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开龙泉路过离龙泉不远,走山西必经之重镇三合镇,杨海涛被赶来的父母拦截往了。
母亲痛哭流涕,父亲愁容苦脸,两个老人劝阻,但杨海涛虽然被父母哭劝的无话可说,也知道国军兵败乱做一团,自己家庭又没有什么背景,前途是很危险的。但强烈的民族意识,且自尊心极强,面对同行的几十个同学,自己先溜回去,那不成了狗熊了?那不就太可耻了?所以坚决不回头。
看他如此坚决,他的父母只好塞给他三块银元,看着他头也不回地直奔宋家川去了,不禁嚎啕。
实际海涛自己此时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转,所以他也就不敢回头再看父母一眼了。
到了宋家川(吴堡)坐船过了黄河,又步行两天后到了介休火车站。
在这里,陕北来的学生娃娃第一次见到了火车,还是闫锡山管辖下的山西小王国特有的窄轨火车道。
此时,大同失守,日寇又在围攻太原,忻口正打的激烈。
溃退下来的杂乱的国民党军队钨伤兵,拥挤着上了无蓬的火车车厢,而车厢里不时的扔出死亡和已半死的伤兵。
他们被堆积在月台上铁道上。来往奔跑的逃兵和难民就踩踏着这些伤亡士兵的身子,抢爬上车厢。
杨海涛他们在带队的装甲兵团的小军官指挥下,抢上了一辆无蓬车厢。火车起动了。
看着介休车站的一片混乱景象,看着的一堆堆流血战死士兵的尸体,他们乘火车向南出发了。
半道下起倾盆大雨。他们几十个人挤成了一团,在秋雨中哆嗦着坐了一夜,天不亮到达了晋南著名的渡口——风凌渡。
此时这里更是一片凄惨的亡国景象。
因黄河上没有桥,只靠大木船摆渡。河滩上伤病兵士死亡尸体密密麻麻一片,大雨过后,鲜血和着污泥直流向黄河;逃难的重伤士兵在黄河边上悲声呼天喊地。
杨海涛他们见如此凄惨,无
不动容。想起了常听收音机里唱的那首歌:“…为了饥寒交迫,我到处哀歌,尝尽了人生的滋味……
谁甘心做人的奴隶?
谁愿意让乡土沦丧?
可怜是铁蹄下的歌女,被鞭挞的遍体鲮伤!”
多少悲惨凄凉的景象啊?
走过的重伤兵和难民重病之人身边时,看着他们双膝跪着嚎啕着乞求施舍食物充饥,谁心不颤栗?谁能不下泪?
杨海涛他们拿出了大部分干粮散发给了他们。——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上船比上火车更是可怕,国民党军警宪兵对上船的伤病员士兵和难民举枪乱打乱抡,以卫护抓到的新兵及有势力的官员和其家属,卫护稍有组织的部队提前上船。
因而零散的伤兵和难民抢上船的被扎的头破血流,甚至被推入了黄河,也有两人因抢上船后,因船摇摆而翻进黄河,他们在黄河里凄呼救命,转眼便被黄水吞没……
杨海涛他们因有装甲兵团这块招牌,顺利渡过了黄河,到了东潼关火车站,虽然混乱,但毕竟好一些。
他们又乘上了闷罐火车,汗流浃背地到了西安,被安排驻进了一个破旧的停了业的两层楼的澡堂里。
虽然路上艰险已见到,但一同来的同学为了心中那个理想,没一个回头。
他们奉命又填了一分新学兵登记表后,第三天又坐上了铁蓬子火车车厢,向南京奔驰而来。
遥远的路途,每天两顿饭只给四个烧饼,没有水,只得等火车停车较长时,担一担凉水让大家喝。
此时此情此景,有位年龄小的同学哭开了。
带队的那位军官大不耐烦地骂了起来:“哭什么哭?”
又威胁道:“谁哭把谁扔下去,叫抓大兵的抓了去活该!”
同学们想起一路上到处见到被抓来的壮丁老百姓,都用绳子将胳膊捆绑着连成一串,被赶着走,这就是当时百姓深恶痛绝,谈虎色
变的“捉兵法”、“抓壮丁”、“买兵法”。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亟须禁止,改为广泛的热烈的政治动员…”
……
而一路上对自己这些学生的待遇毕竟要文明得多了!
杨海涛他们一路颠簸,到了南京,在兵营的铁丝网外的大片草地上搭的草棚子里挤作一团,等候检查身体。要等检查完身体才能编入新兵营,而不是原先是说的装甲兵学兵队,众学生心里已不愿意了,因为他们就是冲着装甲兵来的!他们每个人都在幻想着,自己开着装甲车,跟日本鬼子打仗!救中国于危难之中!
而同来的近四十人中有一半与杜聿明手下有关系的同学根本没检查身体就被接了出去,第二天穿着整洁的军装,甚至有的还是皮鞋武装带,严然是个军官来看其他还没有检查身体的同学。
这对于那些没有背景的同学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个极大的刺激。
想起一路上那情景,想起山西见闻;深深体会到了旧中国上层统治的黑暗,想起曾听老百姓所说的那些当官的有钱有势的官僚们的顺口溜:“上任接印,金天银地;问起官事,昏天黑地;吃起饭来,花天酒地;闲着无事,云天雾地;下了台百姓欢天喜地。”
有了这样的情绪,杨海涛他们几个人心生不悦起来,又想起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真是心里不由地地胆颤起来——不是怕死,而是怕糊里糊涂地死!原来说的是装甲兵,现在根本没有见到装甲车的影子!心里就有了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而且他们也真的不习惯南京气候,结果身体就很不舒服了。到了检查身体时候,被检查为身体不合格,要迁返原籍。
他们就在南京停留了一周,也正是在上海将要失守,日机天天狂轰滥炸。眼瞧着国民党溃败乱抢的乱抓壮丁,耳听着伤兵和难民凄惨的悲怆哭喊之声,他们七八个学生领到了迁返证,离开了南京,免费趁火车回到了西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