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指中东地区,即10个产油国:阿尔及利亚、巴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阿曼、卡塔尔、沙特、阿联酋;12个非产油国:阿富汗、埃及、以色列、约旦、黎巴嫩、摩洛哥、苏丹、叙利亚、突尼斯、土耳其、北也门、南也门,共计22个国家。
自从60年代末开始日本逐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至今,其出口贸易额剧增。而在其出口贸易中,中东地区曾长期为其主要出口市场(如表4-9所示[2])。
表4-9 日本对中东出口与总出口比例(单位:10亿日元,%)
续表
从表4-9看出,第一,日本对中东出口在1983—1989年,连续7年逐年减少。1989年比1982年大约减少360%。原因是,受世界石油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中东产油国石油出口锐减,创汇出现困难。产油国政府纷纷实施限制进口政策,而非产油国由于产油国出口创汇减少,其获得产油国的财政援助大大减少。另外由于产油国经济不景气,使得非产油国向产油国的劳务输出大大减少。同样,非产油国政府也实施限制进口政策。这是日本对中东出口连续7年减少的主要原因。随着世界石油市场的复苏,进入90年代后,日本对中东出口又逐年增长。
第二,日本对中东出口,在日本全年总出口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从两位数字下降到一位数字,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其原因为,进入80年代,亚太地区成了世界上经济最活跃地区,日本身在亚太地区,自然而然就把贸易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日本对亚太地区出口额增大,造成了对中东地区实际出口额减少。同样,日本对中东出口占全年出口的比例也下降了。
在中东,产油国与非产油国在经济上存在着极大差距。同样,日本对中东地区产油国与非产油国在出口上也存在差异(如表4-10所示[3])。
表4-10 日本对中东产油国与非产油国出口比例(%)
从表4-10可以计算出,日本对中东出口的平均83%以上集中在中东产油国,中东产油国具有丰富的天然石油资源,石油大量出口创汇,这些国家大量进口各种商品,构成了日本在中东地区的核心贸易市场。
在中东地区贸易市场上,资本主义工业国,特别是主要的工业六国,即美国、日本、法国、原西德、意大利、英国占绝对优势(如表4-11所示[4])。
表4-11 中东总进口中主要工业六国所占比例(%)
从表4-11可以计算出,资本主义主要工业六国在1977—1990年对中东出口平均占中东总进口额的54.5%。六国按出口平均例排列为:美国11.1%、西德10.7%、日本10.2%、法国7.9%、意大利7.7%、英国7.0%。从这个比例来看,日本并没有表现出其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的“风采”。其原因是,中东地区长期动**不安,各国政府、组织纷纷投入大量外汇购买武器。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销售市场,在六国中除了日本之外,皆为世界上主要武器出口国,他们在向中东出口额中很大比例为武器出口,而日本在武器出口上是小国或弱国,所以日本与其他工业国在向中东出口竞争上,相对存在着“弱项”或“弱点”。这也是日本在对中东出口数额上无增长,所占比例不高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