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庙的主持总管,那可是个这龙泉县有名的人物,在这龙泉县里,威望一直很高很高的。现在已经是个六十来岁的老汉汉儿了,姓梁。长的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国字形脸,真可谓“天庭包满,地仓方圆”,且寿眉浓长,面皮白净。带零星白发在头顶上梳成了结,用一如玉洁白的兽骨簪着;山羊胡子垂在胸前。身着半旧道袍,脚着黑布鞋,一身的黑色道袍,手持黑色马尾拂尘,指挥着众人筹划祭祀之事。
早在三月初已忙活开了,打开平日关锁的庙门,清扫尘土,擦拭门窗,安置各种祭神法器,如香炉、香柱台、铜磬、功德箱、跪垫等。二郎神像,周围陪神,包括那只张牙舞爪的哮天犬,都收拾的干干净净。庙内的钟楼鼓楼也清扫干净。庙外的牌楼,几根石柱,几个又高又大的石狮子\石马,石骆驼,石碑包括石柱下的龟趺都用水冲洗的千干净净。又将不知那朝那代壬子年三月吉日信徒们敬献的丈余长,三尺宽的大红的精绣旗幡,上绣着“献灌口著名”字样,并又有“内城蔚泉染叩”的署名。二郎庙顿时焕然一新。
另有庙两边的大坡小坡,庙坡上下及庙对面的大戏台,看台场子都清扫干净。因为为要连唱三天大戏,自然不敢马虎了。
三月十七八,附近各县,龙泉城外四乡八邻的百姓人便开始涌进了龙泉城。有穷百姓,有乡绅富贾。有步行的,有骑马骑骡子骑骆驼骑毛驴的。他们有的住店,有的投亲借住,有些帮办的道士及伙计,另有专门云游来的各地道人就住在了庙里,更有许许多多的百姓背着铺盖就在戏台四处的看台上,垫张老羊皮凑合着住下了。
今年已是民国十九年了,那民国革命军驻龙泉某师张师长带着家眷及部下自然也要来了。
三月二十八,这天清晨,二郎庙四周已是人头躜动,挤的密密麻麻的了。
辰时,县衙钟楼上那口大钟十点的钟声敲响后,
即是吉时已到。
庙里的第一通醮钟醮鼓敲响后,庙里庙外的道士香客都跪下了。
第二通醮钟醮鼓又响了。身着浆洗的千干净净一身旧道袍的梁主事燃着了神前那烛灯香火,献供上花、灯、酒、果茶、猪肉鸡肉牛羊肉、点心河捞炸油糕等共十样,摆的供桌上齐齐整整,满满当当。
此时庙外许多着意打扮了的百姓因挤不到跟前,也各举香或合掌等听第三通钟鼓响。那张师长和部下在庙里的一大群有头面有功德的道士香客群里虔诚地立正站着。山也有不少信神不信神,懂事不懂事的龙泉师范的年轻学生和一些小娃娃们在四周拥挤着看热闹,叽叽喳喳地说笑打闹。
第三通钟鼓响了。庙内庙外人都静了下来。那些打闹的娃娃们被大人们喝住了声。
神坛前的梁总管恭恭敬敬地跪在二郎神前大拜大磕头后,又向众陪神一一磕头后,便开始一字一句地发请神词。
伏以今曰司天台,奏请二郎神君:请您佬家,龙泉君庙一顾。
一请神:岁次辛未,暮春之时,三月二十八日已卯。
祥风微起,瑞云在天,佳气充沛,四方温润。
苍生苏息,仰慕乾坤,雷电彩虹,神君归程。
二请神:请神晶杯佳酿酒,尝这遍地百果香,见天下百姓虔诚意,免吾百姓大小灾,保吾百姓五谷丰登年有余,送吾百姓大吉大利大祥瑞。
三请神:春花秋果,夏令稼桑。五谷在田,风雨恰当。
神食於民,民求於神。民事稼桑,神事雨晴。
恳求二郎神君保佑,风调雨顺保吾四方安宁。
我们百姓齐齐跪拜您,万求天下常太平。
情至。
尚飨!
梁主事虽不是苏东坡龚自珍那样的大手笔,却是前清秀才,文才字迹在这龙泉城里可是一流的。
发过请
神词后,庙外锣鼓叮咚,鞭炮齐鸣,众人磕头。梁主管焚祭文,烧黄裱纸,磕了三头后起来。众香客人排队进庙磕头许愿降香,捐款捐物给庙里。
等到午时,二郎神庙对面的戏台上的大戏便开演了。
戏是本县的、邻县的和山西过来的几家戏班子轮番演的。
这里是陕西境内,但是这里离西安太远了,所以在这里,秦腔已经不是主要的戏了,迷糊在这里也很少,来这里唱戏的,几乎都是离这里很近的山西梆子大笑戏班子,其实就是小戏班子。多半是走江湖卖艺的小戏班子。以山西梆子为主,加上极少的蒲剧,秦腔;有连台戏大戏、独本小戏、折子戏、段子戏是应有尽有,要连唱三天三夜。看戏的人们成千上万,周围看台,场子里,四周窑垴畔。
——说赶庙会,不如说大都是为了看戏。那会儿的人们,不论贫富贵贱,文化生活都十分匮乏,尤其是在陕北这贫瘠闭塞的地方,更是如此。以至于似张师长这样是陕北一霸井岳秀手下的一位的高级军官,也早打发人占下了位子,这会儿带着大小夫人也坐在了乱哄哄的场子中——只是各自坐个大些的椅子,四周又有一群小马弁们伺候着罢了。
四周老百姓都细看那师长和他那大小婆。只见两位夫人都着绸着缎:大婆十分漂亮,上身粉缎宽袖大襟短袄,下着黑色绸裙,白线袜,黑油油的皮鞋;小婆相貌不如大婆,上身红缎宽袖大襟短袄,下着也是黑色绸裙,白线袜,黑油亮的皮鞋,身材比大婆高许多,此时似有了身孕,稍显腰身。风一吹,绸裙子被撩起来,能看见二人白嫩的腿。百姓们看见,由不得偷偷暗笑。再看那位师长,个不高但体壮,粗眉大眼,用一付目无下尘的傲慢神气,与周围官员乡绅们打哈哈。
等张师长就座,县衙官员们坐好,有头面的乡绅名流们坐好后,梁总管命开戏。
一阵锣鼓紧敲慢敲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