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当然没有忘记他在朱由崧手下当差的亲兄弟郑鸿逵和亲儿子郑成功。
因为他这样举动,无疑会把这叔侄二人送上断头台,最好是人不知鬼不觉的,把这叔侄二人招回福建老家。
因此郑芝龙曾提前写信给这叔侄,让他们立即以回家省亲,弃官回到福建老家,跟着他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然而这些信件音空信渺。
郑芝龙还派人悄悄地到了北京见到了郑鸿逵和郑成功,但这叔侄二人对郑芝龙的意思置若罔闻,还劝他千万不要胡来。
郑芝龙非常恼火,兄弟不听自己跟自己走的不一条道儿有情可原,但亲生儿子竟然也不遵循父命,让他情何以堪?
一怒之下,郑芝龙就什么也不顾了,依然决然地拥护隆武帝,造了朱由崧的反。
福建和广东大部的大明旧官吏,当然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拥护隆武帝的,不听从郑芝龙摆布的全部杀无赦。
朱聿键对郑芝龙言听计从,加封他为兵部尚书,兼太子太保,加封黄宗羲为殿阁大学士,内阁首辅。
隆武帝以福建为京师,拜郑芝龙为护国大将军,率二十万军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迅速占领了福建全境和整个广东,然后大军北上,讨伐他们口中的伪帝朱由崧,地方告急奏折很快飞到了朱由崧的龙书案上。
京师震动,唐王朱聿键称帝了?南安伯福建总镇郑芝龙造反啦?
唐王朱聿键倒不算什么,别看他是什么朱姓王室之后。没有兵权的王爷不如鸡。
引起轰动的主要是郑芝龙,众所皆知郑氏家族盘踞东南沿海几十年,根深蒂固,强可抵国。更有郑芝龙的儿子和兄弟在朝中身居要职。
因此这消息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在京城朝野就传开了。
这时朱由崧在北京登基刚刚两个月。
对这个隆武帝和郑芝龙,朱由崧早在穿越之前就已经有认识,那是来自史书和影视小说。
印象中的唐王隆武帝是在历史上那位弘光大帝被满清鞑子灭了以后,他才在福建称帝的,手下的大臣由郑芝龙,黄道周等。可是现在,自己非但没有被满清鞑子剿灭,反而把鞑子们赶出了关外,光复了大明,他现在还称帝?
看起来皇帝这把椅子是人人都想坐呀!
加上有郑芝龙和黄宗羲这两位推波助澜,这位唐王朱聿键当真是不认得自己啦。
出乎卢九德和李国辅的意料之外。这两位大太监认为朱由崧必然是勃然大怒拍案而起,然而朱松面色平静,朱由崧看完这些告急的奏折,轻轻的放下了。
“陛下,以奴婢愚见,赶紧把郑鸿逵和郑成功削了权兵抓起来治罪,然后派兵征剿伪帝朱聿键。”卢九德和李国辅纷纷奏道。
朱由崧当然知道,郑鸿逵手绾十五万京营兵的兵权,更要命的是,郑成功掌控着五万御林军。御林军是保护皇城和紫禁城的,京营兵是保护北京和南京的。如果这叔侄二人造朱由崧的反,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这件事他自有打算。
这时内阁首辅高宏图和内阁次辅王铎,以及新任的兵部尚书刘肇基,兵部侍郎何腾蛟、堵胤锡,锦衣卫的头头祖海、李全,全副武装的小将张环和马万年、李柱石,等等武装也在外面候旨。
京城附近的军队全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特别是朱由崧的御林军、御营和锦衣卫这些禁军,整装待发,如临大敌。
气氛骤然紧张到火爆,听到消息的老百姓家家关门,店铺闭户,做生意的也不做了,集市也停业了,都躲在家里,一个劲儿里烧香拜佛,诅咒唐王朱聿键和郑芝龙这些乱臣贼子胆大妄为。
但朱由崧的面色很坦然,看不出来一点紧张心急的样子。让太监传旨,召外面的文武大员进来。
行使完君臣大礼之后,这些人也都是奏请朱由崧赶快下旨,捉拿郑鸿逵和郑成功叔侄二人。
朱由崧不以为然的一笑,“众位爱卿,朕与尔等的看法不同。郑芝龙是他郑芝龙,郑鸿逵是郑鸿逵,郑成功是郑成功,郑芝龙造反,与他二人没有关系。而且这二位爱卿出生入死,刀头舔血,对朕忠心耿耿,协助朕稳定京师,铲除奸邪,驱逐鞑子,立下了汗马功劳。朕无端的削了他们的职,把他们抓起来治罪,岂不成了无道的昏君?”
“郑鸿逵和郑成功高盖世,有目共睹,可是陛下此一时,彼一时耳,按照大明的律例,一人造反祸灭九族哇。”
“是啊陛下,郑芝龙现在造反了,郑成功一定会倒向其父,郑鸿逵也一定会倒向其兄长,这是毫无悬念的,陛下不能有妇人之仁,必须当机立断。就算不杀他们人也要把他们抓起来,把所有的京营兵和御林军控制起来,肃清郑氏家族的影响,陛下万不可粗心大意,铤而走险啊。”
众文武苦劝,朱由松最后把脸一沉,“尔等不必多说,朕自有主张。都回去吧,没有朕的命令,万万不可横生事端。”
这些文臣武将出了皇宫,面面相觑摇头叹气,陛下怎么这么固执呢?如果真的有事,刚刚稳定下来的京师岂不就乱套了?
但是朱由崧的旨意谁也不敢违抗,最后他们只好回去,做好了一切准备,特别刘肇基,张环,马万年,李柱石,赵甫,方东旭等等这些带兵的武将,把军队全都准备好了。
人不离刀枪,马不离鞍,火枪队把燧发枪全部都准备好了,炮营的数门大炮,装填好了弹药,也对准了郑鸿逵和郑成功的住宅。
只等陛下旨意下,他们就会义无反顾的包围郑鸿逵和郑成功的宅院府邸,并将郑鸿逵和郑成功手下的兵将一咕脑儿的消灭干净。
形式如此之紧张,十五万京营兵和五万御林军也全部集结待命。
这时,在水师营任要职的郑彩骑一匹快马,带着几个亲随,行色匆匆的进了郑鸿逵的府门。
郑鸿逵的家人,探头缩脑,看看府门外的动静,赶紧把府门紧紧地关上了。