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说《论语》轰动了整个中国,赚得这么多钱,这真让人眼红。于丹真是幸运,比起一些苦心经营、兀兀穷年的艺术家,于丹简直是暴发户。于是,对于丹的批评也是普天盖地。最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经典是不能这样解释的。在这些批评者的眼里,经典应是属于贵族老爷们的。殊不知,把经典普及于老百姓,正是于丹最大的功德。
凭心而论,于丹说《论语》,有许多深刻的地方,对人生是有很大教益的;但也有的地方,显得肤浅和不合情理。在讲解《论语》的第一篇“天地人之道”中,于丹是这样阐明自己的观点的:“人人都希望过上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幸福与贫富无关”,许多人看了这几个字就不禁要发笑。这好像说一辆车驶得快不快,只是与发动机有关,与油无关。
我国大跃进后困难时期,有一对夫妻在夜里,丈夫要干风流事,妻子皱眉嗔道:“明天没有饭吃了,你还有心情想那种事情。”后来他们在一口缸里意外地找到几个蕃薯,欢喜得了不得,才放心地去干那逍遥的事去了。
精神的快乐,往往要物质做垫付,精神上的快乐没有物质的附着,人会倏地变得寡欲无欢。
有一句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少了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孔子说的“君子固穷”,是勉励人在精神上超越贫穷的困境,不要因为穷去干伤天害理的事,并不是讲快乐与贫富无关。所谓“名利于我如浮云”,是指名利将陷我于不义的情况下而说的。
自然是,人生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比追求物质的享受高一个层次,但是,在现实的世界中,财富的创造往往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一个标准。一个女子选择丈夫,在一个穷人和富有的“畜生”之中,自然会选择穷人,人毕竟是精神上的人。但是如果是在穷书生和富而有涵养的两个人中选一个,大部分女子会选择后者的。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财富会给人带来快乐,而离开财富单独追求精神上的快乐在现实的世界中是脆弱的。
一对穷苦的男女情侣,他们的结局大多是分离。尽管他们有足够浪漫的情怀,身无分文可以在海边唱情歌。但是这种浪漫能维持多久呢?在海边唱歌风吹得了重感冒无钱住院治疗怎么办?心灵上的困苦就来了。“贫贱夫妻百事哀”,对于生活上穷苦的人来说,精神的快乐会越来越少。
不用外界的破坏和摧残,就是当事人自己,也会选择离开。得意的人生笑语琅琅,困苦的人生沉默寡言。“困”和“苦”本是紧密相连的。困苦常常意味着自己人生的失败,困苦的情侣相对无言,说什么都显得空洞没有着落。说自己虽然财富贫乏,但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拿什么来证明?如果你是艺术家,虽然暂时穷但还是有许多人爱恋。因为艺术家既是有物质生活又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人。可是你是什么呢?你什也不是,遥远的精神生活的快乐无法解决眼前的困境。只好选择离开。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在遥远的天空底下,我的牵挂轻扣你的心门,和着淡淡的泪水,我悄悄的思念你,有一天,我将收拾行囊,只为离开你,离开自己。”
人追求精神生活的快乐比追求物质的富有更加艰难。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非常复杂,很容易造成伤害和隔膜,过去曾经是感情深厚的朋友也会由于性格的不合或灵魂的冲突变得关系淡漠。当朋友纷纷离去,只有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摸摸自己口袋里的钱,心里就感到一种温暖;就不由的感叹,在这个世界中,只有钱是最忠诚的,永远不会背弃自己而去。所谓的“看破世事惊破胆,识透人情冷透心”,便是古代人深切的人生体验。过于追求感情的人,往往落下了一个“一无所有”的下场。
说人的精神力量大于物质的**,这要看比例。当物质世界过于强大,精神只好羞愧地退到角落里去。
我曾经对我的学生开玩笑说:“要是一个学生割老师一块肉,政府就奖给割肉者一千万元,并且声明这种行为不违反法律,你们说老师的身上还有肉吗?我看,老师只能是为了学生鞠躬尽瘁了。”所以说,道义在强大的物质世界面前有时是非常弱小的。
说到底,在这个世界中,各个人有各个人的不同人生态度。有的人看重于物质世界的享受,有的人倾向于精神愉快的追求。毕竟,在现世,像《红楼梦》中贾宝玉那样鄙弃功名富贵为情而活的人不多。而且,物质的享受和精神的快乐是紧密联系的。这么多人去追求物质财富,你说财富与人的精神上的快乐没有关系,这不是很荒唐的么?就像有的人说当官是为人民服务,对当官的并没有什么好处。这样的话太矫揉造作,现在连小学生都不信了。这么多的人喜欢当官,那当官的肯定得到好处。说财富与人的幸福快乐无关,恐怕连自己都不信。欺人乎,人不信。莫非欺天?
在我们的社会,穷人不只是受物质贫乏的苦,其它方面所受的精神上的苦会比平常人大得多。在过去,“贫穷就要挨打”,现在穷人的处境好了一点,但贫穷者还是易受侵害和侮辱。
鲁迅先生写的小说《孔乙己》就耐人寻味。孔乙己可算固守着“君子固穷”的了。他这人有点清高,看不起几个小钱。本来他写得一手好书,可以借此过生活;但他觉得这种经营太辛苦,而且没有什么盼头。因儿坐不到几天,就连人带笔失踪。他的日子愈过愈穷,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成了下人嘲笑的对象。考不中科举,连平常人的生活也过不下去,这就是古人说的“画虎不成反成狗”。日子过不下去,孔乙己有时就偷人家的东西。后来偷到丁举人的家中,被吊着打,打了大半夜,打折了腿。最后在人们的嘲笑声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那个时代,孔乙己就是穷人命运的缩影。在精神上遭到无完无了的取笑,更冷酷的是,上遭到肆意摧残,从而彻底剥夺了他在这个世界中生活下去的权利。——在那个社会,穷人的人格可以随意亵渎,法律未能保护穷人的人身权利。
历史的发展总是很缓慢的。今天穷人的生活还是很辛酸的,有病没钱医,常常无缘无故的遭到黑道之人**。穷人痛苦的呻吟在艺术家听来是一首好诗,但那是艺术家的雅兴,穷人是真正的苦在心里。我有一位叔公和妻子,老年生活不能自给,由三个儿子供养。儿子所是很孝顺,但是三位儿媳常常因为谁出的钱多谁交的粮少争吵不休。有一次叔公实在听不下去,就悄悄地提着绳到牛棚上吊。幸亏发现得早,抢救及时,才不至命送黄泉。老无所养,病无钱医,这就是贫穷惹的祸。城市里的老人境况好一点,许多人有退休金安度晚年。同是老人,城乡的差别还是很大,可见我们的社会还是一个不太平等的社会。在一个不是平等的社会中,穷人的许多正当的权力也会被剥夺,这就是穷人受的苦比别人多。
在西欧一些民主的国家,生活上并不富裕的人大都能怡然自乐。人家生活有保障,即使失业也有救济金过日子。在人格上,总统和老百姓都是平等的。我们的社会不同,一个局级干部,出入就有许多人鸣锣开道,前呼后拥,耀武扬威。而穷人呢,走路常常忐忑不安;若果被富人的车撞死了,人家只赔十万八万元。对富人来说,这是一桩有趣的游戏。穷人连命都不值钱,快乐便成了奢侈品。
我很同意于丹的“人只有不断地拓宽自己的心灵空间快乐才会越来越多”的观点。许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环境,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情。让心灵穿越世俗的浮华,找一个干净的地方搁放,把眼光投向更深远的地方。可是,我是绝对不能苟同于丹所说的“贫富与幸福快乐无观”的论调。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说钱没用的人,先饿他三天,摸摸他的胃还有没有东西,再与他理论。于丹大概是有饭吃饱,不懂得贫苦是什么滋味的人。《论语》的成就,主要在于它宣扬仁义道德,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和关爱。至于它的“淡泊于名利”的思想,对不愁温饱而精神失落的人来说,诚然是去污除病的暖泉。可对于吃了上顿不知下顿的人来说,那是一剂麻醉药,正如一位贫血的病人,津津有味地欣赏自己苍白的苗条,等待他的将是无可医治的败血症。
人生在世,除了财富,还有许多让人精神愉快的东西,譬如青春爱情友情自由健康等等。但它们与物质相比,并不显出强大的优势。青春是美好的,但常常在迷惘和不知所措中度过,而且似乎只是转眼的功夫。爱情么,结了婚的人大都同感那句名言:婚姻有如围城,城外的人想打进来,城里的人想突围出去。至于健康,那是最好的啦,不过且听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人患了忧郁症,有一天他去看医生。他告诉医生,他老是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活不久了。医生问他:
“你抽烟吗?”
“没有。”
“你喝酒吗?”
“没有。”
“你打牌吗?”
“没有。”
“你玩女人么?”
“没有。”
医生突然说:“那你怎么会快乐呢?你活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
这个故事是讲人活在世上要快乐必须享受生活的道理。反过来也可以说,许多快乐是要以消耗和磨损身体为代价的。
由此看来,在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东西中,财富是很可贵的,它像永恒的母爱滋养着我们。它滋养青春,滋养爱情,滋养友情,滋养健康;它能让我们日行万里,过着自由萧洒的生活。财富以强大的力量,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它使教育普及,社会走向公平竞争,法制得到健全;它保障每一个人的正当权利,让穷人变富,赢得自己的尊严。总之,财富帮助我们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愿望。
活在今世,我们怎能说“财富与幸福快乐无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