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逝,将其穿过的衣服,用过的被褥,卷放于墙头。在大门外挂出“岁数纸”,按岁数每岁一张纸剪成长条状,红长纸条围捆成一束,向世人报丧。
梁润昌立马请了阴阳先生看时辰定日子,一定要风风光光地安葬老人。
梁润昌自己带着梁家满门孝子们,身着丧服——白纱布制的长褂,用麻绳系腰,戴白纱布帽,穿白色鞋,手持丧棍,忙着料理老人后事。
……
人亡三日后入殓。入棺前棺底要铺麻纸,孝子每人一份,放丝线或五色线,给亡人口中放铜钱,俗称“口含钱”即意为衔金、银、玉。在棺底摆北斗七星图案、撒柏树叶等,将老人抬入棺内,头、手脚、穿戴都得一一摆正,最后加盖。
老人入棺后,在院内搭起帐逢,也就是灵堂,置棺材于两条长凳上。棺前放一小供桌,上摆供品、插香碗、长明灯,下放一插香器具供烧纸用,桌前铺毡一块,供人下跪叩用。孝子轮流守灵,尽夜不离,早晚献食,点香烧纸。亲友来,首先在灵堂前烧纸点香,此时孝女痛哭不止,至亲姐妹来亦进灵堂哭泣。凡来者祭奠,孝子要陪祭,跪送祭吊者,并发给孝幅或孝布,女婿、娘家来,除烧纸、献食外,还与孝子一样,杀猪宰羊,俗称“宰献”。
梁润昌带着孝子们天天在这里守孝。梁家满门哭声动天。
就要出殡了。太奶奶的娘家人来了,当然都是晚辈了,是太奶奶的娘家侄儿,跟梁润昌一辈人,他来干什么?
这也是陕北风俗:因为无论谁家,婆姨女人安葬的时候,都要有娘家家人在跟前看着,这是必须的:头一天晚上,满门人向娘家人“下话”的礼俗,即孝男孝女跪于地上,由孝子(一般为长子)向娘人诉说死者生前病因、医情及葬礼安排,娘家人听后,有训斥的、鞭策的,也夸赞、鼓励
的。因此俗是对不孝子女教育的机会,故至今流传,下话毕,才算完了。此时的娘家厉害的很呢,如果那里觉得不对,不好,不高兴,就可以挡住,不让下葬——那可就麻烦了!因为旧时代,有许多儿媳生前受了许多气,所以娘家借机要为自家的女子报仇雪恨!所以,为此大打出手的不少!因此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为难娘家的任何人。
但是这里的梁家太奶奶是年纪大了,去世了,所以人家侄儿也不为难,倒是很尽力帮忙,看着安葬老人呢。
出殡的头天,要举行“摆路灯”(俗称“撒路灯”)仪式。三声炮响,吹手前行,长子梁润昌端亡者灵牌居中,孝男孝女手持哭丧棒躬身随后,另有一人带着醮油花籽或浸油玉米芯,沿出殡路线两旁,一撮一撮撒下,点燃成一盏盏小灯,为亡灵指路,路灯一般撒至村外向坟墓方位的路上或十字路口、河边等。此意为亡人“归阴”时行于金银之桥。
这个仪式现在还有呢,几年前,我也见过,很好看的。
出殡俗称“埋人”。出殡前,举行“三献礼”即孝子向亡者献祭礼,过去叫“祭菜”,就是给香纸钱,侄儿向亡者献祭礼,孝孙、女婿外甥亲朋和不上山埋人者向亡者最后献祭礼。行礼前礼生手拿为文碟,每献一次礼。
大声宣读他们的献祭物品或钱数,称为祭文。行礼结束后,此人将棺材抬出灵堂,阴阳先生手持菜刀,猛叫一声,用刀将纸灰碗打碎,谓之“起殃”。此时,冲炮,一种鸣响后,号炮齐鸣,孝子嚎哭,出殡起程,叫“出灵”。长孙扛着引魂杆前走,吹手奏哀乐,迎着亡人的牌位、棺材;孝男孝女拿着哭丧棒举着花圈、纸火等及有关小辈至亲排成两行,哭哭啼啼缓缓前行。大门外或硷畔上打起篝火,将岁数纸、亡者生前的枕头及灵堂所贴之物全部烧掉。路经家户均点一堆火,防鬼魂
进宅。一路上有人不停地抛撒纸钱,谓“买路线”是给游魂恶鬼的。出殡队伍行至墓地,将棺材卸下由孝子推入墓窑,阴阳先生进窑用罗盘确定方位,摆正棺材,在墓窑内放一小桌,上摆长明灯、祭食罐,安墓砖(上书死者姓名、生卒年月),放“五雷瓦”(一块瓦上画五雷咒符,上写“动土大吉”、“入土为安”)表示镇风水保吉祥,接着有“呛墓”习俗(即用热麻油炸糕,糕即高,意为吉祥高升,或者用烧热的铁锨浇上麻油冒起一股白烟呛墓,然后人出时用谷草把脚印扫掉。盖上墓门石,封缝埋坑。埋坑时不递交工具,埋土者累了之后,将工具扔在地上,他人拾起接着填土,同时阴阳先生念安墓词。坟堆好后在两个礼生的指引下,再行“告坟”礼,同时除孝子孝女以外的缟帽等随即脱去表示不在戴孝此事完毕。最后孝男孝女在坟前将纸火(即纸制金山、银山、现代家俱、童男童女、楼房、电器等等)烧尽以示孝心。
老人去逝,将其穿过的衣服,用过的被褥,卷放于墙头。在大门外挂出“岁数纸”,按岁数每岁一张纸剪成长条状,红长纸条围捆成一束,向世人报丧。门上用白纸贴了门神,……
梁润昌立马请了阴阳先生看时辰定日子,一定要风风光光地安葬老人。
梁润昌自己带着梁家满门孝子们,身着丧服——白纱布制的长褂,用麻绳系腰,戴白纱布帽,穿白色鞋,手持丧棍,忙着料理老人后事。
……
人亡三日后入殓。入棺前棺底要铺麻纸,孝子每人一份,放丝线或五色线,给亡人口中放铜钱,俗称“口含钱”即意为衔金、银、玉。在棺底摆北斗七星图案、撒柏树叶等,将老人抬入棺内,头、手脚、穿戴都得一一摆正,最后加盖。
老人入棺后,在院内搭起帐逢,也就是灵堂,置棺材于两条长凳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