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教育援助”是指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所提供的人力、物力或财力等方面的援助,在国际上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被立法化,在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被国策化,迄今已成为一种国际潮流。近年来,我国也在不断加强对外教育援助政策。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规定:“加大教育国际援助力度”“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2015年党中央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中也包括:“扩大对外援助规模,完善对外援助方式,……扩大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对外合作和援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可见,教育援助已被确立为今后我国对外援助的重要领域之一。2016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逐步加大我国对外教育援助的实施力度。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强调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49]可见,对外教育援助与发展也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因此,系统考察日本对外教育援助政策的战略地位、项目机制及地区特征、实施体制、主要功能等,把握国际教育援助的总体趋势,借鉴发达国家对外教育援助的经验,将为我国今后更好地开展对外教育援助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