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灭亡后,党项族便消失了。他们究竟到哪去了,有无后裔,一直是个历史之谜。根据有关史书记载,党项人的去向大致有投元为官、留居西夏本土、投靠金朝、迁徙他处四种可能。
投元为官
西夏亡国后,元朝人便称西夏为河西,或称唐兀。在划分民族等级时,元朝人将西夏人划为第二等,视同“色目人①”,并在政治上给予了优厚的待遇。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起用党项贵族,让他们进入元朝中央与地方统治机构中任要职。例如,元朝初期比较著名的湖广行省平章李恒,便是西夏皇室李惟忠的儿子;侍御史斡玉伦徒,是仁宗仁孝时期的宰相斡道冲的曾孙;翰林学士高智耀,是献宗德旺时期的右丞相高良惠的孙子。
①色目人:元代对来自中西亚的各民族的统称,也是元代人民的四种位阶之一,广义上来讲,除蒙古、汉人、南人以外的西北民族,都算是色目人。
元太宗命皇子阔端镇守西凉时,文人、士大夫比较受歧视,常常被罚做苦役。高智耀前往西凉府求见,请求废除这种凌虐儒生的做法。元宪宗蒙哥时期,高智耀又向朝廷进言,认为应该重用儒生,元宪宗由此下诏免除国内儒生的一切徭役。
元世祖忽必烈早就对高智耀的才学有所耳闻,即位后便立即召见了他,并任命他为翰林学士。高智耀又劝忽必烈提倡儒术,为了阐发自己的意见,他通过反复论辩、旁征博引,最终说服了忽必烈。他了解到淮蜀一带的儒士遭俘虏后都沦为农奴,处境极为艰窘,便请求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巡行郡县,释放儒士三四千人。
他还建议设御史台等,均被忽必烈采纳。
从此以后,元朝有了正式的监察机关,使封建统治机构更加完善;元初在西夏故地设立西夏中兴等路行尚书省,简称为西夏行省,后改为甘肃行省,任用党项人管理其他各路诸事务。
在中央地方机构为官者中影响最大的党项人是余阙。余阙元末时在合肥做官,后任淮南行省右丞都元帅,奉命驻守安庆。他所率领的军队均是西夏人,而且多数长相漆黑,善于骑射。
江淮红巾军包围安庆时,余阙率军坚守了好几个月时间,城破后自杀于安庆莲花塘,时年五十六岁。余阙的妻子以及儿子女儿也一并自尽。余阙死后,被封为“夏国公”,后人称他为“忠宣公”,朱元璋还为他树碑立祠。
留居本土
西夏灭亡后,一部分党项人仍然留居在西夏。蒙元时期,在西夏故地仍生活着大批党项遗民。元代曾多次从河西陇右迁征为数可观的党项士兵,元朝的宿卫军和镇戍军中都有专由党项人组成的军队,称“唐兀军”。
公元1302 年,元成宗于江南浙西道杭州路大万寿寺雕刊河西字大藏经三千六百三十余卷,“施于宁夏、永昌等路”,宁夏路即西夏的兴州,永昌路即西夏的凉州。这也说明留居于河西兴州、凉州一带的西夏遗民数量不少。
投靠金朝
西夏灭亡后,一部分西夏遗民投靠金朝,被金朝统治者安置在河南泌阳、南阳、信阳、方城一带,给田耕种,并派专人管理。
《金史·西夏传》记载:西夏使臣王立之出使金国,还没来得及回国复命,西夏就灭亡了。金哀宗便下诏将他安置在京城,主管西夏降户。后来王立之的妻儿家小三十余口逃难到金国,金哀宗安排他们一家团聚,还赐给他们金钱绸缎。
王立之上本称自己的先祖本是申州人,恳请辞官回申州居住。
金哀宗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以原官职住在申州,主管唐、邓、申、裕等地归降的西夏人,还拨良田千亩和各种农具让他们耕种。
迁徙他处
西夏亡国后,还有一部分党项人长途跋涉,四处迁徙。
山西居庸关洞壁的六种文字石刻、甘肃酒泉的《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河南省濮阳市城东柳屯乡杨十八郎村的《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铭》等碑铭,以及民间珍藏的大量西夏遗民的后裔宗谱、族谱、家谱等,都证实了历史上西夏人因亡国,以不同方式、不同路线、不同时间迁徙到今河北、山东、江苏、江西、云南、四川等地,定居繁衍。
至今四川省西康木雅地区还流传着“西吴甲尔布”的传说。
据传,西夏国灭亡后,一支以党项人为主的队伍跋涉千里,在今天的四川省甘孜海北藏族自治州定居下来,还建立了一个小政权,过着定居的生活。
当地藏民称其首领为“西吴王”,即“西夏王”。该地方政权与大元王朝并存了一个世纪,到了明朝初年,他们还曾帮助朱元璋征讨盘踞于四川重庆一带的明玉珍,且立下了显赫战功。公元1408 年,该政权首领被明朝授予长河西鱼通宁远军民宣慰使司,从此这里的西夏人世代为明正土司,直到公元1700 年没有了子嗣,才停止世袭,前后经历了四百七十余年。
在今安徽合肥和安庆等地,共有余阙的后裔约五千余人。他们如今都已彻底汉化,只有少数有文化的老人知道自己是党项人的后裔。
河南省濮阳市城东柳屯乡杨十八郎村,党项杨氏子孙虽然聚族而居,但因长期生活在中原地区,其语言文字、生活习惯也已经与汉族毫无区别,他们申报的民族均是汉族。
相关链接:
西夏妇女能顶半边天
和同时期的宋朝不同的是,西夏有独立的女兵部队。
这些女兵身体强壮,和男人一样能深入战争前线。
因为有女兵,西夏的几位皇太后也都特别能打仗。谅祚的母亲没藏太后多次指挥大战役;秉常的母亲梁太后也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女统帅。
当时,北宋政权看乾顺帝只是个七八岁的孩子,就以为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西夏,便率十万大军来袭。结果,西夏大军在梁太后的亲自指挥下,把宋军打得狼狈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