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印有关的历史文献与图片。
画外音:
宋美龄面对新出现的放蒋矛盾,深知只有求救于中共的代表周恩来。因此12月23日,她又与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进行会谈。宋美龄何时与周恩来首次相见?史无记载。但是,由于他们二人特殊的地位,肯定是神知已久了!就说宋美龄吧,她与疼爱她的二姐庆龄发生矛盾,虽然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评价和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但她也难以理解二姐庆龄为什么会那样赞扬周恩来的人格。今天,她终于见到周恩来了,遗憾的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她失去了政治家的胆识,在她的记述中连周恩来的名字都未敢写上。
叠印《西安事变回忆录》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几天来,张学良一直都在竭力劝解那些处于疑惧中的各路将领们。他介绍一位西安方面的有力分子来见我,说是此人在西安组织中甚明大体,但委员长一直不愿见他。我与此人长谈了两个小时,主要是听他谈。他详细阐述了整个中国革命的问题,讲述了他们的抱负和烦闷。他说他们并未参加西安事变,并说明了酿成劫持委员长的经过。我注意地凝听着,我注意到他不厌其烦地反复申诉中,有这样一句话,即“国事如今日,舍委员长外,实无第二人可为全国领袖者”。他讲到他们对国防问题的担心,说道:“我们并非不相信委员长在救国上的真诚,只是怨他的措施太慢了。”他又说道,此次兵变实出意外。我告诉他说:他们连如此小规模的政变都无法阻止流血和暴行,又怎能自信有主持国家大政的能力呢?他又说道,他们(指张、杨等)崇敬委员长,十年如一日,未改初衷。但委员长始终不愿倾听他们陈述的意见。谈到最后,他答应劝告杨虎城早日恢复委员长的自由,并约好次日再接着谈。
叠印有关这次会谈的报道和图片。
画外音:
政治家最擅长的是藏匿和掠美。而宋美龄也受此规律的驱使,不仅藏匿了这次会谈的实质,而且还把自己装扮成了一位临危不惧的英雄。可是张学良却是个例外,他坦言:“周至此时,俨为西安之谋主矣。”然而宋美龄与周恩来等到底谈了哪些内容呢?对此,周恩来于12月25日写给中央书记处的电文《与宋子文宋美龄谈判结果》中作了如下记录。
叠印电文《与宋子文宋美龄谈判结果》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子、孔、宋组行政院,宋负责绝对责任保证组织满人意的政府,肃清亲日派。
丑、撤兵及调胡宗南等中央军离西北,两宋负责绝对责任。蒋鼎文已携蒋手令停战撤兵(现前线已退)。
寅、蒋允许归后释放爱国领袖,我们可先发表,宋负责释放。
卯、目前苏维埃、红军仍旧。两宋担保蒋确停止剿共,并可经张手接济(宋担保我与张决定多少即给多少)。三个月后抗战发动,红军再改番号,统一指挥,联合行动。
辰、宋表示不开国民代表大会,先开国民党会,开放政权,然后再召集各党各派救国会议。蒋表示三个月后改组国民党。
巳、宋答应一切政治犯分批释放,与孙夫人商办法。
午、抗战发动,共产党公开。
未、外交政策:联俄,与英、美、法联络。
申、蒋回后发表通电自责,辞行政院长。
酉、宋表示要我们为他抗日反亲日派后盾,并派专人驻沪与他秘密接洽。
画外音:
在谈判释放蒋介石的条件上,张学良与杨虎城出现了严重的对立。为弥合张、杨的分歧,周恩来做了细致的工作。对此,张学良作了如下记述:
叠印《西安事变忏悔录》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因蒋公离陕问题,良与杨虎城发生歧见,亦为此点。良责杨:我等最初动机,是不顾一切,请求蒋公领导抗日,我等既已看过蒋公之日记,确知蒋公有抗日之决心,并已应允准我等把其他意见,提出中央会议讨论,我等目的可达,不应畏首畏尾,患失怕死,既然如此,你反何必当初乎?在此争论上,良言语急躁,几乎同杨决裂,乃系由周恩来在座解围,劝良小加休息,容他会议商讨商讨,被周将杨说服。
画外音:
张学良与杨虎城在放蒋问题上的分歧,在两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打下了很深的印痕。即使到了晚年的张学良,他依然没有忘记。
采访暮年的张学良。
张学良:“如果我扣留蒋总统,内战不是会扩大吗?我们是反对内战的。我与杨虎城的摩擦也正是这个问题。当时主张内战的人不希望蒋先生返回南京。我对南京有这种感觉。谁这样主张?请你不要问了。在这件事上,我负一切责任。”
地点北京采访杨虎城之子杨丞民。
杨丞民:“父亲说,在这次会谈中途,他有好几次觉得很痛苦。因为当时宋子文、宋美龄、张学良几乎全部用英语交谈。宋美龄的中国话说得不太好,宋子文说广东话,而周恩来听得懂英语。会谈时没有翻译,父亲无法插话,感觉很痛苦。
“会谈在大问题上基本取得了一致,但父亲认为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必须在协议书上签字,他反对不签字就释放蒋介石。另外,在释放的时间问题上,他也反对操之过急。但宋美龄和张学良看到群众运动不断高涨,很着急。父亲让蒋介石留下文件,蒋介石不答应。张学良认为‘人格保证不就行了嘛!’父亲对蒋介石的看法和张学良不一样,父亲信不过蒋介石。”
画外音:
张学良如何解决与杨虎城在放蒋上的矛盾呢?一是周恩来主动从中斡旋,再是请国民党的最高代表蒋介石与共产党的代表周恩来会面晤谈。在张学良的努力下,宋氏兄妹应周恩来的要求,于12月24日晚见蒋介石。据史记载:周恩来最后一次见蒋介石,是蒋氏发动“四.一二”政变前后,周不顾个人安危,向蒋氏抗议下令屠杀共产党人。这样算来,他们已经有近10年的时间没有见面了。在这漫长的10年中,蒋介石出过多少次高价想收买周恩来颈上人头,可始终未能如愿。有意思的是,10年后的周恩来却见到了阶下囚蒋介石,他不仅不要蒋介石的颈上人头,反而代表共产党要坚决保全蒋的性命,让他领导全国抗日救国。这是何等不同的胸襟啊!然而这极富戏剧性的历史一幕,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始终讳莫如深,成为中外世人关注的焦点。加之,张学良至今不愿揭下这块大幕,就使得这次蒋、周会谈更加神秘起来。
采访暮年的张学良。
日本记者:“蒋介石先生在西安会见了周恩来先生,当时张先生您在场吧?”
张学良:“你问到这个事情,很尖锐的事情。我简单说一句话,就是请你不要往下再问我这个事情。不单是我在场,周恩来见蒋先生是我领他去见的。”
日本记者:“您现在能不能稍微讲讲当时谈话的内容?”
张学良:“对不起,我不能往下讲。我很不愿意回答这个主要的问题。简单说,请体谅我的苦衷就是了。”
日本记者:“宋美龄的回忆录中写了当时宋子文、宋美龄和周恩来三人会谈的情况,您知道他们都谈了些什么吗?”
张学良:“当然知道,我就在那里。关于谈话的内容,对不起,我不能讲。当然我也能找个借口,说我忘了,但我不能那样做。”
画外音:
对于这次周恩来与蒋介石的会晤,权威记者斯诺以第三者的立场作了如下披露。
叠印《红色中国杂记》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周在那天晚上10点钟后首次访问蒋。在此之前,蒋一直拒绝见他。主要是蒋夫人,还有端纳和张学良说服了蒋。那次见面,蒋的第一句话是:“我们不应再打内战。”这样的保证,正是共产党对他的首要要求。而后,蒋仅仅说了些不必要的话:“我们一直在交战,而我经常想到你,甚至在战争中我也记得你曾为我工作得很好,我希望我们能再次合作。”
画外音:
周恩来对这次会晤蒋介石讲了些什么呢?权威著作《西安事变简史》作了如下评述。
叠印《西安事变简史》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24日晚,宋氏兄妹应周恩来的要求,陪周去见蒋介石。蒋勉力坐起与周寒暄。蒋说,周曾经是他的部下,应该听他的话。周表示,只要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周问蒋为什么不肯停止内战。宋美龄说以后不剿共了。这次多亏周先生千里迢迢来斡旋,实在感激得很。蒋考虑一下,表示三点:(一)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二)由二宋及张学良代表他与周解决以前商讨的问题。(三)他回南京后,周可以直接和他谈判。
画外音:
蒋介石生前不愿讲这次与周恩来的会面,因而没有留下第一手史料;向来敢说敢为的蒋夫人宋美龄,也出于政治原因闪烁其词;张学良出于他难言的苦衷,至今不愿说出双方讲了些什么。但是,周恩来却在当天发给中央书记处的电文《与宋子文宋美龄谈判结果》中,忠实地记述了这次与蒋介石晤面的内容。
叠印《与宋子文宋美龄谈判结果》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乙)蒋已病,我见蒋,他表示:
子、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
丑、由宋、宋、张全权代表他与我解决一切(所谈如前)。
寅、他回南京后,我可直接去谈判。……
(蒋临行时对张、杨说,今天以前发生内战,你们负责;今天以后发生内战,我负责。今后我绝不剿共。我有错,我承认;你们有错,你们亦须承认。)
周(恩来)博(古)
二十五日十九时
画外音:
说到放蒋,周恩来明确电告中央书记处:“宋坚请我们信任他,他愿负全责去进行上述各项,要蒋、宋今日即走。张亦同意并愿亲身送蒋走。杨及我们对条件同意。我们只认为在走前还须有一政治文件表示,并不同意蒋今天走、张去。但通知未到张已亲送蒋、宋、宋飞往洛阳。”张学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难道真的没想到后来的结果吗?这时,他钟爱的赵一荻小姐也在西安啊!他对赵有什么安排吗?……
张学良暮年答日本记者问。
张学良:“我这个人是自己做事自己负责任,尤其我是个军人。我这种动作我自己负责任。所以,我到南京,我自己是去请罪的。我这个请罪,包括预备把我枪毙的。我不管当年是怎么个情形,我临走,我都把我的家眷交给了我的一个部下……我是军人,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任,没有别的想法。同时我反对内战。那时我要不那样做,内战就会扩大。为了停止内战,我决心牺牲自己。”
记者:“去南京的事,您和谁商量过吗?”
张学良:“我自己决定的。但杨虎城他们想拉住我。”
记者:“您和周恩来商量过吗?”
张学良:“没商量。但他知道。为了制止我,他跟到飞机场来了。周恩来是打算把我劝回去。他恐怕我在南京会出什么事。但我认为,作为军人来说,我的行动就等于是谋反。谋反就要判罪,该判死刑就判死刑。”
记者:“您在飞机场见到周恩来了吗?”
张学良:“他来到飞机场时,我已经上了飞机。因此没见到周恩来,我就向南京出发了。”
画外音:
张学良是典型的中国军人,他作出上述抉择是正常的。或许因为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军人,或许出于其他政治原因,他掩饰了放蒋前的内心活动。第一,他是一个重情的铁血男儿,行前不能不想到心爱的赵一荻的后事。事实上,他行前已将赵四小姐托给了他的一个女学生;第二,他是一位政治家,他清楚东北军的存在就是他安全的保障。为此,他行前给东北军各军、师长写了一封亲笔信。
叠印张学良的亲笔手迹,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弟离陕之际,万一发生事故,切请诸兄听从虎臣(即杨虎城)孝侯(即于学忠)指挥。专致
何(柱国)、王(以哲)、缪(澂流)、董(英斌)各军各师长。
以杨虎臣代理余之职。
张学良二十五日
第十一集身陷囹圄
画外音:
蒋介石是一位权谋家,就在他感到有希望由阶下囚重登九五之尊时,他就安排好了张学良的后半生。请看:就在张学良陪同蒋介石飞抵洛阳一起过圣诞之夜时,端纳当着为数不多的记者的面有意问蒋介石:“委员长,今天是圣诞之夜,请告诉我,你对汉卿是否会遵耶稣基督嘱咐我们的那样,要饶恕那些对我们有罪的人77次?”蒋介石不假思索地答说:“耶稣基督嘱咐我们,要饶恕那些对我们有罪的人77次,在他们忏悔时,我认为应当允许他们开始新的生活。”
叠印蒋介石等人在洛阳过圣诞节的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蒋介石允许张学良开始什么样的新生活呢?对此,与张学良尚有私交的军统大特务张严佛作了如下的回忆。
叠印张严佛著《张学良被军统局监禁略述》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1936年,我在南京复兴社特务处(军统局前身)担任书记长。12月24日,戴笠从西安回南京来了,晚上9时,戴笠在鸡鹅巷53号找我和军统局特务队长刘乙光去,他非常高兴,一边笑,一边很严肃地对我们说:‘张学良将于明(25)日送委员长到南京来,我已经和宋部长商量好了,张学良一下飞机,就由我与宋部长接到北极阁宋部长公馆去,软禁起来,不让他接见任何人。张学良到南京的消息千万不可张扬出去,你们要特别注意。’他又说:‘乙光赶紧在特务队挑出一个人来,要机灵可靠的、仪表好的,都穿蓝色中山服,佩带二号左轮,由乙光带到宋公馆去,看守张学良。’”
张学良不愧是铁血伟男儿!他只身陪蒋介石飞回南京,看着机场那热闹的欢迎场面,冷静地对记者说:“今日仅愿与诸君见面,无可奉告。此来待罪,一切唯中央及委座之命是从。”
叠印欢迎蒋介石归来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画外音:
接着,张学良又根据程序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亲笔信。
叠印张学良致蒋介石信,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介石委座钧鉴:
学良生性鲁莽粗野,而造成此次违犯纪律不敬事件之大罪。兹腼颜随节来京,是以至诚,愿领受钧座之责罪,处以应得之罪,振纪纲,警将来,凡有利于吾国者,学良万死不辞,乞钧座不必念及私情有所顾虑也。学良不文,不能尽意,区区愚忱,俯乞鉴察!专肃敬叩
钧安。
画外音:
蒋介石收到张学良的所谓“认罪书”后,当即批转有关部门:“依法办理,并特予宽大,以励新之处,伏候钧裁。”为此,国民党中央于12月29日举行常委会,就是同情张学良者,也认为既蒋氏有言“特予宽大”,那就遵蒋氏之嘱“依法办理”。遂作出决定:交军事委员会依法办理。并决定推李烈钧为审判长,组织高等军法会审,饬军事委员会遵办。12月31日上午10时,李烈钧正式宣布开庭。“张学良被带进法庭,含笑直趋案前,李(烈钧)以张为陆军上将,所犯又属未遂,特赐以座位,而张则始终鹄立,没有就座。”很快,李烈钧这位国民党军政元老就由审判长变成了被审判者了。
叠印陪审官鹿钟麟著《张学良南京受审纪实》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张谓:“民国二年,审判长曾在江西举兵申讨袁世凯,有无此事?”
李称:“有。”
张谓:“申讨袁世凯是否为了打倒专横独裁呢?”
李称:“正是。”
张自负谓:“我在西安的所为,正是对中央的专政独裁,冀求有所谏正耳。”
李叱责称:“胡说!委员长人格高尚,事业伟大,岂袁世凯所能项背?你不省冒昧,演成西安事变,自寻末路,夫复谁尤?”
朱培德及鹿钟麟见到双方渐趋僵持,又以李素患高血压症,遂请李宜宣布暂时退庭……顷刻之后,继续开庭……
李接着告张:“委员长勋业彪炳,待人宽厚,你何以会出此大不韪的举动?快快说来!”
张直言不讳地说:“我在西安发动事变,确没有颠覆政府的意图,而根本目的乃无非要求委员长团结御侮抗日救国。”
李追问:“既然如此,又为何亲送委员长返京?”
张接着说:“我在事变中,看到委员长的日记,从日记中看出委员长被国民党内的顽固派及恐日病等分子所包围,其本人还不是没有团结御侮抗日救国的想法,且委员长又答应了我所提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团结御侮抗日救国的目的既达,个人得失,在所不计,特随节来京待罪,请给以应得的处分!”……
画外音:
如此军法审判草草了事,判决“张学良首谋伙党,对于上官为暴行胁迫,减处有期徒刑10年,褫夺公权5年”。接着,在蒋介石的导演下,于1937年1月4日下午由国民政府命令:“张学良所处10年有期徒刑本刑,特予赦免,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啊!连张学良自己也未曾想到:蒋介石会“严加管束”他整整的半个多世纪!
叠印有关审判张学良的历史文献与图片。
画外音:
虽然张学良已经成了蒋介石的笼中鸟,但扣在西安的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和飞机还留在那里。蒋氏明白:时下唯有张学良下令才能办成这两件大事。为此,他通过宋子文和宋美龄从旁相劝,要张学良写一封信给杨虎城:放人、放飞机。张学良不知是计,加之他过分自信西安方面的军事力量,遂答应了宋氏兄妹的要求。送信人是阎宝航。
叠印阎宝航回忆录《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以后》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我转进小会客厅时,张学良已在候我,大事当前,无暇寒暄。当我提及宋子文叫我去西安一事,他说:‘我们商量过了,你去一趟吧,我这里有封信你带给杨虎城先生,把飞机给他们放回来。’我问道:‘宋子文说让我告诉东北军、西北军将领,你几天内就回去,你对这有什么把握吗?’沉默一会儿,他说:‘我这次举动是为了国家,也为了领袖,他们对待我怎样我不在乎。’我也沉默了。但是到底有什么把握呢?我沉默地注视着他,期待着他的答复,张以手指向西北轻声说:‘他们不让我回去,那边能答应吗?’我领会了。我说:‘好吧,我去一趟。’”
地点北京采访阎宝航之子阎明复。
阎明复:“12月29日,父亲飞抵西安,向杨虎城和东北军、西北军将领讲述了会见张学良的经过,并转达了宋子文所谓几天后就放张学良回西安的消息。大家一听,将信将疑。1937年元旦,从南京传来消息:蒋介石背信弃义,将张学良提交军事法庭审判。消息一传开,东北军、西北军将领十分愤慨,强烈要求南京政府履行‘诺言’,放回张将军。他们联名写信给宋子文、宋美龄等,请父亲还回南京。”
“临行前,东北军刘多荃师长邀请周恩来和父亲以及一些东北军军官到他家里,一起商议如何争取恢复张将军的自由。面对严峻的局势,大家无不忧心忡忡。父亲对初次相识的周恩来说:‘我们东北人在政治斗争上缺乏经验,希望多多指导帮助。’周恩来请父亲返回南京后,进一步了解情况,通过各种渠道和关系迫使蒋介石释放张学良。他表示,中国共产党人将竭尽全力为恢复张将军的自由而努力。周恩来为解救张学良所表现出的诚意,深深地打动了父亲。”
画外音:
蒋介石为了切断张学良与外界的联系,把张学良从南京迁到他的老家浙江奉化,借口让张学良“读书悔过”,使之与外界隔绝。蒋介石为了做样子,不仅把徐树铮之子徐道邻调来伴读,还把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先生调来伴读。
地点北京采访邵力子的夫人和子女。
邵老亲属:“当年,邵力子先生是应蒋介石之请去奉化伴读的。诚如邵老生前所说:‘我只挂一个名而已。张读什么书,现在已记不起来,记得有一天闲谈,张的话值得记下来。’”
记者:“那时,张学良对邵老讲了些什么?”
邵老亲属:“张学良说:‘我这次冒生命危险,亲自护送委员长回京,原想扮演一出从来没有演出过的好戏,如果委员长也能以大政治家的风度,放我回到西安,这出戏岂不可成为千古美谈!真可惜,一出极好的戏竟演坏了!’”
记者:“看来,张将军不仅不是一位成熟的大政治家,而且还有极浓的英雄主义色彩。对此,邵老讲了些什么?”
邵老亲属:“邵老也认为张将军的英雄主义真浓厚。在那样的前提下,邵老也只好劝慰张将军:‘这已是过去的事,您也不会有所追悔,还是安心多读一些有益的书吧。’”
画外音:
但是,张学良面对西安急剧恶化的现实能安心就读吗?待到他获悉东北军中的所谓“少壮派”残酷地杀害了王以哲将军之后,他真是痛苦到了极点!请看他当时写给于学忠的信。
叠印原始信件,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孝侯兄大鉴:
柱国兄来谈,悉兄苦心孤诣,支此危局。弟不肖,使兄及我仝人等为此事受累,犹以鼎芳(即王以哲)诸兄之遭殃,真叫弟不知如何说起,泪不知从何处流。目下状况要兄同诸仝人大力维护此东北3000万父老所寄托此一点武装。吾等必须将我们的血及此一点武装贡献与东北父老之前,更要者大家共济和衷,仍本从来维护大局拥护领袖之宗旨,以期在抗日战场上显我身手。盼兄将此函转与各军师旅团长。东北军一切弟兄已嘱托与兄,中央已命与兄,大家必须对兄如对弟一样,弟同委座皆深知兄胜此任,望各同志一心一德保此东北军光荣,以期贡献于国家及东北父老之前,此良所期祝者也。有良一口气在,为国家之利益,为东北之利益,如有可尽力之处,决不自弃。弟在此地读书思过,诸甚安谧,乞释远念。西望云天,不胜依依,开源、宪章、静山、芳波仝此。并请转各干部为祷。此颂
近安
弟张学良手启
二月十七日于溪口雪窦山
画外音:
张学良面对西北“三位一体”的政治局面逐渐解体,其心就像是浸泡在苦水里那样。每当他欲要发怒而又无处宣泄的时候,他只有到雪窦山千丈岩瀑布点燃爆竹,听着那声震峡谷的回声,借以消愁!不久,蒋经国从苏联回国,也被蒋介石遣回故里“管束读书”。从此他们二人得以相识,并结下私谊。由于蒋经国回国与西安事变有着某种关系,所以后人评述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张还是蒋的恩人哩。而今,两人结局却是如此殊异。施恩者,身遭缧绁;受恩者,位尊极荣。当时的蒋经国,对于张学良,内心也可能怀有一种感激之情……但这种感激之情是不能表露出来的。”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了!张学良希冀国共合作抗日的政治局面逐渐形成,他那愤而难平的心总算得到了补偿。同时,他还挥毫疾书,给蒋介石写了一份激越慷慨的请缨杀敌书,烦人送到蒋介石的手里。但是,宋美龄给他带来的不是以待罪之身转战疆场的命令,而是要他继续接受“严格管束”的口谕。他失望到了极点,也痛苦到了极点!最后,他请求宋美龄能见他弟弟张学思一面。这位多次失言于张学良的蒋夫人终于满足了张学良的要求。但是,多疑的蒋介石却不放心他们兄弟相见,特派一位“黄代表”随行。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地点北京采访张学思的亲属。
张学思的亲属:“张学思获准探望张学良将军之后,就在这位大特务‘黄代表’的陪同下赶到了溪口。由于在特务的监视下,他们兄弟之间没有单独倾谈的机会。第四天,猛然下起了滂沱大雨。张学良趁机把张学思领到书房一角,借着三座大书架,正好遮住了门窗外的视线。张学良掏出纸笔,匆草数语,告诉张学思室内装有窃听器,只能用纸笔进行无声的交谈。随着纸条在他们兄弟之间默默地传递,遂开始了特殊的交谈。”
记者:“张学思将军讲过他们这次纸笔交谈的内容吗?”
张学思亲属:“讲过。他在自传中写道:张学良告诉他:‘我曾写信给蒋,请求去抗日,他回信不允,叫我好好读书。这次他派姓黄的来,要我写信给东北军各军长,嘱他们服从蒋的指挥,不可乱闹。’张学良嘱托张学思:‘你回去,找东北军各军军长,告诉他们,抗日战争扩大,我就有恢复自由的可能。’张学思告别兄长不久,就只身跑到延安,成了一名抗日将领。”
画外音:
接着,上海爆发了“八.一三”抗战,日本的飞机开始“光顾”风景秀丽的溪口。张学良将军为了赵一荻和他们的爱情结晶闾琳的安全,毅然决定送他们母子下雪窦山。接着,他和蒋经国一家登上妙高台赏月过中秋节,因借酒浇愁多喝了几杯,遂情不自禁地大声说道:“现在日本鬼子大举进来侵略我们祖国了,我带你们打日本去!”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就在张学良赏月后的第三天,9月21日,张学良寄住的招待所突然起了一场无名大火,把所有房舍毁之一炬,片瓦无存。从此,张学良告别了奉化溪口,在刘乙光等人的“监护”下,相继转移到安徽黄山、江西萍乡、湖南郴州等地。就在武汉失守的前夕1938年10月,他又被转移到湘西沅陵城外的凤凰山。不久,张学良的老友张治中将军赶来探望他,给他带来了短暂的愉悦。
地点北京采访张治中的秘书余湛邦。
余湛邦:“他们分别快两年了,一旦重逢,双方都倍感兴奋。除了互诉别后情况外,对抗日形势谈得最多。张学良多次表示急要参加抗战:‘抗战一年多了,全国军民都踊跃参加,我身为军人,反而旁观坐视,实在憋不住了!对我来说,这是国难家仇,我怎么忘得了皇姑屯事件!怎么忘得了九.一八!我的部属望着我,全国人民望着我;他们哪能不问:张某人到哪里去了?’最后,张学良表示:‘只要能出去,做点什么都行,务必请向委员长转达。’张治中说:‘好,你写一信给委员长,我看到他时再作详细说明。’张学良当即书一短信,要求参加抗战,要求见面详陈一切,余请张治中代达等语。张治中回到长沙,即派人将信送蒋介石,后果是石沉大海。”
画外音:
虽说张学良将军失去了率部杀向抗日疆场的机遇,但是他的那颗赤诚的报国之心却永不泯灭!他在特务们的“管束”中不止一次地回忆了往事,进行了自我反省,真是感慨良多啊!当他获悉一起在西安举行兵谏的杨虎城将军被蒋介石“调虎离山”,派往欧美考察之后,真是悲愤交集,实难自禁,遂提笔在古庙斑驳的墙壁上题下了一首七言绝句。
叠印七言绝句《自我遗憾作》原迹,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万里碧空孤影远,
故人行程路漫漫。
少年鬓发渐渐老,
唯有春风今又还。
男低音吟唱七言绝句。
画外音: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陪伴张学良将军的于凤至夫人因不堪“管束”之闷,身体突然消瘦下来,经医院会诊,得了乳癌,必须移地就医。张学良望着朝夕相伴、日渐难撑的夫人的病体,忍住极大的悲恸作出决定:立即派人送于凤至赴美就医。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但是,谁来接替于凤至陪伴“管束”中的张学良将军呢?唯有远在香港精心抚养闾琳的赵四小姐。赵四小姐考虑到“管束”中的张学良需要她,遂毅然抛却一切优裕的生活,把年幼的儿子闾琳送到美国,交给一位美国朋友抚养,独自来到湘西凤凰山软禁张学良的住地,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与世隔绝的幽禁生活……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随着武汉沦陷,长沙吃紧,张学良将军在赵四小姐的陪伴下转移到贵州省,在贵阳麒麟洞稍作停留,后又被押至息烽。由于“管束”地点离公路较近,不安全,遂又转移到偏僻的修文县阳明洞。这儿是明理学家王阳明讲学之地,后人为纪念他,在罗冈书院旧址修了一座王文成祠。祠不大,张学良与赵四小姐被囚在偏殿内。由于看管他的特务头子刘乙光的老婆神经不正常,搞得苦闷中的张学良将军唯有对天长叹!他只有靠打球、钓鱼、读明史排遣这一天长似十载的如水流年。
1941年5月,张学良患急性阑尾炎,绮霞陪他在贵州中央医院做手术。出院后,他又被囚禁在贵州黔灵山麒麟洞、开阳刘育乡,1944年冬迁至贵州桐梓,在桐梓天门洞一直被软禁到抗日胜利。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在这与世隔绝的寂寞中,再加上种种非人的待遇,凄苦中的张学良把人生的一切希望和欢乐都寄托在赵四小姐的身上。而善解人意的赵四小姐则尽自己全部力量给张学良以安慰和照料,凡是张学良需要做的,她就陪着做,跟着学,做到样样都会,都能跟着来。张学良要打网球、排球等,赵一荻就陪着他打;张学良研究明史、写文章,赵一荻就给他购买书籍,查找资料,帮助做一些文字工作;到了张学良厌倦读书,喜欢文物古玩的时候,赵一荻又帮他采买、鉴定和收藏。就说是一些生活琐事吧,赵一荻也做得非常认真、仔细,令张学良感动不已……
叠印有关的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张学良毕竟是一位铁血男儿伟丈夫!他的内心依然压抑着报国无门的极大愤懑。他终于在“管束”中挨过漫长的八年抗战,迎来了胜利。他想蒋介石应该下令结束对他的“管束”生活了吧!为此,他烦人给蒋介石送去一块金表。蒋介石一见当然清楚张学良的本意:“管束应该结束了吧?”而蒋介石却派人给张学良送来一副渔具,意思是说:“还是继续钓鱼悔过吧!”对此,张学良无奈,唯有借吟诗发泄。他为了庆祝抗战胜利,就吟新诗《发芽》;他为了讽刺国民党达官要人抢占胜利果实,写了一首《抢粪》。大戏剧家田汉读过张将军的这两首新诗之后感慨良多,当即赋了一首七言律诗,发表后轰动山城。
叠印《发芽》、《抢粪》两首新诗以及田汉的七言律诗,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某公近从息烽过,
带来将军消息多;
挑灯辛勤读史记,
下笔辄复成新歌。
使君学圃岂得已,
子牙垂钓悲蹉跎。
独疑胜利复员日,
长系壮士将如何?
画外音:
随着庆祝抗战胜利活动的迭起,全国又掀起了请释张学良将军的热潮。曾任东北大学秘书长的周鲸文和一些关心张学良将军的东北人士,发动了援助张学良恢复自由的活动,并请中共领袖人物周恩来、董必武予以援助。周恩来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大声呼吁:“在刚刚几分钟的静默中,我想起一个人,这个人是我的朋友,也是在座各位的朋友,这个人对团结贡献最大,这个人就是促成停止内战、团结抗战的张学良。我们怀念他,希望他早日恢复自由……”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画外音:
对于全国掀起的援助张学良恢复自由的热潮,蒋介石怎能无动于衷,他很快作出了相应的决定,并请东北政坛元老莫德惠借看张学良为名去落实他的计划。
采访莫德惠的儿子。
莫说:“我的父亲与张学良将军是故交,他告诉张将军说,蒋介石要给他自由,但是有三个条件:一是要张学良承认西安事变是上了共产党的当;二是交出‘九一八’事变时蒋给他的不抵抗的电报;三是释放后必须出洋。但是,张将军认为自由虽然可贵,但名节对他更为重要。他绝不肯以违背真理和良心为代价来换取自由,遂断然拒绝了蒋介石的条件。”
(如找不到莫德惠的儿子,可叠印张潜华著《张学良与西安事变》文稿中的有关内容。现存全国政协。)
画外音:
张学良既然选择了真理,蒋介石也就决定不给他自由。接着,蒋通过军统局把张学良挟持到台湾,让张学良继续过着所谓“管束”的软禁生活!
叠印张学良飞往台湾前夕的照片,并推满屏幕。
定格。
第十二集心系中华
画外音:
张学良将军在拒绝蒋介石关于获得自由的三个条件后,遂被特务解往台湾。行前,刘乙光正式告之赴台的消息后,张学良气得“愤怒地用力拍了一下桌子,牙咬得紧紧地”。“他回房告诉赵绮霞时,气得声音还在发抖。”接着,张学良偕赵四小姐飞抵台湾,被“管束”在新竹市井上温泉。
画外音的同时,镜头缓缓摇出井上温泉四周的景物。
井上温泉风景优美。“一座平房,山峦环抱,树木葱茏,房旁有温泉可浴,环境十分幽静,根本没有居民。警卫森严,一如往昔。”但是,这美丽的环境并没有给张学良将军和赵四小姐带来欢愉,相反,十年“严加管束”期满而刑无期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加之,负责“管束”的刘乙光一家尤其是那个疯婆子和子女的打闹,搞得张学良与赵四小姐苦不堪言。1947年10月,苦闷中的张学良终于又有了笑颜,他的老友张治中将军携全家到台湾看他来了。
地点北京采访张治中的秘书余湛邦。
余秘书:“张治中将军已经有八年的时间没有见张学良将军了,只见他的额上、面上已出现好些皱纹,瘦多了,老多了,眼睛也因害了眼病变得小多了。就说是性格开朗、雍容大度的赵四小姐吧,身体也不太好,瘦得可怜。连过一架空中吊桥都望而生畏。”
地点北京采访张治中的女儿张素我。
张素我:“我和母亲、斌妹、赵四小姐沿着小路上山去散步,走到一架一百五十米长的空中吊桥前,斌妹和我毫不在乎地放大步子走了过去。赵四小姐有心脏病,简直不敢动一步,慢慢地叫一个人扶着,走了一截竟头昏眼花,心跳不止,只得缩回。休息了一会儿,她见我母亲也平安地走了过去,于是她鼓起勇气,仍叫人扶着,勉强走过桥头。”
地点北京采访张治中的秘书余湛邦。
余秘书:“张治中将军与张学良将军久别重逢是十分难得的,更何况是经历了八年抗战之后啊!他们除一起吃午饭外,一直谈到下午4点多钟。从个人、家庭到国家,从政治到军事,从国内到国外,无所不谈。张学良问张治中何时能恢复自由?张治中只好勉励安慰他:国内总是要和平的,国共两党总是要谈和的,一旦和谈成功,你就可以自由了。张学良知道自己重掌兵权是不可能了,所以他托张治中将军向蒋介石要求两点:其一,只希望恢复自由,做一个老百姓,什么事情也不做,蒋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其二,那位对外称‘秘书’的刘乙光与他们同居一室,又有小孩,既吵闹又生活不方便,希望分开住。他还说,请蒋夫人从旁协助。临别,张学良送到车旁,紧握双手不放,十分难过地说:‘这里没人来看我,你这次来,实在使我万分兴奋铭感,从今一别,又不知何日再相逢了。’同时,还赠了张治中将军一首七言律诗。”
叠印七言律诗原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总府远来义气深,
山居何敢动佳宾。
不堪酒贱酬知己,
唯有清茗对此心。
画外音:
不久,台湾爆发了“二.二八”起义,张学良和赵四小姐险些死在刘乙光的枪下。事后,他曾对张严佛作过控诉。
叠印张严佛著《张学良被军统局监禁略述》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台湾人闹事,刘乙光也紧张起来了。那几天,他恶狠狠地盯住了我,好像要把我吃下去,话都不和我说了。他指挥宪兵特务不分昼夜,加倍警戒,如临大敌,宪兵特务来回不停地在我屋子周围巡逻,并向室内窥伺动静。夜深了,我还听到刘乙光同他的部下时而嘈杂喧嚷,紧急集合;时而又蹑手蹑脚地窃窃传话。总而言之,是一种应付非常事件的可怕现象。就在这个时候,刘乙光部下和宪兵方面有人偷偷告诉我:刘乙光已经作好了准备,如果台湾事变闹到不可收拾的时候,为了防止我越狱逃跑或台湾人把我劫走,他就采取紧急处置,把我和四小姐于混乱中开枪打死,对上面报告则称台湾乱民前来劫狱所为……幸而台湾事变几天就平息了,否则真难说我今天还能同你在这里见面。
镜头摇出张学良被“管束”房间的景物。
画外音:
张学良虽然没被刘乙光开枪打死,但从此之后就越发地受刘乙光的气了!他不仅和疯老婆抢住向阳的好房间,而且还明目张胆地扣压其中包括宋美龄寄给张学良的钱物,更为可气的是,他还利用同桌吃饭的机会,指桑骂槐地借骂孩子骂赵四小姐。事情久了,刘乙光仗势欺人的行为终于声扬出去了,南京方面为遮人耳目,匆忙派出和张学良关系尚好的军统特务头子张严佛暂代刘乙光,并进行所谓考察。
叠印张严佛著《张学良被军统局监禁略述》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刘乙光走的那个晚上,我在张学良的房间里,他当着赵四小姐,仿佛满肚子的幽怨,都向我倾泻了。他谈到十年期满仍然关押不放,也谈到了十几年的囚禁生活,受尽了刘乙光夫妻百般凌辱和精神虐待,含冤抱屈,无处申诉,几乎一字一泪,痛哭不止,赵四小姐坐在一旁揩眼泪。当晚,我们谈到深夜,足有四五个钟头。第二天午饭后,我又到张学良房子里去,他用毛笔在信纸上写下了夜里他自己做成的一首诗交给我。他说:“你这次来算是难得,这首诗就留做纪念吧!”
叠印张学良诗稿,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山居幽处境,
旧雨引心寒;
辗转眠不得,
枕上泪难干。
画外音:
张学良就这样在台湾井上温泉被“管束”了两年有余。待到1949年元旦刚过,随着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行将结束,蒋介石被迫于1949年1月21日通电下野。接着,副总统李宗仁代行其职权,当上了中国内地上的末代“代总统”。李宗仁为推动所谓“和平运动”,除去重开北平国共和谈而外,还昭示中外释放一切政治犯。其中包括西安事变的两位主角张学良和杨虎城。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地点北京采访时任国民党中央常委程思远。
程思远:“释放政治犯,当以释放张学良、杨虎城为李宗仁最关切的事。为了释放杨虎城,李宗仁给参谋总长顾祝同下了命令,给重庆军政长官张群打了电报;为了释放张学良,我还做了李宗仁的代表去台北同陈诚商量。结果都因为囚禁张、杨是保密局主管,它只听命于蒋介石,非地方当局所能过问。营救张学良、杨虎城终成泡影。”
画外音: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蒋介石所部犹如秋风后的落叶,一败华东,再败华南,当西南几省就要全面败退之际,蒋介石只好怀着怆然之情败退到台湾。与此同时,蒋家王朝最重要的谋士张群被扣在云南。一直关切张学良的周恩来向毛泽东主席报告了这一消息,他们认为这是营救张学良最好的时机,当即决定采用走马换将的办法,以被扣昆明的蒋介石的盟兄弟张群换回软禁在台湾的张学良。遗憾的是,云南通电起义的卢汉将军有感于张群昔日对他的所谓恩德,他擅自决定释放了被扣在昆明的张群,失去了营救张学良最后的机会!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从此,张学良将军在赵四小姐的帮助下,全身心地投入到明史的研究中去了。但是,在特务们的“管束”和监督下,张学良将军对明史的研究,只能停留在默默地探索中。他有嘴不能和心爱的助手赵四小姐谈论悟出的“心得”,有手也不能把“心得”写成文章。这种研究学问的痛苦,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事后,他曾对记者说:“我研究明史的动机,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一直被外国欺凌,我想从明、清两代的历史中找出原因。”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画外音:
1959年,蒋介石一方面感到迫于舆论的压力,另一方面认为他偏安台湾的政局比较稳,遂下令解除对张学良的“管束”,接着,又明令把看管张学良的任务交给了儿子蒋经国。同时,蒋介石传下话来:“西安事变已这么多年了,张汉卿还有什么话不好说?”张学良误以为蒋介石要他写当年的实情,也许借此真的恢复他的自由,为此他很快写好了回忆录,并请蒋经国转给了蒋介石。不久,这份回忆录印了二三十份,分送给国民党上层传阅。蒋介石看后很不满意:“怎么张汉卿到现在还这样说?”有意思的是,这份被篡改的回忆录改名为《西安事变忏悔录》在港台报刊上转载,搞得沸沸扬扬。张学良自知上了蒋介石的当!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蒋介石为了应付舆论视听,遂批准当年一些东北军的故旧探望张学良将军。其中,最使张学良感动的是东北政坛元老莫德惠看望他,一起畅谈、合影。临别,他还赠了莫德惠一首五言绝句。
叠印张学良赠莫德惠诗原迹,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柳老渡台来访
毅庵丁亥立夏后七日
十载无多病,
故人亦未疏;
余生烽火后,
唯一愿读书。
地点海外采访莫德惠的儿子。
莫说:“我的父亲去台湾看了张将军以后,带回了他与张将军的合影,还有张将军书赠他的诗。我知道张将军与周恩来有着非同一般的私谊,这些年来,他们谁也不曾忘记谁。我和父亲商议决定,把张将军书赠我父亲的诗重抄一份,连同他们的合影交给周总理。我记得总理在西花厅接见我的时候,他望着张将军与赵一荻小姐的照片很是高兴。”
地点漳州采访原周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
童小鹏双手捧着莫德惠与张学良的合影、手抄的张学良书赠莫德惠的诗:“这就是当年莫德惠的公子送给周总理的。总理睹物思人,他看到手拿网球拍的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身体不错,非常高兴。接见结束后,总理把照片和诗交给我妥为保存。等我见总理那一天,再把这几件文物上交历史博物馆。”
画外音:
张学良撰写所谓《西安事变忏悔录》传到大陆之后,在各方人士中引起很大的反响。1961年12月12日晚,周恩来决定利用西安事变二十五周年在北京饭店一楼大厅举行纪念活动。周恩来总理与夫人邓颖超邀请张学铭夫妇、张学思夫妇、杨虎城的儿子杨丞民,以及西北政坛名士高崇民、阎宝航等二十余人参加。首先,周恩来总理致词,高度评价“双十二事变”本身的意义,是在于它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全民族抗战的一个历史转变的关键,成为建立国共两党合作的必要的前提,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同时,他还赞扬“张汉卿是个英雄人物”。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地点北京采访张学思亲属。
张学思亲属:“那天,学思和总理同席。总理提及赵一荻小姐说,张汉公曾让她带200万元去美国帮助于凤至照看儿女生活和读书,她到美国作了安排后又返回中国,陪同汉公云云。总理说,她这种和张汉公共患难的精神,实可敬佩。接着,他转身问邓大姐:‘小超!你的看法怎样?’邓大姐说:‘我看不应偏重,于凤至夫人在美国不也是做了她能做的事吗?’这时,张学思起立对邓大姐说:‘我承认两个嫂嫂都好!’”
地点北京采访杨虎城的儿子杨丞民。
杨丞民:“总理在谈到我的父亲杨虎城、继母傅葆贞被杀害时,忽然痛泪盈眶,急以手帕掩面,继续说:‘革命这么多年,我从未伤心流泪,今天想到虎城、葆贞的牺牲,真觉痛心。’邓大姐忙慰解说:‘我们应当化悲痛为力量。’我当时起立向总理说:‘牺牲是有代价的。我要好好干,才对得起牺牲的爸爸。’总理听后对我说:‘好孩子,虎城有后。’”
画外音:
接着,与会者很自然地谈起张学良的《西安事变忏悔录》,某人在国外造谣说:张汉公对西安事变有悔悟的意思。对此,张学思、张学铭等亲属悲愤不已。总理听后愤怒地说道:他这“是完全捏造污蔑,我有可靠的消息”。遂再次流下了悲痛的泪水。接着,周总理又郑重地讲:“我的眼泪是代表党的,不是我个人的。当年是联蒋抗日还是反蒋抗日,党内有争论。张汉卿说:‘要抗日必须争取蒋介石。’主张联蒋抗日,他的爱国主义心情,二十多年来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加怀念他。”
地点北京采访高崇民的儿子高存信。
高存信:“在这种气氛的感染下,我的父亲高崇民即席赋七言绝句一首,并当场悲然放声朗读:‘兵谏功成廿五年,乾坤扭转话凌烟;今日座中皆旺健,一人憔悴在东南。’总理听后对我父亲说:‘你的诗中憔悴二字太消极,不如改为奋斗二字为好’。我的父亲点头应允。”
画外音:
这不同寻常的纪念会结束之后,周恩来总理驱车回到西花厅,但他的情丝依然转不过来,继续沉思、缅怀他和张学良将军昔日的友情。尤其他想到祖国欣欣向荣,而为祖国解放立了大功的张学良将军,依然在台湾过着变相“管束”生活的时候,他真想给张学良将军写封信,带去他的一片心。周总理清楚:信是容易写的,但如何才能把信交到张学良将军的手中呢?……
地点漳州采访原周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
童小鹏:“总理很快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原十七路军参议郭增恺的夫人,她不仅可以出入台湾,而且还认识张学良将军和赵一荻小姐。郭夫人带着总理的亲笔信到了台湾,由于未获准见张学良将军,一时难以完成总理交给她的这项特殊使命。不久,她发现张学良将军和赵一荻小姐常去教堂做礼拜。一天,她提前把周总理的信纸夹在一支口红中,赶到教堂,利用做礼拜的机会,把这支夹有周总理亲笔信的口红安全地交到了赵一荻小姐的手中。根据我的记忆:周总理的这封亲笔信是16个字:为国珍重,善自珍摄,前途有望,后会有期。”
画外音:
张学良被解除“管束”后搬到台北,在新北投复兴三路70号建了一座住宅。自从蒋经国接手“管束”之后,经常去探望当年在奉化溪口“读书思过”的老友张学良。接着,张学良放弃研究明史,遂又对《圣经》发生兴趣。或许是张学良一生都离不开所谓的精神支柱,遂又由研究《圣经》而洗礼皈依基督。也正是出于洗礼皈依基督的原因,他与远在美国的元配夫人于凤至办了离婚手续。接着,他又于1964年7月4日与心爱的赵一荻在台北市杭州南路一个美籍人士家中举行婚礼。由牧师证婚,张群、宋美龄、张大千、王新衡等12人参加婚礼。是年,张学良63岁,赵一荻52岁。这对患难夫妇的白首之盟一时传为佳话。
叠印台湾有关的场景、文物、报纸和图片。
画外音:
张学良毕竟是一位有良知的政治家。他并不满足于“红粉知己,白首缔盟”后的幸福生活,他对于没有自由,又局促于台湾宝岛有年的生活颇多感想,对故人故土则更是“靡日不思”。为此他曾借书赠台湾《自立晚报》副社长罗祖光的机会,恭录了李商隐的《无题》寄托自己的乡愁。
叠印李商隐的诗《无题》,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画外音:
张学良十分懂得“随遇即安”的真谛,因此,他永远能在不自由的境遇中获得人生的自由。平时,他除了访友、研读《圣经》外,最喜欢做两件事:其一是“上馆子”。据说,凡是台北有像样的饭店开张,张学良夫妇必定率先光顾;其二是养兰花。
地点台北采访台湾名记者于衡。
于衡:“说到张先生养兰花,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登在台北《联合报》上。谈到养兰,张说:‘我家里有兰花两百多盆,养兰是一种享受。譬如浇水、施肥、移动花的位置,适度的阴凉和适度的阳光……因为养兰,我买了有关兰花的书籍和杂志,而且向这一方面的专家请教。’他认为:‘兰是花中的君子,其香也淡,其姿也雅,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兰的境界幽远,不但我喜欢,我内人也喜欢。’”
画外音:
张学良在犹如兰花的精神境界中,送走了蒋介石,他有感于与这位盟兄近半个世纪的恩怨,遂献上了一副挽联。
采访暮年的张学良。
张学良:“蒋‘总统’对我很好,他保护我。讲到这里,我有几个字给你写出来。这是蒋‘总统’逝世的时候,我的一种私人的吊唁。没发表,我自己吊祭他: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对于这个情形,外头人很少知道。只蒋夫人,还有蒋经国知道。”
画外音:
接着,北京传来周恩来逝世的消息。这对张学良而言,不啻为晴天霹雳,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画外音:
1980年10月20日,张学良夫妇在马安澜将军的陪同下去金门参观,还用望远镜眺望了厦门。他无法掩饰对祖国的思念,给亲友写信时,恭录了于右任晚年思乡名句:“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画外音:
1978年,张学良的老友张大千先生翩然返台,并在台北双溪自建摩耶精舍。从此,张学良便成了“摩耶精舍”的常客。接着,他们二人与共同的挚友张群、王新衡四人经常轮流做东餐叙,俗称“三张一王转转会”。
地点台北摩耶精舍采访张大千的夫人徐雯波(和子女)。
张大千亲属:“‘三张一王转转会’是大千先生来台北不久形成的。我记得那时,轮到由张学良先生做东时,夫人赵四小姐亲自下厨烹调,常得四人的夸奖。轮到大千先生做东时,二张一王经常边看张大千作画边谈古论今。四个老人活得十分愉快。(指着一幅巨幅国画《庐山图》)张学良他们经常驻步这幅《庐山图》的下边,边看大千先生泼墨边祝大千先生完成这幅巨画。遗憾的是,大千先生完成了这幅杰作,也耗尽了他的生命。”
画外音:
张大千先生驾鹤西去之后,王新衡先生、蒋经国先生等相继谢世而去。待到李登辉宣布解除禁令之后,在张群的倡议下,1990年6月1日于台北园山饭店十二楼昆仑厅为张学良祝九十大寿。其场面之隆重、其气氛之热烈前所未有。就是远在北京的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也发来了生日贺电:欣逢先生九十秩寿庆,颖超特电表示深挚的祝贺。
叠印九十华诞的现场录像。
画外音:
张学良虽然已经九十高龄了,但他依然抑制不住内心激动,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先以“愧不敢当,虚度了一生,对国家、社会、人民毫无建树”自责,接着又说:“自己感觉万分惭愧,我张学良何德何能,蒙各位来为我祝寿。”
寿星老张学良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大声地发表讲话:
“我虽然老了,但我仍未昏聩,听力虽然不大好,但并未全聋,视力虽然减弱,但还没瞎。假如上帝有旨意,我为国家、为人民还能效力的地方,我必定尽我的力量,我能做得到的地方,会照着我年轻时一样的情怀去做。”
画外音:
张学良获得自由了!他不仅于1991年3月10日,获准飞赴美国旧金山探亲,而且还相继接受了中国台湾、日本、美国记者的采访,畅言了他的人生,谈论了中国与日本的历史。如今,他又在风景绮丽的夏威夷接受我们来自中国大陆的记者的采访……
画面推出夏威夷张学良居住地外景。
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