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我知道,你们一个爱着一个
一
清晨,当谷瓜寨还在沉睡,十二岁的苗族姑娘杨杰已经醒来。
喂猪,烧水,做早饭,给妹妹穿衣,梳头,叠被子—这就是她的日常。
十二岁的孩子,每样活都干得成熟老练,照顾起九岁的妹妹也有模有样,一碗清水面条已是最寻常的幸福。
“姐姐梳得好看。”妹妹有点害羞地说。
山里孩子有个神奇的能力,他们上学从来不会迟到,早晨升旗,杨杰上台讲话,那是她写给父母的一封信。
“爸爸妈妈,您好,自从我上学开始,我一直都是跟爷爷奶奶和老祖在家,我上了学以后,你们每年都去打工,就把我留在家里,我想过,你们为什么要把我留在家里,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你们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我一直想着这个问题。”
台下,有的孩子开始揉眼睛,可杨杰却没有哭,在说完“祝身体健康”后,她居然还露出一个腼腆的笑脸,弯腰鞠了一躬。
班上唯一的老师去县里学习,身为学习委员的杨杰,当仁不让地担起了责任。这堂数学课由她上课,顽皮的男孩王正胸一直在捣蛋,她不得不几番中断课堂斥责对方,几次三番后,我们都以为她会生气,可她只是将王正胸留堂,非但没有责怪,还耐心地给他补习。
“我觉得杨杰很诚实。”
“杨杰很勇敢,也很坚强。”
同学们都喜欢她。
年幼的弟弟妹妹都被她稚嫩的双手所呵护,90岁的老祖提起心爱的孙女,也颤颤巍巍地说:“我家小姑娘什么都会做。”
父母为了节省路费,一年也舍不得回来一次,杨杰每到周末就要上山砍柴,准备下星期的柴。“爷爷奶奶和老祖他们都老了,爬不上山,所以,由我来。”
二
当刘珈辰一个月开销上万的时候,杨杰正为凑出家里一年一百二十块钱的水费犯愁。
一家老小的吃喝都握在杨杰手上,她咬了咬牙,从鸡棚里捉了三只鸡,乡里每周一次的市集上,她得把鸡卖个好价钱,才交得起家里的水费。
从家里到集市两块钱的中巴车,她从来不坐。“我不想浪费钱,自己走着走着也能走到了吧。”她笑着说。
这一走,就是三个小时。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三只鸡总算都卖出去了,杨杰不忘进行日常采购,柴米油盐酱醋茶,熟练地比价挑货,就连一袋盐在她眼里也要精打细算,精打细算的品质在这个小当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以为只能卖十五块一斤的鸡最后卖到了十六块,光是这件小事已让她雀跃不已。“多赚了一块钱呢!”她眉飞色舞地说,“特别地开心!”就连回家的脚步也变得轻快。
她给即将到来的刘珈辰留了一封信,叮嘱她照顾好弟妹和老祖,信上压着七块五,是下一周的生活费。
十二月的河水冰凉刺骨,可杨杰早就习惯了,她就那样光着脚站在河滩边,熟练地洗着衣服,连眉头都没皱一下。洗好家里人一星期的衣服,就连饲养的小猪都没忘记,等这些还没满月的小猪长大了,爸爸妈妈就该回家了。
她还特地用山上砍下的树枝做了个扫把,打算送给城里的爸爸妈妈做礼物。
“我们是农村人,买不起很贵的东西,我就想亲自做一件东西,也算代表了我自己的心意吧。”杨杰说。
终于,告别的时刻就要到了,临行前,村民们都来给杨杰送行,村长送了她一套她一直渴望却从未拥有过的苗族服装,杨杰当场就穿戴起来,怕碰坏了,又小心地收好。
离别总是令人伤感,老祖不停地往她兜里塞东西,杨杰还是忍不住哭了,老祖摸着她的头发:“别哭了,哭了就太难看了。”
所有人都在挥手,这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女孩,即将去一个真正的远方。
三
杨杰收到的第一份礼物是一只巨大的流氓兔玩偶。
刘爸刘妈特别热情,一路对她嘘寒问暖,在车上,她第一次吃到蛋挞这种食物,因为紧张,只能不停地微笑。
“我想她应该比这高,我没想到她这么小,”刘妈说,“我有点心疼她。”
而杨杰呢?她做了件让所有人都意外的事—这个早已习惯照顾别人的孩子,把临行前村长送她的,她无比喜欢、期待许久的苗服,珍重地送给了刘妈。
刘爸则对杨杰的坎坷童年充满了感慨:“在我的想象中,孩子不该有这样的童年,当你摸到她手的时候,所有的疑问号,都变成了惊叹号。”
乖巧漂亮的杨杰满足了刘妈十几年来对女儿的全部期待,她迫不及待地带杨杰去买衣服,给她编小辫,想要把她打扮成一个公主。
可是穿上新衣的杨杰并不开心,她小声地问:“妈妈,这衣服贵吗?”
没人想到最后她会偷偷来把衣服退掉,软磨硬泡,眼泪都要出来了,终于打动了店长同意退款。拿着钱,杨杰不好意思地说:“妈妈给我买衣服,我不要他们是不允许的,我想把钱攒起来,等走的时候把钱还给他们。”
杨杰被带去了钢铁厂,参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去了雷锋纪念馆,面对这个心目中的英雄,她很慎重地敬了一个礼。
晚饭后是孩子们的表演时间,杨杰推托不过,站起来唱了个《我家在中国》,没想到,在她的歌声中,刘妈妈突然哭了起来。
都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可刘珈辰的叛逆却像压在妈妈身上的一块大石头,而现在,一个远方突然出现的新女儿,却完成了她作为母亲的心愿。
一份渴望已久的母女亲情却要跨越千里才能实现,这心中的酸楚,又怎能不让刘妈妈在这一刻痛心不已。
四
学校生活让杨杰充满期待。
数学课她游刃有余,连课代表都甘拜下风,可英语课却让她束手无策,她从没学过这种古怪的语言,像个误入奇境的普通人,手足无措,完全听不懂旁人在说什么。
杨杰感到挫败,可这还没完,语文课要背诵的课文也是她没学过的,同学们帮她想办法,却被一致留堂,杨杰从未想到,自己背不出课文,竟然还会连累全组人受罚。
这是她第一次被老师留校。
“你不要罚王婉婷,直接罚我就可以了,我不愿意你罚她,我宁愿自己写十遍,也不愿意她跟我一起写。”这个坚强的女孩声音里第一次出现哽咽,“我跟她坐在一起,我什么都不会,我害怕我会连累她。”
杨杰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临走前她悄悄打扫了教室。“我不会英语,可是干活我会啊!”
努力没有白费,第二天背出课文的杨杰得到了表扬,她也很快和同学们打成一片。
适逢圣诞节,班里依照惯例,要挑选几个同学为圣诞班会布置教室,杨杰被任命为组长,最初的惊讶过后,她跃跃欲试。
采购对杨杰来说并不陌生,熟练地讨价还价,付钱时却遇到突发状况—口袋里的钱不翼而飞了。
杨杰从来没有这么慌张过,丢的还不是小数目,两百元对她来说是笔巨款,几个人分头在商场来回找了几遍,却一无所获,手心都要被冷汗浸湿了。
“问题是这不是咱们的钱,
是同学们的,要怎么办啊?”
丢了班费,其他人不得不提前回学校,最后抱着圣诞树的杨杰却姗姗来迟,当她向老师讲明原因时,泪水还是忍不住盈满了眼眶:“老师对不起,买圣诞老人服装的时候,我拿钱时发现钱不在了。”
“别哭孩子,”老师问,“那这个圣诞树呢?”
“这个是我拿自己的钱买的。”
那原本是她退了衣服后打算还给刘妈妈的钱,如今却被她用来垫付丢失的班费,独自当家的经历,让这个孩子格外体谅父母的付出,也给了她特别的担当。
为了全班的圣诞节,她愿意站出来承担这份责任。
小伙伴们纷纷站起来帮杨杰分担,最后杨杰躬身说对不起,钱虽然丢了,但这个小小的意外,却换回了再多钱也买不到的友谊。
五
第一次布置教室,第一次过圣诞节,变形生活给了杨杰太多的第一次。
可她万万没想到,老师和同学们会联手为她准备如此大的惊喜,当杨杰推开门的那一刻,她惊呆了,布置好的教室美轮美奂,每个人都站起来喊:“杨杰节日快乐!”
这一天收获的温暖和欢乐实在太多太多,同学们准备的表演让杨杰大开眼界,甚至有圣诞老人背着礼物从天而降,送给杨杰一套更精美的苗服,当圣诞老人取下白胡子,露出刘爸那张熟悉的脸时,杨杰喊着“爸爸”扑进了他怀里。
终于轮到杨杰表演了,她换上了那身苗服,轻声唱起了《我家在中国》,婉转又清澈的嗓音回荡在整个教室,这大概是她在学校里最快乐的一天了。
而今天不但是圣诞,还是同桌王婉婷的生日,杨杰第一次做生日蛋糕,第一次参加生日派对,第一次看3D电影,中途,她有好几次好奇地伸出手去,想要触摸那仿佛近在咫尺的精灵。
可是当杨杰问起这一次生日派对的花销时,却没有了羡慕和兴奋。
“八千……”她像个成人一样深深叹了口气,欲言又止,“为什么要花那么多呢?其实只是来了这么几个人,用不着买那么多蛋糕的。”
杨杰以前没有和爸爸妈妈照过相,这一次,刘爸刘妈满足了她的心愿。“我以后回去,不会忘记妈妈的样子,如果什么时候我忘记了,就拿出照片来看看妈妈是什么样的。”
第一次和家人的合影,成了杨杰手中的宝贝,可这张照片,却让一旁的刘爸沉默了。
“突然想到,我都没有这样陪过自己的亲生女儿。”刘爸说,“脑袋伸进去照相的时候,脸是乐的,可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六
在这个家的最后一天,杨杰起了个大早,她叠好被子,洗好衣服,擦桌子拖地忙个不停。
“我就要走了,得把东西洗干净了再走。”
她再次留了封信:“刘姐姐和妈妈,你们好,这本本子是我送给你们的,其实我知道你们关系不是很好,我希望你们要互相沟通,你们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这里,给双方互看,我知道你们是一个爱着一个的,而你们却把这个爱藏在心里,用生气的表情去面对,我希望你们能把这个爱展现出来,开开心心地一起生活。”
她希望这个心事本能成为留给刘妈最好的礼物。
杨杰难得露出小女孩的娇态,搂着兔子玩偶舍不得放手。“我太喜欢妈妈了,非常非常喜欢。”她亲了兔子一口,“这个是妈妈买的,妈妈送给我的礼物。”
“还想再看一次爸爸的车呢。”
“还想再看一次爸爸和妈妈。”
杨杰在鞍山要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去给祖奶奶买蛋糕。
她要让九十岁的老祖也能因为自己的这趟远行,过上第一个生日。
为了节省车费,她依然走路,可是兜里却只有祖奶奶临行前塞给她的十元钱,十元钱能干什么呢?或许这在山村是半个月的生活费,可在城市,连半块蛋糕都买不起。
犹如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杨杰呆呆地凝视橱窗里的蛋糕,它看起来是那么美味,她说出请求:“能不能给我做个小一点的?我只有十元钱,我想让祖奶奶吃到蛋糕……”
店主想了想:“要不这样,等到下班的时候,我卖给你个便宜的好不好?”
杨杰用力点头。
从下午三点到晚上八点,整整五个小时的等待终于打动了店长,“这个蛋糕,阿姨就送给你了。” 她端着蛋糕递给杨杰,“你都等了这么长时间,好几个小时了,阿姨就不要你钱了,回家送给你祖奶奶尝尝吧。”
“谢谢阿姨。”
这大概是她此刻能说出的,最完整的句子吧。
七
走在夜幕低垂的大街上,杨杰脸上挂着泪,可这泪水,与几天前又不一样。
那时她忽然想家了。
“爸妈为了挣钱,离开家,出远门,他们是去赚钱来养我们整个家庭,其实钱是很重要,但是……”她吸了吸鼻子,“钱可能没一个人重要。”
“我想,只要爸爸妈妈回来,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作者感想:
变形前的刘珈辰真是让人恨得牙齿痒痒,她就像个刺猬一样,把全身的刺都竖起来与全世界为敌,可是当圣诞夜,她流着泪说出“第一次觉得是想家,不是想钱了”的时候,我决定原谅她,其实,她也只是个十五岁孩子而已。
而杨杰呢?她懂事得让人心疼,就连卖鸡多赚了一块钱这件小事,都能让她开心得几乎要飞起来,在蛋糕店长达五个小时的等待也令人动容,其实她一直在竭尽所能地守护这个家,静静地等待父母归来。
专家点评:女孩富养错了吗?
特邀专家:柏燕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放飞的青春”青少年心智成长训练营创始人)
这一期的《变形计》,我曾经特意与亲子训练营的家长们分享,因为它涉及到一个很流行的社会话题:女孩要富养。
片中的刘珈辰,就是一个典型的被“富养”起来的女孩子。父亲对她百依百顺,简直被当成提款机:想穿限量版的鞋,想要名牌,想吃豪华大餐,这些要求父亲无一不满足。
父亲对节目组说:“我觉得女孩要富养。”但是你看看,节目一开始刘珈辰飞扬跋扈的模样,和我们想象中被“富养”起来的女孩那种优雅、高贵的模样,哪有一点搭边呢?
那么,“女孩要富养”这种说法是错了吗?
话说得没错。但是刘珈辰的爸爸理解错了“富养”的含义。
女孩富养应该是精神上和品味上的富,而不是金钱上的富。对于女孩子,富养更多的是要打开她的眼界,比如带她去听音乐会,去看歌剧,去旅行,去见到形形色色的世界,让她知道什么叫作女人的美。而不是一味地给钱,孩子拿到钱能做什么?当她还没有驾驭财富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的时候,很容易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过度的金钱上的富只会让孩子变得没有责任、没有边界、丧失自我情绪欲望管理的能力。
当一个孩子在物质上能被无限制满足,精神上却被严格要求自律的时候,孩子无疑是被要求去做她做不到的事情。她还没有建立自我管理的能力,却被家长一味指责,孩子就会觉得很委屈:不是我让你一个月给我
两万块钱的,是你从一开始两千五千八千一万两万把我胃口养大的,是你们让我变成了一个没有自我欲望管理能力、没有金钱边界意识的人,现在又来指责我。
用一句大白话说,家长自己惯坏了孩子,却让孩子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变好”,这无疑是很可笑的。
在片中我们看到的刘珈辰,除了种种叛逆的表现,外表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她不太像个女孩子。
我们经常开玩笑把一些外在或内心比较粗疏或者强势的女孩叫作“女汉子”,看来刘珈辰也很有成为“汉子”的潜质。
当人们说起“女汉子”这个词的时候也许觉得只是一种调侃,但对我来说,我看到的是,现在的确有太多女孩,对自己是个“女孩”的身份其实缺少认同。
比如说我们会看到,韩国、日本的女孩子,很年轻的时候就会懂得化妆、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有专门的成人礼,在走出社会的时候,就呈现出得体、自信的形象。
可我们中国的女孩子很多就把青春裹在了肥大、不合身的校服里。
除了“美育”做得不够之外,我还想指出一个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那就是妈妈在一个家庭中的角色,会直接影响到女儿的性别意识。
如果妈妈在家庭中是一个有爱的、有力量的人物,那么女儿相对来说就会比较自信;如果妈妈在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只是唯唯诺诺,毫无主见,又卑微又没自我,或者人到中年不修边幅,完全成为一个“管家婆”,就会让女儿产生对母亲、对女性角色的不认同。
认为“这个家所有的一切都是爸爸给的”,而和管教自己的母亲产生对抗—如果女孩落入了这样一个心理模式,那无论怎么“富养”,她可能都无法成为一个理想的女性。
面对这样被“富养”歪了的女孩,我们要怎样做呢?
首先,要从家庭关系入手,整合好父母间的情感关系,营造家庭温暖的感觉;要树立一个榜样性的人物,要通过母亲来传递正向的女性价值观。
同时,要给孩子设定规矩,零花钱要符合大众层面的标准,给她制定相应的计划,进而培养她自我控制的能力。
然后,要对孩子进行美的教育。什么叫作美的教育?不是说描眉画眼的那种美,而是生活的美、正态的美、高雅的美。奥黛丽??赫本在二战时期一度穷得只能吃郁金香的球茎,但即使这样也会拼命攒钱去上芭蕾课;所以绝不是你给孩子买了一件赫本的衣服,她就能拥有赫本的那种美。要引导孩子认识各种各样不同的女性的美,温婉的、坚强的、勇敢的、善良的,让她自己去寻找这些美当中与自己契合的东西。
其实这一集里有一幕我特别感动:刘珈辰在苗寨的时候,变形家庭的爸爸为她准备了一条珍贵的苗家女孩的裙子,一定要让她穿上。
这就是一种美的传承,也是真正的“女孩富养”。
编导手记:感谢我们到达了远方
周敏宜??《变形计》编导
2013年跨向2014年的那一刻,我躺在万能的制片进哥在杨杰家阁楼临时搭出来的地铺上,旁边是玉米堆,寨子里只有牛、猪、狗和风还在狂欢。在来到这个山村家庭的第一天,刘珈辰放出话,一定会在这一天逃回东北,绝不跨年;而这一刻,她却在我楼下安然酣睡,就像这个家的成员。这就是《远方??远方》的故事。
“姐,你能跟我说句实话吗?我妈是不是把我给卖了?”
在见到刘珈辰之前,先接到的是她的电话。妈妈给她报名后,她打来一个电话,留下一封信,就离家出走了。一个妈妈口中的边缘少女,竟然会单纯地认为我们要卖掉她的肾,这成了我们到东北寻找她的动因。而在见到她之后,最吸引我的,不是她每个月最少花四万元;不是她打过多少能全身而退的架;不是她控多少奢侈品有多少双鞋,而是这些背后的昔日光环—读书拿年级前十,不读书拿全国冠军—这些让她成了第七季唯一的城市女主人公。对于即将去的远方,她只有一句话“我不信还有那么穷的地方”。
“姐姐,如果我不在家,那我们家就没人干活儿了。”
第一次见到杨杰,是在文山跑了不下十所学校之后,这个女孩儿照亮了整间没有电灯的教室。跟她回到那个只留下了老人和孩子的家,看到的不是漏风的土房,不是作为唯一的电器存在的那只瓦数不够的电灯,而是这个11岁半的女孩身上的担当—上有老祖下有弟妹,还要拿着30元让全家过一个月—是时候让她卸掉重担,在有父母照顾的城市真正做回一个小孩。可出发前,我们第一次遭遇了来自农村的阻拦。村长不放心在杨杰爸妈不在的情况下让孩子去那么远的地方。这一刻,我们更加相信,这个被大山隔绝的留守村寨,这种风雨相扶的质朴,正是能擦亮蒙尘心灵的力量。
从东北到西南,一场穿越对角线的《变形计》史上最远互换,有了这个名字。3714公里,是远方到远方的距离;39970元,是她与她之间,需要用心去穿越的距离。
这场穿越远方的拍摄,和我自己以往经历的都不同。不光因为这是第七季里唯一的女生互换,更因为这一次,我们希望她能更纯粹,更简单,不华丽,不浮夸。当陪着杨爸杨妈一夜又一夜坐在家里的火堆旁聊他们留下孩子的无奈;当走进李芬的生活,听了更多留守孩子的故事;当看到那些没有父母照顾,光脚还说不冷的孩子根本不会戴围巾帽子手套,我们打心眼儿里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触摸到“生活”—她比任何的剧情、设计、创作都更有力量。成长的改变不是突然的顿悟,她是许许多多的生活细节,是不关机贴身跟拍到的每一次意外,是摄像头捕捉到的每一点秘密。真实的生活让我们相信,越是质朴的回归,平凡中蕴涵的力量越能够击穿每一个久违那份善良的灵魂。
然而,《变形计》从来就是个“露馅”的节目,它的苛刻在于,好是正常的,而不好则是显而易见的。它从不会因为技术与态度的努力,就原谅呈现上的缺陷。哪怕被云南五十年不遇的大雪困在没电没信号的山里;哪怕在零下二十度的鞍山,机器比人更难以坚持;哪怕后期编辑几天几夜不睡觉只为在上百小时的素材里找到一个更好的镜头,依然无法弥补许多镜头之外的遗憾。
杨杰和刘珈辰是幸运的。她们的成长被记录,她们的生活轨迹被改变,她们让我们重温了成长,找到了影子,获得了力量。所以当刘珈辰发来补习的照片,发来问作业题的信息,发来她用从云南带回的辣椒面给妈妈做的早饭,反而是收到信息的我们更像重新经历了一次“成长”。而当知道杨杰爸爸年后不再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的时候,我们更高兴的是杨杰的“成长”能慢一点,更慢一点。
我们和这两个女孩的故事在一起。她们如同我们年少的过去,如同我们曾经历过的和身边正经历着的成长阵痛。但《远方??远方》不是用来教学的课本,不是用来阐述人生哲理的教条。它正常中渗透异样,哪怕在阴冷处也能感受到阳光。
青春最可贵的三个字是“来得及”,来得及经历更多的可能性。相比这两个女孩,我们是更幸运的。因为有《变形计》,我们总是在经历青春,经历可能,经历改变,总有新的故事在远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