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
牟记者驻足天安门广场,他触景生情,送出深沉的画外音,并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片:
牟记者:“邓小平始终把关注点放在国内改革开放的大业上。他不仅亲自绘制了中国发展‘三步走’的宏伟蓝图,而且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命题……”
(随着牟记者的画外音渐渐化入过去时……)
主席台
邓小平自信地讲道:“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但是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沦!”
(现在时……)
郁教授乘坐在南去的列车上,他望着车窗外丰收在即的大地,送出深情的画外音,并叠印出有关的画面:
郁教授:“为了验证经济特区的路是走对了还是走错了,为了看望坚持在特区第一线的‘拓荒牛’们,在王震等同志的陪同下,邓小平偕夫人卓琳等同志来到了广东。他一下火车就说:‘办特区是我倡仪的,中央定的,是不是能够成功,我要来看一着。’接着,他驱车来到深圳,在他下榻的桂园宾馆稍事休息,就听取深圳负责同志的汇报……”
(随着郁教授的画外音,画面渐渐化为南下的专列, 同时化出邓小平、卓琳、王震等一行高兴交谈的画面……)
深圳桂园宾馆会议室
邓小平看了看手中的名单:“开始吧! 由市长先介绍深圳的情况。”
市长:“我们根据中央的政策在深圳办经济特区,五年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到目前为止,共与外商签订协议二千三百七十八项,协议投资一百一十八亿元港币,引进了一万五千多台(套)设备,其中不少是七十年代的先进产品,新修新建了上百间工厂,开始进行了人事、工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邓小平:‘能说得具体些吗?”
市长:“可以!近几年来特区工农业产值、财政收人增长很快,特别是工业产值,一九八二年达到三点六亿元,一九八三年达到七点二亿元。”
邓小平:“那就是一年翻了一番哄!”
市长:“是翻了一番,比办特区前的一九七八年增长了十倍多,财政收人也比四年前增长了十倍,去年达到三亿多。”
邓小平满意地点了点头。
市长:“为了推进深圳经济特区快速发展,我们希望发行在特区流通的新货币。”
邓小平:“对人民币究竟影响有多大?”
市长:“目前在深圳同时流通三种货币:人民币、外汇券和港币……”
邓小平:“以港币为主?”
市长:“事实上港币占主要地位。单单农民的手里,估计就有一亿港币。”
邓小平:“发行一种新的货币,对人民币的打击程度有多大?”
市长:“没有测算过。”
邓小平:“深圳土地收税是否与香港一样?最近一个美国学者讲,应收土地税,否则以后吃大亏,你们研究一下。”
市长:“是!”他取出一份材料,“这是有关的数字统计和未来发展的前景,说明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不小的,但问题同样也不少。大家早就盼望你来看一看,今天总算盼到了。下边,请你给我们作指示。”
与会者鼓掌欢迎。
邓小平:“你们讲,我听。这个地方正在发展中,你们讲的我装在脑壳里,不发表意见。”
在牟记者的画外音中叠印出相应的历史画面:
“邓小平一行登上了深圳的国商大厦第五十四层楼顶上,他看到整个深圳新发展的情况比较满意;接着,他又看了一个渔民村,三四十户人家,原来是很贫困的,后来都富裕起来了,每家都盖了新房子,他感到十分欣慰;接着,他又参观了一个电子厂,听着工人的介绍很是高兴。最后,他与卓琳、王震一行来到了尤才创办的‘深发电子有限公司’……”
深发电子有限公司门前
尤才和他的美国妻子海伦与工人们在门前等候。
有顷,一辆面包车驶来,戛然停在门前。
尤才急忙走上前去,打开面包车的门。他相继搀扶邓小平、卓琳、王震等领导走下面包车。
邓小平向面包车上一指:“尤才,你看谁来了?”
尤才一眼看见了父亲老尤,激动地:“爸爸!……”儿乎是用双手把老尤从面包车上抱下来。
老尤看着西装革履的儿子:“变了!真的变了……”
这时,海伦走上前来,生硬地叫了一声“爸爸!”伸展双手抱着老尤送上了一吻。
老尤急忙推开海伦:“这、这像什么样子……”
邓小平一行大笑不止。
尤才走到邓小平面前:“邓伯伯,这就是我的美国妻子、公司的总裁海伦。”
邓小平有礼貌地握住海伦的手:“海伦,是最美的女神,请带着我们参观你们的公司吧。”
这时,身着老板服装的陶大姐跑过来,挡住去路:“卓琳大姐!老、老……”
邓小平:“老邓!”
陶大姐:“这么叫行吗?”
邓小平:“行!”
陶大姐:“好!老……邓,你和卓琳大姐说话可要算数啊!”
邓小平:“算数!你请客,我是一定要吃的。”
陶大姐:“我的工厂呢?”
卓琳:“也一定参观!”
公司厂房
在《小平.你好》的音乐中叠印出相关的画面:
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工人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
尤才和海伦穿着白色工作服,陪着身着白色工作服的邓小平、卓琳、王震、老尤、陶大姐一行参观电子软件生产车间;
邓小平一行指着产品不停地问些什么;
尤才和海伦分别介绍些什么。……制造洋娃娃的车间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女工站在台前紧张地工作着。每位女工前面摆满了许多形态各异的洋娃娃。陶大姐引邓小平、卓琳、王震、老尤、尤才、海伦等参观。
邓小平、 卓琳、王震等不时停下脚步,拿起一个洋娃娃与女工交谈。
深圳公路
一辆面包车飞似的奔驰在公路上。化人车内:
邓小平:“尤才,你这个公司生产的电脑软件是自己研发的吗?”
尤才:“不是!我们主要是通过引进样机,然后加以学习、消化,进行再生产。”
海伦:“这是我们美国对中国进行智力输出,在深圳的公司中再大量生产软件,对双方都有很多利润的。”
老尤:“海伦,你是有钱的美国人,当了中国的儿媳妇,就不准多赚中国人的钱!”
车上的人听后都禁不住地笑了。
王震:“老表!时代变了,要向深圳人学习:有钱大家赚!”
邓小平:“尤才,全中国有那么多的娃娃、学生,搞软件是完全有条件的。记住:电脑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海伦:“邓伯伯说得对,我们美国人就是从娃娃抓起的。”
邓小平转身一看:
陶大姐不高兴地看着车窗外边。
邓小平玩笑地:“陶老板,用你们江西老表的话说:你今天怎么满脸都是苦大仇深的表情啊?”
同车的人听后都忍不住地笑了。
陶大姐:“苦大仇深说不上,反正心里不是个滋味。”
卓琳:“我们不是说好了吗?等看完了演出,就跟着你去吃宵夜。”
陶大姐:“不是为这件事。”
王震:“哪又是为什么呢?”
陶大姐:“人家尤才两口子是我的东家,又开了一家美国独资的电子公司,老邓关心是应该的。我嘛……”
邓小平:“就更应该关心!”
陶大姐:“可时间过去大半天了,你什么时候关心过我这个小厂子啊!”
邓小平:“放心,我要关心儿天。”
陶大姐:“真的?”
王震:“真的!小平同志和我商量,说你这个洋娃娃工厂具有方向性的意义,如果全国各地下岗工人和离职干部都向你学习,办起像洋娃娃这类性质的工厂该有多好啊!”
陶大姐:“真的?”
邓小平:“真的!等我回到北京以后,我将请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到时,你可要做专题发言!”
陶大姐:“我?……不行,不行!”
卓琳:“行!尤才,今天的演出你和海伦上台吗?”
尤才:“上!”
小剧场
报幕小姐款款走到台前:“第一个节目,男女二重唱:《小平.你好》!由‘海发电子有限公司’的总裁海伦女士、总经理尤才先生联合演出!”
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尤才挽着海伦走到台前,向着听众深深地鞠了一躬。
观众席中:
老尤生气地站起,欲要离去。
王震一把拉住老尤:“坐下,听《小平.你好》。”
老尤:“你看我那个儿子的样子,挎着老婆上台,真是丢人现眼。”
王震:“这不是丢人现眼,这叫改革开放!”
台上:
随着热情的音乐响起,尤才和海伦放声唱起了《小平.你好》。
台下的听众渐渐站起,情不由己高歌《小平.你好》.最后形成了一曲棍声大合唱。
在《小平.你好》的合唱声中送出郁教授的画外音,并叠印相应的历史资料片:
郁教授:“邓小平在参观过珠海经济特区之后,为深圳挥笔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接着邓小平又来到了厦门,经过认真地考察,又挥毫写下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再接着,邓小平又风尘仆仆地北去上海……”
北去的火车专列
邓小平、卓琳、王震、牟记者坐在专列车厢中,一边望着窗外壮丽的山河,一边自由地交谈。
王震:“J、平同志,你对深圳的印象如何?”
邓小平:“一片兴旺发达。深圳的建设速度相当快,盖房子几天就是一层,一幢大楼没有多少天就盖起来了。”
牟记者:“深圳的效率为什么这样高呢?”
邓小平:“主要是搞了承包制,赏罚分明。说到蛇口工业区发展更快的原因,是中央给了他们一点权力。五百万美元以下的开支,他们可以做主。另外,我是赞成他们提的这个口号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牟记者:“你能谈谈特区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吗?”
邓小平:“我认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牟记者:“随着改革开放大门的打开,深圳最有希望的新兴产业是什么?”
邓小平:“是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乡镇企业不仅会逐渐变成我国产业的重要支柱,而且还将带动中国亿万农民脱贫致富。”
王震:“我还敢断言:在中国沿海开放地区,还会诞生一大批像荣毅仁这样的红色资本家。”
邓小平兴奋地:“我投王震同志的一票!”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王胡子,我们到上海应该干些什么呢?”
王震:“看宝钢!”
邓小平赞同地:“好!我们就看宝钢。”
通往宝山的公路
一辆乳白色的面包车飞驰在公路上。化人车内:
吴钢自豪地介绍:“宝钢第一期工程即将完工,至迟明年就可投产。也就是说,一座世界级的现代化的大型钢厂将傲然屹立在上海。宝钢那飞溅的钢花将把东方明珠照耀得更加光彩夺目!”
邓小平:“没想到吴钢这小子还有些文采!”
卓琳;“不要忘了,他妈妈是有名的记者。”
王震:“这就是遗传吧!”
牟记者:“什么遗传啊,他们这一代人是在‘**’中长大的,别的本事没学到,嘴皮子功夫倒练出来了!”
吴钢把嘴一嗽:“邓伯伯,我妈呀就是鲁迅先生批评的九斤半老太婆!等我们宝钢二期工程上马以后,她就知道我们这一代绝不是天桥的把式―只说不练了!”
面包车上发出惬意的笑声。
牟记者:“看你得意的,宝钢二期工程能不能上马,还得问问你邓伯伯呢!”
邓小平:“黎总,你的意见呢?”
黎总:“不管有多少反对的意见,我认为宝钢第二期工程非上不可!”
邓小平:“我赞同黎总的意见,宝钢二期工程上是肯定的,问题是什么时候上。”
黎总:“我们经过科学的论证,认为应该趁热打铁,立即七马。”
邓小平:“如果一九八四年开工,两年能不能完工?每年需要多少投资?投资高峰在哪一年?”
黎总:“投资高峰在一九八五年,有两亿元就可以了!”
邓小平:“原来国家计委考虑宝钢二期工程在‘七五’期间上,如果一九八五年只要两亿元,还可以上得快一些,不要耽误时间。”
王震:“对!还是要争取时间。”
在牟记者的画外音中叠印出相应的画面:
“邓小平一行在宝钢黎总的陪同下,驱车巡视了宝钢纵横十三平方公里的厂区。他来到延伸到江中一千六百米的宝钢主原料码头上,远眺滚滚东去的江水心潮澎湃,坚定地说了这句话:‘我们要把日本的技术都学过来’!最后,他驱车来到就要竣工的4063立方米大高炉进行视察……”
4063大高炉
高炉工地上热火朝天,建筑工人们紧张地劳动着。
邓小平大声地问:“工人同志们,你们是从哪里来支援宝钢建设的啊?”
“四川!”
邓小平笑了:“是我们家乡的啊,同志们辛苦了!”
“小平同志辛苦了!”
邓小平频频向家乡的建筑工人招手致意。他望着这座大高炉:“黎总,这座大高炉在世界上能排第几?”
黎总:“我只能这样说,应该是名列前茅。详细情况嘛,”他指着吴钢,“由他介绍。”
吴钢认真地:“就容量而言,我方提供的这座高炉不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就其先进程度而言,我方提供的这座高炉无疑是属于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牟记者生气地:“吴钢,什么一口一个我方我方的,不要忘了,我是你妈!”
同行参观的人不约而同地笑了。
邓小平:“这符合价值规律,也符合时代潮流嘛。”
牟记者叹了口气:“咳!吃着人家的嘴短,拿着人家的手软,几个臭钱,就把我的儿子收买过去了。”
邓小平:“王震同志,有何感想啊?”
王震:“我是第三次来宝钢了!想想宝钢这几年走过来的路,真是一言难尽啊!”
邓小平:“黎总,你可以告诉宝钢的同志们,就是王震同志没有吹冷气!”
黎总:“我们非常清楚!”
邓小平:“我建议:一期工程投产时应由工震同志来点火。”
黎总:“行!”
吴钢忙说:“不行!”
邓小平一怔:“为什么?”
吴钢:“邓伯伯,您知道吗?这座高炉点火以后,炉内的温度高达一千八百度啊!”
邓小平:“我告诉你:你王震伯伯的温度是三千度!”
宝山宾馆
邓小平站在书案前,挥毫题字的特写:
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邓小平。
王震、黎总、牟记者、昊钢等情不自禁地鼓掌。
邓小平放下毛笔:“你们的掌声告诉了我:你们是赞成我写的这三句话的。”
“是!”
邓小平:“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了!”
吴钢:“邓伯伯,我还有问题要问。”
邓小平:“你是代表日方啊,还是代表宝钢啊?”
吴钢不好意思地:“我代表自己。”
邓小平:“行!说吧。”
吴钢:“根据我考察日本钢铁业的情况,宝钢投产后若想保持领先地位,就一定不要像鞍钢那样只是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指标,而是要推向市场,参与国际钢铁业的竞争。”
牟记者:“不要瞎说!”
邓小平:“昊钢是在明说。我们的国家,不仅宝钢要按市场规律办事,参与国际竞争,而且所有的企业都要按市场规律办事,有条件地都要推向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在郁教授的画外音中叠印出相应的画面:
牟记者:“邓小平视察上海宝钢之后,满怀喜悦地驱车北上。他回到北京以后,很快就发表了如下这段有名的谈话……”
邓小平:“最近我专门到广东、福建跑了三个经济特区,有了点感性认识。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厦门特区划得太小,要把整个厦门岛搞成特区。这样就首先吸引大批华侨资金、港台资金,就可以把周围地区带动起来,使整个福建省的经济都活跃起来。我们要开发海南岛。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要让一部分地方先富起来,搞平均主义不行,这是个大政策!”
郁教授:“在邓小平的倡议下,三月二十六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会议根据邓小平的建议,提出将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岛,并实行某些自由港的政策。会议建议: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州、湛江、北海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从此,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完全打开了……”
邓小平家的庭院
邓小平缓步走在灯光柔和的雨道上。突然,客厅中传出有些耳熟的一男一女的对话声:
男声:“你呀,完全辜负了邓伯伯对你的希望!”
女的:“叫我看啊,你已经跟不上邓伯伯的改革步伐了!”
邓小平笑着自语:“这父女俩怎么打到这里来了……”
邓小平的客斤
卓琳:“叫我说啊,你们父女俩都压压火,平平气,等老爷子来了再说好不好?”
邓小平一步走进:“清官难断家务事!国事,留在这里继续吵;家事,我不介人,你们回家解决。”
郁教授:“我们父女间的矛盾,既是家事,也是国事。”
邓小平笑了:“有意思,你们的家事也成了国事了!”
卓琳:“对!郁平在美国不是找了一个台湾的同行嘛,不仅他们双方的二老反对,两岸的科研机构也反对。”
邓小平:“我明白了,中国科学院担心郁平的先生是台湾的特务,台湾的科学院害怕郁平是共产党……”
郁平急得哭了:“邓伯伯,他们不是担心,而是就这么认为的。今天上午,科学院的领导正式和我谈了话:停止我参加对撞机的研究工作,去北大教书。”
卓琳:“郁教授一听就火了,问郁平:你是要革命工作还是要爱情?二者必据其一!”
郁平:“我的母亲做得更绝,不仅不承认这门亲事,也不准我的先生进家门。”
郁教授:“你懂吗?这是大是大非问题!”
郁平:“邓伯伯,您得为我做主啊!……”
邓小平有些沉重地:“看起来,一国两制不解决,一家两制也是很难行得通的啊!”他看着急得要哭的郁平,“拿出你当年拦我轿车的闯劲来好不好?”
郁平:“好!”
邓小平:“一国两制早晚要解决,一家两制立即解决!”
郁教授:“怎么个解决法?”
邓小平:“郁平可以去北大教书,但研究对撞机的工作不能停。工作交由我来做。”
郁平:“谢谢邓伯伯!”
邓小平:“如果台湾不允许郁平的先生从事科研工作,我同意他来中科院工作。”
郁平哭了:“邓伯伯!……”
邓小平:“至于郁教授同不同意台湾的女婿进门,我就不好说些什么了!”
郁教授:“您不知道,郁平她先生的父亲十分反动啊!”
邓小平:“不要忘了,杨振宁博士的岳父还是我们的战犯杜幸明呢!”
郁教授沉思不语。
郁平生气地:“那好!我和先生搬到中科院去住。”
卓琳:“不行!你父母会伤心的。”
郁平:“邓伯伯……”
邓小平:“这样吧,你的恩师李政道先生就要来北京访问了,请他在研究对撞机的同时,帮着做你父母的工作。”
人大会堂安徽厅
李政道:“小平先生,在您的关照下,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就要在北京中关村奠基了,几十个博士后流动站也建立起来了。对此,我是要谢谢您的!”
邓小平:“错了!应当是我对你说声:‘谢谢!”,你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你不仅帮着科学院筹建了电子对撞机工程,而且还帮助我们培养了很多科研人才。”李政道:“您太客气了!”邓小平:“据我所知,博士这个名称恐怕在汉朝就有了。博士的知识既然已经很博了,为什么还要有博士后呢?‘博士后’对我来说是新名词,在国外可能是老名词了吧?”
李政道:“也不老!真正形成制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普通大学生,是由教师出题目,然后指导讲解。合格者授于学士学位。研究生在读博士时,是教师定方向,定题目,是学生自己解题,由教师和同行们评价。合格者授予博士学位。”邓小平:“中国的大学就是按照这个模式办事的。”李政道:“但是,真正做研究,方向、题目都要自己定,这是独立工作能力的锻炼和判断,博士后研究工作一般要二至六年。有了博士后,才能使优秀的博士生成为独立的研究人员。 自然,博士后的科研费、生活费必须有保证。”
邓小平:“我们可以解决!”
李政道:“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是以美国为主,而在美国,几乎每一所第一流的研究院里最优秀的研究生都是华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中国政府派出去的留学生。这是祖国的财产,是不能放弃的,尖锐的问题是怎么吸引他们回来。”
邓小平:“你的意见呢?”
李政道:“一要教育他们为祖国出力,为民族争光。再是建议政府建立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基金应该完全用在基础研究和应用上。而比较大规模的项目,国家应用长期计划和拨款的方式。”
邓小平:“这没有什么困难。”
李政道:“八月二十二日是您的八十大寿,遗憾的是,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是在你八十大寿之后举行奠基仪式。按照我们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不能把它当做一份厚礼献给你了!”
邓小平:“我是反对做寿的。你们的正负电子对撞机破土动工的时候,我一定出席剪彩仪式!”
李政道激动地:“呀真的?”
邓小平微笑着点了点头。
在牟记者的画外音中,叠印出有关的画面和历史资料片:
牟记者:“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二日,邓小平迎来了自己的八十华诞。回首往事,似乎又想起了这样几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