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123节 三边战局(1 / 1)

古城秀月 润叶 1069 字 4个月前

狄天仁也赶来了,看着梁家安葬了女儿,心里别说多难过了。

此时的梁家长门家,又是阴云密布,沮丧无比。

梁玉静十八岁成了小寡妇,而梁玉海还不到二十岁,又成了年轻的鳏夫……

一双孙儿孙女如此这样地不幸,怎么能不让梁润昌沮丧无比呢?

已经年迈,且十分瘦弱的大奶奶,坐在自己的炕上,一边念着佛珠,一边哭……哭啊,哭啊!

四大奶奶陪着她哭。

梁清保安慰她们,自己和哥哥梁通保一起,要去看着安葬狄凤仙。

吹鼓手送着狄凤仙的灵柩离开了梁家,远去了。

送到那个梁家的祖坟地里,不远处还有一个烽火台,据说是古代汉朝时期的建筑,而今天,那个孤零零的狄凤仙就被安葬在了哪里了。

……因为是年轻人,没有墓碑,只有三块石头,搭成了一个供饭桌。

因为是婆婆,李秀月她不能去送儿媳,但是她的悲伤绝对不亚于狄张氏——自打狄凤仙过门,李秀月就这一个儿媳妇,做婆婆的,从来就是把她当自家女儿的,可是这样的事情,谁也没有办法啊!

就在李秀月坐在大坡的边上,哭狄凤仙的时候,她的耳边忽然听到了几个人议论:“前天在北边打了一仗,她那儿的,也没了!可怜啊,儿子儿媳都没有了……”

“真的?”

“天呀!梁玉海可是他们家的独苗啊!”

“可是这事情,就是的。我也听人家说了!”

……

这话一句不拉地,被李秀月听到了。

她一下子就激灵起来,连忙站了起来,小脚噔噔地就跑到当时的龙泉县委书记白书记那里去了。

她之所以着急,就是她早就知道那边正在打仗!

当时的边区正处于蒋介石组织的第二次反共**:第一次,那会儿,也就是1938年10月武汉失

守以后,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进入了相持阶段。

国民党反动派乘机将其政策的重点由消极抗日逐渐转向积极反共反人民上来。

1939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公然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

同年2月,蒋介石又秘密颁布了《共党问题处置办法》、《沦陷区防范共党活动办法》等反动文件。从此,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反人民活动更为猖獗。同年底,蒋介石、阎锡山在晋西北集中六个军的兵力向我党领导的新军(抗日决死队)发动进攻,制造了“十二月事变”,掀起了第一次反共**。其实就是龙泉专署何专员为代表的的那次的挑衅。

……

第一次反共**被打退后,国民党顽固派进一步加强了对我边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企图困死、饿死陕甘宁边区的军民。同时,就在1941年1月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民党反动派就此掀起了全国范围的第二次反共**。

而且,早在1940年3月,蒋介石向边区周围各战区的长官和驻军首脑下达了严密封锁边区的命令。

各地强拉民夫构筑了五道封锁线,计北线两道,南线三道,西起宁夏,南沿泾水,东迄黄河,绵垣数省。

在这几道封锁线中,靠近边区周围的封锁线特别严密,不仅含野战工事、永备工事,而且每隔一定距离,依靠地形筑有碉堡。

国民党对南线的封锁尤为重视,除严密的工事外,还部署了重兵,重要地段上总是由胡宗南的正规军把守。

这样,在一段时间内,边区周围处于对峙胶着状态。

这次反共**的重心是在皖南,但包围陕甘宁边区的国民党军队也同样蠢蠢欲动,遥相呼应。在这次反共**前后,国民党又进一步加强了对边区的军事包围。其总兵力已达40万之众,而且都作好了进攻边区的军事准备。

国民党顽固派阴谋第一步夺取我关中分区这个“宝葫芦”,第二步向北进攻,直取延安,同时夺取我三边和陇东地区。所以他们首先在我关中分区的职田镇、马家堡、井村、马栏等地;尔后在三边分区的张家畔、龙泉分区的吉镇,陇东分区的宁望堡等地挑起了摩擦战斗,又侵占了我边区一部分地盘。

……这里的三边,正是我们文中说的,那位梁玉海他们部队驻守的地方。

而这三边分区不仅仅是延安的北大门,而且又是边区的生产基地。分区内的盐池县有着丰富的食盐资源,定边和盐池一带还盛产甘草,名扬海内外,素有“天下甘草数定盐”之称。这些,都是陕甘宁的一大经济收入,怎么能让顽固派夺走呢?但是,国民党的挑衅,一次次地不断。

记得那个有名的《三十里铺》的陕北民歌吗?那里面的三哥哥当兵去的地方就是定边县,其实就是三边!那会儿因为局势紧张,所以八路军征兵,调兵,给哪里增兵,为地就是保卫边区的北大门和那个盐池。

边区的报纸上天天报道着这种消息。李秀月学了几个字,因为狄凤仙病危直到最后去世,再也没有能去学文化,所以也就全忘记了,但是李秀月听梁通保天天在跟他父亲说那边的事情呢,所以李秀月也知道那边天天在打仗,儿子就在那里,所以也就是很操心着呢。

我们前边说过,龙泉县城很小,但是它历来是个重要的旱码头,就是在抗战时期也一样,一直是专署级别的,它管辖面积非常大!在当时的环境下,山西逃难过来的人口很多,也因为它保卫延安的桥头堡,驻军也很多,使得它的人口剧增,比当时的延安人口还要多许多。

而龙泉城里很小,所以八路军的那些将领,首长,在龙泉县的二郎庙坡上下经常走动,老百姓也都认识。

要知道那会儿在龙泉县住过或者来过的人物非常多,有名的,能写下一串:林伯渠、彭德怀、贺龙、王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