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特征:稳定、环保、经济性与安全性(1 / 1)

长期以来,能源供应体系安全一直是日本政府高度关注的领域,“能源是日本经济与产业的生命线,确保其稳定供给就是国家之重要课题”。[2]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球温暖化为代表的环境问题趋于愈加严峻,这对能源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这种新的形势,2002年6月日本政府颁布《能源政策基本法》。作为能源政策的法律基石,它提出三条基本理念:确保稳定供给(Energy security)、保证利于环境(Environment)、保证具有经济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形成了日本能源政策制定领域的所谓“3E+S”模式——即上述三点与能源供给体系的“安全性”(Safety)。

图10-3 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自给率(2010年)

资料来源:IEA“Energy Balance of OECD Countries 2012”;IEA“Energy Balance of Non-OECD Countries 2012”。

这种能源政策模式也经历了不断演进的过程。其实,步入经济高速增长之初的1960年,日本能源自给率曾一度高达58%,因为当时主要依靠国内的煤炭及水力等自然资源供给。但很快,国际廉价石油就成为日本能源构成的主力。到1970年,日本能源自给率就已经迅速降至14.9%的低位。[3]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重创了日本经济,“维护石油供给”成为当时能源政策的核心战略,这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日本政府提出要关注能源供给“经济效率”问题,提出一系列改革国内各种规制的措施。然而,伴随环境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问题,特别是签署《京都议定书》之后,日本政府把“利于环境”也作为制定能源政策的重要指针。2000年之后,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国际能源形势紧张。“确保资源稳定”再次成为日本能源政策重点,继2002年推出《能源政策基本法》之后,2010年日本政府又确立了《能源基本计划》,但这一以“发展核电为主”的计划却很快因遭遇“3·11”大地震而搁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