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对外并购是在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开始增长的,这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步伐基本一致。统计显示,从1985年至2017年的33年间,日本企业海外并购件数达到11147件,金额达到106.6万亿日元。
迄今为止的日本企业海外并购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期。
一是1990年前后的泡沫经济时期。1989年海外并购件数388件、1990年更是上升至463件。当时日本企业的对外并购主要是以写字楼和高尔夫球场等不动产为主要特征,而与企业主业相关的并购相对较少,并称之为“财务并购”。主业相关并购案例就是松下电器产业收购美国MCA案例,当时收购额达到7800亿日元。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企的海外并购迅速减少,1993年便降至120件。
二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0年,主要是日美为中心的IT泡沫时期。IT企业对外投资越加活跃,海外并购案件在2000年曾达到368件。其中NTT收购美国手机电话巨头AT&T无线电话的案件金额突破万亿日元(1.1万亿,约合98亿美元)。
三是2005年之后,一直到2017年,连续超过11年的增长。其背景是伴随着不良债权处置进展,加之经济复苏进程,2005年开始,日本企业纷纷强化海外业务。海外并购案件2005年达411件、2006年421件,并购金额也有了很大发展,2006年对外并购总额突破8万亿日元(8.6万亿)。其中大型案件接二连三地出现,如日本烟草产业(JT)以2.25万亿日元收购了英国的加莱赫烟草集团(Gallaher Group)、东芝公司以6210亿日元收购了美国西屋公司等。[1]
根据汤森路透的最新统计显示,2014年上半年日企海外并购继续高歌猛进,其金额同比大增162%,高达333亿美元。此前有调查指出,日本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仅为10%。那么,为何日企们在本币大幅贬值之中却如此“疯狂”呢?而且,长期以来令日本企业进军海外而得以长袖善舞的主要方式一直是直接投资(FDI),直至2000年,海外并购在日企对外投资中的占比还仅为2成,而到了2010年则骤然增至6成,这种战略转变因何而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