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二十五节 旧事思念(1 / 1)

古城秀月 润叶 1194 字 4个月前

二奶奶坐下又问了事情经过,拉一阵子话,安顿了李秀月几句好好养的话,才告辞走了。

她出门走了,太婆婆说了声:“呸一,什么东西?那个山洼洼里变出来的黄猺!那个咯拉里变出来的怂人?到处偷鸡!王八如日的王八怂婆姨!”

看看时间不早了,太婆婆也出去忙着做饭去了。……

李秀月很清楚地记得,就在那天下午,爷爷过来在当院将奶奶和李秀月自己的婆婆狠狠骂了一顿。

骂他们没照看好李秀月,嫌她们不但骂李秀月,还刻薄了刘氏,骂她们败坏了梁家名声:“我们祖上都是书香门第,怎么能这样处理事情?将心比心,如果是你们的女子,你们能这么样吗?王八如日的!”

骂的李秀月的太婆婆和婆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里的大家心中都明白是二奶奶挑拨告的状,可谁也不敢言声。

梁家祖原本是不知道那个朝代的文臣,被流放到这里几百年,除了读的书以外,早把故乡的话,故乡的风俗全忘记了,也都说的满口的陕北土话,而这位梁老太爷也学着陕北土话,骂的稀奇古怪,花般十样,引来很多看热闹的人,还是梁润昌回来了,知道情况后,先把父亲劝走了。

因为这几天,梁润昌一直在染坊里,忙着带着伙计,给人家赶活——赶着过年用的衣料布匹,回来看到父亲发火,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当然也心疼那个没有成形的孩子,但是也明白是李秀月受累了,才这样的,把母亲和自己的媳妇也劝说了一顿;又过来给李秀月的母亲赔礼。

而此后,太婆婆、婆婆再没敢说刘氏半句不是。

李秀月早就知道大奶奶和二奶奶矛盾,却无法辨清二人具体事情上的是非,可就这件事上,多少还有些感激二奶奶,否则,奶奶和婆婆不知要磨搅(唠叨)自己多少年了。

果然,李秀月在炕上躺了十来天后,到了过年的时候,才准许起来,他的母亲一直陪着她,给她熬小米稀饭喝,让她好好休息。

从那时起,李秀月也知道注意了,可这次小产为她以后怀孕生产,造成极大地影响。直到大夫调治后两年才

怀孕坐住胎。快二十岁时,怀胎十月,生了个女子。通保夫妻初为父母,十分喜欢。而前院二门家头首首孙子玉明已一岁半了。一心想抢先抱孙子与前院争强斗胜的梁润昌便觉得大失所望,所以连名都懒得起。女娃娃才过了百天,梁润昌见前院二兄弟那孙子的母亲病了,玉明奶不够吃,回来又命李秀月:“女子家还贵器什么?玉明娘的难活(病)了,玉明没奶吃,你给他一天喂上三次奶。”

李秀月十分不愿意,给通保使眼色。

通保便问父亲:“那我们女娃吃什么?”

梁润昌道:“让你妈弄些“个搅搅”(好似现在的干糕粉)喂嘛!”

婆婆不能违背丈夫,可一边忙忙地蒸炒制做“个搅搅”面,一边说梁润昌:“咱们的孙子女儿,你不亲,我还亲来!李秀月头首首没保住,二胎生个女子怕什么?李秀月才二十出头,以后日子长着来!咱们头首首不就是个女子?石榴不好吗?要貌有貌,针线灶台上,那个做地不好?我看这娃娃将来比石榴还俊!让你起名那么难,我给起!你看这娃娃白个生生,眼睛兰个澈澈的,就叫‘玉镜’吧!”

太婆婆听说,笑道:“对!‘玉镜’,名字起的不错!”

通保笑道:“记得哪出戏上有个‘玉镜’公主,我看这娃娃就是咱们家的公主了!”

梁润昌听说沉思一会儿笑道:“依我说叫‘玉静’吧,和‘玉镜’谐音,含漂亮之意,又有文静贤惠之意。”

通保笑道:“这才更显书香气了!”

自此后,女孩有了名,但已没有足够的奶吃!李秀月心疼女儿,可那玉明是个小子,又已一岁多了,一天三次奶,吃的两个**空空的。通保想了许多办法给李秀月下奶,可玉静也只能在凌晨或半夜才能吃上奶,所以“个搅搅”成了玉静的主食。

玉静七个月大以后,李秀月又有了身孕,不能再奶孩子。玉明也已两岁多了,经李秀月这一段奶喂,长的白白胖胖。玉静虽断奶早,因早吃硬食子,也长的又白又胖又漂亮了,深得一家三辈疼爱。

也就在这时,梁太爷染上重病,一病不起,亡故了。梁家办丧事安葬

了老人,李秀月做为长门孙媳,哭老人,尽力帮着公公婆婆料理。

李秀月怀胎十月,大功终于告成:终于生下了一个小子!

唉呀呀,后院轰动了!虽在梁太爷丧事守孝期间,但满月,百岁(即百天),照样请客,只是规模小些就是了。

李秀月在梁家地位更高了,可奶奶婆婆不放心李秀月,一出月,便将小子抱去自己照看了,只有喂奶时才抱过来。又找了一位长的漂亮的乡里婆姨认了干妈——戴锁人,叫人家妈,反过来叫李秀月舅妈了。

后来李秀月也生过,可都夭折了。过去人讲究“多子多福”,所以公婆便四处给通保寻找,并瞅拈下一个二房。

李秀月恼火之极,可不敢言传半句。通保见李秀月不高兴,也就不想要,给奶奶说:“一儿一女两个正好我一手拉一个,我看够了。”可老人们不依,并准备要为他们订婚完婚。也就在此时,冯玉祥五原誓师,率兵南下,而通保一直记着林春晖的话,早就想出去走走看看外边的花花世界,便应征入伍并随军南下走了,而且一走四五年。那二房娘家等不及,将女儿另嫁了人家。……

李秀月想到这里心中宽慰之极,一双儿女都已长起来了:“养女象家姑”,可玉静长的比她姑姑石榴还漂亮;而那玉海不但十分聪明,虽身量未足,可也俊俊秀秀的。做为他们的母亲,自是得意。

通保来过许多封信,可惜李秀月不识字,只能听公公说内容。这次,听说公公说,部队要裁员,通保想要回来。回来就准备给玉海寻媳媳。公公还说,已去了封信,让通保回来,在天津捎一些染料,路过山西的时候,再捎些布料回来,因为山西的布料好。

李秀月好想啊!不由心中又再唱《信天游》:“奶奶也想来婆婆盼,哪比我心里常盘算!

八月十五炉雪花(指月饼),满家祭月缺个他。

九月重阳**开,打收谷米他不在。

十月寒露天地冻,磨面舂谷我一人。

肩簪枣排排迎腊冬,娃娃们吃枣思大大(指父亲)亲。”

……

真正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