使与夫之共读。谨识其后,以讯雨苍,当如面谈亦。”
按:《七十自定稿》辛酉年《得嘉鱼李西华兄弟书追忆雨苍》诗云:“南游吊大崖。”为注云:“世卿先生自白沙归游南岳。”又云:“遗怨留鸿字。”自注云:“雨苍旧作《孤雁行》见寄。”今以史传及各书考之,世卿即李承箕之字,别号大崖,嘉鱼人,成化二十二年举乡试,为陈白沙高弟。先生和雨苍诗有“千秋渺渺楚云台”之语,自注云:“楚云台乃白沙留雨苍五世祖大崖先生读书而筑。”与《漫记》可以互证。己酉雨苍年七十,至壬子则七十有三,其寄大崖墓志稿后不久即卒。己酉至壬子,中隔庚戌、辛亥两年,故言“阅两岁遂长逝”也。《六十自定稿》壬子年哭李雨苍诗有“寻常雁塔称兄弟”之语,则雨苍举孝廉与先生同年。《南窗漫记》载雨苍《孤雁行》原唱云:“开函读之泪横流,一别二十有八秋。”又云:“孤雁孤飞孤自哀,多君兄弟共徘徊。”先生与石崖先生以壬午同举于乡。雨苍与先生兄弟相晤,当在是年省试之时,自壬午至己酉,首尾正二十八年也。
《读泾阳先生虞山书院语录示唐须竹》一首。
按:泾阳先生即顾端文公宪成,为东林领袖。《语录》乃其讲学之书。徐令素《唐躬园墓志》言船山为剖示源流,此诗亦其一端。
《效柏梁体寿王恺六》一首。
诗云:“铁墙拗头绿凤栖,就君踏花糅香泥。君今僦宇当湘西,我旬过五君始跻。”
按:是年先生五十一岁,恺六五十岁。铁墙拗为先生旧游之地。兹复僦居湘西,盖与先生卜邻矣。
以上歌行。
[康熙]九年庚戌(一六七〇),先生五十二岁。
秋九月,作《前雁字诗》五律十九首。
自记云:“雁字之作,始倡于楚人。楚泽国也,故楚人以此宜为之咏叹。近则玉沙湖补山老人续倡,作者连轸,予病未能者且十年矣。不期病中忽有阳禽笔阵,如鸠摩罗什两肩童子出现,因吟十九首。诸公于霜寒月苦,南天落翼之日,目送云翎。而仆于花落莺阑,炎威灭迹之余,追维帛字。时从异轨,情有殊畛,‘短歌微吟不能长’,斯之谓矣。故诸作者皆赋七言,而仆吟四十字。”
按:补山老人即郭些庵,因以“补山”名堂,且赋“补山堂诗”也,补山堂在沔阳州玉沙湖上。先生己酉年《复次补山堂元韵寄意》诗云:“我公昔浮玉沙湖,湖上突出孤山孤。”与此诗自记言“玉沙湖补山老人”正相符合。《沅湘耆旧集》未录些庵《雁字诗》,而选陶教习之典《雁字》七律八章之二,题下自注云:“些庵先生命”,则些庵原唱系七律八首也。先生自记云:“作者连轸,予病未能者且十年矣。”自庚戌上溯辛丑,首尾十年,知原唱作于辛丑、壬寅之际矣。
又按:此记言忽有阳禽笔阵,因吟十九首。《芦雁诗》自记云:“题此经一年矣,乃赋《雁字》。”彼记作于是年秋冬之际,盖《芦雁诗》作于上年九月,《雁字诗》作于是年九月。此记言“花落莺兰,炎威灭迹”者,《雁字诗》与《落花诗》同一比兴,则“花落莺兰,炎威灭迹”八字亦系比兴,与上文“霜寒月苦,南天落翼”事同一例,非真作于夏月也。
复作《后雁字诗》五律十九首。
自记云:“或曰,谓楚人宜吟雁字者,楚泽国也,有州渚,有平沙,有芦蒋菰菼,东有彭蠡之泽以攸居志,南有衡阳之峰,曰所回翼也,过斯以往,孰妄言之,而孰妄听之乎?余曰可哉,嗣吟十九首,首四十字。”
冬,作《仿体诗》一卷。
《夕堂戏墨》卷六《仿体诗》,其题云:“仿昭代诸家体。”序云:“昭代三百年间,诗屡变矣。偶为寻之,得三十八人,人仿一章。”
按:三十八首皆七律,始于刘护军基《秋兴》,终于顾秀才开雍《恸哭》。序中未言年份。然《夕堂戏墨》九种,分为九卷,除末一种《杂赞铭》非一时所作,已移归《姜斋文集》外,其余八种,自《落花诗》至《愚鼓词》,皆以编成先后为序。《仿体诗》系第六种,在《雁字诗》后,《潇湘怨词》前。《雁字诗》编成于是年秋九月,《潇湘怨词》编成于下年,未署时月。然《拟古诗十九首》《拟阮步兵咏怀》二十四首皆作于是年。《仿体诗》题目相近,当亦同时所作,故知在是年冬。
是年文有《砚铭》一篇。
砚铭云:“余两赴端州,未能得一佳石。故水师将军南陵管灿,旧为制使丁魁楚开灵羊峡坑,家有数石,其子贻余一砚。知石理者谓:承之以日则晶荧反射如浮金乳为独绝,不在虫蛀火鬣蕉叶也。庚寅冬,桂林覆败,为叛吏挟家人夺去。既返山中,无以和墨。刘平思畀一石子,外璞中腻,参差类小龟,即非至者,亦颇受墨。相随二十年矣。平思下世来,倏已五载,欣佩故心,聊为铭之。”
按:先生由桂林安福返衡阳故山,在庚寅后一年辛卯。自辛卯至庚戌正二十年,故知《砚铭》之作当在是年。
又按:铭词有“壶拜稽首”之语,则是年先生署名仍用改名“壶”字,未复原名也。
又按:《姜斋文集·砚铭》之前,有《笔铭》。《砚铭》之后有《墨铭》《秘阁铭》《砚盖铭》《杖铭》《拂子铭》《围棋铭》《梳铭》。是否作于一时,俟考。
是年诗除《前雁字》《后雁字》各十九首,《仿体》三十八首外,有《拟古诗十九首》,《拟阮步兵咏怀》二十四首。
以上五古。
《怀入山来所栖伏岩谷三百里中小有丘壑辄畅然欣感各述以小诗得二十九首》。
[康熙]十年辛亥(一六七一),先生五十三岁。
是年作《潇湘大八景词》。
自记云:“余歌小八景来十六年矣。重吟大八景词,复用瞿、辛原体,旌初志也。”
按:小八景作于乙未春。自乙未下推十六年为辛亥,故知作于是年。《大八景词》列于《小八景词》之后,在《潇湘怨词》卷内,题系《潇湘夜雨》《洞庭秋月》《平沙落雁》《远浦归帆》《渔村夕照》《山市晴岚》《山寺晚钟》《江天暮雪》。词调仍用《摸鱼儿》。
并《十景词》,合前《小八景词》,编为《潇湘怨词》。
自记云:“潇湘八景,不知始谁,差遗唯洞庭月、潇湘雨耳,他皆江南五千里所普摄也。迹不胜探,探其尤者,得十景焉。视诸帆雁岚雪,悠悠无择地者,不独贤乎?”
按:《十景词》列于《大八景词》后,亦在《潇湘怨词》卷内。自记未言作词年分,盖蒙上从省也。题系《舜岭云峰》《香塘渌水》《朝阳旭影》《浯溪苍壁》《石鼓危崖》《岳峰远碧》《昭山孤翠》《铜官戍火》《湘湾曲岸》《君山浮黛》。词调用《蝶恋花》。
作《前愚鼓乐梦授鹧鸪天词十首》,《后愚鼓乐译梦渔家傲词》十六首,《和青原乐地大师十二时歌》十二首。编《愚鼓歌》一卷。
《夕堂戏墨》卷八《愚鼓歌》内《前愚鼓乐梦授鹧鸪天词十首》序云:“无师之师,其唯梦乎?无梦而梦,非师而谁任为师?梦之明日,中湘笃生翁投余诗云:‘三一从兹守,策名玉洞仙。’不期而与梦应。然则梦果余师也。”又,《后愚鼓乐译梦十六阙调寄渔家傲》序云:“梦授歌旨,囫囵枣也。仰承灵贶,不敢以颟顸当之,译之成十六阙。”又,《十二时歌和青原乐地大师》序云:“乐地《十二时歌》,千里唇皮,遥相乔赚。瓠道人倚愚鼓而和之,不道未吃乐地乐,便掇开药囊向一壁也煮。”
按:《愚鼓歌》卷中三序来著年分,然《前后愚鼓乐》以后译前,自必作于一时。《十二时歌》既附于《愚鼓歌》卷末,序中又言“倚愚鼓而和之”,谅亦同时所作。且序中“千里唇皮,遥相乔赚”,“未吃药地药掇开药囊向一壁也煮”等语,与《南窗漫记》所言正合。次密之韵《述怀》诗云:“别调相看更冁然”,即指《愚鼓歌》而言,故知作于是年也。详见下文。
是年诗有《偶望》一首。《极丸老人书所示刘安礼诗垂寄情见乎词愚一往呐吃无以奉答聊次其韵述怀》一首。
诗云:“洪炉滴水试烹煎,穷措生涯有火传。哀雁频分弦上怨,冻蜂长惜纸中天。知恩不浅难忘此,别调相看更冁然。旧识五湖霜月好,寒梅春在野塘边。”《南窗漫记》云:“方密之阁学逃禅洁己,授觉浪记莂,主青原,屡招余将有所授,诵‘人各有心’之诗以答之,意乃愈迫,书示吉水刘安士诗,以寓从臾之至。余终不能从,而不忍忘其缱绻,因录于此:‘药铛茶灶一炉煎,霜雪堆头纸信传。松叶到春原堕地,竹花再种更参天。纵游泉石知同好,踏过刀枪亦偶然。何不翻身行别路,瓠落出没五湖烟。’”
《宿雪竹山同茹蘖大师夜话》一首。
诗末云:“自护杨坟茎草绿,春归闲唱踏莎。”自注云:“师嗣法嘉兴杨坟山。”
以上七律。
[康熙]十一年壬子(一六七二),先生五十四岁。
春,暂至湘乡,游刘懿庵二中园。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二中园纪事诗为懿庵作》五律二首。
按:懿庵有别业在虎塘,二中园当即别业之名。第一首用“柳径”“岚风”,第二首用“花影月”“柳莺歌”,故知作于春间。
是年,侧室某氏生女。
详上文己酉年,下文戊午年。
是年文有石崖先生《诗传合参序》一篇。
序云:“伯兄石崖先生曰:‘吾以序言诗,而于生平讽诵所蓄疑而末安者,自觉为之豁如。’”
《读李大崖先生墓志铭书后》一篇。又有《老子衍后序》一篇,逸去。
自序云:“壬子稿有后序,参魏伯阳、张平叔之说,亡之矣。”
是年诗除《二中园纪事》五律二首外,有《刘庶仙五十初度即席同唐须竹》二首。
按:第二首云:“于君烧烛耐春寒”,则庶仙生辰当在春间。《鼓棹初集》“寿刘庶仙”《瑞鹤仙》词云:“桃花开也未?有酥雨微晴,烂熏春醉。”似在二月间。
《闻极丸翁凶问不禁狂哭痛定辄吟》二首。
自注云:“传闻薨于泰和萧氏春浮园。”
按:泰和萧氏即萧伯玉之后人。春浮园系伯玉所居。密之为僧后,主青原方丈。青原在吉安府庐陵县,去泰和不远。第二首云:“文水东流隔楚浔”,以文水在吉安也。第一首云:“余有《南华》内七篇”,以密之曾注《庄子》也。
《冬夕》二首。
以上七律。
《早春》二首。《得须竹鄂渚信知李雨苍长逝遥望鱼山哭之》五首。
第三首云:“青原罢棹石门寒,柳岸霜风月已残。”自注云:“密之阁老、天门司马俱以是年弃世。”第五首云:“白杨衰草楚云天,孺子生刍奠暝烟。忍泪欲弹须剪烛,霜风偏缓上滩船。”自注云:“须竹赴哭未归。”
按:据“霜风”“衰草”之语,盖作于秋末冬初。
以上七绝。
[康熙]十二年癸丑(一六七三),先生五十五岁。
秋七月,与唐古遗、须竹兄弟游钟武故城。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新秋同唐古遗须竹游钟武故城归坐小轩夜话》七绝四言。
按:钟武系汉县,后省入衡阳。故城在衡阳西八十里。题言“新秋”,第一首言“暑气犹留”,知是游在七月。第三首言“但为爱君兄弟好”,知古遗即须竹之兄。第四首言“便把一竿随而住”,知小轩即唐氏之轩。惟古遗之名俟考。
冬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反于云南。
十二月小除夕,吴逆兵陷沅州,湖南震勤。
是年诗除《游钟武故城》七绝四首外,有《即事》二首。
按:第一首云:“暄气熏寒月”,第二首云:“仲冬微两息”,盖作于十一月。
《晴步》一首。
以上五律。
《咏菊答须竹》一首。
五排。
《咏雪》四首。
七律。
[康熙]十三年甲寅(一六七四),先生五十六岁。
春,吴逆兵陷常德、澧州、长沙,复陷岳州。湖南各郡并为其所据。先生出避于外。
《六十自定稿》自序云:“楚人之谓叶公子高,一曰君胡胄,一曰君胡不胄,云胄云不胄,皆情之至者也。叶公子高处此,殆有难言者。甲寅以还,不期身遇之,或谓予胡胄,或谓予胡不胄,皆爱我者,谁知予情。予且不能自言,况望知者哉!”《湘西草堂记》云:“因避滇氛,泛宅数载。”
正月,至湘乡。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上湘旅兴》五律五首。
按:第一首云:“寒山犹半绿,浅日动浮光。习习江南暖,****小雪长。”第二首云:“柳阴谁竹外,几叶带疏黄。”知是正月所作。第三首云:“金丹及铁马,吾意定奚从。”第五首云:“山城犹百里,战伐不相知”,“回念巴丘北,银涛卷绣旗。”即指长沙、岳州一带用兵之事。
三月,与唐端笏同泛舟。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舟中上巳同须竹》五律一首。
夏,还衡阳,游伊山。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伊山》五律二首。
按:伊山在衡阳西三十余里,中有桓伊书堂旧迹,一名桓伊山。
又按:第一首云:“云烟开绿亩,金碧动青林。”又云:“萧清初觉好,风雨更幽岑。”知作于夏间。
秋,与唐端笏及黄生至湘阴,泊青草湖。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青草湖风泊同须竹与黄生看远汀落雁》五排一首。
按:青草湖在湘阴北百里、巴陵南七十九里。
冬,由衡山归。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衡山晓发》五律二首。
按:第一首云:“击汰迟枫浦,归心就翠微。”第二首云:“绿润不知冬,岳云第几峰。”知作于冬时。
是年诗除上文所引各首外,有《陈耳臣老矣新诗犹丽远寄题雪诸咏随意和之得五律四首》。
《初雪》《映雪》《欲雪》《访雪》。
《沅湘耆旧集·陈五鼎小传》云:“字耳臣,攸人。崇祯朝贡生,官耒阳教谕,有《雨余堂文集》。耳臣性狷介,刻苦自励,无子。乱后隐居深山不出,与王船山先生交好,一通音问而已。”
《送蒙圣功暂还故山》七律一首。
按:圣功系蒙养正之字。诗中用“秋风”“凉日”,盖作于秋间。
《剩稿》有《寄怀陈耳臣兼怀安福陈二止》七律一首。
诗云:“缑山月榭梦中秋,疏雨湘波一寄愁。老大乾坤添戏局,萧条风月识中流。维摩香饭聊长饱,鲁壁哀弦未易酬。为访华山酣睡客,可容长笑指神州。”
按:《沅湘耆旧集》载此诗未加按语。据小传“一通音问”之语,知即作于是年和诗之际。
是年词有《西江月》“本意”二首。
《鼓棹初集》此题第一首云:“湘水悠悠北去,章江渺渺东流。清光拂剑碧天秋,情寄一杯浊酒。落月倩谁留住,长江又送新愁。小孤潮阻散花洲,露冷长堤衰柳。”
按:《西江月》调以“本意”为题,盖命意即在江西,故有“章江东流”“长江新愁”之语,小孤及散花洲乃湖北至九江之路,是时洞庭用兵,路途隔绝,故有“潮阻”之语。
又按:第二首“曾忆龙沙孤夜泊”云云,系追忆在南昌度岁之事,详上文壬午年。
[康熙]十四年乙卯(一六七五),先生五十七岁。
春初,至长沙。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长沙旅兴》七律一首。
按:诗云:“江上红芽始试春,乳莺调语正迎人。人间韶日还相识,花下暄风已试新。”知是春初所作。
泊水绿洲,晤刘思肯,为写小照。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走笔赠刘生思肯》七绝三首。第一首云:“故园枝叶记君家,兄弟风流竞笔花。泛宅五湖君自远,相逢犹幸在长沙。”第二首云:“水绿洲前鱼艇多,也来相伴晒渔蓑。逢君剪烛当深夜,奈此干戈满地何。”第三首云:“老觉形容渐不真,镜中身似梦中身。凭君写取千茎雪,犹是先朝未死人。”
按:据第一首言长沙,第二首言水绿洲,知水绿洲即在长沙。第三首言形容凭君写取,知思肯为先生写照,互见下文戊辰年。
二月,过湘潭昭山。
《六十自定稿》是年有《昭山》五绝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