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几个殖民地外,德国“一战”前在太平洋上还占据着大量的岛屿和群岛。德国在土耳其也确保其工业和政治的绝对影响,使得奥斯曼政府几乎成为德国的附庸,而这也是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起因及导火索。

(185) 最后一次领土扩大是在1917年,美国购买了丹麦西印度群岛的三个岛屿—圣克洛伊岛、圣托马斯岛和圣约翰岛。

(186) 1905年1月11日,日本的乃木(希典)上将和东乡(平八郎)海军上将发动围攻;俄国的斯提赛尔将军率军防守此地。不久之后,双方在中国的奉天(沈阳)展开激战,日军获胜。

(187) 1905年5月27—29日爆发的对马岛海战中,俄国舰队由罗杰斯特文斯基上将统率。

(188) 缪尔,《欧洲的扩张》,第239页。

(189) 德国之所以对这一主张表示反对,是因为她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决定诉诸武力来达到自己的政治野心。前边已经说过:“德国和世界的冲突始于1899年的第一次海牙国际和平会议。”

(190) 安德鲁·卡耐基意识到了这次大会的重要性,拿出150万美金用于修建永久国际仲裁法院。这一宏伟的建筑被称为“和平圣殿”。1914年以前,很多可能会导致战争的国际纠纷都由这座和平圣殿进行仲裁。

(191) 通过国际调查委员会,英国和俄国之间的严重纠纷得以和平解决。俄国舰队在日俄战争期间前往日本途中,曾对北海多格尔海岸的英国渔船发动攻击。

(192) 这不仅仅是威廉二世个人对德国宪法的解读。著名的德国历史学家爱德华·迈耶曾经说过:“德国的皇权必须是不受限制的,这样,它就只对上帝,而无需对任何人负责。”

(193) 在大战争开始时,威廉二世对军队发表的演说。

(194) 参见第124条和第139条。

(195) 在最开始的时候,战争的真实特性被专制的俄国是西欧自由政府的盟友这一事实所掩盖;但是当1917年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俄国宣布其为共和国时,这一特性才变得清晰起来——尽管这个共和政府非常短命。

(196) 德皇在1900年萨尔堡帝国古罗马边界墙博物馆奠基时发表的演讲。

(197) 这一口号出自德国著名军国主义者弗里德里希·冯·伯恩哈德1911年出版的著作《德国与下一场战争》,这一口号对激励德国人的侵略精神具有重要的影响。

(198) 《对教皇和平主张的回复》,1917年8月27日。

(199) 法国和俄国逐渐靠拢,1891年,两国建立以“两国协约”而著称的防御同盟。

(200) 三国同盟包括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第373条)。

(201) 法国总理德尔卡塞一直与英国政府进行谈判,由于德国的战争威胁而被迫下台。

(202) 1906年的阿尔赫西拉斯会议,由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议召开。

(203) 这是对1876年颁布后又遭到废除的宪法的恢复。

(204) 阿卜杜勒·哈米德曾经对亚达那和土耳其亚洲其他地区的基督教徒进行大肆屠杀,后来遭到罢黜,他的弟弟随后登上王位(1909)。

(205) 摩洛哥1912年成为法国的保护国。

(206) 阿加迪尔,1911年。

(207) 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奥地利。奥地利宣布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决定两天后,保加利亚宣布脱离奥斯曼帝国完全独立。很快,克里特岛虽然名义上以土耳其为宗主国,也宣布与希腊合并(1908)。克里特与希腊的合并为1913年《伦敦条约》的所承认。

(208) 萨拉热窝,1914年6月28日。

(209) 1914年7月23日。

(210) 1914年7月28日。

(211) 德国于1914年8月3日对法国宣战。

(212) 德国对比利时的侵略将英国卷入战争,然而即使比利时的中立没有被侵犯,作为法国盟友的英国也不会袖手旁观。英国绝不会放任德国打垮法国,掠夺她的殖民地,将法国变成德国的附属国。

(213) 这次演讲发生在1914年8月4日。

(214) 最重要的战役是伊瑟战役和第一次伊普尔战役。

(215) 远征军的幸存者自豪地接受了“不值一提的战士”的称号。

(216) 1914年8月3日,坦能堡战役。第二年初,在东普鲁士的马祖里湖战役中,兴登堡将军再次给俄军以致命打击,俄军被杀死或俘虏者甚众。

(217) 大约在1914年9月1日,莱姆贝格被俄军攻占;1915年3月初,普热梅希尔落入俄军之手,奥军有125000名士兵成为俘虏。

(218) 1915年5月初,杜纳耶茨战役;这场战役的胜利之于德军,就像马恩河战役之于法国一样,具有决定意义。

(219) 德军在东南部取得了更大的成功(第442条)。

(220) 这一保证是在1915年9月1日做出的。

(221) 特伦蒂诺和的里雅斯特。

(222) 包括重要城市戈里齐亚,1916年8月8日被攻占。

(223) 在希腊港口萨洛尼卡集结的英法联军被击败,而且由于担心希腊人背后出卖他们,英法联军并没有给塞尔维亚任何有效的援助。

(224) 土耳其在1914年11月参战,加入同盟国一方。土耳其之所以这么做,部分原因是担心一旦协约国获胜,自己的世仇俄国会对自己不利。

(225) 在加里波利半岛。

(226) 1916年1月。

(227) 在海上,最重要的战役是发生在北海的日德兰(5月31日),英国和德国的舰队之间的一场激战。“这是海军史上最伟大的一场战役。”(西蒙兹)这次战役巩固了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

(228) 就在德国向凡尔登发起猛烈攻击的同时,奥地利人也通过特伦蒂诺发起进攻。为了缓解盟友法国的压力,俄国和英国开始反攻。俄国军队已经从1915年的失败中迅速恢复过来,他们袭击了奥地利,俘虏了40万奥地利士兵。这迫使奥地利匆忙从意大利撤军,加强对东部边境线的防卫。在小亚细亚,俄国的尼古拉王子与土耳其人展开一场战役,侵占了亚美尼亚,占领了埃尔斯伦和特拉比松两座重要的城市。英国,更确切的说,是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一次索姆河战役。这是整个战争中的一场规模巨大的阵地战,从1916年7月1日一直持续到11月30日。德军的防线动摇了,德国人不得不回撤到兴登堡防线。德军在撤退途中对即将放弃的地区进行大肆破坏。

(229) 1916年8月27日。

(230) 这场战役直到1917年才结束。

(231) 美国人得到允许,只要按照约定的日期和方式可以每周派遣一艘邮轮前往英国的法尔茅斯港。

(232) 1917年2月3日。

(233) 除了人民遭受的痛苦和普遍厌战情绪外,这场革命的直接原因就是俄国政府在战争期间所表现出的无能,人们普遍相信俄国军队所遭受的节节失利完全是因为俄国军队中一些亲德派的叛国投敌造成的。

(234) 1917年6月26日。

(235) 1917年10月和11月。

(236) 1917年3月11日。之前攻占这座城市的尝试以失败而告终,在底格里斯河下游的库特阿玛拉,10000英军被全部俘虏。

(237) 这不是美国人的第一次进攻。这次军事行动(1918年5月28日)前不久,美国的一个陆军师英勇无比地袭击了一支强大的敌军在蒙迪迪耶附近的坎提格尼驻地。

(238) 美国军队还在西部战线的其他防区发动了一些次要的军事行动,如俄国北部、塞尔维亚东部和意大利等。1920年2月6日官方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军队的伤亡人数为293067,其中伤215,423人,34844人战死,42800人死于伤病和意外。

(239) 本条的叙述以一份名为“加拿大在战争中的努力”的报告为主要基础,它由加拿大总理罗伯特·莱尔德·伯顿爵士起草(西蒙兹,《世界战争史》,第4卷,第396—401页)。

(240) 德军在地中海的两艘战列巡洋舰“戈本号”和“布雷斯劳号”不幸逃入达达尼尔海峡,成为把土耳其拖入战争并加入同盟国一方的重要因素。在南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德军唯一的海军中队在1914年12月7日被英军摧毁。

(241) 英国和德国的庞大舰队在这场战争中的唯一一次重大战役就是1916年5月31日在日德兰的遭遇战。

(242) 西蒙兹,《世界战争史》,第2卷,第37—40页。

(243) 战争中每年沉没的舰船吨位数字如下: 1914——314694吨 1915——1298748吨 1916——2291437吨 1917——6187700吨 1918——2675520吨

(244) 此时,协约国已开始了军队的遣散工作。到1919年9月30日,美军在欧洲和国内的军事力量(总共约400万人)已经开始回归正常的平民生活,只在海外保留了几千人的军队。

(245) 参见第194条和202条。

(246) 根据1920年1月15日的报告,巴黎和会最高委员会要求荷兰政府将前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引渡。但是这一要求遭到荷兰政府的拒绝。

(247) 在与德国签订和约后的两个月,协约国及相关国家与奥地利之间在圣日耳曼签署了一份相似的条约(1919年9月10日)。对拥有700万人口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撕裂时刻。根据条约的条款,奥地利将特伦蒂诺和的里雅斯特割让给意大利,并承认新国家——波兰、捷克和南斯拉夫——的独立和主权,这些新国家之前都是奥匈帝国的附属省份。奥地利还被要求采用奥地利共和国称号,没有国际联盟同意下不得同德国合并。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的和约在1919年11月27日签订。与匈牙利和土耳其的和约此时还未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