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考察世界经济还是国别经济,其经济活动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扩张和收缩的反复交替。经济学家把这一过程称为经济周期,并把其分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经济周期是经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必然的经济现象。虽然不能消除经济周期的波动,但各国政府还是希望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来尽量减缓经济波动对社会经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对经济短周期的划分都规定有明确的可衡量性经济指标,并依此来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如美国是由私人非营利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of Economic Research,NBER)的经济周期确定委员会决定经济周期的顶峰和谷底的日期。NBER把衰退定义为“重复出现的总产出、收入、就业和贸易下降的时期,通常持续6个月到1年,并以经济中许多部门普遍的收缩为标志”。[2]而日本则是由内阁府根据景气动向指数对日本经济周期进行划分的。根据内阁府对战后日本经济周期的短期波动分析,日本已进入第14个经济周期。但对经济长周期和中周期,各国并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这里所指的日本经济波动并不特别拘泥于某种类型的经济周期,而是泛指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外部冲击和经济周期是经济体产生经济波动的原因,但有时又很难分辨造成经济波动的是由于外部冲击的影响还是仅仅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经济波动虽然是一种经济现象,但其更是对一国经济状况的反映。(参见表1-8)
表1-8 战后日本的经济周期
资料来源:内閣府景気基準日付http://www.esri.cao.go.jp/jp/stat/di/150724hiduke.html。
1956年的《经济白皮书》将1955年称为“已经不是战后”,标志着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期已经结束,从此步入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从图1-1可以看出,1956—1973年日本的实际经济(GDP)年平均增长率为9.1%,1974—1990年平均增长率为3.8%,而1991—1997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3%。这反映了日本经济增长性衰退的特点。(参见图1-1)
从1955—1975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GNP)由240亿美元增至5492亿美元,增长了近22倍。[3]1955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为194美元,位居西方国家第34位,到1968年,一跃而成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4]日本以傲人的业绩,从战后的废墟上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对西方先进国家的赶超,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强国,这标志着日本经济完成了从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的转型。
在“尼克松冲击”和“石油危机”的冲击下,日本经济结束了其持续高速的增长期。从图1-1可以清楚地看到,以1974年负增长为分界点,1975—1985年GDP的增长率一直在1%—6%徘徊。即使把泡沫经济的扩张期包括在内,其经济增长的平均值也只有3.8%。虽然其经济绩效已无法与1956—1973年间的经济绩效相提并论,但日本经济与其他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还是更快地战胜了第一、第二次“石油危机”。日本经济的适应能力及其“日本型经济体制”,特别是“日本型经营”开始为世界所瞩目。日本人自身也为“日本型经济体制”感到自豪。因此,本应随着日本经济形态的变化及时进行变革的“日本型经济体制”却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日本与世界,特别是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开始加剧。日本为缓解与各国的贸易摩擦及维持其引以为豪的“日本型经济体制”不得不加快其金融自由化的进程。[5]在这一背景下,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后美元对日元的汇率由1:240很快下衰,但日元升值造成的短期萧条很快就被克服,出现了从1986年12月至1991年4月的“平成景气”,也就是泡沫经济时期。
1991年泡沫经济的破灭使日本国民财富产生巨大的损失。由于日本股票和房地产的市值总值的下降,造成日本经济1330万亿日元的资产损失[6],也开始了被称为“失去的10年”的经济萧条。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平均每年仅增长1%,1993年、1998年与1999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此时日本和世界开始对“日本型经济体制”进行再认识,“日本经济体制改革论”的声音也越来越高。经济自由化、放松规制、经济体制改革,成了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潮。随着日本经济体制的改革,日本政府与金融业的关系、银企关系、企业间关系、企业内制度等开始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由这些子系统构成的“日本型经济体制”开始走向瓦解。传统型日本经济体制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外压具有强抗冲击性。因此传统型日本经济体制的解体,也就预示着日本经济将很难像第二次“石油危机”时代那样独善其身了。日本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员,与世界经济同呼吸共命运。在1991—2001年的十年期间,每当日本经济稍有起色的时候,就会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使日本经济再次跌入低谷。例如,在日本经济刚有起色的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但使日本经济在1998年出现了负增长,而且使本来就脆弱的日本银行系统再次受到冲击,到2001年,主要银行的不良资产达到了26.8万亿日元。[7]再如,2001年初,美国以高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股市暴跌和同年的“9·11”事件的爆发,使日本股市先是跌破13 000点然后又跌破10 000点大关,使日本经济历经多年萧条之后,再次陷入衰退,出现了21世纪的第一个负增长。2002年日本在世界经济走势良好的影响下,终于从泡沫经济的阴影下走出,虽然依然是低速增长,但实现了日本战后最长的持续增长,其持续增长时间已超过了“伊奘诺景气”。可是受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从2008年的第二季度就开始持续出现负增长。随着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深化,日本经济将走向何处?我们将拭目以待。
从以上对日本战后经济波动的描述中不难看到,以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分界点,虽然80年代的日本经济绩效与此前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但日本经济依然具有对外部冲击的强抗压性。而进入90年代的日本,其绩效进一步下降,对外部冲击的强抗压性逐渐消失的同时,对世界经济的依赖性也在加大,开始出现在世界经济中随波逐流、越来越不可能独善其身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