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奶娘的丈夫便拖着三个孩子以及奶娘的尸身来到了四贝勒府门口哭丧着。
因为事发时,只有李氏一人在场,再就是已经溺亡的奶娘和不会说话的四阿哥弘时。四爷也只好以奶娘不慎与四阿哥滑入水中溺亡来给此事下了一个结论。
四爷昨晚就吩咐大嬷嬷将奶娘的尸身装入一口木棺中,派人用马车拖出四贝勒府,送回她的丈夫家中,并随同将一笔可观的安置费也带去了。可不曾想,这个奶娘的丈夫却又将奶娘的尸身拉了回来,就摆在四贝勒爷府门前,然后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跪在一边嚎哭,引得来往的行人纷纷驻足观望。
他们这样一闹,搞的受在门口的王胖子很是为难,赶也赶不走,四爷一早就去了宫里当差,根本都没想到这个奶娘的男人会回来闹事的。
大嬷嬷首先得了通报,她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连忙带着两个奴才赶到大门口。
“多毕,你在这里鬼哭狼嚎干嘛,还不快将你的萨里甘带回去安葬。”大嬷嬷认得这家人,说起来与他们家还是一点儿远亲,这才将奶娘介绍四贝勒府进来做奶娘,却不知发生这样的事情。大嬷嬷心里也有些不好受的。
“嬷嬷,完琦她到底是如何死的?不明不白就这样没了,你叫我如何跟她的父母,还有三个孩子交代!”叫做多毕的男子拉住大嬷嬷的袍角道。
大嬷嬷神色复杂地看了他一眼,才道:“不是说了,意外溺亡。你可是嫌银子给少了?”
多毕目光闪烁道:“这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溺亡。完琦她个性谨慎,怎么会抱着小阿哥去池边玩,还会落水。我听她回家说过,四阿哥额娘生性多变,时常对四阿哥发脾气,有时候还动不动责罚她们这些下人。嬷嬷,完琦死得实在太突然,我~”
“你快闭嘴,想要活命,就不要胡说八道。这里是什么地方,这座府邸的主人只需要扫扫眉毛,就能将你杀掉。你要是还想活命,就赶紧带着完琦的尸身回去安葬了。莫要在这里生事!”大嬷嬷耐心地劝解道,不过刚才多毕的那番话令她心里咯噔一下起了一丝涟漪。
“嬷嬷,我想亲自去问问那李侧福晋,然道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完琦在地低下是不会瞑目的。”对毕平日一副吊儿郎当,不思进取的样子,此刻却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倔强。
“你是不是疯了,侧福晋岂是你说想见,就能见的。你快走吧,我这里还有些银子,你尽管拿去。”说完大嬷嬷欲要从袖子里再那一点银子给他,却不料被多毕按住,只见他祈求着说:“嬷嬷,你就当最后帮我一次,去与侧福晋说,完琦将她的所作所为皆都告诉我了,如果她不肯见我,我多毕就在此等四贝勒爷回来。”
王胖子站在门口一直听着这两人的谈话,见那个男人多次提到李侧福晋,他便派了一个人飞奔着去东小院报信。其实王胖子一直都是李氏的人,只不过见兰琴得了脸,王胖子有心靠拢,但无奈兰琴完全不吃他那一套,这才令其歇了心思。
再说李氏得知多毕带了奶娘的尸身在大门口哭闹,一下子就心慌起来了。昨日,她已经连夜派人去给这个奶娘的家里送去了一百两银子,怎么那个男人居然还不嫌够,还敢横尸街头!!
“你说他要见我??”李氏不敢置信地说。
“是,是师傅这样告诉小的。大嬷嬷一直在门口劝,可是那人还是不肯离去。”门房处的小太监缩着脖子低声道。
“雀儿,你去随着这位小公公去一趟,就与大嬷嬷说,让他进来见本福晋。该怎么说,不用我教你吧~”李氏冷冷道。
雀儿点头应下,随着小太监往门房那边去了。
不多时,等雀儿来到门口,故作惊讶地走到大嬷嬷身侧道:“嬷嬷,这人要见我家侧福晋么?”
大嬷嬷对于雀儿的到来很是意外,便试探地问道:“怎么侧福晋知道门口有人在闹事?”
雀儿目光微闪道:“不是,是我路过大门口,听到这边他说的话,便过来问问,这位可是完琦奶娘的丈夫?”
男人似乎听出了这个声音,便对雀儿一番打量后,急忙道:“你可是侧福晋身边的丫鬟,带我去见侧福晋,我要亲口问问她完琦到底是如何死的?”
大嬷嬷已然被多毕的无理取闹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雀儿看出了大嬷嬷的无奈,便接口道:“既然他要见咱们福晋才肯离去,不如就随我进去见见?”
见雀儿是在征询自己的意见,大嬷嬷想想也就点点头道:“多毕,你随着雀儿姑娘去吧,你的三个孩子我会替你照看一二。记住,不要在侧福晋面前说不该说的话。”
多毕连忙爬起来随着雀儿往那两扇朱漆大门里走去,当他走到门口时,一直到膝盖的门槛差点磕着他。
待多毕被这四贝勒府的华美所震惊时,雀儿已然带着他穿过了几条小道,来到了东小院子。
李氏正端坐在正屋,只见带着法郎珍珠玳瑁护甲的她盯着跟在雀儿身后的那个男人,心里逐渐升腾起一股恼恨的意味。这个男人只需要安安静静地收下银子,然后将那个奶娘安葬就没事了,可是他却非要闹到门口来,所图为何?
“见了我们福晋不下跪,还盯着福晋看,小心扣掉你两眼珠子。”雀儿轻斥道。
“草民参见侧福晋,侧福晋万福金安!”多毕拍了拍两边的袖子,打了一个千道。
“免了,听说你带着奶娘的尸身在门口闹事,还非要见我。说罢,到底所谓何事?”李侧氏盯着多毕的眼睛道。
“草民只是来想问问我家完琦到底是什么做的不够好,要福晋如此心急,夺了她的命!”男人也冷然道。
“放肆,奶娘只是不慎跌入池中生亡,与本侧福晋与此有什么关系。”李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