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清汤一炉香(1 / 1)

一个人的怀念 黄东风 1513 字 5个月前

富贵之心,人皆有之。读书人求富贵,在古代是很正当的事情。战国时期是一个群雄逐鹿、风云变幻的时代,知识分子以自己学问和才略追求高官厚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时髦;那时的读书人获得荣贵是很让人羡慕和尊重的。战国时期追求富贵最成功的读书人可算是苏秦了,从一个平民到当赵国的宰相,兼任六国抗秦联盟的“秘书长”,他是第一个最风光的读书人。

不过,苏秦在许多人的心中,是一个势利之徒,先是说秦“连横”不成,后有改为“合纵”,没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况且他又说了那句有名的论富贵重要的话。

我是不愿意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我是认为苏秦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就是他生来就要干一件大事业的人。开始时,他是并不看重钱财的,他曾经说过:“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苏秦看重的是钱财之上的卿相之尊,也就是说,苏秦是希望能用自己的才华达到安邦定国的雄心的,这就是心中装有天下;他开始时并不重视物质的享受。

我读书的时候,也以为自己有一点小才华,毕业后曾写过“暂读三年书,再展慨与慷”的豪言壮语。等到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慷和慨好施展的时候,才明白钱财对于人生是多么重要。

苏秦感到富贵对人生很重要的是在说秦失败之后回到家里亲人横眉冷对的辛酸体验之后,是在当了赵国的宰相到楚国去游说,路过洛阳时父母雇用乐队到郊外三十里远地方迎接的一刹那。

苏秦说秦不成,狼狈而归。他金钱用尽,黑貂皮袄也破了,身上和脚下穿的鞋一样通风,神情憔悴;在山路上摔了几回跤才回到家里。到家了,可以歇一歇了,可是亲人的脸都冷霜一般。

“夫人,給我倒一杯水吧?”他几乎是恳求的语气。

“你自己不生手?”妻子织布不理他。

嫂子不愿意煮饭,竖眉瞪眼咕噜:“人太不自量力,非要把这个家败得穷困无法生存才罢休!……”

没有人愿意为他倒一杯水,但他不埋怨他们,他只是叹一口气说:“……这是秦王不用我的主张的缘故!”

苏秦说赵王成功,被封为“武安君”。路过家乡洛阳,在庆贺的人群中,他看到妻子侧着头不敢正视他,嫂子像蛇一样伏在地上叩头请罪。苏秦实在看不下去,他觉得她们这样太卑下了。倒是父母,完全不计得先前对儿子的不屑,为儿子今天的风光感到无限荣耀,乐呵呵地笑着,……

苏秦长叹一声:“贫贱则父母无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在世,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苏秦的这一声叹息是很无奈,很惆怅的。贫也吧,富也吧,孩子还不是原先的孩子;民也吧,官也吧,丈夫还不是原先那个朝夕相处的丈夫。人何必把自己弄到今天这个样子呢?

隋唐开始,实行了科举制度选取“士人”,这似乎是为读书人获取功名利禄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其实,这科举制度对读书人来说是一个无底的陷阱,因为选取的人数极少,比现在买彩票中大奖还困难。从此,大部分读书人就在这穷困潦倒的深渊中打滚。

在民间传说,吕蒙正是最穷的读书人。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到他的故事,是父亲讲给我听的。

他穷得连饭都吃不上,变成了寄生动物,成了寺庙里的常客。来的次数多了,寺庙里的和尚也厌烦起来,他们决定赶走这位只吃饭不念经的穷书生。

寺庙的常规,是钟声响后和尚们来吃饭。有一天,和尚们故意吃完饭再敲钟,吕蒙正听到钟声空着肚子赶来时,锅里的饭已吃得干干净净;他只有张着嘴干瞪眼。

到了节日,吕蒙正照样要买一点肉祭祀祖宗,可是没有现款,长期赊帐。有一回买了四两肉,已煮好在锅里。那位卖肉的屠户不知是受了什么刺激,拿吕蒙正来发泄,跑到吕蒙正的家中把煮好的四两肉提回去。

吕蒙正做了一首诗,向祖宗诉说了自己人生的悲凉。——

一碗清汤一炉香

灶公灶婆说知章,

割四两肉人提回,

蒙正夫妻多凄凉。

吕蒙正中了状元衣锦还乡时,过去欺负他的人也渗在人流中夹道欢迎,吕蒙正感慨道:“欺我者,非欺我也,欺我贫贱也;敬我者,非敬我也,敬我富贵也。”

吕蒙正后来考中了状元。他仕途顺畅,成了宋朝有名的贤宰相。民间有关他的穷的故事传说与历史事实不符。吕蒙正年轻就才华出众,他的妻子是有钱人家的少姐。知书识理,他的生活不会像传说中的那样惨。

其实在民间,读书人即使仕途不通,只要是真有水平,老百姓还是很尊敬的。

我们雷州有一位歌王叫黄清雅,他很有才艺,可惜屡第不中。到了晚年,上面给了他一个“解元”的名份。这文凭不算是正牌,但比现在当官的研究生文凭有价值。

考不中,黄清雅沦落在民间。

有一次,他家乡有一位在外生活的富人建豪宅,告诉村里的兄弟来庆贺,但又在请帖里做一首雷歌来奚落他们,——大概是显示自己有水平吧,才开这样的玩笑。

今日老爷设大宴

四亲六成都来贺

你偌来贺是贪吃

你偌不来是吝财

面对这样的请帖,大家心里有点闷,去不去呢?不好决定。这时,人们想到了黄清雅,毕竟是有文化的人,去问问他怎么办。

黄清雅看了请帖以后,想了想说:去吧。不去理亏,大家今后直不起腰做人。

六个人代表村里人去,一共凑了一百钱。黄清雅交的股份最少,只是十钱。他做了一首雷歌,回应了那位傲气的老爷。——

今日老爷设大宴

六人共百钱来贺

你偌不收就嫌少

你偌收了就贪财

黄清雅是读书人,毕竟在家里呆不长久,常常出去外面游荡。由于经济有限,他走的地方大多是乡间。尽管如此,常常出现囊中羞涩。于是他变得不守规矩,坐渡往往不给钱。

有一次,黄清雅来到渡口,船上早已坐满了人。船主不让黄清雅上船,船主说他过了渡不肯买票。——船上坐着的几乎是有钱人。

望着船儿慢慢驶去,黄清雅满腹牢骚无处发泄,他扯开喉咙唱了一首雷歌嘲讽坐渡的人。——

来到渡口无渡过

渡呀

不载圣贤载冬瓜

宛似溪中蚂蝗板

无肚无肠只番皮

船上坐着一位监生,听了黄清雅的歌后很气愤,让船主划回船,对黄清雅大骂一场。

黄清雅不能过渡,很失落,正愁没人吵闹呢。他立即唱了第二首雷歌回应监生。——

几担番薯捐名监

提起这层肠肚翻

不识愧耻几钱两

薯捐功名耍排场

几担番薯怎么会捐到一个监生呢?这应是夸大之词。黄清雅想必是借此讽刺监生是番薯般不值钱。

监生这回是忍不可忍,跳下船,用手中的扇敲黄清雅的头。

黄清雅有点狼狈,但并不畏惧,他夺下监生手中的扇,扔在水里。他继续做了第三首歌斥责监生。——

扇是竹做拿纸盖

倚扇打人理不该

这扇也不是你的

是你将钱去买来

(注:雷州方言,“扇”与“势”同音;“倚扇打人”即“倚势打人”)

书生毕竟是书生,坐船不买票骂人还有理;书生毕竟是书生,君子固穷,看不起用钱买官耍派头的小人。

古语云:邦有道,贫,耻;邦无道,富且贵,耻。今天也可算是“邦有道”的世界,社会经济发达,人们拥有相当大的自由。可是,社会腐败严重,贪官绳绳呀!

今天的贪官,有多少不是读书人呢?他们大都不感到羞耻啊!仿佛社会的财富是他爷爷遗嘱中留给他的,贪了吃了用了一点也不感到脸红。

我常常想对那些贪官污吏说:“不要贪得那么多,要为社会做点事情。等你们去世后,好让老百姓怀念你们一下。……”

可是他们个个板着脸孔,对我的劝说不屑一顾,我从他们的脸上读出了他们内心一种无声的语言:“今生享受最重要,死后虚名顶个屁。”

我真是无话可说。

真有点怀念吕蒙正锅里的那碗清汤。

今思古人,我心伤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