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停战协定签署后,德国政府立即开始将自己的军队从占领的法国和比利时的领土上撤出。(244)同时,协约国和其他相关的国家代表制定总的和平协议的安排也在展开。1919年1月18日,和平大会在巴黎开幕。27个国家派出代表出席大会。威尔逊总统是美国代表团团长。法国总理克列孟梭(Premier Clemenceau)当选大会主席。

大会需要处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问题,其中主要包括:(1)最后和平协议条款的起草;(2)解决德国与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土耳其帝国解体后产生的诸多新国家的边界问题;(3)联合国家公约的制定。大会各项工作分别由多个委员会,在1000多名历史学、人类学、地理学和外交学专家学者的协助下展开各项工作。

联合国家公约的制定工作首先完成。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草案于1919年2月14日发表,并立刻成为国际社会谈论的话题。公约里的条款与德国签订的协议交织在一起,并成为协议的一部分,也成为协约国与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各项条约的一部分。

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特里亚农宫著名的镜厅(Hall of Mirrors in the Trianon Palace at Versailles)——也就是1871年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地方——协约国与德国之间的条约,由协约国及相关国家一方的代表与德国代表签署完成。这是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最早签订的和平条约。

和德国直接相关的重要的领土问题安排如下: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还给法国,以纠正1871年德国所犯的错误。德国丰富的煤矿和铁矿产区萨尔盆地(Saar Basin)暂时由国际共管,而该地区的矿藏则作为德军对法国矿藏的破坏的补偿而完全归法国所有。

为了纠正普鲁士在1864年对丹麦所犯的错误,石勒苏益格一些地区由当地居民自由秘密地投票后回归丹麦。

在东部,德国割让波兹南、维斯瓦河左岸的西普鲁士、西里西亚的部分地区给新成立的波兰。这些领土的割让,主要是对1914年以前普鲁士在近代欧洲历史上所犯最大的国际罪恶而获得领土的原物奉还。(245)老波兰在波罗的海的港口但泽,成为自由城市,被置于国际联盟的保护之下。

根据和约条款,德国被进一步要求承认恢复主权的比利时的领土完整以及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German Austria)和新建立的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以及波兰等国家的独立,同时宣布放弃德国在其非洲殖民地和欧洲外其他领地的所有特权并将权力让渡给协约国各成员国分别或共同享有。

和约中关于德国陆军、海军和兵工厂的条款,本质上就是让德国不再能够发动另一场侵略战争。相关条款规定德国军队应该缩减至10万人;所有生产武器弹药的工厂(少数的特殊情况除外)都应关闭;毒气制造应立即停止;所有军事院校都应取缔;在莱茵河东岸划定不得保留军事武装的区域;有着“德国直布罗陀”之称的黑尔戈兰岛(Helgoland)上的所有军事工事和设施都应“在协约国的监督下由德国工人负责,费用由德国政府承担”进行拆除。

关于战争责任问题,对德皇进行控告的特别条款如下:“协约国及相关国家公开控告前德意志帝国皇帝——霍亨索伦王朝的威廉二世,因其对国际道德准则与条约神圣性的最严重践踏。”他应该被荷兰引渡,交由国际法庭审判。所有其他违反战争法的个人都需要由德国交给国际法庭加以审判和惩处。(246)

根据和约的补充条款,德国接受自己和盟国对战争所负的责任,并有义务将她从入侵国家掠走的汽车、工业机械、艺术品和其他物品原物奉还,而对于损坏的物品应按照裁决委员会认为公平合理的数额进行赔偿。

和约结尾的部分规定,和约由德国和协约国及相关国家批准后应立即生效。1920年1月10日,所有条件都得到满足后,经由德国和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比利时、玻利维亚(Bolivia)、巴西、危地马拉(Guatemala)、秘鲁(Peru)、波兰、暹罗(Siam)、捷克斯洛伐克和乌拉圭(Uruguay)批准后在这些国家之间生效。而由于美国参议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使得当时的美国成为唯一名义上还和德国在交战的国家。

两天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按照国际联盟公约的条款召集相关国家于1920年1月16日在巴黎召开国际联盟大会。在发给相关国家政府的通知中,威尔逊对此次大会的重要意义做了如下阐述:“大会将标志着国际合作新的时代的开始,也是向着国家间的理想协商迈出的伟大一步。”

按照通知的指定日期,国际联盟大会在巴黎召开,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正式诞生。当然,其未来的前途还需要时间的验证。(247)

45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些确定的影响

只有时间才能证明巴黎和会工作的永久性,才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做出完整的评价。然而,这场改变了很多国家命运的世界大战已经出现了一些确定的后果和影响,由于这些影响和民主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及世界联邦运动的关系,我们应该对这些影响加以关注,这也是我们前文对战争进行描述的主要目的。

首先,“一战”为世界民主运动注入了新的动力。它令独裁专制、军国主义的政府彻底威信扫地,并展示了建立在个人自由和人民主权基础上的新的国家政府的优势和优越性。它彻底结束了君权神授的政府,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真正的人民的政府。十几个新的共和国家应运而生。它使得“世界成为民主的安全之所”。

其次,“一战”极大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帝国霸权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世界统治,这是对民族主义精神的践踏和挑战,“一战”导致了所有具有压迫性的帝国主义政权的倒台和解体——霍亨索伦王朝、哈布斯堡王朝、罗曼诺夫王朝和奥斯曼帝国等都是如此——也使得获得解放的各国各民族按照民族愿景和民族主义精神进行重组。“一战”促进了民族国家的产生——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其他民族国家——仅此一点,就可以弥补这场战争给我们带来的难以估量的损失和牺牲。

第三,“一战”为世界组织走向世界的历史潮流注入了巨大的动力。毫无疑问,这是这场战争最具历史意义的成果。国家联盟,尽管其成立之初只包括了部分的主权国家,但是它承载着史前时代就已开始的好战的氏族和部落合并为城邦和小王国的、世界联合目标的庄严承诺。

(1) 这个理论在英国和法国得到了最符合逻辑的发展,也正是在这些国家该理论对政治变革施加了最大的影响。

(2) 出自他的《君权论》(Patriarcha)。

(3) 这里费尔默引用了英国著名法学家布兰克顿(Bracton,卒于1268年)的言论。当君主滥用其职权时人民所能做的就是向他请愿使其“弥补自己的过错”,以及“向上帝祷告”。

(4) 出自他的《从相应词句中吸取而成的政策》(法文全集,第23卷,巴黎,1875),第533页。

(5) 《从相应词句中吸取而成的政策》,第534页。

(6) 《从相应词句中吸取而成的政策》,第559页。

(7) 参见菲吉斯,《君权神授理论》,第153页。

(8) 在中世纪历史上,诸多情况让人们相信绝对的君主专制即使不是神命的政府形式,至少也是最好的政府形式之一。其他的政府形式都被尝试并发现存在很大的问题,它们要么导致暴政,要么导致政治混乱。见证过封建领主的贵族政府所施加的令人难以忍受的迫害;见证过教士神权政府的暴政;见证过意大利城邦民主政治下的动**不安;那么,看似只有通过加强王权才能实现国家内部的和平和安定。所以这个刚刚脱离了封建无政府统治时代——一个荷马时代希腊式的混乱——的政治公理,就是——“多数人的统治并不是一件好事;国家只需要一个领袖,一个国王”。

(9) 然而,这里需要注意:不是这个时代的所有战争都是轻率的、涉及王朝更替或个人化的战争。我们可以看到,也有战争涉及重大议题和原则的——关于政府体系和文明形式的问题。英国议会和国王之间的战争是政治革命大戏的第一部;“七年战争”(1756—1763)也是一场由武力来解决重大问题的战争。贸易和殖民地利益也越来越成为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而18世纪一些最重大的战争就是起源于国家对贸易和殖民地的嫉妒。

(10) 应该注意的是,路易的臣民,至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相信应该由一个人来治理国家。这样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他们都曾拥有过贵族政体多人统治下的苦难经历。所有人共同治理政府,或者由他们自己管理政府的话,他们根本无法形成清晰的理念。在经历了100多年的独裁暴政和迫害之后,才催生了革命思想。

(11) 《路易十四作品集》(巴黎,1806),第2卷,第26页。

(12) 同上,第121页。路易补充道,国君从他们的臣民——他们应当作为智慧的管家——那里拿到的东西用于提升公共福利。

(13) 同上,第336页。

(14) 法国法庭试图恢复政治功能,有时候它渴望为法国带来一个像英国议会一样的机构。其职责之一就是登记王室法令,而这些法令只有经过法庭登记后才能生效。有时候,法庭对国王颁布的法令在登记时犹豫不决并提出抗议,路易下令法庭应该立即登记所有的法令,它可以事后再提出抗议。法庭被迫向王权低头。

(15) 参见贝尔德,《胡格诺派教徒美洲迁移史》。

(16) 同盟在最初的时候包括英国、新教荷兰、奥地利和其他德意志邦国,后来葡萄牙和萨伏依也加入进来。

(17) 同盟军中两位最伟大的将军是英国的马尔伯勒公爵和萨伏依的欧根亲王。

(18) 关于“奴隶专卖许可证”(Assiento)的著名条款,参见第210条。

(19) 为路易十四时期增光添彩的世界著名法国作家、哲学家、牧师和演说家包括: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1596—1650);数学天才、著名的《致外省人书》作者帕斯卡(1623—1662);小说家、无可匹敌的性格与举止描述者拉布吕耶尔(1645—1696);著名书信体作家塞维尼夫人(1626—1696),其书信体作品即使在今天也是法国文学珍贵的部分,并构成宫廷历史学家的信息宝库;雄辩的宫廷传教士和君权神授思想的捍卫者博须埃(1627—1704);杰出的主教、讽刺路易十四统治的著名作品《忒勒马科斯探险记》的作者费奈隆(1651—1715)。

(20) 出自国王在星室法庭的演讲,1616年。

(21) 莎士比亚死于詹姆士执政期的中期(1616)。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几个剧作家都像莎士比亚一样在伊丽莎白统治期间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活得比伊丽莎白女王要长,他们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创作于伊丽莎白女王继任者的统治时期。

(22) 查理在1649年接受审判时引用。

(23) “北方法院”由亨利八世创建,此时被斯特拉福德作为加强国王在英格兰北部骚乱地区独裁统治的工具。星室法庭由亨利七世组建,当时主要用于处理威胁到政府的犯罪行为,像暴乱、诽谤及谋反。高等宗教事务法庭由44名委员组成,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建立,目的是为了施行《至尊法案》和《宗教信仰统一法案》。

(24) 劳德大主教于1645年被处死。

(25) 第一次小规模战争发生于埃奇希尔(1642),但是初期的最重要的战役是马斯顿荒原之战(1644),在此战中,保皇派遭受重创。

(26) 为了支持克伦威尔,议会通过一项特别决议,使得他在掌控军事委员会的同时保留在下议院的席位。

(27) 根据当时流行的纪年方法,1648年直到3月24日才结束。

(28) 在1641至1652年间,岛上超过50万居民丧生或被驱逐;普兰德加斯特(《克伦威尔时期的移民》,第177页)指出,在此期间,岛上5/6的人口都消失了。他说:“走上二三十英里都看不到一个活物。”

(29) 圣保罗大教堂就是被毁的教堂之一,后来得以重建。其设计者就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他在教堂内的墓碑附近刻有下列铭文:“如果你想找寻他的墓碑,请环顾四周。”

(30) 查理二世的私生子蒙茅斯公爵提升叛乱标准的时候,詹姆斯的王位还没有坐稳。伴随着这场反叛的,是各种形式的报复。臭名昭著的首席大法官杰弗里斯在“血腥巡回法庭”判处320人死刑,并将841人流放。杰弗里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残忍方式进行了所谓的审判。参见科尔比《英国历史文献选读》,第81条。

(31) 在法国,流亡的国王和他的家庭被路易友好款待,路易在自己巴黎的皇宫附近为他们安排了一处宫殿。

(32) 麦考莱戏称清教徒之所以反对捕熊,不是因为它给熊带来的疼痛,而是因为它给观者带来了快感。

(33) 出自Jacobus,它是“詹姆斯”的拉丁名称。

(34) 玛丽于1694年去世,早于威廉。由于两人没有子嗣,王位便传给了玛丽的妹妹、丹麦乔治亲王的妻子安妮公主。

(35) 这一王朝最著名的统治者是“恐怖的伊凡”(1533—1584)。伊凡驱逐鞑靼人,扩大和巩固了俄罗斯的领土。

(36) 彼得在1716—1717年间对欧洲做了第二次的巡回访问。

(37) 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妹妹威廉敏娜,在彼得大帝第二次对欧洲做巡回访问期间,曾在柏林看到彼得和他的随从。多年后,她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对彼得及其随从在夏宫的入住情况进行了一番描述。她写到王后为了将不可避免的损失最小化而采取的审慎措施:“为了避免这些俄国绅士在其他地方访问时所出现的破坏情况,王后下令把夏宫中所有易碎的家具都搬走。”关于俄国客人走后给夏宫所造成的破坏,威廉敏娜不得不写道:“放眼望去一片狼藉。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形;真的,我认为耶路撒冷当初被围困沦陷后也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精美的宫殿遭受严重破坏,王后将不得不对其进行重建。”相似的情形也出现在了英国。英国政府在著名的作家约翰·伊夫林的雅致居所招待了彼得一行。居所的主人被迫向政府提出赔偿要求。经过仔细的估算,俄国客人给居所造成破坏的赔偿金额为超过35000英镑。

(38) 瑞典政府此时已经是绝对的君主专制国家。1693年,瑞典国会宣布瑞典国王为“统帅一切之王,对世俗之界不承担任何责任,他拥有基督教国王一样按照自己的意志加以统治的权力”。

(39) 彼得大帝为首都选址时完全想复制阿姆斯特丹,因为他在那里待过很长时间。

(40) 查理在土耳其流亡了5年,在此期间他的所作所为完美诠释了他“北欧疯子”的称号,随后他回到了瑞典。不久,查理就在一场战役中战死。查理去世时只有36岁。也许我们通过查理的传记作者伏尔泰对他的描述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伏尔泰认为查理更像一个晚生了1000年的北欧海盗之王。他确实是“最后的维京人”。

(41) 波兰宪法是中世纪封建无政府时代的残余。在王权和封建贵族的较量中,贵族获得了胜利,他们将王权削弱成由选举产生的影子国王的地位。无政府状态的一个特别来源就是在宪法中规定国会任何成员都有权力对任何提案投反对票,这样,每个贵族实质上就是一个国王。但是必须要补充的是,国家的无政府状态不能作为波兰的分裂分子减轻自己罪过的借口,因为他们用尽了各种办法来阻止改革并增强无政府状态,那符合他们的利益并有利于进一步推行他们的计划。另外,1791年,波兰起草了一部新的宪法,如有机会,波兰或许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42) 自1525年以后,普鲁士公国一直是由霍亨索伦家族的一支世袭所有。

(43) 当然玛丽娅是不能戴神圣罗马帝国皇冠的。

(44) 当时普鲁士的人口约有500万;而反对普鲁士联盟国家的人口有1亿左右。

(45) 《胡贝尔图斯堡和约》(Treaty of Hubertsburg)。

(46) 教皇分割线和与葡萄牙之间的协定使得西班牙人被挡在了非洲之外,西班牙不得不依靠中间人来从非洲进口奴隶。荷兰人在法国之前拿到了契约。关于此时期奴隶贸易和西班牙属美洲殖民地经济状况的描述,参见梅瑟《西班牙在美洲殖民统治的建立》,第11章。

(47) 英格兰和苏格兰两个国家的王位在1603年斯图亚特家族继承英格兰的王位时合并到一起。

(48) 汉诺威王朝的君主包括乔治一世(1714—1727)、乔治二世(1727—1760)、乔治三世(1760—1820)、乔治四世(1820—1830)、威廉四世(1830—1837)、维多利亚(1837—1901)、爱德华七世(1901—1910)和乔治五世(1910— )。

(49) 查理·卫斯理创作了超过6000首赞美诗,很多作品直到今天仍深受喜爱。

(50) 布雷多克的失败发生在1755年,双方还没有正式宣战。

(51) Elder William Pitt,后来的查塔姆伯爵(Earl of Chatham)。

(52) 这里的情况与新世界的情况有些类似。法国和英国之间长期较量,但也只局限于贸易领域,而不是作为帝国建设者之间的较量。到18世纪中叶,他们开始征服整个国家,并为领土主权打基础。

(53) 对欧洲雇佣军中当地士兵的称呼。

(54) 法国位于印度东海岸的贸易据点本地治里被归还给法国,并一直作为贸易据点存在;但是她的政治权力就像在北美洲一样,已被战争摧毁了。

(55) 还有许多其他令人钦佩的动机激励很多像拉法耶特这样的法国人站在了美国爱国者一边进行战斗(第230条)。

(56) 丹麦期望英国能够谴责奴隶贸易。英国在1802年废除了奴隶贸易。而在美国,1808年后买入奴隶是违法行为。1820年以前,大多数文明国家都禁止了奴隶贸易。

(57) 另一场重要的人道主义运动就是监狱改革。这主要是受到博爱主义者约翰·霍华德(1726—1790)的推动。霍华德毕生致力于监狱条件和管理的改革。

(58) 1779年,阿克莱特和克朗普顿将其完善。

(59) 英国工业革命要比她侵略欧洲大陆早了几十年,部分原因是英国的商业霸权和世界市场对英国制造商的开放,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英国煤矿和铁矿储量的充足。

(60) 改革派的绝对专制君主统治时期,一个突出现象就是耶稣会衰落。1759年,耶稣会士被驱逐出葡萄牙;1764年,他们在法国遭到镇压,3年后被驱逐出法国;1767年,他们被驱逐出西班牙;1773年,耶稣会被教皇取缔(1814年重建)。耶稣会衰落的一个原因就是它阻碍了君主专制国家的中央集权政策;它成为了一种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的国中之国。

(61) 大部分税收被分包出去,也就是说,大量资本家与政府签订收税的合同,然后再向国王的臣民收税。这些所谓的包税资本家按照合同的规定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税收收入,超过这部分的税收收入就是他们的利润。

(62) 拉布吕耶尔,《人性与世态》。

(63) 在17世纪英国革命和第18次美国革命的进程中,揭示了历史发展规律的真相。在这两场革命中,激发人们起而反抗的,并非暴政强加在人们身上的实际负担,而是人们的智力的开化。在这种情况下,对他们的权利最轻微的侵犯,都是不可容忍的。

(64) 热爱自由和怀疑一切的哲学思潮源头来自英国。从路易十四去世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英国成了法国文学界和哲学界朝拜的圣地。关于法国人对英国圣祠崇拜的结果,巴克尔曾经写道:“他们在自由之地寻找自由的决心,引起了法国和英国才智之士的交融,从他们的影响来看,这是18世纪历史上最重要的事实。”(《英国文明史》第1卷,第12章)。对法国哲学和科学领域产生深刻影响的英国科学家和文学家中,主要有艾萨克·牛顿(1642—1727),约翰·洛克(1632—1704),沙夫茨伯里伯爵(1671—1713)和博林布鲁克子爵(1678—1751)。伏尔泰的很多作品都是对牛顿的科学思想和洛克的哲学思想的一种普及和推广。

(65) 伏尔泰的一些门徒将他的思想发展成了无神论;但是伏尔泰本人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对无神论的抨击和对基督教的抨击是一视同仁的。

(66) 换句话说,每一个等级代表的多数票决定该等级的意志,而两个等级的多数票则决定着所有代表的意志。

(67) 这一生锈的纪念品今天仍然可以在弗农山庄的展柜中看到。

(68) 过路费和使用费是领主分别对道路、渡口、桥梁和市场,以及对碾米、榨葡萄汁和烤面包等行为拥有的收费的权利。这些税费后来都被无偿废除。其他令人厌恶的封建税费,则被农民缴纳某些固定的费用所代替。

(69) 见第26和第64条。

(70) 国民会议发现将这样庞大数量的房产立即以合理的价格卖掉几乎不可能。随后国民议会以国有化的土地作担保发行纸币,这种纸币被称作“指券”。这种做法几乎无一例外地会造成通货膨胀。法国发行的指券直到贬值到无法流通为止,这一点和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大陆会议发行的大陆纸币的情形几乎如出一辙。

(71) 雅各宾派因其第一次会议在巴黎的一家古老的修道院召开而得名;科德利埃派则因其在一家方济会修道院集会而得名。科德利埃派只建立了一家巴黎俱乐部;而雅各宾派则在法国组建了无数的分支机构。

(72) 这首著名的战斗歌曲由一位年轻的法国工程师鲁热·德·利尔在1792年创作完成。

(73) 瑞士卫队被杀的人数超过700人。他们的忠诚和奉献精神被位于瑞士卢塞恩的欧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纪念像所铭记,那就是“卢塞恩垂死的狮子”。在悬崖的凹处,一只被长矛刺穿的奄奄一息的狮子用爪子护卫着波旁百合花。这个栩栩如生的狮子像由一块天然的岩石雕刻而成。设计师就是丹麦著名的雕刻家托瓦尔森。

(74) 现在得知之前估计的数字都有所夸大。见史蒂芬斯,《法国大革命史》,第2卷,第146页。

(75) 王太子当时不过是一个8岁的孩子,他在1793年1月被欧洲诸强国承认为法国国王。那个时候,他还在坦普尔的监狱中。王太子死于1795年,狱卒的虐待是直接导致或至少加速其死亡的原因。

(76) 这是一项令人赞赏的改革,必须被看作法国大革命的有益成果之一。

(77) 普鲁士、西班牙和其他一些国家与法国签订了《巴塞尔条约》,承认了法兰西共和国(1795)。

(78) 法国神职人员包括新教牧师和犹太教拉比的薪水都由国家财政支付。这一做法一直持续到1905年政教完全分离时《宗教事务协约》被废除才得以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