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144节 悲壮历程(1 / 1)

古城秀月 润叶 1056 字 4个月前

同时与刘光武同出院的还有曾在红六军团十八师任过政委,因手臂负伤住院的晏福生,也被安排到教导团工作。

同时与刘光武同出院的还有曾在红六军团十八师任过政委,因手臂负伤住院的晏福生,也被安排到教导团工作。

出院后,由于刘光武在长征前在湘赣苏区曾任过乡苏维埃主席和游击队政委,在甘孜与四方面军会师前,在十八师破坏科工作,有一定的地方工作经验。所以部队领导把刘光武安排到西路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政权科任副科长。

刘光武和战友黄绍云与工作队一起深入永、凉城乡各地,配合驻地红军,进一步宣传鼓动群众,筹建各级苏维埃政权及抗日群众团体组织。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日成立的山丹县苏维埃县政府,是张掖地区建立最早的苏维埃政权机构。

当时成立山丹县苏维埃政府有四项主要任务,一是组织、动员群众从物资上支援西路军,二是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三是协助建立根据地,四是协助红军维持地方秩序。当地的苏维埃政权帮助西路军做了许多事情。

马家军对山丹城进行四面的包围和进攻,西路军在山丹城是无日不战,刘光武和战友们又参加了山丹县苏锥埃政权保卫战。

但是,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随着西路军的撤离,永、凉地区创建苏维埃政权的工作就此终止了,马家军开始反攻倒算。

后来刘光武所在的地方工作部撤到倪家营,又进行新的一轮。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西路军撤离山丹、永昌地区继续西进。以五军开头,九军和指挥部机关居中,三十军殿后,向高台,临泽开进。十二月三十日总部直属各部及总后勤部隶属的兵工厂和妇女团一部进驻临泽县城(今蓼泉乡)。

临泽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南临终年积雪,海拔四、五千米高的祁连山,北靠古长

城外广袤的沙漠旷野,东临甘州(今张掖),西接高台。

这里是河西走廊的腹心地带,宽不过百里,地形狭窄,人烟稀少,出产贫瘠。历史上这里缺少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新的思想启蒙,没有党的基层组织,也缺乏党的群众工作基础。

这里的老百姓长期在封建军阀的统治下,深受兵祸和民族剥削和压迫之苦。要在这样的自然地理、经济和政治环境下建立根据地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刘光武他们地方工作部到了临泽(今蓼泉乡),就发动群众,宣传群众,开展建立苏维埃政权工作。

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了几个县、村级苏维埃政权。还发动群众为西路军筹集粮食、御寒衣服和药品等,动员青年人参加红军,从人力物力上支援红军,为西路军总部及后续部队继续西进做准备。

这些工作都极大地支援了西路军的军事斗争。但是,没枪杆子保卫的政权是不长久的。

这些新生的政权,最终因西路军的离去与失败而结束。这充分证明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真理的普遍性。当临泽红色苏维埃政权成立不久,马家军调动许多人马围攻临泽。

面对马家军五个团的包围和进攻,西路军总部的各部门和直属队甚至连后勤的勤杂人员和妇女们都参加了保卫临泽新生政权的战斗,在临泽坚守了二十多天后,加之传来高台五军失败的消息,我们不得不突围,从临泽撤到倪家营子与总部和三十军会合。

倪家营子位于临泽县东南,距甘州(今张掖市)约三十公里。分上、下营子,是个人口集中、粮米较丰的大自然村。

倪家营子共有四十余个大小村庄组成(当地习惯把人家多的十几户以上称为村,人家较少的几户称为庄),南北长近十公里,东西宽约二公里,坐落在祁连山脚下的戈壁滩上。

每一个村庄都是

一座堡垒,四周用厚厚的黄土砌成三、四米高的围墙,方方正正相当坚固,以防御土匪、盗贼、野兽的袭击。

有的大户人家的围墙修建更坚固、更高,站在围墙上能看出好几里路。倪家营子南面高,北面低,所以人们习惯把南半部称为上营子,北半部称为下营子。当时,由三十军防守上营子西南面三个村子,九军扼守下营子东北方向,两军前沿阵地相连接,成纵深配置,构成一个椭园形防御体糸。

总部直属队和五军剩下小部人员驻守下营子中心几个坚固的村庄内,西路军总指挥部设在下营子中心地带廖家村。

西路军计划在倪家营坚守一段时间消耗马家军的有生力量后,待机反攻,乘胜西进或东出。

高台失守后,由于中央对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的步署方针左右摇摆不定,让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徘徊不定,三进三出倪家营,最后带着大批妇女、儿童和伤病员等非战斗人员兵困倪家营子。

马步芳集结了五个骑兵旅、三个步兵旅、一个手枪团、一个宪兵团和大批民团共七万人马围攻倪家营子。

刘光武他们在倪家营子坚守时,正是寒冬季节,夜晚溫度要到零下二三十度,許多战士依然身着单衣单裤穿着草鞋,手脚都冻僵了,弹药不足,粮食不足,药品更是奇缺。

馬家军夜以继日的猛烈进攻,騎兵快速的突击,用数倍于西路軍的兵力把我们牢牢的围困在村庄中,所有的后勤人员和能动的伤病员都参加战斗,在激战中多次与敌人拚刺刀。我们只能苦苦的支撐……。

西路军在饥寒交迫中与敌人在倪家营子血战一个多月,击退敌人数十次进攻,打死打伤敌人近万人,但我军也伤亡惨重,弹药、人员有耗无增,大量的伤病员无医药治疗,部队无粮食给养,连水都喝不上。真到了弹尽粮绝、精疲力竭的地步,巳到非突围不可的时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