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雷州市企水镇西坡村,在全镇的最北端。企水镇是一个港口,我家乡的一带都是沿海地区,风景美丽。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过上了温饱的生活;可家乡通往企水港口的那条交通要道,十多年来不知集资多少次,竟不能建设一条水泥路。
我读初中时到企水镇读书,走的是近三十里的路。附近村子的读书人来学校,都是步行的多。从我家乡到海角村,将近有十里路,基本有一半路是沙土。即便是有自行车的人到企水港,他们要推车十里路到海角村,比行路的人方便不了多少。从海角村到港口,虽有红泥路,但路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有时候有的手扶机开着空车经过,好心的司机见我们学生仔走得辛苦,就让我们坐在车上。我们坐在车上并不轻松,手扶机一路颠簸,时不时把我们的屁股高高的弹起。为了安全,有的同学干脆站着,手握前面的扶驾,迎风而行。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雷州市努力发展农业,提倡种植甘蔗,政府大办糖厂。我村子的北面是纪家镇。纪家糖厂为了蔗农运甘蔗的方便,从恬神开始,铺设一条红泥土大道经过我的家乡,一直通往企水港。这条大路是在原有路段的基础上修建的,路面加大了,过去从村中而过的路段,改为从村后而过。修筑这条路,纪家糖厂出资二十多万元,企水镇政府补贴几万元。这条路是企水镇贯穿南北的大动脉,此路的修成,改变了企水镇南北村庄各处天涯海角的局面。当时雷州市(县级市)的市委书记是纪家人,桑梓之情很重,对这条路的修建积极支持。
那时我回到故乡去,看到故乡终于有一条像样畅通的路,心里很高兴,就写了一篇消息,登在《湛江日报》上。那条消息的题目是:书记体察民情,荒漠变通途。
真是“哀民生之多艰”,雷州市的糖厂在风光几年之后,由于经营不善和体制的腐败纷纷倒闭,纪家糖厂也不例外。蔗农们几年的甘蔗款无法兑现,故乡的路因为失修又重新变得破烂荒芜了。
从此,经过这条路的人又开始皱眉叹气,叫苦不断。
企水镇北边的群众,每次从这条路来企水港,都要经过一次洗礼。若是静天来,尘土飞扬蒙在人们的身上,白色的衣服很快变成了红色。一不注意,尘土就落在人们的眼睛里。若是雨天,公路上的红泥土很烂,很滑,人们骑着摩托,很容易滑倒,人会被摔坏。尤其在雨季,路面长时间积水,即便是行走的路人,也要脱下鞋卷起裤脚趟水而过。有勇敢而过的车辆,常常把路人溅得满身红浆。
四年前,政府决定建筑水泥公路,人们听了非常高兴。计划开始了。每家每户交一百五十元,人们很热情地交。在企水镇工作的公职人员每人五十元或一百元。因为路很烂,必须在路面上铺上一层红泥土,然后再筑水泥公路。我家乡的路在施工队铺上红泥土以后,就停工了。
从企水港有一条笔直的路,通往企水港的南端。这条路也是红泥土,比我家乡的路更让人怨声载道。静天里大风一吹,红尘以万马奔腾之势到处乱窜,给路人和随带的物品镀上了“金装”。因为群众过去集资的钱有一部分不知流失到什么地方去,南北两条路一齐动工资金不够,镇政府就决定先修南面的路段,我家乡北面路段的修建就被搁置了。
北面的群众交了钱却不见修筑新路,心里非常生气,北面的干部脸上也不光彩,但都无可奈何。
就这样,过了两年,人们听说这条路又要开工,心里还是很高兴。这次筑路不再每家每户向群众收钱,而是采取其它的方法。由于企水镇北面村庄几乎每个管区都有虾塘,虾塘几年的承包费至少有几十万元。镇政府就要有虾塘的管区交三四万元筑路费。管区干部为了保官,只好又交钱,而群众觉得钱不是从自己的口袋里出,不太心痛,即便抗议也无法阻挡,只好默认。镇政府还从一些车辆和船只中收取几十或成百的修路费。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老百姓只听到修路号角的吹响,看不到修路的行动,人们知道又上当受骗了。
这次人们交的筑路费又到哪儿去了呢?
据镇政府的人透露,镇长高迅贵(化名)把筑路集资的三十万元,以及其它方面搜刮的钱财,拿到湛江市政府向主要领导找关系。他老兄找人得当,一下子就当了雷州市的副县长,入县常委。——当时企水镇的书记因为与市委书记关系不好,以致大权旁落。高迅贵先生现兼任雷州市宣传部长。
这高迅贵镇长,曾经到我的学校来与老师开过会。因为他的讲话太独特,因儿给我流下很深的印象。
他说他过去也是当老师的,知道当老师的辛苦。他说他从当老师到当镇长,升得这么快,全是他勤奋用功和工作有成绩的结果。“许多人认为我是送礼得到的官,他们知道我岳父有钱。老实说我一分钱都没有送过。”
镇长说,大家老师应该学会谦虚,不要有了一点小成绩就骄傲自满,自以为了不起,骄傲了就不能进步。镇长举例说,就像你们的校长余鸿君,你们认为他是十佳校长,就了不得。其实余鸿君校长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在雷州教育局比他有水平的人多得很呢。……
余鸿君校长目光灼灼地坐在讲台上,老师们在下面吃吃的笑。
有一个星期天,他带着两个助手来到学校,见了我就问:“你见余鸿君在哪儿吗?”我摇了摇头,觉得这人实在滑稽。校长是这样称呼的么?
过去的宣传部长个个都是一表人才,他们大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全县第一第二号笔杆子。高迅贵这等人物,也当宣传部长,真是有辱斯文呵!
又是两年过去,公路变成原来的样子。车辆来往少了,客车再没有经过。
到了今年冬季,上面又拨大量的资金来支持新农村的建设。如果这条路再不筑,上面就要追究责任——过去政府拨的钱到那儿去了呢?这儿可是沿海地区的交通要道,还有这样的路怎么也说不过去。这回可是正式施工,估计几个月就能完成。人们的脸上可是真诚地露出了笑容。
故乡这条路的修建真是曲折艰难呵,拖延的时间这么长,付出的资金这么多。人们说,如果把老百姓集资的钱和政府拨的筑路费合起来,把家乡的那条路建成高速路也是可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