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东主要非产油国的经贸状况(1 / 1)

中东主要非产油国家的经济贸易状况如表4-23所示。[6]

表4-23(1)中东主要非产油国出口状况(亿美元)土耳其

续表

表4-23(2)中东主要非产油国进口状况

通过表4-19和表4-23我们可以计算出中东主要非产油国在中东各国经贸总额中所占比例。依其数额排列:土耳其,出口额平均占中东总出口额5.3%,进口额平均占8.1%;以色列,出口额平均占4.7%,进口额平均占8.1%;埃及所占份额分别为1.7%和5.3%;摩洛哥分别为1.7%和3%;突尼斯为1.4%和2.4;叙利亚为1.2%和1.9%;约旦为0.5%和1.9%;黎巴嫩为0.4%和1.9%。

另外,从表4-23(1)与表4-23(2)比较看,中东主要非产油国几乎皆为赤字,如表4-24所示。

表4-24 中东主要非产油国进出口贸易状况(亿美元)土耳其

表4-24反映出中东主要非产油国家经济贸易收支的赤字情况。除了叙利亚在1989年盈余9亿美元外,皆为连年赤字。以其年平均赤字额为序排列为:埃及为55.6亿美元,以色列为43.3亿美元,土耳其为38亿美元,黎巴嫩为21.5亿美元,约旦为19.6亿美元,摩洛哥为17.1亿美元,叙利亚为16.3亿美元,突尼斯为10.9亿美元。

80年代中东地区的经济贸易,受到世界经济贸易不景气的影响,加上国际市场石油贸易价格下跌的严重打击,整个中东地区经济贸易出现了由高峰(1980年)向低谷下滑(1986年为最低谷)的局面。在逐渐回升的曲线变化过程中,中东主要产油国变化最明显,而非产油国变化却不十分明显。中东主要产油国凭借着多年积累的巨大财力,以及继续保持石油出口创汇,仍能保持经济贸易上的盈余局面。中东地区的非产油国,虽然变化不十分明显,但是由于产油国的石油工业不景气,使其劳务输出创汇受到限制,获得产油国的财政援助或者贷款减少,因而贸易局面更加困难。1987年以后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回升,石油需求量不断增长,中东地区,无论产油国和非产油国的对外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种势头由于90年代海湾战争的影响而受阻,但是,从总的趋势来看,中东地区仍不失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贸易区。

注释

[1]本节发表于《中东研究》1994年2期。

[2]日本中東經済研究所:《中東經済》特别号,1988年第117号第2頁,1992年第144号第8頁。

[3]20个先进工业国指:美国、加拿大、奥地利、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西德、爱尔兰、意大利、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冰岛。

[4]日本中東經済研究所:《中東經済》特别号,1992年第144号第4—5頁。

[5]日本中東經済研究所:《中東經済》特别号,1992年第144号第4—5頁。

[6]日本中東經済研究所:《中東經済》特别号,1992年第144号第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