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第二次三头同盟(前43)

恺撒的朋友和秘书安东尼获得了他的遗嘱和文件,现在,他根据元老院的法令,打着贯彻独裁官遗嘱的旗号,开始其专横篡夺的过程。他的计划得到了恺撒的副官之一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Marcus Aemilius Lepidus)的帮助。很快,他就开始行使一个真正独裁官的所有权力了。西塞罗说:“暴君死了,但是暴政仍然活着。”

至于安东尼的篡夺事业还要持续多久,如果恺撒年轻的甥孙、他在遗嘱中指定为继承人并收为养子的盖乌斯·屋大维(Gaius Octavian)[Octavius]不反对,是很难回答的。内战因此产生。经过几个月的敌对之后(61),刺杀恺撒的凶手在东方实力的增长成了一个共同的担忧,这导致屋大维、安东尼和雷必达决定暂时搁置对抗,联起手来,共同对付他们。会议的结果就是一个同盟的形成——得到了平民大会的认可——即著名的第二次三头同盟(62)(The Second Triumvirate)(前43)。

三头同盟的计划很是臭名昭著。他们决定了一个普遍性地宣布为国家公敌的方案——标志着苏拉权力到来的那种。他们达成一致:每个人都要把曾招致三头同盟中其他人厌恨的自己的朋友交给暗杀者。按照这个秘密协议,屋大维放弃了他的朋友西塞罗——他因反对安东尼的计划而招致他的仇恨——允许将他的名字置于被宣布为国家公敌名单的榜首。

这位演说家的朋友们都敦促他逃离这个国家,他说:“让我死在这个我经常挽救的国家吧!”他的随从们都催促他,他才不情愿地向海边逃去。这时,他的追捕者追上来,在他常坐的轿子里杀死了他。他的头颅被带到了罗马,摆到了演讲台的前面,“那可是他经常向人们做演讲,雄辩地呼吁自由的地方”。据说,安东尼的妻子富尔维娅(Fulvia)用一只金锥子刺穿了他的舌头,为的是报他曾猛烈抨击自己丈夫的仇。受害者的右手——写出雄辩演讲词的那只手——被钉在了演讲台上。

西塞罗只是成百上千的受害者之一。所有苏拉在位时的场景都得到了重演。2000名骑士和200至300名元老遭到杀害。富人的财产被没收,并且进行了公开拍卖。

117.共和国在腓利比的最后一搏(前42);安东尼和屋大维手中的罗马世界

旧共和国的拥趸和三头同盟的敌人同时在东方集合。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是最活跃的灵魂人物。屋大维和安东尼一处置完他们在意大利的敌人,就穿越亚得里亚海进入希腊,驱散共和派在那儿的军事力量。

双方的军队在色雷斯的腓利比(Philippi)相遇(前42)。经过连续两次交战,解放者召集的新兵被击溃,相信共和事业永恒的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失败后自杀。事实上,这是共和派做的最后一次努力,而介于腓利比行动和帝国建立之间的历史却只是记录了三头为了获得最高权力而进行的斗争。经过对各行省的重新划分,雷必达最终被从三头中排挤掉,接着,罗马世界再次像恺撒和庞培时代一样,落入了两个主人的手中——东方的安东尼,西方的屋大维。

118.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

腓利比战役之后,安东尼进入亚洲,为的是解决那里各行省和附庸国的事务。在奇里乞亚的塔苏斯(Tarsus),他遇见了著名的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他完全被迷住了,正如之前伟大的恺撒,被“尼罗河之蛇”的魅力给迷住了一样。他为她的魅力所奴役并为其非凡的智慧所陶醉,在享受着她的伴随之乐时,忘记了所有其他的东西——雄心、荣誉和国家。

119.亚克兴(Actium)海战(前31)

事情不可能按照它们现在的轨道继续了。安东尼为了美貌的克利奥帕特拉,把他忠实的妻子、屋大维的姐姐屋大维娅(Octavia)冷落在一旁。在罗马,人们不无道理地私下议论,安东尼打算使埃及的亚历山大成为罗马世界的首都,并宣称让恺撒与克利奥帕特拉的儿子恺撒里昂(Caesarion)作为帝国的继承人。整个罗马都被搅动起来。显然,一场斗争即将来临,目的就是为了决定应该是西方统治东方,还是东方统治西方。所有人的目光都本能地转向了意大利的守卫者和永恒之城最高统治权的掌控者屋大维。

双方都为不可避免的冲突做了最为充分的准备。屋大维在希腊西海岸亚克兴海角附近遇到了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的联合舰队。在战与不战还没有决定下来的时候,克利奥帕特拉却调转了她的船头,逃跑了。埃及的船只有50艘,也争相逃走。安东尼一觉察到克利奥帕特拉撤退了,便忘记了一切,带着一艘快速战舰追随她而去。赶上逃跑的女王后,这个痴情的男人被接到了她所在的战舰上,成了她不光彩逃跑路上的同伴。

被抛弃的舰队虽然仍在英勇地战斗,但还是被摧毁了,军队向屋大维投降。这个征服者现在是文明世界唯一的主人。共和国的结束和帝国的开始,通常会追溯到这场决定性的战役(前31)上来。然而,一些历史学家却把帝国建立的日期追溯到公元前27年,因为,直到那时,屋大维才被正式授予帝国的权力。

120.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之死;埃及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屋大维追赶安东尼一直到埃及,在那里,安东尼被自己的军队抛弃,再加上奸诈的女王派一位信使告知他她已经死了,安东尼便自杀了。克利奥帕特拉接着便试图运用自己的魅力来制服屋大维,但是失败了,由于意识到他会把她带到罗马,去为他的胜利锦上添花,她也自杀了,时年38岁。随着克利奥帕特拉的死亡,著名的托勒密(Ptolemies)王朝也画上了句号,埃及从此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1)《使徒行传》,第22章,第25至29页。还是在这条法律之下,虽然后来经过了修订(它在公元前449年经过修订和批准,并于公元前300年再次经过修订和批准),保罗在非斯都面前指控,并向恺撒申诉(《使徒行传》,第35章,第11页)。

(2)这种起源不明的大会就是著名的部落大会。

(3)然而,当执政官身为军事首领,并远离罗马时,保民官的权力就影响不了执政官,但是,在所有其他情况下,执政官甚至可以因为不服从命令而被逮捕和监禁。

(4)罗马作家认定,这段时期为关于公有土地处理的争吵的开始时期。这个土地问题在罗马是个永久性问题。我们将把这个话题同伟大的改革家提比里乌斯和盖约·格拉古联系起来。参见第86至88条。

(5)轭门由两根长矛插在地上,然后在离地几英尺的地方放上第三根。作为投降的象征,战俘被迫从轭门下通过。

(6)李维,《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第3章,第44至50页。这则故事可能是虚构的,但是,它至少勾勒了一幅生动而真实的时代图景。

(7)我们的权威人士在此(李维,《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第3章,第55页)没有提及任何条件。然而此时,既然库里亚的批准对给予百人会议上人们的行为的合法性是必要的,部落大会上平民的措施就必须服从于一样的条件就是一个合理的推测。后来,这两种大会均从库里亚的手中解放了出来。参见下面第41条,第2个注释。

(8)他们分别于公元前356年获得了成为独裁者的资格,公元前351年获得了成为监察官的资格,公元前337年获得了成为地方长官的资格。

(9)虽然,随着执政官职位向平民的开放,两个阶级之间斗争的问题实际上解决了,但是,还缺乏某种能够完全表达平民胜利的东西。平民大会仍然受贵族控制的元老院的支配(参见第35条,第1个注释)。通过公元前287年著名的《霍腾西阿法》,平民大会才从这种控制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像百人大会(该机构已经于公元前339年通过所谓的披罗法而摆脱了元老院)一样,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家立法机关,其法令对所有人都具有约束力。这一解放措施可以与1911年英国下议院摆脱上议院的最终控制相媲美。

(10)可重读一下第13条。

(11)赋予卡厄瑞市民的权利以“卡厄瑞法案”而为人所知。

(12)一些学术权威坚称,加贝伊是有史以来最早同罗马具有协约关系的城市,其他学术权威则认为图斯库努姆是最古老的罗马城邦,此地于公元前381年以某种形式受制于罗马。然而,这里提出的孰先孰后问题只具有古文物研究的意义。

(13)西塞罗的出生地。选自《论法律》,第2章,第2、5页;斯特罗恩-戴维森援引自《西塞罗》,第6页。

(14)李维,《自建城以来的罗马史》,第8章,第5页。

(15)即著名的没有选举权的公民,因为他们无法在罗马的大会上进行投票。

(16)弗兰克,《罗马帝国主义》(1914),第40页。

(17)我们这里指的不是罗马实际上并入其范围、占据了半岛大约三分之一的领土和地方,而是被赋予“意大利同盟”这一称呼的那些地方。

(18)罗马人和拉丁人双方都参与了这些早期拉丁殖民地的创建,罗马殖民者放弃了他们的罗马公民身份,仅具有拉丁人身份。

(19)波利比阿(《通史》,第1章,第20页)说,他们最初渡海去西西里时,还没有一艘战舰。他认为,他们用从南意大利的希腊人城市那里借来的船运送军队。

(20)希腊人和伊特鲁里亚人的船只是三层桨的,也就是说,具有三排船桨的战舰;而迦太基人的船只却是五层桨的,或者是拥有五排桨的船只。前者无法对付后者,因为它们在重量和高度上有优势。

(21)公元前241年建立的政府是临时性的;它在公元前227年才稳定下来。

(22)罗马人以一种更为合理的方式,把他们的影响延伸至意大利东海岸的海域。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亚得里亚和伊奥尼亚水域活跃着成群的伊利里亚海盗。这些掠夺者不仅袭扰希腊海岸的城镇,还非常大胆地在意大利海岸繁衍生息。罗马舰队把这些海盗从亚得里亚海驱逐出去,还夺取了他们的几个据点。现在,罗马成了亚得里亚海岸希腊城市的保护者。这对她而言,就是迈向在希腊和整个东方建立绝对霸权的第一步。

(23)公元前218年的提契诺和特拉比亚战役,公元前217年的特拉西梅努斯湖战役。

(24)波利比阿(《通史》,第3章,第117页)认为,被杀死的人有7万,被俘的有1万;李维(《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第22章,第49页)提出,被杀的人有4.27万人。

(25)据说(李维,《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第23章,第18页),汉尼拔的士兵在整个冬季里,都沉溺在 各种宴饮和放纵之中,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受奢侈享乐之人首府的影响,均受到致命的削弱;这就是短语“卡普亚式安逸”的由来,它的意思是,损害一个人身体和道德力量的好逸恶劳及自我放纵。

(26)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的某个时候,罗马人使自己相信,汉尼拔正在让迦太基准备另一场战争,因此要求迦太基人把他交出来。他逃往叙利亚,之后又逃往小亚细亚。为了躲避被捕,他服毒自杀了(前183)。

(27)参见《东方国家和希腊》(修订本第2版),第26章。

(28)第一次马其顿战争(前215—前206)发生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是那场战争的一段插曲。

(29)米特拉达梯大帝尚未出来同罗马争夺东方的主权(第95条)。

(30)在后面的时期,顶着亚加亚这个名字的希腊被降至一个行省的地位,被并入了马其顿。

(31)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埃米利安努斯,汉尼拔的征服者、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收养的孙子。他征服迦太基后,就以小阿非利加努斯著称。

(32)对罗马要人来说,他们的随从中有一位希腊哲学家或者学者是非常普遍的。

(33)《伊利亚特》,第6章,第448节。

(34)之前的几年,迦太基被摧毁后,成千上万的俘虏连同他们的奴隶被卖给了西西里岛的奴隶贩子,随后他们被转移到西西里岛上去。

(35)公元前102年,岛上发生了另一次奴隶起义,耗时3年才镇压下去。

(36)保民官委员会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权否决任何或者所有他同事提出的法案,正如一个执政官能够阻止他同事的法案一样。

(37)通过另一项法律,盖约同骑士、富有商人和银行家成了朋友,而这些人与元老院的元老之间存在着很多敌意。该项法律则把对被指控犯罪的行省行政官的审判从元老院转移至这个敌对骑士阶层手里。因此,盖约赢得了这个强大阶层的支持。

(38)根据公元前180年通过的一项法律,任何公民不经过10年的间隔期,不得连任任何行政官职务。

(39)公元前102年,阿克韦-塞克斯提亚战役。

(40)应该谨慎指出的是,反对承认陌生人获得城市的权利不再基于宗教原因,正如在罗马贵族时代一样(第44条)。现在的反对只是源于罗马政府内特权阶层想保留其垄断权利的私欲。

(41)意大利人在贵族那里找到了一位开明而又慷慨的拥护者,他叫马库斯·李维乌斯·杜路苏斯;但是,由于支持他们的事业,杜路苏斯在罗马树敌,并被暗杀了。

(42)战争结束后,那些到现在为拉丁城镇享有的权利被授予了所有位于波河和阿尔卑斯山之间的城市。

(43)公元前7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当时的公民人数是90万,远远多于战争前39.4336万人。

(44)在这一阶段,存在着好几个惊喜:公元前96年,昔兰尼被他的最后一任统治者赠给了罗马共和国;公元前75年,俾斯尼亚的最后一位国王也将他的王国赠给了罗马。

(45)掠夺在很大程度上同税费和公共租金的征收有关。当地人支付了所耕种土地1/10的收成,以及使用公共牧场的租金。同时,还存在着进口方面的海关税。盖约·格拉古时制定的一项法律规定,这些租金或者税费的征收被出租了,监察官每5年都会就这些特权进行拍卖。

(46)该措施是《苏尔比基法律》(前88)的一个条款,这么称呼源于它们的提案人、保民官苏尔比基乌斯,他因害怕苏拉的诡计,进而同马略达成了谅解。

(47)这就是著名的第一次米特拉达梯战争(前88—前84)。

(48)对于马略的流浪生涯,参见普鲁塔克《盖乌斯·马略》,第35至41章。

(49)尤其是在首都科林尼门前的一场可怕战斗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50)镇压角斗士起义主要是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的功劳(参见第107条)。

(51)即所谓的第三次米特拉达梯战争(前74—前64)。而此前的第二次米特拉达梯战争(前83—前82)只是第一次战争结束后的一次短暂冲突而已(第97条,第1个注释)。第三次战争的统帅过去是卢基乌斯·李锡尼·卢库卢斯。

(52)然而,一些权威人士却称他是被自己儿子谋杀的。

(53)价值2500万美元。

(54)大约900万美元。

(55)严格说来,这一称号不太确切,因为“三头同盟”是指由三位正式的裁判官所组成的委员会。因此,这一称号仅限于第107条使用,指的是上面所提及的这个团体,还有通常所说的“第二次三头同盟”。这一团体是由公民投票后建立起来的,三位执政者将享有5年的独裁权。

(56)普鲁塔克,《恺撒》,第1页。

(57)监察官加图的孙子(第77条)。

(58)庞培之子——格涅乌斯和赛克斯图斯——在西班牙领导了一场叛乱。恺撒于公元前45年在蒙达的一场决定性战役中粉碎了这次叛乱。

(59)恺撒所有法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就是著名的《罗马的第一部规划法》(前45),其目的就是将秩序和统一纳入市政系统,在意大利的城市中开发一种更加富有活力的市民生活。以此组建起来的所有市政府,无论是位于意大利的还是各个行省的,都要符合包含在这项重要宪法措施中的原则。

(60)这种历法以旧有的埃及历法为基础,在欧洲得到了普遍使用,直到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对其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历法就是著名的格里高利历。除了希腊教会(俄罗斯等)这些继续使用罗马儒略历的国家外,新历法在所有的基督教国家都得到了采用。

(61)“穆蒂纳战役”,之所以用这个名字,是因为战斗发生在北意大利的穆蒂纳(即现在的摩德纳)附近。

(62)参见前面第107条,第2个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